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满江红续集(张艺谋的第二春)

#创作挑战赛#

张艺谋满江红续集(张艺谋的第二春)(1)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写怀》

1、张艺谋的第二春

之前几次在电影院看其他片子时我就被《满江红》的贴片吸引了。

不像其他电影贴片有镜头快剪有对白,它全程只是通过红色血迹配合鼓点音乐渲染出片名,没有一句台词。悬疑感拉满,一下子就跟其他贴片区别开了

张艺谋满江红续集(张艺谋的第二春)(2)

虽然此前宣发时,易烊千玺说演《满江红》“特烧脑”,但我看完之后认为,用烧脑来形容这个故事其实并不那么恰当

毕竟作为中国精神符号的《满江红》,岳飞的英雄形象、秦桧的奸臣脸谱以及屈辱的宋金议和早已深深烙印在中华文明之中。虽然影片背景设定于岳飞死后四年,大部分人物和情节也均是虚构,但爱国立意与大反派秦桧这两点基本要素,必然不会动。

张艺谋满江红续集(张艺谋的第二春)(3)

再者,尽管影片标注的主打类型是“悬疑”,但我看完后感觉更贴近“推理”

我们似乎习惯了把悬疑和烧脑放一起,但实际上二者相去甚远。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推理是指从已知的事实推出某种结论。悬疑的意思是一件充满悬念、且无法看清真相的事物所导致人有一种怀疑和不理解的心态。不同之处请自行体会。

张艺谋满江红续集(张艺谋的第二春)(4)

所以,《满江红》不是张艺谋拿来测观众智商的,他提供的视角依然是偏上帝视角的,也就是说咱们可以不用太费劲地去判断谁是正派,谁是反派,个别角色除外(暂不剧透)。

《满江红》的故事也不是犯罪电影的那种“凶手是谁”的方向,而是重在博弈

就像你看别人玩《狼人杀》一样。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影片的戏剧冲突就在于落座银幕前的观众“了如指掌”的观摩,各怀鬼胎的剧中人在迷局中花明柳暗的周旋,亦是赏玩此类电影的一大乐趣

张艺谋满江红续集(张艺谋的第二春)(5)

用“喜剧 悬疑”来传达主题精神是否太过冒险?

张艺谋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他始终对新尝试、新挑战乐此不疲。在他看来,以前自己执导的影片虽然不乏喜剧色彩,但《满江红》这部电影杂糅了不同类型,它的分寸和节奏难以把握,很考导演功力。

张艺谋满江红续集(张艺谋的第二春)(6)

确实,《满江红》并没有像《长安十二时辰》、《风起陇西》那样用移步换景来展现风俗,而是张艺谋再次抛开了刻板印象里“大红大绿”的张艺谋,匹配了简洁的美术风格,将刀光剑影压缩到黢黑的宅邸内

当两位主角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来回穿梭,追凶过程又包含了轮番出现的突袭和背刺,案中案、计中计,反转不断,隔几分钟见一次血,见缝插针的喜剧桥段……两个半小时被填得满满当当,喜剧不仅没有破坏悬疑的紧张感,反倒让影片显得张弛有度

张艺谋满江红续集(张艺谋的第二春)(7)

张艺谋:"片中大人物、小人物,都会受到某些制约。我们之所以看到一些反转,其实看到的是人心的挣扎、人心的不甘。无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人在困境中的挣扎和企图破局的努力,才是真正的看点。"

一边追凶一边藏下蛛丝马迹,为最终热血壮烈氛围地营造也非常有章法,很好地解决了喜剧和正剧之间的排异反应,不得不感叹72岁的张艺谋宝刀未老

《满江红》非岳飞所写?

《满江红·写怀》,是宋代抗金将领岳飞的词作。此词上片抒写作者对中原沦陷的悲愤,对前功尽弃的痛惜,表达自己继续努力取壮年立功的心愿;下片抒写作者对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对祖国统一的殷切愿望,对国家朝廷的赤胆忠心.

