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皇帝是戏曲界祖师爷(竟然成为黄梅戏丑角的祖师爷)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现流布于安徽省安庆市、湖北省黄梅县等地,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影响十分深远。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黄梅戏行话。
七紧八缓九逍遥
指的是解放前的草台班子,有七个艺人就可以演出,只不过七个人紧一点,八个人就松缓一点,如果九个演员,把小生、小旦固定,余下七个可以演各种行当,便能够逍遥自在地演出一台戏。
三打七唱
在旧社会,黄梅戏演出形式简单,人声帮腔,锣鼓伴奏,没有弦乐,如果有三个人打锣鼓,七个演员,就可以唱一台戏。
男怕《访友》,女怕《辞店》
黄梅戏《山伯访友》中的梁山伯,人物感情复杂,在一本戏中,喜、怒、哀、乐、愁、愤、苦、忧都要表现出来,同时唱腔多,在楼台会中的【吐采】(即吐血)要吐得逼真,感人,适时。如果没有一定功夫,是唱不好的。
因此还有【唱热梁山伯,其他都好说】的行话。《蔡鸣凤辞店》中的卖饭女刘凤英一角,唱词最多,光【辞店】一场就有三百二十八句,其中有一段唱词达到一百一十四句,且要一气唱完,如果没有很好的身体和嗓子,这本戏是唱不好的,故有【女怕辞店】之说。
踩台
黄梅戏的班社,在建国前无固定演出场所,演出前三至五天,由当地邀班唱戏的领首人,找班社负责人写戏或者班社头头到县区联系演出,定点之后,演什么戏,在什么地方搭台,什么时候开锣,班社负责人都要一一落实。特别是搭台的地方,要去看清楚,台搭得严实不严实,向阳不向阳。
么锣
黄梅戏的班社,凡在一个台脚一天演出两至三本戏,中间停下来吃饭、休息叫么锣,也叫腰台。
上四角、下四角
这是黄梅戏班社和艺人对行当和角色的简称。黄梅戏从“两小”、“三小”发展到“三打七唱”,其行当分工,虽然不像汉剧、徽剧、京剧分一末到十杂或者生、旦、净、丑那么具体严格,但是随着剧种的发展和大本戏的出现,行当也有相应地分工:即上四角和下四角。
上四角包括正旦、老生、正生和花脸,也有的将鼓板师放在上四列,而把老旦、正旦合称为一角;
下四角包括小生、小旦、花脸、小丑或大花脸。
丑角不发笔,旦角不上妆。
黄梅戏班社规定,化妆时要先由丑角发笔勾脸,旦角和其他行当才能化妆。据说是因为后唐庄宗,爱好戏曲,梨园子弟在宫中演出时,他扮过丑角。黄梅戏把他当做丑角的祖师爷,所以丑角未化妆,其他人就不能化妆。
说到最后,小宝考考大家,黄梅戏中行话“铺堂”一词,您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欢迎下方留言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