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口拐点时间预估(世界人口的两次里程碑)

材料技术的进步,曾帮助人类人口一飞冲天。

来源 |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

今天是世界人口日,联合国在一份报告中预测,世界人口将在今年11月15日达到80亿,其中印度将于2023年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报告还预测,世界人口在2030年将达到85亿,2050年将达97亿,本世纪80年代将达到人口峰值,为104亿。尽管地球人口的绝对数量惊人,但报告也指出,世界人口的增速达到了1950年来的最低点。

1、铁器革命:人口步入1亿大关

纵观文明史,公元前8000年全世界有人口五百万人;公元1年全世界有大约两亿人;而到公元4世纪,光罗马帝国就居住有大约五千万人以上……公元年前后,一场铁器材料的普及,让人口持续稳步增长。

大约公元前500年左右的时间,世界总人口突破1亿,此时华夏大地正处于春秋战国之际,一场铁器革命也在中华大地上轰轰烈烈地开展,铁器材料全面取代青铜材料,当农具普遍采用铁器后,人类的农业生产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根据有关资料考证,我国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掌握了最早的冶铁技术。因此春秋早期铁主要被用来制造武器,铁制农具只是零星出现。农具的主要材质还是木头、骨头等。后来随着冶铁工艺的逐渐完善,铁的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各国也因乱战而对农业产生了更高的需求,铁制农具开始大量出现。到了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已逐渐取代了其他材质的农具。

农业生产率和耕作方式随着犁逃和铁锄、铁镭等耕地具和铁镰等收获工具的出现起了根本的变化。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帮助人们开拓出更多的田地,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使用是一次重大的农业变革,它标志着生产力已发展到了更高的阶段。这场农业革命产生的先进生产力成功助推中国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

2 、玻璃带来科技革命,人口增长坐上火箭

从人类物种诞生,到十九世纪初期,人类人口突破十亿,我们经历了近300万年。在此之后,地球人口进入了激增的状态,最根本的原因无外乎工业革命带来的粮食增产和医疗技术的发展。

世界人口拐点时间预估(世界人口的两次里程碑)(1)

而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在最近200年内急速发展,一个重要的材料——玻璃,功不可没。

没有科技革命,人类也将徘徊在马尔萨斯陷阱之中,人口不可能突破10亿。有人说,没有玻璃,西方也许不会发生科技革命。这句话虽有些夸张,但也说明了玻璃材料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从玻璃器皿、显微镜、望远镜到电子电路、平板显示器,如今,我们生活处处离不开玻璃的身影。

人造玻璃于公元前20世纪到公元前15世纪出现在中东地区,公元前1世纪,中东人发明了玻璃吹制技术(这也与当时冶金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因为吹制玻璃需要用一根长的金属管)。

17世纪到19世纪,现代玻璃制造技术在欧洲大陆兴起。18世纪末的科技革命带来了19世纪玻璃制造业的创新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相继产生多家代表性的玻璃公司,可规模化生产平板玻璃、容器玻璃,用于建筑物、日常生活等。

德国肖特公司于1884年开始光学玻璃的生产,并应用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等科学仪器。1913年派莱克斯玻璃诞生,主要用作青霉素、疫苗等药物和生物医学实验的器皿,在二次世界大战和生物医药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实验器材到微生物培养,玻璃材料对人类的意义远超大多数人想象。

3 、人口增长放缓 材料技术更关注降低资源消耗

进入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教育水平提高,连这些后发国家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人口增长放缓的迹象。

但是本世纪内,地球的人口还将在多数时间持续增长并突破百亿。我们已经不能只考虑人口的增减,科学技术发展的当务之急,已经变成控制人均资源消耗量和碳排放量。绿色能源革命的时代中,我们更加呼唤新的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

能源转型的关键,是能够规模地开发和使用新型能源,基于此,不论是电池领域、太阳能开发利用还是氢能与其他能源,纳米技术产业的发展都正以无可比拟的优势赋能新时代能源的变革。

纳米材料 碳中和

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终身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崔屹指出,通过设计、制备和应用特定结构的纳米材料,可以使电池的能量密度得到提升,并实现大规模储能成本的有效降低,低阻力高效颗粒物过滤技术得以实现,新型冷却保温织物也即将走向市场。这些最前沿的纳米技术将有效地加快人类社会迈向碳中和的步伐,也提供了更多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技术路线。

崔屹教授的一大贡献是把纳米科学引入电池技术,重新发明电池,给电池界带来革命性的变化,2014年他被路透社评为世界排名第一的材料科学家。7月14日(周四),崔屹院士将以《纳米科技助力实现碳中和》为题,介绍纳米技术在新能源领域中的应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