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墓出土两本古籍(一座汉墓之中出土了失传已久的古籍)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出自文天祥的千古名言至今还激励着无数人,但或许还有很多人并不知道这“汗青”一词到底啥意思呢?

原来啊,“汗青”指的就是史书。因为在古代,纸张没有发明出来之前,古人都是用竹简书写的,而竹简在制作过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渗出。在近现代考古挖掘中,就出土了不少这种历史上的竹简古籍,不过出土竹简的古墓一般都是汉墓或者先秦的楚墓。

汉墓出土两本古籍(一座汉墓之中出土了失传已久的古籍)(1)

1972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就在山东挖掘了一座汉墓,出土了几千枚竹简。这次发掘成果对于研究历史真相提供了最为原始的古本资料。

您想想,位于齐鲁大地的山东,自古以来便是文人之地,儒家之地,历史上很多名人也出自山东;但这个省份不仅在古代低调,在现代也非常的低调,在全国各大省份中几乎没有差评。不过,拥有如此历史的省份在考古上却没有非常重达的发现,直到上个世纪60、70年代,考古家在山东省临沂市市区的银雀山发现了一个古墓群,这个古墓群被称为“银雀山汉墓”。

汉墓出土两本古籍(一座汉墓之中出土了失传已久的古籍)(2)

一开始,考古家是不打算对古墓进行考古挖掘的,因为考古家知道在临沂附近,银雀山是一座风水宝地之山。既然是风水宝地就必定埋葬着历代诸多古墓,要是进行考古挖掘就势必会挖到近代或者明清时代的古墓。

要知道,我国考古规定是绝对不能主动考古挖掘明代之后的古墓的。直到1972年,考古无意间发现了一座汉代古墓,由于这座汉代古墓被破坏的比较严重,于是考古专家对汉墓进行了抢救性挖掘。

说到汉墓,世人想到的肯定是出土大量稀世国宝的中山靖王墓、马王堆汉墓等,但似乎这座银雀山汉墓并没有出土所谓的国宝级青铜器。不过,随着考古挖掘的进行,到了开棺那日,当专家打开棺板后却被里面的东西完全迷住了!

不过您有所不知,这一次迷住考古家的文物不是黄金,不是玉器也不是青铜器。而是看起来毫不起眼,非常肮脏竹片。或许当时的世人并不知道这竹片有多重要,但考古家一看便知道这竹片就是竹简,是汉代古人的书籍。

当时考古家看到这竹简也只是停留在震撼阶段,根本不敢上前取出文物。这可不是说古墓棺材中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神秘东西,而是这竹简是距今将近2000年的东西,被氧化得非常的脆弱,可以想象这就是一对没有消散的抹灰,一不小心这竹简就可能烟消云散,因而考古家都非常的谨慎。

汉墓出土两本古籍(一座汉墓之中出土了失传已久的古籍)(3)

汉墓出土两本古籍(一座汉墓之中出土了失传已久的古籍)(4)

直到后来,有专家提出了保护取出文物的方法后,考古家才敢清理棺内文物。而此墓共计出土了4974枚竹简及残片,竹简记载的内容有传世书籍也有失传古籍。

在取出这些竹简之后,考古专家开始对竹简上的内容进行解读。在解读这批出土的竹简后,专家发现这里记载了不少失传古籍,如《孙膑兵法》、《六韬》和《尉缭子》。可能大家对前2本都非常熟悉了,因为都是兵家至上之书。但这《尉缭子》很多朋友就没有怎么听说过了!那这本曾经失传古籍又是何方宝典呢?

汉墓出土两本古籍(一座汉墓之中出土了失传已久的古籍)(5)

事实上,这个古墓是一个将军墓,出土的文物也基本都与兵家有关,而《尉缭子》也是一部兵书。虽然说《尉缭子》难以与《孙子兵法》相比,但也堪称一部中国军事古典。

但在此次出土之前,对于《尉缭子》这本古籍的作者、成书年代以及性质归属历代都是存在很大争议的。有一种说法说《尉缭子》的作者是魏惠王时的隐士,还有说法说这是秦始皇时的大梁人尉缭所著,因此一般署名是尉缭子。

汉墓出土两本古籍(一座汉墓之中出土了失传已久的古籍)(6)

后来有很长一段时间,特别是宋代之后,世人曾怀疑《尉缭子》是一部“假书”,甚至在史书中也多次提到《尉缭子》是后人伪造的,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尉缭子》是被冷落的。

直到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尉缭子》残简,可以说这一次的发现改写了关于《尉缭子》是伪书的历史记载。这就是考古的意义,让我们能够了解到真实的历史故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