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能直接生食吗(号称可直接生食的鸡蛋)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张春莲

民间常有人说“鸡蛋生吃更有营养”,本月初某蛋品品牌就发布了我国首个可生食鸡蛋企业标准,引发消费者关注,如今这可生食的鸡蛋在重庆市场也有售卖。你好生食鸡蛋这一口吗?生鸡蛋与熟鸡蛋的营养有没有差别?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首个可生食鸡蛋企业标准发布

本月初,某蛋品品牌在上海举行了“引进日本38年可生食鸡蛋标准”发布会,同时发布了中国首个达到“可生食级”的鲜鸡蛋企业标准。

记者从该品牌官网上看到,该品牌可生食鸡蛋,在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6项指标上,均制定了高于我国现行《蛋与蛋制品的食品安全标准(GB2749)》的企业标准。从官网的宣传上看,其宣称该鸡蛋可生食主要是更安全,无沙门氏菌,尤其孕妇和小孩子食用这种鸡蛋更安心。

鸡蛋能直接生食吗(号称可直接生食的鸡蛋)(1)

某可生食鸡蛋品牌宣传图

卖家称口感与普通鸡蛋无太大差别

5月27日,记者在盒马鲜生某店线上平台看到,该店就有这款可生食的鸡蛋,10枚一盒的价格为21.8元,不过显示的是“今日售完”。记者联系上该店负责人,称这款鸡蛋可生食的特点比较受顾客欢迎,目前已经售完,正在联系厂家上货。

随后,记者登录多个电商网站发现均有售,在京东商城该品牌旗舰店内,一款20枚(重1千克)的盒装可生食鸡蛋售价为51.8元。记者看到,该店这款鸡蛋的买家评论“2.1万 ”,不过大多数评论表示购买之后都是煮熟了吃,一位买家称“第一次买,听说是可以生吃的,但心里还是有点怕怕,不敢生吃,做了水煮蛋。”

至于口感,该旗舰店客服人员称,与普通鸡蛋的口感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在质量上是达到了“可生食”的标准。从买家的评论看,有人称尝了刚打出来的生鸡蛋,有淡淡的甜味儿,不过后来做了溏心荷包蛋。还有买家称,这个鸡蛋没有蛋腥味儿。

鸡蛋能直接生食吗(号称可直接生食的鸡蛋)(2)

卖家称可生食鸡蛋口感与普通鸡蛋没有太大的区别

讨论:

生吃鸡蛋,你好这一口吗?

刘春(29岁 策划):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自己家养了鸡,有时候鸡刚下出来的蛋还是热的就被奶奶捡起来给我喝了,说这个鸡蛋最新鲜,最有营养,煮熟之后营养就被破坏了。一直以来觉得生鸡蛋口感还好,后来慢慢长大后觉得不卫生就没有再喝了,但我奶奶现在就经常用开水冲蛋喝,还喜欢吃溏心蛋。

刘女士(50岁 家庭主妇):之前搅鸡蛋时尝过生鸡蛋,蛋腥味儿太大了,还有一股咸味儿,蛋清滑滑的,感觉有些恶心。

邓女士(27岁 家装设计师):我们的饮食习惯就是吃熟食,不像其他有些国家那样喜欢吃生冷的食物。能生吃的东西,我往往就只吃水果,连蔬菜沙拉都不吃,何况是生鸡蛋,安全标准再怎么严格也不好这一口。

杨利群(32岁 老师):我妈妈一直觉得生鸡蛋营养更高,煮熟了之后营养就被破坏了,经常在煮面的时候打一个在碗里一起吃了。我经常给她灌输生鸡蛋有细菌之类的,她还是一煮鸡蛋就煮成半熟的。如果真能保证生鸡蛋的食用安全,还是可以让她尝试。

生鸡蛋比熟鸡蛋营养更高?

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重庆市人民医院(三院院区)临床营养科主任刘莉介绍,很多人认为生鸡蛋的营养物质没有被高温煮时破坏,特别是蛋白质没有变性,微量元素也没有丢失,因此认为其营养要比煮熟后高。

但是,鸡蛋中的蛋白质只有在加热煮熟变性后才便于消化吸收,水煮蛋的消化吸收率是100%,而生吃只有30%-50%,可见生吃鸡蛋会造成营养的浪费。

另外,担心鸡蛋中的微量元素会因为加热而流失,其实也太片面。鸡蛋中确实有些微量元素会随着加热而流失,比如维生素E这类脂溶性的维生素会因为加热被破坏,但同时鸡蛋中还含有维生素B这类水溶性的维生素反而会因为加热被保护。所以,生鸡蛋的营养与熟鸡蛋没有本质上的差距,反而还会影响消化吸收,造成营养浪费。

建议:最好不生吃鸡蛋

刘莉认为,从营养吸收率的角度来讲,不建议吃生鸡蛋。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市场分析预警团队禽蛋首席分析师唐振闯曾经撰文指出,鸡蛋不宜生吃。一方面,生吃鸡蛋降低消化率。另外,生鸡蛋不但可能存在沙门氏菌污染问题,还有抗酶蛋白和抗生物素蛋白两种有害物。前者会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后者能与食物中的生物素结合,导致人体生物素缺乏,产生精神倦怠、肌肉酸痛等症状。而鸡蛋一经煮熟,上述两种物质就会被破坏。

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家禽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海威介绍,鸡蛋能不能生吃,关键看致病菌,比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只要能控制这些细菌,理论上生吃是可以保障安全的。但是,即使鸡蛋本身出厂没问题,但在运输、储存过程中,也可能存在致病菌污染风险,所以能不吃生鸡蛋还是不要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