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师得知司马昭杀害夏侯徽(司马师毒杀夏侯徽)

公元234年,在曹魏都城洛阳城内发生了一起不同寻常的“杀妻案”,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亲手毒杀了他的原配妻子夏侯徽。虽然史书上关于此事件的记载较为简略,但通过梳理分析相关记载,不难看出其背后潜藏着一场政治阴谋。

司马氏与夏侯氏的政治联姻

司马师是司马懿的长子,而夏侯徽则是曹魏姻亲重臣夏侯尚的长女。很明显,两人的结合是以司马懿为代表的曹魏世家大族与夏侯尚为代表的“诸夏侯曹”集团之间一桩很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联姻。

关于两人的成婚时间,虽然史书并未交待,但却不难推测。夏侯徽的父亲夏侯尚于226年4月病逝,此时的司马师18岁,夏侯徽16岁,已经符合曹魏的“法定结婚年龄”,所以两人成婚时间当在夏侯尚病逝前不久。

司马师得知司马昭杀害夏侯徽(司马师毒杀夏侯徽)(1)

而司马懿虽然早已成为曹丕身边的红人,但由于当时的曹魏仍然贯彻曹操时期留下的权力分配模式:“诸夏侯曹”集团牢牢掌控军权、世家大族负责处理政务,双方职权泾渭分明。所以司马懿一直在曹丕身边负责政务,没有机会涉及军务。而与夏侯尚联姻,则打破了这一平衡,有利于其日后凭借夏侯尚的影响力涉及军界。

没想到机会很快到来。226年5月,司马师与夏侯徽成婚没多久,魏文帝曹丕便驾崩了,司马懿成为四个“顾命大臣”之一。吴主孙权听闻曹丕驾崩后,兴兵北伐。刚刚登基的曹睿派司马懿统兵抵御,司马懿成功击退孙权,初战告捷。与孙权一战,司马懿展现出了过人的军事才能,为其涉足军界打下了坚实基础。

227年,曹睿任命司马懿屯兵宛城,并都督荆、豫二州军事,将此前由夏侯尚负责的南方防线交给了他,同时也打开了世家大族染指军权的魔盒。不久,司马懿以奇兵平定了孟达的叛乱,后调任西西线,同曹真一同对抗蜀汉的诸葛亮。而随着曹休、曹真等“诸夏侯曹”集团核心人物的相继去世,在军界摸爬滚打多年的司马懿成为曹魏军中最有实力的人物。

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司马懿如日中天。走到这一步,除了司马懿卓越的个人能力之外,他与夏侯尚的政治联姻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按理来说,此时的司马懿和魏明帝曹睿正处于“蜜月期”,其长子司马师更应该维护好与夏侯徽之间的政治婚姻才对。但就在诸葛亮病逝的同年,司马师却出人意料的毒杀了原配妻子夏侯徽,将这桩政治联姻亲手破坏。

司马师为何毒杀夏侯徽?

史书上倒是交待了司马师毒杀夏侯徽的理由:“后(夏侯徽)知帝(司马师)非魏之纯臣,而后既魏氏之甥,帝深忌之。”意思很明白,与曹魏皇室有亲缘关系的夏侯徽察觉到了司马师对于曹魏的不臣之心,司马师深为顾忌,最终“遂以崩”,被司马师亲手毒杀。

如果联系到之后的历史,司马师的做法并没有什么不妥,史书记载也合情合理。但在234年这个时间点来说,此时距离高平陵事变尚有15年之久,魏明帝曹睿健在,曹魏皇室威严空前,司马家族依然需要维持这桩政治联姻。这时的司马师就显露出了对于曹魏的不臣之心,乃至于一定要将夏侯徽亲手毒杀,亲手破坏这桩政治联姻么?而更让人疑虑的是,司马师“杀妻案”并没有对其家族造成任何影响,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司马师得知司马昭杀害夏侯徽(司马师毒杀夏侯徽)(2)

那么是因为两人感情不和么?从仅有的记载来看,司马师和夏侯徽的感情是很不错的。“后雅有识度,帝每有所为,必豫筹画”夏侯徽是很有见识和气度,经常为司马师出谋划策,是个“贤内助”。两人在近8年的婚姻时间内,共生下了5个孩子(全部是女孩),即便司马师之后又迎娶了吴氏和羊氏(羊祜的姐姐),但再也没有生育后代,这证明司马师也不是因为后嗣问题迁怒于夏侯徽。

那么既不是司马师野心显露,也不是与原配夏侯徽感情不和,那么司马师为何要对夏侯徽下此毒手呢?这很有可能是后人罗织的一场政治阴谋。

一场关于西晋皇位继承的政治阴谋

关于司马师毒杀夏侯徽的记载,只出现于《晋书》之中,并无其他佐证,是为孤证。一般来讲“孤证不立”,但将这段孤证放在西晋的历史中,却显得很有必要。

由于司马师并无后嗣,其死后便将权位传给了他的亲弟弟司马昭,最终司马昭的长子司马炎建立西晋。司马炎称帝后,追封祖父司马懿为宣帝、伯父司马师为景帝、父亲司马昭为文帝,以示自己皇位的正统性。

司马师得知司马昭杀害夏侯徽(司马师毒杀夏侯徽)(3)

不过早在曹魏正始年间,司马昭便将自己的次子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为后,而按照世袭排序,司马师排在司马昭之前,也就是说作为司马师继子的司马攸同样具有继承西晋皇位的权力。

如果司马炎在立嗣上没有问题的话,就不会有司马攸什么事情,但司马炎的嫡子司马衷天生愚钝,从各方面来看,都不具备继承大统的条件。而齐王司马攸则聪慧过人,历任军政要职,多有建树,颇得人心,又正值壮年,于是在晋武帝晚年,大多数朝臣建议司马炎将皇位传于司马攸。

虽说司马炎和司马攸在血缘关系上是亲兄弟,但毕竟在宗法关系上已经是两家人,何况自己又有嫡子,所以司马炎肯定不愿意将皇位拱手相让。而司马炎身边的荀勖、冯紞等宠臣素为司马攸所轻视,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便与“准外戚”贾充一门联合,全力阻挡司马攸继位。

政治斗争是残酷的、自私的。最终司马炎将齐王司马攸调回封国,断绝了其继承皇位的可能性。283年,失势的司马攸一病不起,很快去世。而此前坚定支持司马攸的朝臣则遭到了政治清洗,非死则贬。不过这件事并未完结,古人讲求“名正言顺和盖棺定论”,所以要在历史记载上做一些手脚。他们把目光放在了司马攸的“父亲”司马师身上,于是那场发生近50年的“杀妻案”被翻了出来。

由于西晋受禅于曹魏,而司马氏一门在篡夺曹魏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血雨腥风,所以司马师与夏侯徽的这桩政治婚姻放在西晋来看就显得有些政治不正确,导致与曹魏皇室关系密切的夏侯徽在西晋建立后经过景献皇后羊氏的多次建议下才获得了追谥。

而夏侯徽之死在当时是一个避而不谈的“冷门”事件,所以这就为后人罗织政治阴谋提供了可能性,在史籍中留下了司马师因为野心暴露而惧怕夏侯徽,最终将其毒杀的记载。这不仅让夏侯徽与西晋成为两家人,也让司马师背负了“毒杀”妻子的恶名,从而达到在源头上构陷司马攸的效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