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史家庄借粮被史大郎活捉(老罕王千里追仇时雨村浴血扬威)

文/图 温明远努尔哈赤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由于他能在战乱中精心谋划,苦心经营,领兵征伐,浴血博杀,统一了东北满洲各部努尔哈赤在满清王朝初期发展壮大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殊不知,努尔哈赤用兵征伐,扬威镇敌,新起点是在泰来县大兴镇时雨村开始的,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谁在史家庄借粮被史大郎活捉?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谁在史家庄借粮被史大郎活捉(老罕王千里追仇时雨村浴血扬威)

谁在史家庄借粮被史大郎活捉

文/图 温明远

努尔哈赤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由于他能在战乱中精心谋划,苦心经营,领兵征伐,浴血博杀,统一了东北满洲各部。努尔哈赤在满清王朝初期发展壮大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殊不知,努尔哈赤用兵征伐,扬威镇敌,新起点是在泰来县大兴镇时雨村开始的。

时雨村明代称鄂勒珲城(也有用汉文写作鹅勒浑、温特欢的),是女真海西部落的一个城邑。明朝初期,满族先人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至明朝下半叶,在东北地区,出现了众多女真部。这些所谓的部,已经不是基于血缘关系的氏族组成的部落,而是强有力的贵族各自统属的部众,依山河地理设立名号,互争雄长,甚至建立汗国,他们亦不时对外掠夺,发动战争。

万历十三年(1585年),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带兵进剿建州女真。随同参加进剿的有投靠明朝,势力较大的苏克苏护部图伦城主尼堪外兰。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世克也随同进剿,为明军当向导,但在战乱中二人都被明军误杀而死。25岁的努尔哈赤认为尼堪外兰负有罪责。明政府意识到杀害觉昌安父子不当。作为补偿,赐予努尔哈赤莽缎、银两、敕书,授其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努尔哈赤认为尼堪外兰是杀害其祖、父的主谋,请求明朝官长捕杀尼堪外兰。明朝官长表示,他们正在支持尼堪外兰做建州国主,助其修筑嘉班城。是时,尼堪外兰有明朝官府做靠山,势力强大,建州各部女真纷纷投靠归附。于是,努尔哈赤以遗甲(即祖、父遗留下的甲胄,古时军官所穿戴的防护盔、甲)十三副(意为十三名军事头领带的十三支人马)起兵复仇,首克嘉班城。尼堪外兰率残部出逃。努尔哈赤在追击过程中,一路拔营夺寨,顺路战胜并兼并了多部女真。努尔哈赤探知尼堪外兰逃至鄂勒珲城(今时雨村),率部众追袭而来。万历十四年(1586年)七月,努尔哈赤攻下鄂勒珲城之后,在城内沒有找到尼堪外兰。努尔哈赤登高远望,见城外逃跑的一队人马中,为首一人头戴毡帽,身穿棉甲,像似尼堪外兰。他眼冒怒火,便单骑直驱,提刀引弓拼力追杀。逃兵反扑,乱箭射向努尔哈赤,被射中三十多处。努尔哈赤不顾伤痛流血,奋力搏杀,射死八人,斩杀一人,残兵溃散。鄂勤珲一役,俘获尼堪外兰兵士百余名,甲胄三十副。尼堪外兰逃到明军边城(边境守军驻防地)躲避追杀。努尔哈赤得知尼堪外兰被明军保护起来的消息,大怒。把俘虏来的六名受箭伤的人,把箭镞重新插入他们的伤口,让他们去明朝边城去报信,索要尼堪外兰。

