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的起源与发展历史(临安极简史)

杭州之西的临安,恰好位于古代杭州与古代徽州之间。

独特的地理位置,催生了临安历史上许多精彩的人物与故事。

临安的起源与发展历史(临安极简史)(1)

临安区地图

说起临安,很多人立马会想到:南宋都城——临安城。临安城在哪儿呢?有的人会犯迷糊,而有的人则会告诉你:今天杭州的临安区,就是当年的南宋临安城!

说实话,有这种反应也不足为奇,毕竟,临安区与临安城,一字之差,如果不深究,很多人都会误会吧。虽然今天的临安区与当年的临安城无甚关联,但稍显陌生的临安区,同样底蕴深厚。

临安的起源与发展历史(临安极简史)(2)

功臣山上俯瞰临安城区。远处是连绵的天目山脉。photo by 道长

1、一条高速,三大河谷,三座县城

G56杭瑞高速,从杭州留下枢纽开始,一路向西,穿过临安,一直通到边境口岸城市——云南瑞丽。

对照临安地区的地形图,我们会发现,杭瑞高速两旁,或宽或窄,但始终被南北群山所夹,杭瑞高速是一片群山中唯一的通途。

回溯历史,至迟在南宋中后期,人们就初步完成了徽杭古道的建设,用一条东西向的陆路,把古代徽州与古代杭州连接在一起。几百年过去了,徽杭古道经过了无数次的迭代更新,但在临安境内,道路的选址始终未变,到今天,这条交通干道有了一个新的名字:G56杭瑞高速

临安的起源与发展历史(临安极简史)(3)

临安地形与G56(蓝色)示意图

如果说,东西向的杭瑞高速是临安交通干道的话,那南北向的3条河流,便是文明的基石。

昌化溪、天目溪、南苕溪,均发源于天目山。其中,天目溪与昌化溪,属钱塘江水系;南苕溪属太湖水系。

在河流的侵蚀与搬运作用下,3条河流与杭瑞高速的交界地带,分别形成了三大河谷平原,自西向东,依次是:昌化、於潜、临安(城区)。这三大河谷平原,灌溉、农耕条件较好,逐渐成为昌化、於潜、临安三县的县城所在地。

临安的起源与发展历史(临安极简史)(4)

昌化、於潜、临安三县位置示意图

三县之中,於潜居中,设县也最早。

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设於潜县,是为临安地区设县之始。

当代学者,有认为“於”字为古越语音译的(类似于“於越”之“於”)。其实,不论此说是否成立,这样的历史背景,足以看出临安历史的悠久

临安的起源与发展历史(临安极简史)(5)

於潜祈祥塔,明清时於潜县的象征,photo by 道长

今天,如果我们去到於潜,可以看到,路牌上标注的名字,都是“於潜”,现代汉语中,“於”虽然在许多场合简化成了“于”,但作为地名,“於潜”才是规范的写法。

而在一些正规的出版物中,唐诗、宋词里的“於潜”被默默地替换成了“于潜”,这样一来,我们去地图上搜索“于潜”,自然是徒劳无功。

於潜这个名字,自西汉至今,两千多年始终未改,既是地理活化石,又是临安历史的见证。

临安的起源与发展历史(临安极简史)(6)

於潜祈祥塔修复施工铭牌,photo by 道长

此后,昌化、临安也分别登上历史舞台。

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置临水县,晋太康元年(280)改称临安;唐垂拱二年(686)置紫溪县,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改称昌化。至此,三县齐备,历经元、明、清、民国,三县建置保持不变。

至50年代末、60年代初,於潜并入昌化,后一同并入临安,形成了今日临安的规模

临安的起源与发展历史(临安极简史)(7)

昌化溪风光

昌化、於潜、临安,构成了临安历史发展的主要空间,而沿G56杭瑞高速再往东,我们熟悉的青山湖,同样位于这条徽杭交通干道上。

一条杭瑞高速,串起了临安三县,也串起了临安历史发展的脉络。

临安的起源与发展历史(临安极简史)(8)

俯瞰昌化河谷,photo by 道长

2、一个家族,百年辉煌,千年遗泽

如果没有钱镠历史上的临安(三县),恐怕会一直默默无闻。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钱镠横空出世,带着乡兵杀出临安,一路平定了杭、越、湖、温、台、明、处、衢、婺、睦、秀、苏等州,并安国衣锦军,成为雄踞东南的霸主

钱镠给自己的独立王国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吴越国(907-978)。到钱镠孙子统治时期,吴越国的疆域,包括了今天浙江全境、江苏南部、福建北部,钱家人,控制着东南沿海的经济命脉。而这段时间,无疑是临安历史上的高光时刻

临安的起源与发展历史(临安极简史)(9)

全盛时期的吴越国疆域图

今天,当我们走进临安区博物馆,便会发现,馆内最精彩的文物,几乎都来自吴越国时期

临安(三县)境内,虽然人类活动的遗迹,可以上溯至旧石器时代,但无论是商周原始瓷的出现,还是汉魏越窑青瓷的崛起,在临安,都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以至于,唐代以前,临安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

而后人,总想为自己寻找更久远的祖先,于是,彭祖便成了传说中临安历史的开端

临安的起源与发展历史(临安极简史)(10)

原始瓷盘,西周,2006年青山湖坎头村采集,现藏临安区博物馆,photo by 道长

临安的起源与发展历史(临安极简史)(11)

