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课题(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中国日报10月26日电(记者/摄影 王健)三宝村,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东南角,因五代时期日产优质瓷土价值3个金元宝而得名,这里曾是为景德镇古代瓷业生产提供主要瓷土原料的重要矿产地。北宋时期,三宝湖田窑创烧出影青瓷,奠定了景德镇瓷业兴盛千年的基础。随着近代以来陶瓷原料配方的改进和制瓷中心的转移,三宝村逐渐衰落。近日,记者在中宣部组织的百城千县万村主题调研行中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宝村在“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方面走出了一条极具人文特色的城郊村小康发展之路。

独特的“三宝现象”

三宝村地域面积6.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0亩,户籍人口767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宝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2年到2019年,村民收入增加到2.6万元,增长4倍,年均增长25.85%;村集体收入增加到421.68万元,增长36倍,年均增长率67.6%;9户贫困户27人,2016年底全部脱贫,提前4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

农村吸引城市,创客多过村民。上世纪九十年代,三宝村因资源枯竭、发展落后,大量村民外出打工,甚至直接外迁,仅马鞍岭村民小组52户人家就外迁了40户。近年来,通过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古村落焕发出“年轻态”,寂静的三宝村又热闹起来了,不仅外迁村民纷纷回流,许多在外打工的村民也陆续回村就业创业,还有不同肤色的国内外艺术家慕名而来,众多文化创客聚集于此。据统计,常住村里的外地人就有3000多人,“景漂”人数超过当地人口的4倍。

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课题(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1)

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课题(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2)

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课题(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3)

三宝村真如堂

人文依存自然,陶艺融通民艺。三宝村山峦延绵、溪水潺流,沿着10公里的三宝溪依山傍水入驻了“洛可可·洛客”“景致”“真如堂”等近200家陶瓷类文创机构,它们利用民房修旧如旧,或依山而建,或逐水而栖。“山水身边走,人在画中游。”浓浓的乡愁随处可见,尊重自然,崇尚原生态成为创业者们的共识。在陶艺的辐射带动下,衍生出各具特色的新民艺,如陶艺与夏布、银器携手,油画与竹编、动漫相连,催生出丰富多样的三宝文化业态。

偏僻走向开放,凋敝嬗变网红。三宝作为偏于一隅的小山村,如今既有传统的陶瓷艺术、手工制作,更有现代化的工业设计、互联网平台,各类创新创意在这里生根发芽、蓬勃成长,成为重要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规上国际知名品牌企业就有7家。这里的文化,吸引着众多的青年创客逐梦圆梦;这里的美景,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境内外游客纷至沓来。这里既有充满激情和时尚元素的各类流行音乐会、泼泥节、陶瓷展览、论坛讲座,也保留着身着布衣、布鞋,亲近自然、俯仰山水的慢生活常态,人们追求的诗和远方就是三宝的日常。三宝村已成为景德镇最富魅力和活力的文化符号之一,也是全国文艺青年们的网红打卡地。

三宝的实践

解码独特的“三宝现象”,源于三宝人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感恩奋进,积极探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路子,努力把枯竭落后的旧三宝,打造成一个繁荣兴盛的新三宝。

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课题(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4)

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课题(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5)

三宝村景德闲云居

文旅兴村,激发发展活力。三宝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拥有湖田窑址、三宝蓬瓷石矿业遗址等多处国家(省)级文保单位,古瓷片、古矿洞、古遗址随处可见,记载着曾经的辉煌。三宝村积极融入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当好“先行者”,通过激发传统文化资源活力,把文化转化为生产力,助力产业发展、旅游兴盛、文明小康。复兴文化功能。对村域内文化遗址实施系统性活态保护,原汁原味地保护三宝的风貌风格、文化肌理,三宝村700多年陶瓷文化遗迹得到完整的再现,重新焕发出灵动、秀丽的陶瓷文化之韵。培育文化业态。通过引进和培育洛客·设计中心、三宝蓬艺术聚落、大学生创业园等一批高端、国际化的孵化平台,辐射带动、吸引各个层面的陶瓷文创企业、文化艺术机构、“景漂”来三宝交流合作、创新创业,陶瓷文化的张力效应、集聚效应得到充分彰显,形成了文创、研学、民宿、书吧等多元化业态,其中不乏闲云居、愚窑等众多知名文化类企业。做足“陶瓷 ”文章。通过“陶瓷 创意”“陶瓷 生活”“陶瓷 旅游”“陶瓷 互联网”,打好融合牌,不断激发新经济新动能新业态。占地156亩的三宝国际文创中心,吸引了网库、大龙网等互联网公司落户,2019年,线上交易额超过30亿元。依托独特的地缘和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民宿产业,民宿数量从2016年的29家增加到2019年的98家,成为带动村民就业增收的“新亮点”。在资深“景漂”、三宝蓬艺术聚落负责人肖学锋眼里,“三宝不只是碗和碟的焕然一新,还有城市面貌与生活方式的和谐共荣”。

环境美村,厚植发展潜力。三宝人认真贯彻“两山”理论,按照“村庄景区化、景区村庄化”的理念,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实施“三宝瓷谷”项目,致力把整个三宝村打造成以陶瓷研发、设计生产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集聚区,以特色街区、庄园酒店为主题的乡村风情区,以艺术体验、生态养生为特色的山地休闲度假区,既塑形又铸魂,培育独特的生态、人文、生活环境。在基础性建设中完善功能。从改造环境、治理脏乱差入手,按照修旧如旧、建新创新的原则,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完善村庄功能,实现“路平、水通、灯亮、线齐、墙美”,让三宝焕发繁华和美丽的风采。在城市化进程中呵护乡愁。坚持不砍树、不挖山、不填河,保持三宝的原生态;把文创企业、私人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轻奢餐吧、慢生活民宿点缀于村中,展现山水之秀、自然之美、人文之韵,让三宝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大花园。在常态化管理中融入服务。因地制宜,打造了解鞍小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民文化广场等一批特色宣传文化阵地,提升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品位;推动创新创业与服务“零距离”,开设直播平台,帮助贫困户、青年创客销售产品,打通“景漂”创新创业绿色通道。良好的生活环境、活跃的创业气氛,吸引了越来越多怀揣艺术梦想的人们汇聚三宝。

