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怎么样怼人(读书多怼人才能叫讽刺)

1.

最近文化界颇不宁静,你一定也被一篇悼词刷屏了,李泽厚先生怒怼金庸,然后又被网友怼了。

原因是90年代初,作为美国科罗拉多学院客座教授的李泽厚受邀拜访金庸,金庸拿出6000美金作为赠礼却被李泽厚拒绝了。这段经历始终让李泽厚耿耿于怀,终于在20多年后的今天,金庸去世不久,一吐为快:“如此巨人,为何出手如此小气”,“我既应约登门拜访,岂能以六千元作乞丐对待”,以及“因虽出手不太大方,但他毕竟也是一番好意啊”。

这场单方面撕逼孰是孰非暂且不论,倒是让如今80多岁高龄的李泽厚老先生在年轻人之间彻底火了,连之前他给学生写序的老梗也被翻了出来。

他给学生写序,却在序文中丝毫不留情面地表示“我拒绝看这本书的任何一个字,也不对这本书负任何责任……”更耿直的是,这位学生,如今的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赵士林先生,居然还真的把自己老师的这篇序发表了哈哈哈。

读书人怎么样怼人(读书多怼人才能叫讽刺)(1)

怎么说呢,估计很多之前不认识李泽厚先生、质疑他算是个什么咖位竟敢diss武侠宗师金庸的人们,现在都有点被打脸,毕竟李老师研究的东西真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人家研究的是康德、马克思等那类外星人们研究的东西。据说80年代大学生们心中用来“装点门面(提升逼格)”的书籍中,必定就有一本李老师的《美的历程》。那时的李老师,和他的好基友刘再复先生,在思想界的地位,据说就相当于今天互联网的马云和马化腾(当然我还没出生)。

读书人怎么样怼人(读书多怼人才能叫讽刺)(2)

李泽厚生于1930年,和金庸算是同时代的人,比金庸小6岁。他当然没有写通俗小说的金庸有名,但他diss金庸也不是头一次了,2010年有记者采访他对于当下学界和大学之间关系的意见时,他劈头盖脸就是一句:“我讲对于大学来说,最重要的是‘重建象牙之塔’,恢复大学精神。比如北大把金庸、成龙都聘为客座教授,教授治校的话,怎么会出现这种荒唐事情?”

虽说也不能以学术水平高低作裁判,但总归是神仙打架,一时让人不知道该站谁。不过这个故事至少还是有两个好处的,一是让我等学渣又记住了一位大师的名字,二是,做人呐,不如学李老师一样,坦诚潇洒一点咯。

2.

说到神仙打架,最近挺火的还有另一场才女之争。之前因为马思纯老师的读后感,又有人把杨绛吐槽张爱玲的信拿出来,引发一轮粉丝混战。

读书人怎么样怼人(读书多怼人才能叫讽刺)(3)

2016年,杨绛先生去世,作为挚友的老出版家钟叔河先生拿出杨绛生前写与的两封信,在报纸上刊登以表怀念之情,那篇文章题为《用生命之火取暖———杨绛致钟叔河信两封》。信写于2010年1月20日,其中一段内容就如上图所示。

张爱玲奇装异服,张爱玲丑,张爱玲写的女人都是性饥渴,张爱玲爱汉奸,张爱玲行为举止也不自然。总之就是在杨绛看来,张爱玲除了文笔不错以外,其他各种方面她都看不顺眼。然后这几句从皮囊到内核的全方位吐槽,让众人惊呼,没想到看起来低调慈祥温和有内涵的大师杨绛,竟然还有两副面孔。

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围观群众们,甚至还翻出了张爱玲曾经夸赞杨绛的证据。

1981年,杨绛的《干校六记》出版,记叙的是她在1970年7月至1972年3月被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的一段生活。这本书后来被台湾前《联合文学》总编辑丘彦明寄给了远在美国隐居的张爱玲,张爱玲看后便写来回信。后来丘彦明写《人情之美》,在书中提到了张爱玲的回信,书里说“(给张爱玲)寄去杨绛的《干校六记》,她看了在信中写下,‘新近的杨绛“六记”真好,那么冲淡幽默,而有昏蒙怪异的别有天地非人间之感。’”

读书人怎么样怼人(读书多怼人才能叫讽刺)(4)

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张爱玲欣赏杨绛,杨绛却瞧不上张爱玲,但仔细辨认一下,似乎对杨绛也不太公平,毕竟杨绛的吐槽是出自于和多年老友之间的私人信件,而张爱玲的夸赞只是跟因公事交往的编辑的通信中提及。

