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埋江树短云压夜城低(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雪埋江树短云压夜城低(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1)

文 | 紫袖

宿建德江

孟浩然(唐)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小学课本里的诗,足见其浅显。而我却是在二十年后的某一天,才有机缘撞见这样的美,对这首诗中的意境,豁然贯通;那是自驾去阿尔山的路上。高速公路上许久才见一辆车经过,周围是苍茫旷野,空荡荡,孤零零,风呼啸着。

暮色四合,天际的云都已是暗紫色。车爬过一段缓坡,一棵树出现在视野中,巨大的伞状树冠,相比之下,树干显得很短。就只有一棵树,旁边是裸露的砂土地,和稀疏的枯黄的草。孤树衬着暗沉沉的天色,有点风雨欲来的味道。

树原本应该是高大的,在旷野中显得低矮,但是天却好像比树还低矮。

鸭泽湖晨雾

“移舟泊烟渚”,停船在水边小洲,是“烟渚”,烟雾笼罩的小洲。如果你见过夜色中的秦淮河,就能明白“烟笼寒水月笼沙”的况味了,也就能想象那小洲上烟雾笼罩的迷蒙了。

早晨和傍晚是最容易有雾的。还记得新疆禾木那边,有个鸭泽湖,晨雾渲染下,完全就是一幅水墨画。

有的水中小洲,还会生一种草,样子有点像去了头的芦苇,但没那么高,直直的,没有芦苇那一弯柔美的弧线。颜色是灰白色的,一丛丛密密生长,看起来总觉得凄凉得很。那灰白的颜色,又有点如烟如雾。所以即使不是早晨或傍晚,好多水中小洲也依旧是笼着雾一样。

雪埋江树短云压夜城低(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2)

水中的草

“日暮客愁新”。暮色四合,羁旅之思,怀乡之愁,重新涌上心头。

夕阳西下,就容易触动天涯断肠人。“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日落当归,触景易生情。卸去一天的忙碌和疲惫,情绪自然脆弱。

我们现在很难体会“客愁”。

氏族体系的崩溃,大家庭的观念渐渐淡漠,取而代之的是小家和自我。“父母在,不远游”渐渐沉没在时代和观念的更新中,“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才是被渴望和钦羡的。行走在外,是个性的解放,是灵魂的自由,是快乐,是欢悦。短时间的旅行,体味不到乡愁。

长时间的漂泊——求学,工作,辗转在不同的城市。有自己的朋友和圈子,有自己的爱人和小家庭。渐渐的,分不清故乡他乡。

直到,电视中又响起,《常回家看看》。想起父母亲人,才仿佛有那么点思念的味道。看看时间表,安慰自己说交通便利,随时可走。这思想的味道也就淡的几乎没有。

假如父母是“老漂族”,恐怕这客愁,是父母才体味得到的。

无法共鸣这客愁。大约就感受不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了。

天水相接,孤月照人。仿佛混沌天地,只有人月两相依。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中的孟浩然,带着烟火气息,田园温暖。

此时的孟浩然,却如此孤独。不是形只影单的孤单,一个人也可以丰富热闹;而是面对天地,亘古,故乡他乡,聚散因果,进退取舍……纷繁而来的灵魂拷问,无所依从的孤独。

就好像微信的那张图,一个人,面对一整个宇宙。

看了路边的那棵树,才懂“野旷天低树”之美。才体味到孟浩然的孤独。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好像因了一句诗,懂了一棵树的世界;因为一棵树,闯进了孟浩然的那时那地。

-End -

原创文章,版权归"拾点读"所有。

[ 拾点读:今日头条签约原创账号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