原始瓷冥币,西汉,2004年中都“青山翠湖”出土,现藏临安区博物馆,photo by 道长

直到唐朝末年,临安人钱镠横空出世,改变了这一切。

钱镠年轻时很穷,曾步行往来于徽杭间,以挑贩私盐为生。其发迹后,父凭子贵,老实巴交的临安乡民钱宽,去世时已经是大唐帝国名义上的正部级高官。而临安,作为钱镠的出生地,被封为衣锦军——这名字的背后,暗含着钱镠衣锦还乡的夙愿

果然,当钱镠回到临安时,不仅宴请了当地父老乡亲,还模仿当年的汉高祖刘邦,写下一首《还乡歌》:

三节还乡兮挂锦衣,碧天朗朗兮爱日晖。

功成道上兮列旌旗,父老远来兮相追随。

家山乡眷兮会时稀,今朝设宴兮觥散飞。

斗牛无孛兮民无欺,吴越一王兮驷马归。

临安的起源与发展历史(临安极简史)(12)

钱鏐墓前的墓碑与供桌,photo by 道长

钱镠终于得偿所愿,衣锦还乡,而这段历史,也留存在临安的记忆之中。今天,临安区政府所在的街道,便沿用了当年的名字,称作锦城街道。而临安的高光时刻,还不只是史料上的言语。

20世纪80年代起,考古学家对钱宽、水丘氏(钱镠父母)墓进行了发掘,出土了一大批精美的文物。

在这些文物中,定窑白瓷与越窑青瓷器,为我们生动地展现了唐代瓷器生产“南青北白”的格局,与“南青北白”的巅峰模样

临安的起源与发展历史(临安极简史)(13)

白瓷“新官”款釦银云龙纹把杯与白瓷“新官”款釦银盏托。图片下方镜子里可以看出盏托底部的“新官”字款识

临安的起源与发展历史(临安极简史)(14)

越窑青瓷褐彩云纹熏炉。秘色瓷的代表。钱宽、水丘氏墓出土,现藏临安区博物馆,photo by 道长

以上两件器物,无疑是“南青北白”的巅峰模样

钱镠去世后,归葬临安,以王者之尊,继续守护自己的家乡。

他的陵墓,坐北朝南,有太庙山为靠,有左青龙、右白虎在列,又有远处朝山、案山与玉带环腰的溪流,构成风水营葬的标准。难怪有人说,钱氏家族能够兴旺千年,都是钱镠墓的风水好啊!

不过,钱镠墓的风水再好,他的子孙对江浙一带的统治,也有尽时。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钱镠之孙——钱弘俶“纳土归宋”,吴越国亡。而随着吴越国的灭亡,临安历史的高光,也逐渐淡去。

临安的起源与发展历史(临安极简史)(15)

临安的起源与发展历史(临安极简史)(16)

临安海会寺经幢残件,这些零落的佛教建筑遗迹,是吴越国钱氏崇信佛教的实物见证,也是临安文物的精华。

3、光芒淡去,一路寻觅,新的方向

吴越国亡了,历史还在继续。

平心而论,吴越国之后的临安,很难再留住钱镠这样的大人物。光芒淡去的临安,逐渐回归平静。

明朝初年,人们将临安县衙搬迁至钱镠墓旁,此后的600余年里,临安的行政中心始终未变。明清时的临安县衙,后来成为临安县政府、临安市政府,又在2017年,成为临安区政府所在地

临安的起源与发展历史(临安极简史)(17)

功臣塔,photo by 道长

临安的起源与发展历史(临安极简史)(18)

塔的细节,photo by 道长

功臣塔,五代初年钱鏐所建,其样式保留了唐塔风格,是塔这种建筑由唐向宋过渡的典型实例。

当然,在平静之中,临安总会有些新的变化。

50年代末、60年代初,为了治理苕溪的水患,新中国在临安城区与杭州主城区之间,营造了一片人工湖——青山湖。宽广的青山湖,与配套的水利设施,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保住了临安、余杭的一方平安。

2020年,在临安撤市(县级)建区的三年之后,杭州地铁16号线贯通,通过公共交通,把临安城区与杭州主城区连在了一起。而随着16号线的开通、科技大道的建成,以及一系列配套设施的完善,青山湖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临安的起源与发展历史(临安极简史)(19)

奔驰的16号线列车

今天,如果我们站在功臣山上俯瞰临安城区,一定会发现,整个临安城区夹在南北两山之间,可供建设的平地面积,相当有限。

特殊的地理环境,为临安带来了鲜笋、竹子、山核桃等丰富的物产,但同时,也限制了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此时,人们发现,青山湖,可能会成为临安发展的下一个突破口

临安的起源与发展历史(临安极简史)(20)

建设中的杭州地铁16号线青山湖科技城站(现已开通)

和昌化、於潜、临安(城区)相比,青山湖同样位于G56杭瑞高速这条交通干道上,而青山湖的地理环境,更为开阔,有利于大规模的开发与建设

同时,青山湖位于临安城区与杭州主城区之间,一端连接着临安,另一端连接着“宇宙中心”——未来科技城。这样的区位,与当年的余杭仓前有些类似。

临安的起源与发展历史(临安极简史)(21)

青山湖科技城学校分布图

仓前,位于老余杭(原余杭县城)与杭州城区之间,到本世纪初,随着梦想小镇、未来科技城的发展,仓前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去年的行政区划调整之后,仓前成为了新的余杭区政府所在地

临安的起源与发展历史(临安极简史)(22)

仓前梦想小镇,余杭塘河一隅

青山湖的位置、境况,与当年的仓前很像。今天,当我们审视临安的发展时,青山湖这片崭新的区域,是否会成为下一个仓前呢

让我们拭目以待!

临安的起源与发展历史(临安极简史)(23)

钱王陵前的仿古建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