它作为爱国将领的抒怀之作,情调激昂,慷慨壮烈,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雪耻若渴的神威,从而成为反侵略战争的名篇

张艺谋满江红续集(张艺谋的第二春)(8)

岳飞像

可是,自民国以来一直有人想证明《满江红·写怀》并非是岳飞所作,而是后人的伪作。至今也不乏这样的声音。

在我能查找的资料中,第一个提出《满江红·写怀》非岳飞真作的是一个台湾的学者,叫余嘉锡,时间大约是上世纪30年代,当时他任职北平辅仁大学国学教授,背景是在日伪“华北临时政府”统制下。

张艺谋满江红续集(张艺谋的第二春)(9)

余嘉锡(1884~1955)

以余嘉锡为首的提出质疑的人毕竟不是历史学者,而他们引用的专家,却是著名历史学者吕思勉,引述的是吕1923年所著的《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一著(本书于1937年抗战爆发后被禁)。

吕思勉被称为“现代四大史家”之一(其余三位是,陈垣、陈寅恪、钱穆)。用白话写通史的极少,所以这本《白话本国史》是二三十年代国内发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国通史

张艺谋满江红续集(张艺谋的第二春)(10)

吕思勉(1884~1957)

我们看一下吕思勉在这本书里的的观点:

秦桧“爱国”,不是“金朝的奸细”;

“主持和议的秦桧却因此而负大恶名,真冤枉极了”;

“能解除韩世忠,岳飞的兵权,是他手段过人之处”;

岳飞、韩世忠等武将已成“军阀”;

岳飞的抗金事迹全被夸大,朱仙镇大捷“更是必无之事”,《宋史·岳飞传》的有关记载,“真是说得好听,其实只要把宋,金二史略一对看,就晓得全是瞎说的”。

张艺谋满江红续集(张艺谋的第二春)(11)

岳飞像

这些观点槽点是很多的。譬如岳韩的战绩都是假的,如果都是假的为什么金人会同意议和?议和后,赵构的母亲韦太后从金国被放回来,回国后最想见的不是皇帝儿子,而是“岳相公、韩相公”,说这才是“真男儿”。这是正史有载的。

至于他的“《宋史》全是瞎说的”,如果24史全是瞎说,那哪些不是瞎说的?又如何证明?

张艺谋满江红续集(张艺谋的第二春)(12)

岳飞像

不论如何吧,吕思勉“崇秦贬岳”的观点立马得到了胡适的支持:秦桧“真是冤枉”。吕思勉“秦桧爱国论”的最大受害者则是汪精卫,当然也可能不是受害者,本来就是知音罢了。

张艺谋满江红续集(张艺谋的第二春)(13)

汪精卫(1883~1944)

因为根据近年披露的史料,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1月29日汪精卫在和蒋介石在探讨应怎样应对“一·二八”事变时说:

“南宋的秦桧遭到世人唾骂,但我觉得秦桧也是个好人。因为他在国家危亡关头,总要找出一个讲和的牺牲者,秦桧其实就扮演了这么一个角色,他用自己遭世人唾骂,换来当时的和平,使无辜生灵免遭涂炭之灾。照我看秦桧的救国与岳飞的抗敌,只是手段不同而已。

旁边坐着的蒋介石怒道:“秦桧是地道的卖国贼!这事妇孺皆知,怎么能同岳飞相提并论呢?

张艺谋满江红续集(张艺谋的第二春)(14)

位于杭州的岳王庙

说回电影《满江红》吧。

张艺谋曾多次使用古代典故作片名。2004年的《十面埋伏》,取自项羽垓下之战,实际故事和项羽无关;2005年有《千里走单骑》,是来自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后一人一骑回到刘备身边的故事,被他用来讲父子情谊;2006年用了讲农民起义的“满城尽带黄金甲”,赋予影片色彩鲜明的宏大场面。

如今用了岳飞的名篇《满江红》,故事没有岳飞其人,却又随处可见岳飞的影子。

张艺谋满江红续集(张艺谋的第二春)(15)

结合电影和诗词想想,红是什么?红是雪耻的刀就佩在身上,却只能对准自己人;红是烙印在背上却无法示人的精忠报国,红是被压抑的英雄气,是被软禁的真相,是绝口不提的创伤记忆和江河回望(亦是张艺谋最擅用的颜色)

从密信开始,到一首词结尾,《满江红》是一群小人物对秦桧的诛心运动。他们不甘心参与这场虚伪权力的建构,要在精神上打败他,释放被封印许久的“精忠报国”。

万物总要循环,人心总有流向,《满江红》终将被传颂。

文章来源:贰十二世纪

作者:摸鱼暴龙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