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谎仪会说什么(测谎仪真能测谎吗)
文/王力德
五十年代电影《寂静的山林》中,英俊潇洒的大明星王心刚饰演一位侦察英雄,化装成特务打入敌人内部。按反特电影老套子,照例要先过审查关,敌酋用“测谎仪”进行测试,厉声喝道:“这是美国的最后发明,任何谎言都将在这台仪器面前被拆穿!”
镜头上,美蒋特务将王心刚绑定在椅子上,浑身上下到处都连接着测试电极,后面一台高大的,隆隆作响的仪器,许多表盘指针在不停的摆动,整个气氛显得阴森恐怖。
王心刚一开始似乎也很紧张,但随即便轻松起来,笑嘻嘻跟特务们聊着天儿。查了半天,白忙活,“美国最后发明”并未查出王英雄的底细。
当时还是少年的我深信其然,人心里想什么,仪器怎么能查出来呢?美国大鼻子尽玩虚的。再说,所谓“最后发明”也实在太荒唐,难道人类从此灭亡,再没发明了?
后来我渐渐知道,所谓测谎仪是根据人在紧张时皮肤电位的变化(人只要微微出汗皮肤导电率就会增加),心率的变化,血压的变化等许多生理指标,来确定是否说谎。这么一说倒是有一些道理,我自己就有体会,只要紧张害怕,就不由自主地手心出汗,心跳加快。我们弹琴班有的学员,一上台表演手指头就不由自主发抖,根本没法控制。而且心理学家发现,人只要说谎,眼神就会散乱,不敢正视,不能专注。
但我同时又想,即使这样,也还是容易测错。比如像我这样的普通凡人,一吓唬就紧张害怕,如果把我绑在王英雄那位子上,电极一通,我肯定吓得发抖,皮肤电位大变,即使没说谎,没犯罪,也跟说谎犯罪一个样,那不是制造冤假错案吗?而那些心理素质极佳,心黑手辣,撒谎老手,江湖惯犯,或者受过专门训练的间碟如王英雄之流,怎么吓唬都不怕,测谎仪还不是扯蛋?
后来我看到一本专门写中国引进测谎仪的著作,这才真正弄明白原理,彻底信服了,你别说,“最后发明”还真有些道道。
原来,测谎仪的关键不在那些仪表和电极,而在于“出题”,而出题的关键在于“对照组”。
比如查一个杀人案,公安已查明死者是被铁棰砸死的,但这个信息并未公布。现在抓了五个嫌疑犯,究竟怎么杀的只有真凶明白,其它四人均不清楚。
现在将嫌犯分别带入审讯室,用测谎仪测试。待电极连好后,开始按照精心编好的题目顺序发问:
你是用刀杀死XX的吗?
你是用绳子勒死XX的吗?
你是用铁锤砸死XX的吗?
你是用木棒打死XX的吗?
你是用毒药毒死XX的吗?
…………………………
嫌犯可以全部回答“不”,也可以什么都不回答,说不说都无所谓。
真正的杀人手法藏在这一连串题目中,真凶当然清楚哪个问题是真的,尽管他老奸巨滑,心理稳定,对任何一个发问都可以做到不动声色,但当问到那个真问题时,他必然产生心理变化,就算表面上装做若无其事,连眼神、呼吸都不变,但皮肤电位、心率、血压等等指标肯定发生变化,装是装不住的,再训练也不行。
而无辜者就不一样,比如胆大者对任何发问都没反应,而胆小者对任何发问都害怕,都有反应,总之,无辜者对真问题假问题反应都是一样的,他不可能在问到“是不是用铁锤砸死的”时候产生特别反应。这样就能排除无辜。
所以,关键在于真问题藏在许多对照组之中,位置还是随机的,这就是编题的技巧。
另外,发问本身也有技巧,一般采用“双盲法”,编题的人当然知道哪道题是真的,而发问的人却不知道,所以他提问题肯定全都采用同样的口吻(在实践中也要求发问时不能带任何感情色彩)。另外,发问时编题者与仪表记录员都不能在现场,而在隔壁通过监视头暗中观察。这样,嫌犯就不可能从发问者的语气、态度,或者记录员的反应中得到提示。
还有,审讯室并不需要布置成《寂静的山林》那种阴森恐怖的地下室,而是正常状态。发问前,发问者先聊一些无关紧要的话,使嫌犯放松下来才能开始发问。而且每道题问完后,都须等待若干秒,待嫌犯心理反应平静下来之后再问下一个问题,以免上一个问题的反应影响到下一个问题。
另外,不可能只问这样一组问题,因为一个案子,总会有许多情节,比如时间、地点、作案人数、路线、现场方位、凶宅陈设、死者状况、盗窃数额、财物种类,等等,都可以用来编题。
