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有哪些资料(说说给外国34)

前几天的4月21日,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逝世110周年。

提到马克·吐温(Mark Twain),估计目前的中国凡是上过中学的人都知道这个大名,因为中学语文教材里收入了他那篇著名的《竞选州长》。记得上中学的时候,老师就说这篇短篇小说写得很经典,大意是说,好就好在通过"我"在参加一次竞选活动中所遭受到的种种骇人听闻的诬蔑和打击,淋漓尽致地暴露了西方资产阶级"自由竞选"的黑幕,愤怒地撕下了美国统治阶级所标榜的"自由"、"民主"的假面具,有力地揭露了资产阶级政党及其代表人物的卑劣行迹和丑恶灵魂

马克吐温有哪些资料(说说给外国34)(1)

当时,我们也没懂那么多,老师这么说,就这么记下来了。总之,马克·吐温这个名字和他的《竞选州长》是在脑海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烙印。

近一段时间,由于武汉太阳日记,引发了许多的热议。不由得令人又想起刚好逝世110周年的马克·吐温。这位老先生,写的文章都被当作别的国家的教材了,而且用来攻击本国的政治制度,套用时下的说法,实在是大大地把"家丑"丢到国外去了,是大大地递了"刀子",是大大的"美奸"(当然,不知道米国有没有这样的说法),大概是被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被"围攻"了上百年。

好像现在信息渠道发达了,网上可以找到很多资料。还是来重温一下吧,再按中学语文老师的说法批判下该批判的,增强自信。

"来自彗星的人",生与死均与"扫把星"有关,天生是个"不详"的人

马克·吐温是笔名,真名叫"萨缪尔·兰亨·克莱门",就像中国的鲁迅真名叫周树人。

1835年11月30日,马克·吐温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佛罗里达的一个乡村贫穷律师家庭。这一天,正好是哈雷彗星,也就是中国人说的"扫把星"出现的时候。

马克·吐温是家中7个小孩中的第6个。他的父亲是当地的律师,收入微薄,家里孩子又多,因此家境较为拮据。

1847年3月,马克·吐温的父亲约翰·克莱门斯死于肺炎。这时,马克·吐温才是一个11岁的孩子,他从此他开始了独立的劳动生活,先在印刷厂当学徒,当过送报员和排字工,后来又在密西西比河上当水手和舵手。

一般认为,马克·吐温这个这个笔名就是来源于他早年的水手术语,意思是:水深两浔。水深3英尺。据说,他当水手与伙伴测量水深时,伙伴经常叫道"Mark Twain!",意思是"两个标记",亦即水深两浔(约3.7米,1浔约1.852米),这是轮船安全航行的必要条件。

马克·吐温后来改行写作,创作了许多传世作品,成为杰出的作家和幽默大师。

1910年,马克·吐温75岁。当时,天文学家预测,哈雷彗星要再次回归。马克·吐温似乎预感到自己的生与死就是与彗星联系在一起,他也预言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当年4月20日,哈雷彗星到达近日点,第二天,马克·吐温因狭心症不治逝世。

靠揭"家丑"成名,啥都能批、啥都敢批

马克·吐温作品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他的批判性,他以像匕首、像投枪的文字批判美国的多个方面。

比如,批米国的政治

在创作游记《在密西西比河上》这部作品时,马克·吐温一针见血地揭露过政党和新闻媒体的沆瀣一气,他提到:"那个时候领航员是世界上所有的人当中唯一不受任何约束和完全独立的人物。国王是贵族社会不自由的仆人;国会带着选民铸成的锁链开会;而报纸的编辑总和某一个政党联系在一起;如果不照顾自己的信徒的意见,就没有一个传道者能够自由发言和全说真话;作家只不过是读者的奴仆,作者写作的时候坦率而无畏,但后来,到排印之前又要或多或少地减掉自己作品的锐气"。

由此可见,马克·吐温是看穿了美国政党和选举的真实性的,并且毫不隐讳地给以了抨击。

《竞选州长》更是马克·吐温对美国社会民主政治制度进行的全方位揭露和抨击。小说风格幽默诙谐,用短小的篇幅,挖掘出了美国选举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思想极为深刻,它揭露了美国所谓"民主"的选举制度的黑暗内幕,暴露了资本主义选举制度的虚伪性。

马克吐温有哪些资料(说说给外国34)(2)

又如,批米国的宗教

在杂文《基督教的上帝》中,马克·吐温讽刺性地写道:"这些教士忘记了提到他们的上帝是宇宙间最慢的移动者,他从不睡眠的眼睛也是一样的慢,因为他的眼睛要等一个世纪才看到的事情,其他人的眼睛只需要一个星期就能看到。"

在短篇小说《斯托姆菲尔德船长访问天国》中,马克·吐温以怪诞而讽刺的形式描绘了天堂的至福,斯托姆菲尔德船长早从主口学校时候起就一直认为,一个人由于他正直的一生,将会在天堂里获得应有的奖赏,他这样相信和祈祷着,"上帝在人间的全权代表们"也曾应许过他天堂的至福,但他死后却感到极为愤慨的是,他明白了这种"契约"只是一种欺诈,天堂的至福是一套骗局。

在小说《坐在黑暗中的人》中,马克·吐温以美国阿曼特神父为例严词批评了在中国的美国传教士,他批评阿曼特之流残酷盘剥中国农民、他们的女人及无辜的小孩,使其挨饿和濒临死亡,以这些血腥钱来传播福音,并肯定了中国人对传教士认识上的怀疑和日益觉醒。

再如,批米国的道德观

在小说《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中,马克·吐温揭示出了这样的事实:金钱可以支配人说谎、勒索甚至杀人,金钱是至上的。

在小说《镀金时代》中,围绕着建设铁路、开辟航道、开办大学等情节,概括了当时弥漫整个美国的投机发财心理,在刻画塞勒斯上校这样一个典型人物上,作品用独特的语言展现了塞勒斯上校的狂热:"发财,无论如何也要发财,…空气里到处都有财可发",塞勒斯上校被"一切人都有平等机会"以及"任何一个擦皮鞋的人都可能成为百万富翁"的谎言引入歧途,他永远沉醉于那些冒险计划和虚幻的企业,从而使他失去了最起码的人情,他的家人为他的这种虚幻的等待过着几乎赤贫的生活。

在小说《百万英镑》中,一个持有百万英镑的穷汉,在惶恐中得到了满意的消费和体面的服务,却丝毫不用付账,资木主义拜金思想的人性在一张百万巨钞的面前,显得何其脆弱和为人不齿。

争议很大,仍被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16名

马克·吐温是名满天下的文豪。但关于他的文学成就,在美国国内一直存在争议。照帕灵顿在《美国思想史》中的看法,美国作家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朗费罗、霍尔姆斯为代表的"苍白脸"(崇欧派);一种是以惠特曼和马克·吐温为代表的"红皮肤"(本土派)。

争议归争议,马克·吐温仍被称为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海明威曾说:"全部美国现代文学源于马克·吐温写的一本书《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这是我们所有的书中最好的一本。一切美国文学都来自这本书。在它之前不曾有过,在它之后也没有一本书能和它相比。"美国评论家威廉·迪恩·豪威尔斯,将马克·吐温尊奉为"美国文学界的林肯"。

马克吐温有哪些资料(说说给外国34)(3)

2006年,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编辑部邀请十位著名历史学家,其中有四位是普利策奖获得者,投票选出100位美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结果,马克·吐温高居第16位,对他的评价是"美国国民生活最忠实的记录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