小区花园里都有什么花(为了孩子的房子)
温馨提示:本文涉及昆虫实物图,仔细观察说不定会发现其可爱之处,不过实在害怕的读者要慎点哦~
不少种花的朋友,尤其是种月季花的,大都经历过这种情况:一觉醒来,精心呵护的植物不知被什么生物光顾了,叶子上一个又一个奇怪的缺口令人不忍直视,凶手却不见踪影。正当疑惑又生气时,眼前悠悠地飞过一只毛茸茸的蜜蜂。可别以为它只是来访花采蜜的,它正是祸害叶片的始作俑者。
案发现场 图片来源:agrilife.org
这种会切割叶片、造成半月或圆月形缺口的是切叶蜂科(Megachilidae)昆虫,城市生态系统中喜欢光顾月季花的一般是蔷薇切叶蜂(Megachile nipponica)。切叶蜂“残害植物”特殊行为的目的是什么?它到底是益虫还是害虫?遇见它该怎么处理?
凶手 图片来源:go.gov.sg/
蜜蜂的兄弟切叶蜂的外观和蜜蜂相似,因为它们本来就是一家子的亲兄弟,二者都隶属于蜜蜂总科,但切叶蜂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习性。常见蜜蜂(如东方蜜蜂Apis cerana)是群居的社会性蜂类;而切叶蜂更喜欢独来独往,属于独居蜂(solitary bee)。
正如其名,这类蜂最大的特点就是会切割叶片。放眼整个昆虫纲乃至动物界,拥有这类特殊习性的生物也就两类,除了切叶蜂,另一类便是切叶蚁(复习后者请点击:这里是蚂蚁农场,我种田的地方!)。这两类昆虫都会用发达的口器切下植物叶片,并带回巢穴。不同的是,切叶蚁这么做是为了培育食物,而切叶蜂是为了建造房子,具体一点,是为了给后代建造“育婴室”。
忙活的切叶蜂:“一切为了孩子” 图片来源:pinterest.com
建造大师:选址-清理-盖房切叶蜂特殊的筑巢行为仅见于雌性个体,也就是说这些忙着飞来飞去切叶子的都是即将产卵的准妈妈。其实,切叶子并不是筑巢的第一步,在那之前雌性切叶蜂会先确定一个合适的地方。像树洞、枯树枝、芦苇杆、空蜗牛壳甚至砖块中间这些有天然洞口的小环境,都是雌性切叶蜂喜欢的筑巢点。
图片来源:nhsn.org.uk
图片来源:beebettercertified.org
确定合适的筑巢点后,雌性切叶蜂会先收拾一下,将天然小洞中的小泥块或枯叶碎片等垃圾衔出。将筑巢点打扫干净后,雌性切叶蜂便会进行最忙碌的那一步:就近寻找并切取大量植物叶片。此时雌性切叶蜂开启高效模式,切叶速度非常快,因为它要给腹中的每一枚卵都准备一个单独的巢室,而每个巢室都需要用近许多片叶子才能卷成。
比如,双斑切叶蜂(M. leachella)会在筑巢点2米内切取叶子,最快每5秒就能切下一片,然后用多达14片叶片来组成一个巢室。更有甚者,白斑切叶蜂(M. strupigera)建造一个巢室的叶片用量高达33片。
猜猜这排公寓里,有几个单间 图片来源:extension.msstate.edu
X光下,明显看出巢室的分隔,这回能数清楚了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7
“单人间”做好后,雌性切叶蜂会在里面准备好预留给后代的食物,这食物也被叫作“蜂粮”,往往是由花粉和花蜜组成的混合物。食物备好后,雌性切叶蜂便会在蜂粮上小心翼翼地产下一枚卵,并用叶片将单独的巢室封上口,再继续制造下一个巢室。每个巢室紧紧相连、首尾相接,就像联排公寓一样。
卵在巢室里孵化后,幼虫便会以蜂粮为食并不断蜕皮长大,最后变为成虫。成虫时期切叶蜂便有了发达的颚,能够咬破叶片,离开巢室,去寻找同类繁衍下一代。
住单间的切叶蜂宝宝,垫着自己的食物 图片来源:mindenpictures.com
凡事总有例外,并不是所有的切叶蜂科昆虫都有这种特殊的筑巢习性,也有“爱偷懒”、不自己搭窝的家伙,比如会偷盗寄生(kleptoparasitism)的尖腹蜂(Coelioxys spp.)。尖腹蜂自己不切叶不筑巢,却总是围着其他种类的切叶蜂转,目的就是“偷家”。选定冤大头后,尖腹蜂会在对方筑好的巢里产下自己的卵,而尖腹蜂卵孵化后则会杀死原本的切叶蜂宝宝。这种行为,完全就是虫界的杜鹃鸟嘛!
守在别人家门口伺机而动的耳尖腹蜂(C. aurolimbata) 图片来源:eunis.eea.europa.eu
切叶又切花,居然不算害虫?除了叶片,花朵也能成为雌性切叶蜂筑巢的材料。有研究者调查了92个切叶蜂巢室的材料成分,发现其中54%的巢室都使用了万寿菊的花瓣。已有大量案例表明,切叶蜂同时使用叶片和花瓣来筑巢并不是单一现象,而且这种做法也并不会影响切叶蜂后代的生长发育。管它叶窝花窝,住得舒服就是好窝。
问题来了,切叶蜂这样既切叶又切花的,算是伤害植物的害虫吗?