杨绛生于1911年,张爱玲比她小9岁,跟李泽厚和金庸一样,这两位也算是同时代人,且都是一等一的杰出女子,属于各自领域内金字塔顶端的那部分人群。是的,尽管都是文化圈的,但确实是完全相悖的不同领域,从生长环境到学术成就,可能都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去。

杨绛老师的一生,是可以写进教科书的一生。出身好,书香门第大家族,留学都可以完全自费的那种;婚姻家庭幸福美满,跟丈夫钱锺书一见钟情,一生相守,女儿钱瑗也是学业有成,一家人都是杰出又规矩的文化人;更重要的是,虽然有一个光环无限的丈夫,杨绛老师的个人业务能力也极高,翻译、创作、写剧本……多栖发展,坚持学习,到老都在搞研究。尽管经历过文革、丈夫女儿的离世,依然平安富足地活到了105岁高寿。

读书人怎么样怼人(读书多怼人才能叫讽刺)(5)

反观张爱玲女士,就显得有些令人唏嘘了。没落贵族,小时候爹不疼妈不爱,离家出走跟亲戚住,还要惨兮兮地跟父亲要生活费。好不容易在疼痛中长大,后来爱上胡兰成,出轨了,爱上赖雅,早逝了。最后一个人孤独避世地活着,连去世都过了几天才被房东发现。

就,人本殊途吧,“有偏见”也很正常。

何况早在落定成神以前,杨绛和钱锺书夫妻二人的清高傲慢早就名声在外。钱锺书老师就不说了,一部《围城》讽刺了多少人,还有杨绛的那句著名翻译“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也是傲娇得没谁了。

冯友兰先生的女儿宗璞女士写过一篇小说《东藏记》,其中一对留洋归来的青年教授尤甲仁、姚秋尔夫妇,家住“刻薄巷”,以刻薄冷漠、造谣生事著称。小说中直言“他们以刻薄人取乐,他们这样做时,只觉得自己异常聪明,凌驾于凡人之上,不免飘飘然,而毫不考虑对别人的伤害。若对方没有得到信息,还要设法传递过去。射猎必须打中活物才算痛快,只是闭门说说会令趣味大减。”这对“刻薄”夫妻,就被认为是在影射钱锺书杨绛夫妇。

宗璞老师这篇是有点“为父报仇”的嫌疑啦,下笔略狠,不过大家都能一眼看出是钱杨夫妇,估计还是有很几分相似。(“为父报仇”这段公案说来话长,改日再表。)

3.

生而为人,哪有不吐槽的呢。

张爱玲吐槽起别人来,也是hin刻薄的呀。比如跟她打了N轮笔仗的上海滩女作家潘柳黛,她说人家“这种女人,腰既不柳,眉也不黛,胖得像箩筐,装得倒是风情万种的样子,其实骨子里俗得很。”

读书人怎么样怼人(读书多怼人才能叫讽刺)(6)

潘柳黛

张爱玲还有个好闺蜜苏青,也是知名才女,两人曾经关系好到,据知情人士描述“好得很,经常一同逛街一同看电影,还互相换裤子穿。”

同穿一条裤子的好姐妹,在吐槽人这一点上,站位也是相当一致。当时苏青对冰心十分不屑,公然嘲讽“我从前看冰心的诗和文章,觉得很美丽,后来看到她的照片,原来非常难看,又想到她在作品中时常卖弄她的女性美,就没有兴趣再读她文章了,真是说也可笑。”

好姐妹一发声,张爱玲也随即附议“冰心的清婉往往流于做作。”后来她为苏青的书写序时,还写道“如果必须把女作者特别分作一栏进行评论的话,那么,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甘心情愿的。”

当然冰心女士也不是任人宰割的“白莲花”,她讽刺林徽因的“太太的客厅”,大概是八卦界众所周知的秘密。试问在那个每周末都汇聚着各路知识精英(金岳霖、钱端升、张奚若、周培源、陈岱孙、沈从文、徐志摩……)的客厅,谁不想做众星拱月的主角呢?

读书人怎么样怼人(读书多怼人才能叫讽刺)(7)

不过冰心晚年接受采访时,却说“太太的客厅”原型不是林徽因,而是陆小曼,紧接着又说这句话不要发表。不知是不是为早年的冲动而后悔,毕竟老对手们也早就作古,自己也早就过了“争”的年纪,只剩下些陈年老八卦,留待后人们品味了。

当然,这些故事也告诉我们,读书多怼人,才能叫讽刺,读书少还怼人,顶多叫撕逼,多么不优雅高级啊。

打开支付宝首页搜“565326437”领谈资红包,领到大红包的小伙伴赶紧使用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