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本动画的理解(动画是怎样动起来)
一月新番动画《别对映像研出手》,讲述的是三位伙伴克服各种困难,建立了名为“映像研”的社团,然后发挥出各自的特长,一起制作属于自己的动画的故事。
作品中涉及到了很多动画制作的专业知识,并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观众展示。除了有趣的知识以外,其中还有不少致敬经典作品的桥段,第一集《未来少年柯南》的画面让宫崎骏的粉丝们大呼过瘾。励志的故事、有趣的知识、让人惊喜的彩蛋,搭配上鬼才动画导演汤浅政明的天马行空的叙事风格,让《映像研》散发出了与众不同的魅力。一月才感刚刚开始,就被粉丝们锁定为了“2020年度动画候选”。
当然,普通观众看完之后或许还会存在一些似懂非懂的地方。第1集已经有很多作者解读过了,本文将重点介绍第2集的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补充一些动画中没有提到的相关内容,帮助大家更彻底的享受作品。
动画的透视原理:
本集最重要的部分是通过两人绘制“风车的转动”,引入了一些原画、中割的概念,并通过下面的示意图,详细介绍了透视的原理。
这四张本来是横着画的,竖起来看更容易理解一些。上面的圆圈代表俯视图,红色的球代表鼻子。第1、第2张给出了正面和侧面的视图。第3张是根据面部特征,让五官在鼻子两侧左右等分,从而绘制的“看上去是中间的角度”的视图。但显而易见的是,看上去等分的面部并非真正处在正面与侧面的中间角度上,真正的45度角视图呈现出的是第4张的效果。
人脸的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视觉判断不一定可靠,绘制透视需要考虑到拉伸与形变。对于经验尚浅的动画师来说,最好的方法还是根据关键点来作图。
在理解了透视中的拉伸与压缩的基础上,动画将话题拉回到了“让风车动起来”的话题。将风车这个模型进一步简化,在正面视图上通过等分画出了如图所示的辅助线和关键点,并绘制出了侧视图的样式。
按照关键点拆开之后,单独的一帧呈现的是这样的效果。这样看似乎不太直观,我们来一起看一下修改前后的对比。
修改前
修改后
修改前的关键帧选取的位置都是视觉上的等分点,没有考虑到透视中的拉伸,所以看上去缺乏动感。而在参考了简化模型中的红色与蓝色线条修改过之后的版本,将关键帧的选点位置进行了拉伸,让风车的动感更为明显。动画的完成版加入了雨滴被风吹动的效果,让风车的转动更真实且更有说服力。
原画律表的相关知识:因为参与作画的只有浅草绿和水崎燕两个人,所以片中没区分原画和中割(中间画)两个职位。其实这个知识点还能继续深化,我们可以把刚才的简化模型中的黑色线看作完成状态,红色线看作中间过程,这两者都属于原画师需要绘制的内容。而红色线之间蓝色线,就代表了原画之间中割,需要由动画师来完成了。
原画师不仅需要绘制属于自己的部分,还要给动画师下达的指示,告知其在那个时间点添加中割,而两者的交流,就是通过“律表”来实现的。动画中其实也出现了律表,但不管是A站的官方字幕,还是一些民间字幕,都把“律表”错误的翻译成了“分镜表”,我觉得这是个很有必要解释一下的知识点。
律表有叫“time sheet”,顾名思义它是用来确认时间点的表格。我们重点看Action和Cell两大栏,第三栏代表“运镜方式”这里讲不到。前两者分别代表每张原画和中割出现的具体时间,每个格子表示1/24秒,原画师和动画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时间间隔,在格子内填入相应的内容。
先看原画栏的标注,字母ABCD代表作画分层,圈内的数字①②③代表的是对应分层中原画出现的时间点。“丶”代表中割出现的时间点,波浪线代表“此时段无原画”,空格及横线代表“上一张画将在下一帧里继续使用”。
动画栏其实与原画栏的标注方法一致,但需要将原先的“丶”按照原画顺序替换成数字编号,并通过不带圆圈的1、2、3来备注。另外有时候会在动画栏中出现以“三角形”圈起来的数字,这样的符号代表原画师为动画师绘制的“作画参考”。
通过读律表,我们就能很容易地看出每个镜头用了多少张原画和动画,从而更清楚地了解动画是如何动起来的,也可以告别“帧数好高”、“经费燃烧”这样的外行话了。
最后再来实际应用一下吧,来看看今井有文绘制的《进击的巨人OAD》第310cut的律表,虽然密密麻麻写了一大堆,但有了上述的那些介绍内容,看懂律表已经不在话下了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