花瓣和叶片混合而成的巢室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6
其实切叶蜂对植物造成的伤害有限,并不会造成植物枯萎死亡,因此切叶蜂并不是传统意义的“害虫”。相反,切叶蜂还是许多植物的重要传粉媒介,比如苜蓿草、蓝莓等重要作物。一些特定种类的切叶蜂传粉专一性强、传粉效率高,因此成了各国争相引进的对象,用来促进本国的农牧业生产,苜蓿切叶蜂(M. rotundata)便是如此。
苜蓿切叶蜂原产欧洲及西亚地区,和苜蓿有着高度协同的传粉关系,能够打开其花瓣中特殊的龙骨瓣结构,实现苜蓿的高效授粉,是苜蓿种植业的得力帮手。美国最早于上世纪30年代中期从欧洲引进苜蓿切叶蜂,以提高当地苜蓿的结籽率,并获得成功。上世纪60年代,加拿大引入该蜂,并研发形成了一套稳定成熟的繁育及应用体系。
释放人工养殖的苜蓿切叶蜂 图片来源:ars.usda.gov
我国也是畜牧业大国,种植了大面积的苜蓿田,但我国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产量较低,原因之一便是缺少高效的传粉昆虫。于是我国早在1988年便着手引入苜蓿切叶蜂,并在北京、甘肃、吉林多地进行田间实验。田间实验数据喜人,显示紫花苜蓿结籽率大幅提高,涨幅高达51.6%至107.0%,是其他蜜蜂传粉效果的3-5倍。
别翘了,知道你传粉很厉害了 图片来源:wikipedia.org
传粉效率比蜜蜂还高?那妥妥地给切叶蜂一个“益虫”的美称了!切叶蜂能够高效传粉,它肚子上和身上的毛功劳不小。常见的蜜蜂将花粉收集存放在后足的特定结构上,而切叶蜂则是通过腹部腹面大量的刷状毛来实现授粉,同时全身更加密集发达的细毛也会沾上更多花粉。
认准了,一个腿上带花粉,一个肚子上带 图片来源:utsc.utoronto.ca
发现切叶蜂,要怎么办?如此看来,切叶蜂功大于过,甚至是功远大于过。下次家里小花园再被切叶蜂光顾,别打死它,毕竟它切那几片叶几朵花,是不会弄死植物的。而且切叶蜂性情温和,只要我们不去伤害它,它便不会主动蜇人。遇见它的处理办法,就是不要处理。
不驱赶不打死切叶蜂,算是“基本操作”了。进阶一下的“高级操作”是给它们更充足的生存空间,留住这些益虫。
全球约有4000种切叶蜂,约占传粉蜂类的20%,但这些蜂类正如其他生物一样遭受着多样性下降的劫难,快速的城市化造成生存空间的缺失是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园艺与自然教育领域火热的“昆虫旅馆”可能是提高城市中切叶蜂多样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图片来源:上海辰山植物园公众号
昆虫旅馆的做法是放置枯枝落叶和木桩等材料,给各类昆虫提供栖身之所,来吸引这些昆虫入住。近日,上海辰山植物园搭建的昆虫旅馆便迎来了切叶蜂这位特殊的“住店客人”。切叶蜂在上海这座发达城市中,又多了一处小小的容身之所;它将用自己强大的传粉能力来回报城市,让更多园林植物和野花开放在充满钢筋水泥的城市中。
希望以后我们能更常见到拥有特殊筑巢习性、且能高效传粉的切叶蜂,因为那意味着,来年的春色会更加艳丽多彩。
南昌市切叶蜂访花种类调查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
作者:葛应强
参考资料:
[1] 何波, 黄敦元, 苏田娟,等. 白斑切叶蜂的生物学特性观察[J]. 环境昆虫学报, 2016, 38(6):1237-1237.
[2] 金晓芳, 郝福柳, 徐子钧,等. 蜂巢小屋在城市独居蜂多样性保护的初步探讨[J]. 现代园艺, 2019(18):3.
[3] 蒙艳华, 徐环李. 双斑切叶蜂的筑巢习性[J]. 昆虫学报, 2008(11):1170-1176.
[4] 邰发红, 张永东. 苜蓿切叶蜂在苜蓿制种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J]. 畜牧兽医杂志, 2022(041-001).
[5] 朱猛蒙, 李东宁, 张蓉,等. 苜蓿切叶蜂筑巢规律初步研究[J]. 宁夏农林科技, 2017,
58(12):3.
[6] Cecala J , Rankin E W. Petals and leaves: quantifying the use of nest building materials by the world's most valuable solitary bee.[J]. Literature Cited, 2021:e03584.
[7] Pitts-Singer T L, Cane J H. The alfalfa leafcutting bee, Megachile rotundata: the world's most intensively managed solitary bee.[J]. 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 2011, 56(1):221.
[8] Rozen J G, Vinson S B, Coville R, et al. Biology and Morphology of the Immature Stages of the Cleptoparasitic Bee Coelioxys chichimeca (Hymenoptera: Apoidea: Megachilidae)[J]. American Museum Novitates, 2016, 70(3679):1-26.
[9] en.wikipedia.org/wiki/Megachilidae
中国科普博览是中科院科普云平台,由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办,依托中科院高端科学资源,致力于传播前沿科学知识,提供趣味科教服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