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sars持续的时间(社会危机事件的分析----SARS)

摘要非典事件是指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英语:SARS),在非典传播期间由于政府不当的处理以及媒体对疫情的隐瞒误报导致疫情扩散,引起了社会恐慌,并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恐慌行为:谣言四起、抢购成风、没病喝药等,造成了社会正常秩序的混乱,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2008年sars持续的时间?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2008年sars持续的时间(社会危机事件的分析----SARS)

2008年sars持续的时间

摘要

非典事件是指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英语:SARS),在非典传播期间由于政府不当的处理以及媒体对疫情的隐瞒误报导致疫情扩散,引起了社会恐慌,并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恐慌行为:谣言四起、抢购成风、没病喝药等,造成了社会正常秩序的混乱。

关键词:SARS、社会危机、非典、媒体传播

正文

20 0 2年12月 2月至2003年 5月间我国媒体对非典事件的报道媒体经历了从开始的集体失语到后期 “喧哗”报道两个阶段。

一:媒体失语期

当非典在广东地区首次被发现到接连有病者死于该症,在政府的议程设置下,媒体一直对此事实持沉默态度,此时关于此事的报道,只有零星的小道消息点缀在网络上。非典的最早报道是《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等媒体也进行了相对应的报道,但是频次少,但是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这样的权威媒体在初期并没有对非典进行大量报道。

2003. 2.10-2003. 3.9期间,《人民日报》的报道数量仅为5篇,从“专家指出不要恐慌”到“专家告诚板蓝根勿滥服”,从“如何预防”到“病情基本控制”再到“病因查明为衣原体”,报道量最少,对疫情一带而过。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新闻媒体对非典仍未给予足够的关注。除了南方周末在2月13日、2月20日、2月27日连续3期对非典进行全面反思性报道外,其余媒体对此次事件的处理十分冷静。

二:广泛报道期

“媒体和政府的失语”使得“非典”疫情错过了最佳的控制,在接近半年的冷处理之后,严重扩散的非典型肺炎疫情终于得到中国官方的承认,并成为中国国家控制的新闻媒介的报导主题,至此媒体开始了对非典的广泛报道。

4月3日,人民日报在二版发表题为《我卫生部与世界卫生组织进行有效合作》和《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关于防治非典型肺炎答记者问》打破了权威媒体沉默的僵局,全国各大媒体均在显要报道非典该文,把非典作为全国大事来抓。

【1】《人民日报》对非典的报道量从3月份的5篇,升至4月份的187篇,5月份报道量更是达到高峰,超过了200篇。各类主流媒体纷纷上阵开始重拳出击报道非典。

2013年4月20日这一天,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及时发现、报告和公布疫情,决不允许缓报、漏报和瞒报。卫生部决定,原来五天公布一-次疫情, 改为每天公布。

三:SARS事件中对媒体的反思

在事件初期,中国媒体对非典的有限报道的主题有两个:第一,SARS在中国得到有效控制;第二,非典并不可怕,容易治愈。起初媒体的报道都主要集中在“非典是可以控制的”“非典并不可怕”上,而后来的报道则是“总体形势在中国依然严峻”,“非典几乎在北京失控”。绝大多数媒体在这次事件中的反映如缺少主见,不能自立,说变就变,连带大众也跟着晕头转向。

其次,媒体对医护人员的报道过度煽情,过于渲染悲壮气氛:忽略医护人员职业特殊性者,报道人物事迹时过多追求抗“非典"英雄的“高大全”形象,忽略了医护人员作为普通人在病魔面前真实而脆弱的反应,这不是全面客观的思维方式,人文关怀明显缺失。

四:总结

由于主流媒体在“SARS"爆发初期中的“缺位”,没有正确地引导舆论,使谣言四起,损害了公众的知情权,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也使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核心竞争力严重降低。在中后期主流媒体找回了自己的话语权,正确引导了舆论,维护了国计民生的稳定,由此可见媒体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传播信息、传播科学知识、传播健康知识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媒体也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保障公众知情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