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由来英文版(春节的由来)

春节的由来英文版(春节的由来)(1)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从腊月二十四日开始,活动一个接着一个,“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就是所谓的“扫尘”,家家户户都要开展一次全面的卫生大扫除。到除夕之夜,也就是大年三十,亲人团聚,一起吃年夜饭,然后辞旧岁,迎新春,互相勉励,祝贺来年有个良好的开端。

春节的历史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的祭神祭祖活动。我国古代先民经过一年辛勤劳动,在岁尾年初之际,便用他们的农、猎收获物来祭祀众神和祖先,以感谢大自然的赐予,这就是“腊祭”。由于宗教风俗自身的保守性和历代统治阶级出于自身目的的提倡,这种产生于生产力低下的原始时代的传统礼俗,一直保留在生产力相对低下的各个历史时期,沿袭到20世纪40年代,演化为“春节"的习俗。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过年的“年”字,就是年景好、五谷丰登的意思。几千年来,人们一直把农历收成好叫做“年成好”,把正月一日作为“年日”,每逢这一天,到处锣鼓喧天,喜气洋洋。

《谷粱传》说:“五谷大熟为大年";《尔雅.释天》说:“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故以为岁名。”甲骨文中的“年"字是果实丰收的形象;金文中的“年”原是预祝丰收喜庆的日子。人们为庆贺丰收,迎接新-年的生产,就在立春前后的正月初一这一天,欢聚庆祝,一起过年。

民间还有另外一种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串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个腊月三十的晚上,“年” 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年”又窜到另一个村庄,迎头看到了-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年”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走了。由此,人们摸准了“年”又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了对付它的方法,最后逐渐演化成现在过年的风俗。

古人“过年”,总是和祭祀活动分不开的。人们用自己劳动换来的肉食、谷物,祭祀祖先和鬼神,饮酒宴乐,祈求幸福。后来,佛教,道家的思想影响渐渐渗透进来,给过年的仪式又增添了许多内容,例如贴春联、放爆竹、吃年糕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