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飞经丧字讲解(灵飞经单字解析)

今日例字:丧

灵飞经丧字讲解(灵飞经单字解析)(1)

今天的这两个字看起来是不是比较陌生,但又感觉有些熟悉,这个时候就要注意了!如果有人问起来,不认识就是不认识,认准了再说,免得让人笑话。所以说这两个字是“卷(juan)”和 “仄(ze)”的就省省吧,强行装逼可是要遭雷劈呦~

我们再来认识一下这两个字,分别是“丧”和“亡”,估计很多人会吃惊吧,毕竟现在这两个字确实不常见。丧是一个多音字(分别是sāng | sàng),像“丧事、奔丧”就是一声(sāng),像“丧失、沮丧”则是四声(sàng)。

哦,明白了!为亡故的人而哭泣,就是丧!这样理解sāng倒是没错,那么sàng呢,又如何解释呢?我们还是先看一下亡字。

说文解字有注:亡,逃也。亡非死之謂。所以亡的本意并不是“死”,而是逃跑了。看看这个亾字,是不是像一个人脚底抹油开溜的样子,一不留神就跑掉了!亡字后来又引申为:没有、丢失、失去。

灵飞经丧字讲解(灵飞经单字解析)(2)

以“忙、忘”为例,心顾左不顾右,照顾不过来了,就是忙了;本来记在心上,后来不记得了,则是忘了;还有一些有意思的字:像“盲”,没有了眼睛(目),可不就是“盲了”。在这些字里,亡,都没有死的意思。

《中庸》有云:“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 说明死对生,亡对存,所以死和亡经常联系到一起,据说是后人因为避讳死而说亡。如今,亲朋过世,人们也常常不说某某死了,而是说某某不在了,某某走了。就这样,死便成为了亡的引申义。

所以丧的两种读音(sāng | sàng),便对应了亡的两种含义:如果表示失去,就读:sàng,如:丧失、沦丧;如果表示死亡,就读:sāng,如:奔丧、丧事。

灵飞经丧字讲解(灵飞经单字解析)(3)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文字的字形也在不断地演变,所以说文字的一些变化并不是简化字才有的现象,其实自古有之,我想这也是中国汉字文化独有的魅力之一。你要细细地体会,便能发现不一样的韵味。(最左图出自《曹全碑》,右面四个:左上出自颜真卿《颜氏家庙碑》,右上出自王羲之《道护帖》,下方两个均出自赵孟頫《小楷道德经》)

我们最后来看看《灵飞经》里的例字“丧(喪)”,和其他的写法有一些不同,上面的“哭”没有“点”(应该是被省掉了)。上面的“两个口”间距较小,小得只容下一撇;两口的位置居于横画的右半部分,而不是中间;如果只看中间的“大”字,就会发现“横”画恰好位于撇的正中间,捺笔也撇的下方基本相平,亡(亾)字呈扁平状居于下方,整个字呈扁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