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课题(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6)

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课题(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7)

改革活村,增强内生动力。2018年初,三宝村抓住列为全市乡村振兴示范点的契机,先行先试,启动实施“三个三”模式,盘活资源,激发村民内生动力,使村民成为改革的参与者、受益者。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享”。珠山区国资公司出资2100万元注册成立闲云涧文化产业公司,开展专业化运营。村里成立农业合作社,整合25栋房屋和村小组全部山林田地,以所有权、承包权入股参与生产经营。资源股、资金股、技术股“三股分红”。闲云涧公司股权构成中,村里和村民以自然资源作为资源股,占股30%;区国资公司出资为资金股,占股58%;经营团队北京蜗牛公司为技术股,占股12%。以闲云涧公司为运营主体,建立起“保底收益 按股分红”等利益分配机制。2019年,为村民和村集体带来20多万元的收入。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群众勤劳之手“三手合力”。“政府有形之手”引导,通过国资平台先期投入1300余万元用于马鞍岭的村容村貌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无形之手”经营,吸引了一批高品位、有特色的经营实体签约落户;“村民勤劳之手”参与,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三个三”模式唤醒了沉睡的马鞍岭,生态环境变成了发展环境,文化优势变成了发展优势,村民的就业创业热情得到激发,村民收入大幅提升,月收入平均超过6000元。贫困户王宝生就是村里改革的受益者之一,通过村里支持,在家门口开办陶瓷生产销售作坊,实现年销售额70万元,加上村里资源股的分红,家庭年收入达到20余万元,成功实现脱贫致富。

党建强村,凝聚发展合力。10年前,三宝村由于发展落后,党支部“有名无实”,支部书记选不出来,党员无心过组织生活。近年来,三宝村通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向心力凝聚力大为提升。强化“顶层设计”。在三宝村的发展进程中,省、市、区委都给予高度期许和关注,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指导三宝村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走出一条特色“党建 ”的发展新路子,三宝村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试验田”、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实验区建设的“排头兵”。创新打造党建共同体。三宝村专门成立“景漂”陶瓷流动党员党支部,搭建“景漂·景归”党群服务中心、闲云涧党建主题公园、马鞍岭党员驿站三大党建阵地,打造三宝文创党建共同体,创新“党支部 陶瓷产业聚集地 服务中心”管理模式,团结凝聚区域内各类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促进“景漂景归”聚集,带活了整个村,90%的三宝村民实现在家就业创业。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宝村推行每个党员干部联系一名贫困户、一名“景漂”、一户企业“三个一”制度,让党旗飘起来、党徽戴起来、党员动起来。村支书胡国强作为村里的“领头人”,虽不是土生土长的三宝人,但数十年如一日,恪守“党员就要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带领全村致富奔小康,赢得群众尊重,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得到增强。在今年上半年抗新冠肺炎疫情、抗洪救灾等工作中,党员干部都冲锋在前,全村无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1人因洪灾失去生命。

三宝的启示

启示之一:改革创新,盘活沉淀的传统文化资源。三宝村最重要的特质是文化,最核心的竞争力也是文化。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三宝村沉淀的文化资源被盘活,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这种文化带动、文化赋能,不仅让整个村庄的人文环境得到改善,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也提升了乡村的生活品质、品位,提振了村民的精气神,涵养了小康的亮色,使三宝村从一个凋敝的陶瓷古村落,变成一个众人向往的世外“陶”源。

启示之二: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三宝村既是景德镇市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美丽缩影”,也是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的“生动写照”。既是乡村文明的传承地,也是城市开发的新城区。三宝村通过文化企业与乡村文化的融合、外来“景漂”与当地村民的融合、企业与自然的融合、企业与企业的融合,留住了山水、记忆和乡愁,走出了“保护 开发”协同发展的新路子,成为农村改革的样本、秀美乡村的样本、文化强市的样本、乡村振兴的样本,对推进城市化进程如何“留住乡愁”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启示之三:开放包容,构建多元共生的文化生态。三宝自古就有“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开放包容的基因。三宝村在加大硬件投入的同时,没有过多地对业态进行干预,而是更加注重环境的培育、平台的搭建和引导服务,让各种业态在浸润的陶瓷文化土壤里自由生发、成长,逐渐构建起一个多样多元、共生共存、和谐相处的独特三宝文化生态体系。这也启示我们,在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背景下,需要我们要有更加宽广的视野和包容的胸怀,与世界对话,为文化的繁荣兴盛注入新的动力。

启示之四:人民至上,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三宝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充分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三个三”模式,群众创造,群众受益。全球各地的创客与村民一道,共同创新创造,推动三宝成为投资的洼地、人才的高地、创业的乐土,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过上了好日子。这充分印证了,必须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曾经的三宝,“重重水碓夹江开,未雨殷传数里雷。舂得泥稠米更凿,祁船未到镇船回。”现在的三宝,人们做着自己欢喜的事情,过着“诗与远方”的生活,享受着小康的幸福;未来的三宝,还要从人的城镇化、基础设施的标准化、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入手,把它改造提升成一个更有原生态魅力的世外“陶”源,更有吸引力的创业人才聚集地,更有影响力的三宝国际瓷谷,成为与世界对话的新名片。

来源:中国日报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