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月曾照古时人古人不见今时月(日月盈昃今人不见古时月)
亲爱的读者们,你们知道一个月平均三十天,有什么根据吗? 多选
0人 0%
和太阳运动有关
0人 0%
和月亮运动有关
0人 0%
历法专门定的
0人 0%
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要干什么?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短短八个字,揭示了人类的作息规律。每当抬起头,仰望天空时,白天中离不开太阳,晚上中离不开月亮。人类从起源之初,就与太阳和月亮息息相关。
作为一个文科生,排除偏科的原因之外,我一向英语都不怎么好,但我还是记下了一首英文诗歌,也是我唯一记得的一首。
In the world
I love three things
Sun,moon and you
Sun for day,moon for night
and you ,forever
记得这首诗的原因,还是因为他翻译成了汉语,极为的唯美
浮世三千
吾爱有三
日月与卿
日为朝,月为暮
与卿朝朝暮暮
每当脑海中,这首诗飘然而过时,总让我想起初恋的回忆。或许,这首诗,就是初恋的味道吧!
初恋的时光,总是很美好,但也过得特别快。
翻开古代诗词,月亮总是代表着思念,年年月月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太阳和月亮,不止养育了万物,也给予了我们无尽的美感和幻想。
在《千字文》中,第三句就是“日月盈昃”,在这里“昃”字读zè,通仄,倾斜的意思,也有做日月盈仄的写法。这四个字看起来很难理解,但翻译成白话文就比较简单了,是太阳每天都东升西落,月亮也会有圆有缺。
然而这只是这四个字的表面意思,只是对太阳和月亮自然现象的描述。在这四个字的背后,确实饱含了古人们对太阳和月亮运行规律的探索和思考,并总结了很多的规律,为人类服务。
日在很久以前,先人们每天都是日起而作,日落而息。后来慢慢的发现,每天的日子就是时间一样长,然后就发明了天干和地支,用地支将每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又因为古人们认为太阳属阳,是阳气的来源,故名太阳;月亮属阴,是阴气的根基,故名太阴。而在每天的十二个时辰中,子时是开始的第一个时辰,在这个时间里,阴气是最重的,但在这阴气最重的时辰里,阴之极阳生,从而慢慢的开始产生阳气。
同理,正午的午时是阳气最重的时间,阳之极阴生,又开始慢慢的产生阴气。这种说法,现在人们感受最深的就是一些民俗传说,在子时的时候,一些不干净的东西就会跑出来。在午时的时候,阳气最重,一般鬼祟之类的都不敢出来了。这些都是民间的迷信说法,我们不要当真。
但这种说法中阴阳转换的世界观,就蕴含了古人们对于自然规律的智慧,从而根据此道理,创造除了太极这一概念,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太极文化。
另外,在外国有一个星期的说法,其实在中国古代也有。古人们,将太阳、月亮、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总共合起来称为“七曜”。其中,日曜日就是如今的星期日,月曜日就是星期一,如此往后推。
在西方,也有有关七曜日的说法,如星期一,英文单词就是Monday,像不像Moon day的缩写?也就是月曜日。星期天,日曜日,英文单词就是Sunday。
又说是中国在文化西传时,将这种七曜记日的方法传到了西方。也有说法是在佛教文化东传到中原的时候,七曜记日的说法传到了中国,但没有具体的文献能够证明。只是很遗憾的是,现在中国人大都只知道星期,而不知道七曜了。
月说到月,我们回到开篇时候的问题,一个月平均三十天,到底有什么根据呢?