所以,不是只要有一组问题对上号就算数,得各组提问都恰好在真问题时反应特别强烈,才能认定此人撒谎。
很显然,如果是无辜者,就算上在某一组提问中偶然碰巧反应强烈被怀疑,总不可能在所有问题上都偶然碰巧。这样就从各个角度避免了冤枉无辜,放走真凶。
这本书的作者是中国第一位引进测谎仪的公安专家,当年他在推广测谎仪时也遇到大量质疑,作者就让质疑者自己实验。比如,作者让质疑者自己在从1到10这10个数中任选一个,并封入信封,然后由别人来发问。这些质疑者也都是老公安,都是专家,心理素质也都极佳,玩这样一个游戏显然没有什么心理压力,而且他们对测谎仪的原理已经了如指掌,按理说应该测不出来。谁知,一问到真问题,这些老公安也照样有反应,指标有变化,一测一个准。无论怎么实验,屡试不爽。这下质疑者终于信服了,科学就是科学!只要心理变化,生理必然有反应。
十几年来作者用测谎仪解破了无数疑案,从嫌犯中辨认出了无数真凶,无一失误。
恰好最近电视上有一个案子,已离婚的两人因财产问题发生打官司,两人说法明显不同,又无旁证,法院无法判断谁真谁假。女方主动提出用测谎仪来判断,并愿意以实验结果为判决依据,男方也同意。
测谎仪的指标最后将变换为数字指标,0.8到1为说谎,-0.8到-1为真话,中间值为无法判断真伪。谁知实验做下来,女方的指标为0.98,证明她自己才是说谎者。女方最后只好撤诉。看来这位女说谎者自恃性格强硬,心理素质稳定,相信自己能控制心理,让仪器证明自己有利,所以主动要求测谎,谁知反倒玩火自焚。
通过这本书,我相信了,所谓“最后的发明”虽然并非“最后”,但的确是一个伟大的,过硬的,真正的发明,有心理学、生理学、逻辑学的基础。大鼻子们确实不是吃干饭的。
显然,《寂静的山林》那种所谓“测谎”是编导想当然编的,他们并不了解测谎仪的工作原理。
更有趣的是,测谎仪在中国使用,比在外国还灵。
因为外国出一个大案,记者蜂拥而至,案子还没眉目呢,种种细节便已见诸报端,无任何秘密可言。无辜者跟真凶全都清楚人是怎么杀死的,这时再用测谎仪,题目就不好编了。
当然,前面说了,测谎仪关键不在这个仪器,而在题目的编制是否科学,机器是要人来掌握的,人不行再好的机器也没用。如果题目编得不好,测谎有误,那不是测谎仪的问题,而是人还没有掌握它。
所以,这位专家还是中国第一位培训老师,专门为公安系统培训测谎专家。
还有,并非所有疑案,所有问题都适合于测谎,都像上面举的那个杀人手法的例子那么好编题,比如有时在测前某些细节已经有所泄露,或者在某些案子中控辩双方并非一黑一白,一罪一冤,清楚简单,而是双方都有些道理,也都有些谎言,只是程度不同。这时用测谎仪也许就不大那么泾渭分明了。
最后还有一点,能让我们对测谎仪放心的是,法律规定,测谎仪的实验结果只能用做侦察的参考,不能用做定案的依据。即使通过测谎仪发现了真凶,还是不能定案,一定要有足够的人证、物证、而且形成证据链,才能最终定案。
现在把原理说清楚,我们一看,也没有什么深不可测嘛。
其实在中国古代,也有这种利用心理学断案的例子,有一次审盗窃案,法官弄了一个暗室,里面有一口大钟,对五个嫌犯说,这大钟有神灵,你们分别进去摸一下钟,如果是贼,钟就会发声。最后五人出来,法官一眼就找出了贼。原来法官事先在钟上涂抹了锅黑,只有那个贼不敢摸钟,手是白的。
进入现代,那种神灵迷信在中国已经没人信了,而真正的科学理念中国还没建立起来。所以没办法,这种所谓“最后发明”只能由大鼻子来搞了。
昨天翻一本美国人写的法医学的书,发现居然将中国人奉为测谎仪的鼻祖,当然不是指“摸钟断案”,而是说一千年前,中国有一种“含米断案”的法子,审讯时令嫌疑人口含干燥大米,审完吐出来看看。如果米是湿的,证明说的是真话;如果米仍是干的,则为撒谎。据说人在撒谎时口干舌燥,这就是利用了心理变化引起身体反应来断案,这个原理遂成为测谎仪的科学依据。
作于 2010年12月2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