明朝看到努尔哈赤的势力日益强大,留着尼堪外兰已经成了累赘,便决定舍弃他。于是,努尔哈赤派斋萨率40人前往捉拿尼堪外兰。尼堪外兰想逃跑,但为时已晚,被赶来的斋萨所杀,其首级被带回献给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在鄂勒珲营帐中设了祖父祖觉昌安、父亲塔世克的灵位,供上了尼堪外兰的人头,哭拜祭奠。各女真部落听说努尔哈赤杀死了尼堪外兰,纷纷归降上表称臣。从攻打尼堪外兰开始,努尔哈赤开启了统一建州女真的步伐。尼堪外兰的死,标志着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的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关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在清太宗皇太极天聪九年(年)编撰的《满州实录》中有记载。因原书是用满文所写,在译成汉文时,鄂勒珲城是音译,不同版本有不同写法,于是,今人对鄂勒珲城在何处,产生了歧义。近人编写的史书中,大多沒对鄂勒珲城指明今时的具体地点。如赵尔巽等撰写的《清史稿》、戴逸主编的《简明清史》、蔡美彪主编的《清朝通史》、周远廉著的《清太祖传》、沈阳军区司令部作战部编写的《古代东北军事简史》、杨余练等编写的《清代东北史》等专门史。其中有个别史书判定鄂勒珲城的位置大约在抚顺或在吉林市附近。唯一判定鄂勒珲城具体位置的是吴晗主编的历史小丛书中,胡昭静编写的《努尔哈赤》一书,认为鄂勒珲城“在今吉林省吉林市以南五里沟"。(见中华书局1962年版《努尔哈赤》第12页)。引为遗憾的是,该书沒标明这个结论出自什么文献或史料。其实,清代史家学者早已给出了答案。晚清学者徐宗亮在其所著《黑龙江述略》中说:“我太祖高皇帝征尼堪外兰于鄂勒欢城,在今齐齐哈尔城南三十余里”。(见该书第11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清时,齐齐哈尔南部边界为乌裕尔河。彼时乌裕尔河尚未断流,在今江桥镇附近注入嫩江。过河三十余里即鄂勒珲(今时雨村),说城南,是古人判断方位的一种语法习惯。我们在“城南”和“三十里”之间加个“入境”一词,就符合今天的语法习惯了。徐宗亮,字晦甫,号椒岑,安徽桐城人。徐宗亮少时喜读书,著文“雄健,有法度”。为当时著名文人张裕钊、吴汝纶等人所推重。徐宗亮曾入李鸿章幕,后来入黑龙江将军恭镗幕。徐宗亮“居黑龙江三年,考其山川、风俗、政治时弊,证以案册,著书数万言”。

徐氏之书赢得了时贤普遍赞扬。李鸿章亲自为其作序。徐宗亮是著名桐城派文人,讲求“经世致用”,“义理、考据、辞章”。作为清朝文人,熟稔清朝历史典故和本朝列皇的事迹。又有清朝中堂大人李鸿章审读作序,所言鄂勒珲城方位,定当定论。另有如下佐证:一、清人黄鸿泰所撰《清史纪事本末》记载:尼堪外兰“乃逃于鹅尔浑城(在齐齐哈尔城南三十余里)筑城居之"。(见该书第3页,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版)。二、民国初年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繤《黑龙江志稿》记载,“明万历十三年丙戌,秋七月,清太祖帅师往征鄂伦欢城,克之。……尼堪外兰携其子及兄弟数人逃于鄂伦欢地,一作鄂勒浑,在齐齐哈尔城西南三十余里,筑城周二里许居之。至是,太祖复帅师往征,克其城,尼堪外兰遁入明边城,旋复诛”。(见《黑龙江志稿》中册第1316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三、明代万历年间,在东北地区,明朝与蒙古以嫩江为界,鄂勒珲(今时雨村)距嫩江不远,符合尼堪外兰逃往边城的历史叙述。可以判定,尼堪外兰逃至的边城,应该在今江桥镇至大兴镇一带。(见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七册第42~43页,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年版)。四、《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志》在“明清战事”一节记载:“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七月,女真首领努儿

哈赤率部袭击尼堪外兰,穿越与已为敌的相邻各部直扑鹅尔浑城(今泰来县时雨村,当时属杜尔伯特部族游牧地)。攻入城后……”。(见该书第565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该志言之凿凿,但没注明史料出处。

2022年撰写于三事书房

温明远

黑龙江省监狱管理局纪检委原书记

作者:温明远(1949—),原名温明元,字宝臣,笔名明元。黑龙江省泰来县人。中共党员。

1968年参加工作,在泰来六三农场任中学语文教师。1977年考入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政治系。1983年至1986年在哈师大教育系函授学习。1980年起在黑龙江省监狱管理局历任科员,政研室主任(副处),办公室主任(正处),局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副局),局纪检委书记。

哈尔滨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兼任《监狱工作研究》杂志主编、《黑龙江监狱报(干警职工版)》主编。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陆续在报刊发表作品。参加编写《中国劳改学大辞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大辞典》、《监狱行政学》。1996年加入黑龙江省作家协会。著有论文集《自留田笔耕录》,散文集《足音》,长篇小说《三家孩子一个妈》、《哈尔滨圣·尼古拉教堂大钟谜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