原来月亮是在不停自转的同时,还是围绕着地球进行着公转。月亮围绕地球公转的平面,我们叫做白道,公转一周用时二十七日七小时四十三分十一秒半,这个时间,我们叫做恒星月。这个时间的计算是保证地球在原地不动的情况下计算的。
实际上,月球在围绕着地球公转的同时,这两个组合,还在围绕着太阳在公转。所以实际上,月球在围绕着地球公转并不是画了一个完整的圆,其运行轨迹是有偏差的。这种偏差经过计算后,月球的实际公转一周,需要的时间是二十九日十二时四十四分二秒八,差不多就是29天半,被称为“朔望月”,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用的一个月,平均三十天的由来。
在农历初一时,月球的酒转到了地球和太阳的中间,这个时候,因为月亮挡住了太阳照射过来的光线,我们是看不到月亮的,这种现象,我们就叫“朔”。月球继续绕着地球转,我们就慢慢的可以看到一个月牙儿,再到地球在中间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一个圆月。这个圆月我们就叫做“望”。
从“朔”到“望”中间,月亮由看不到,到月牙儿,再到满月,中间的时候,我们称呼月亮为上弦月。“望”过了之后,又开始慢慢的变成月牙儿,月亮又回到了地球和太阳的中间,这个过程中的月亮,我们就称呼为下弦月。
正是月亮这种,从无到有,再到满月,再从满月到无的过程,给人类提供了一个充满遐想的空间。尤其是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承载着挥不去的感情。比如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张若虚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等等,数之不清。
另外,在农历的八月十五这一天,月亮的位置离地球最近。这一天的月亮看起来,在全年中最大最圆,就承载了人们的团圆梦。在中国,八月十五这一天,不仅有着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还能吃上美味的月饼,最重要的是,在这一天,是法定节假日,我们可以好好的休息一天,陪陪家人。
年虽然说“日月盈昃”这句话中,没有提到年。但这句话主要说的还是时间的变迁,所以,在这里我还是想说说我们的年,毕竟没几天,我们又要过年了。
一年,大家都知道,三百六十五天。按照公历的算法,基本上每年都是三百六十五天,闰年才会是366天。但按照农历来算的话,平年只有354天,闰年的话是384天,和365天都相差的有点远。
这是因为农历,是根据朔望月来纪年的,并不是按照地球的公转来计算。
说到历法,目前全球通用的历法是公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阳历。另外在中国,阴历,也叫农历,更为人们重视。
就比如说,今天是冬至,再过一个月左右,就到了春节,这可是全中国人,举国欢庆的大节日。这农历,最早起源于夏历,后来商朝时又做了一些更改,加入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以便更好的指导人们耕作。
所以,后来人们把这个历法又称作殷历。又因为这个历法是根据月球的运行规律而诞生的,所以这个历法又被成为“太阴历”,慢慢的人们就把这个历法叫做了阴历。再到后来,阴历中,逐渐的完善了二十四节气,让这个历法更好的来指导弄农事耕作,所以,又被称为农历。
在农历中,古人们经过计算,发现235个月一共的天数,就等于19个春夏秋冬,也就是19个阳历年的日期。于是,就在这19年中,安排七个闰年,这也就是闰年的来历。
阴历和阳历相比,只是根据月亮的运动变化,自身不能够切实的反应一年四季的变化。所以到了民国时期,引进了西方的历法,也就是阳历,一开始被称作西历,也有做洋历,让历法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但农历毕竟在中国已经使用了快三千多年的历史,也不能抛弃这个传统,其在农业耕作上也是有着很重要的传统性的指导意义。
小结日月盈昃,作为《千字文》中的第三句,因为字数太少,只是给人们大概的揭示了太阳和月亮一般的运行规律。在古人们科技水平落后的时代,又一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还有就是天圆地方的固有思维的主导,对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规律有着时代的局限性。
这种局限性具体的反应就是太阴历,也就是现在农历本身上的不足。只是根据月相的变化而纪年,但古人们又能够,在这种不足中,发明了二十四节气,通过二十四节气来弥补历法本身的不足,这种思维也是非常有智慧的。
在古人们长久的生活中,对于日月运行规律的观察和研究,每朝每代都有专门的人们去负责,比如说钦天监。在他们长期的观察和钻研中,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对于当今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天文上面的研究,也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各位亲爱的读者们,古人看到月亮,留下了众多的精神财富。我们看到月亮,又会想到什么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