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就是截取原诗吗(绝句是从律诗截取了四句而形成的吗)
作者:诗道骏言
有人说,绝句就是截句,它是截取了律诗的四句形成的。你是不是一直这样认为的?这种说法对吗?答案是:错!
这种说法来源于元代的傅若金,他在《诗法正论》中说:“绝句者,截句也。后两句对者,是截律诗前四句。前两句对者,是截律诗后四句。四句皆对者,是截律诗中四句。四句皆不对者,是截律诗前后四句。”他谈论的是律绝在形式上与律诗的相似相通之处,从这个意义上说,大致不错。貌似很有道理。但是,实际上,他的这种解释是望文生义、牵强附会的,没有科学精神,属于想当然的民间科学。别说现代学者不同意了,有科学精神的古人都不赞成他。比如,明朝的诗歌理论家胡应麟就站出来怼他。胡老师说“五言绝起两京,其时未有五言律。七言绝起四杰,其时未有七言律也。” (胡应麟《诗蔽》内编卷六) 。
胡应麟从绝句和律诗发生历史早晚这个角度驳斥傅若金,很有说服力。五绝产生的比五律早,七绝产生得比纪律早,绝句这么可能是由律诗截取了一半而形成的呢?就好比说,王小明5岁时身高0.9米,他20岁时身高1.8米,然后,你说,0.9米的王小明是从1.8米的王小明身上截取了一半而形成的。这种说法显然是荒唐的。1.8米的王小明是在0.9米的的基础上长成的,这才是事实。王力《诗词格律》中也说“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
针对“绝句为截律诗之半”的说法,北大教授钱志熙评价“浅学者对于绝句的体制渊源,逐渐地模糊了,甚至出现绝句为截律而成的说法。”可谓一针见血!
绝句起源于魏晋南北朝,它的源头是魏晋短歌,到齐梁有了声病学说之后,诗人们才有意识地把绝句创作向声律方面靠拢,绝句逐渐律化,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到盛唐完全成熟。就是说,绝句最早是古绝,后来逐渐发展出一个分支叫律绝,律绝长大了,但古绝并没有消失,律绝和古绝之间,还存在一种说古不古、说律不律的绝句,叫拗体绝句(齐梁)
“绝句”为什么叫绝句呢?启功先生说:“绝句的‘绝’是数量观念,四句是一般诗篇起码句数,所以称为绝句。”这个说法的精神实质是正确的,“绝”是数量概念,不是“截取”的意思。但这个说法又有点儿笼统,不够清晰。其实,更早一点的学者李嘉言作出过更详尽的解释,主要意思是:古人联句,柏梁体为一人一句,亦有一人两句。至晋宋之际,则出现一人四句的联句作法。“联句是由两个人以上合作的。如果只有一个人作了四句,其余的人联续不上,那第一个所作的四句就叫绝句。因为,这次联句未告成功,从此便断绝了。”这个说法解释的是“绝句”得名的原因,比较可信,可备一说。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应该清楚以下三点:
1. 绝句起源于魏晋短歌,后来逐渐发展,产生了律体绝句、拗体绝句的分支,形成古绝、律绝、拗绝三类并存的局面,其中律绝是主体。绝句包括古绝、律绝、拗绝三类,它不是律绝的专有名称。
2. 绝句的得名与古人联句游戏有关,绝句不是“截句”的意思,绝句比律诗产生的早,不可能是从律诗截取一半形成的。
3. 学习近体诗,除了学习基本的格律规则,还要了解中国古诗发展的历史,了解多了,见识广了,才不容易犯“少见多怪,狭隘偏执”的毛病。
[玫瑰][玫瑰]欢迎留言评论,感谢分享转发。
[心]关注“诗道骏言”,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