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不强人所难的品质(论语经典名句详解)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名句的诞生,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论语十二章不强人所难的品质?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论语十二章不强人所难的品质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名句的诞生
子夏为莒父1宰2,问政3。子曰:“无4欲速,无见5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路·十七
完全读懂名句
1.莒父:父,音fǔ。莒父,鲁国一个城邑。2.宰:邑长。3.问政:请问为政之道。4.无:不要。5.见:只顾。
子夏要到莒父这个地方当邑长,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只顾小的利益。如果求快,往往不能达到目的;只顾到小的利益,反而使得大事不能成功。”
名句的故事
子夏,姓卜,名商。子夏和子游以文学(古代文献典章制度之学)著称,孔子经常和子夏讨论学问与德行的问题,由于子夏聪颖敏悟,孔子有时深受启发,曾说:“起予者商也!”(《八佾·八》)也就是说:“能给我启发性思考的,大概就是子夏了吧!”
这一章提到子夏被指派去担任鲁国莒父这个地方的行政长官,临行前,子夏来跟老师请教如何才能把一个地方治理好。孔子告诉子夏:政事有先后本末,主政的人必须按部就班,光求快,是不能达到目的的。而且主政的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如果处处顾到小利益,大事业就无法成功。换句话说,就是告诉为政者,不能短视近利。
子夏后来在莒父改革旧制,大幅改善了老百姓的经济状况。孔子去世之后,子夏到魏国西河地区(济水、黄河之间)讲学,有弟子三百多人,成为“西河学派”一代宗师。但是子夏晚年丧子,哭到失明,晚年生活十分凄凉。
历久弥新说名句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这句话所包含的道理不仅可针对政治,同样也适用于个人处事之道。心理学上有所谓的EQ,这种能力包括有耐力延迟享受,也就是不求快、不只求眼前小利。心理学家曾对四岁的小朋友做实验,把他们个别带到房间里,发给每个人一个棉花糖,让他们选择可以立即吃掉这个棉花糖,或是等研究人员再次回来,小朋友便可以获得两个棉花糖。多年以后,这些孩子长大了,研究发现,能够忍受一时诱惑而得到两个棉花糖的小朋友,长大后多半较受欢迎、较能适应环境、富冒险心、有自信、值得信赖;而受不了棉花糖诱惑的小朋友,长大后则显得较孤单、固执、易受挫折、不敢面对挑战。所谓“欲速则不达”,也表示要以理智战胜冲动的情绪,这也是EQ比较高的表现,如同南朝梁·萧绎之言:“物速成则疾亡,晚就而善终。”也可理解为“延迟享受”的道理。
俗话说:“利字身旁一把刀。”面对伸手可及的利益时,很少人能不心动。但是如果政府官员收受了不当的利益,清廉便毁于一旦;如果记者以利益来取决资料来源,公信力将荡然无存。面对利益时,何妨“见利思义”一下?所谓的“义”就是合宜,做了不合宜的事,总有后悔的一天。工作和事业的发展是长期累积的过程。“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只有脚踏实地、步步为营,才能谋大事、立大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