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的几点建议(关于择校所有的焦虑)
文│李锰
昆明/北京世青国际学校、升学指导教师&校长助理
很多想给孩子选择国际教育的家长手中,都有一个长长的择校名单,有公办校、有私立校、有外籍人员校。每到周末,他们不是在各种展会上,就是在奔赴学校的路上。但到头来,还是确定不下来一所满意的学校,择校似乎成了很多家长的“心病”。
近三年,我做了一些社会实践,有近400个家庭在周末或者假期跟我一对一的面谈咨询,主要是谈留学和择校。很多家长跟我的对话,结束往往是这样的:
“您闺女别在北京念书了,去温哥华留学吧,最好到哪个公立学区去,因为什么什么”。你会发现这个女生下学期真的就去温哥华留学了。
“您儿子读这个学校不太适应,建议转到某某学校去”,下学年又发现这个男孩转去了我推荐的学校。
对此,我感到有些惶恐,我只是给了别人一个建议,没想到别人就去照做了。
个人理想中的教育咨询过程是促进别人思考,而不是替人家决策。
曾经看过一个大热门帖子,是写摩拜单车被收购的,文章引用了爱迪生的名言“只有5%的人喜欢思考,85%的人是打死也不会思考的”。
对于理财,买股票,买房子这一类,我们可以不思考,只信任这些比我们更专业的人,因为风险并不大,最多赔点钱。
但是有一件事,我们必须自己去思考,就是关于子女教育道路的选择。因为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错过了就错过了,没有后悔药可以吃。
个人不太喜欢谈理念,所以举些例子。这是我自己孩子的例子,二年级时候,小孩班主任给我们写的便条。
有一天我带孩子去游泳,小孩累了在车上睡着了,做家长的心疼孩子,就没有叫醒,回家直接睡了。第二天早上,小孩着急了,说没做作业。实际上国际学校里家校互动方式主要是发邮件,但来不急了,就给老师写一个条子。实事求是-去游泳了,直接睡了,没做作业,sorry。放学时候,班主任就给我们回了这个便条,老师也觉得对于小朋友来说,睡眠和健康比读书更重要。
我把这个贴在朋友圈上了,因为觉得这样的老师是值得赞许的。于是我的熟人、朋友开始站队了,这也是传统教育给我们这代人的一个烙印,我们习惯非黑即白,不是对的就是错了。实际看,挺我的朋友多,“你这样做家长很对,实事求是,不撒谎”;“我给老师写过60张条,老师一张没回我,你们这老师真不错”; “我儿子要敢不做作业,绝对老师臭训我一顿,有这样的老师很幸运”。
当然,批判的声音也不少。包括我自己的大学老师,他在我朋友圈留言,他说“第一,没有你们这样做家长的,怎么可以纵容一个小学生不做家庭作业;第二,老师做的不对,老师怎么能惯着孩子不做作业”。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在朋友圈见到这么一个便条,你认为家长和老师做的对还是不对?如果你觉得这个老师做的棒,我这样家长的做法也没毛病,那你就适合选择国际化的学校。
下面这件事同样发生在我自己孩子的身上,同样是刚才那位老师。
小孩儿参加学校的英文拼写比赛,回家很不愉快,哭了。说今天我有一个单词拼对了,但是老师听错了,本来可以拿前三名的,就因为这一个单词错过了,小孩觉得很委屈。我说你要觉得老师对不起你,你自己去找老师谈谈。
所以小孩儿给老师写了一封电子邮件,头天晚上发的,很简单,把事件描述了。第二天早上七点,老师回电子邮件了。老师邮件里写“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在学校参加拼写比赛,有一个单词我拼对了,但我的老师听错了,遭遇和你一样,但这个事情有没有好处?这个单词我这辈子不会再拼错”。
小孩觉得老师重视了自己的诉求,开开心心去上学了,这件事结束了。我认为老师做的很棒,把这两封邮件也贴到朋友圈了。
同样,多数朋友都觉得老师做的挺好,老师能平等对待孩子很难得。当然,也有批评的声音。我学校有一个初中生的妈妈是示范高中的校长,她在我朋友圈留言说:这个老师做的不对,你当家长做的也不对;做家长的对老师的工作有异议,应该自己去跟老师交流,不应该让一个小学生去质疑老师。这个老师跟学生说sorry,教师的权威会动摇。
如果你在朋友圈看到这两封邮件,你站哪头?觉得这个老师做的对,我这样家长的做法没毛病,那么你适合选择这类型的学校。
现在民办学校的招生都很火爆,家长最多的择校理由是什么?是减负,这是我们2018年教育最大的热词,包括我们的部长在两会期间都强调过很多次。不少家长都认为这类学校轻松,学生学的也不累,做家长的也解放了。我好奇,是不是真的有人告诉过您,来国际化学校会减负?
举一个最简单地例子,有家长说我就不喜欢高考,但高考的时间你是不是知道?哪怕你是一个小宝宝家长,若干年后的6月7号8号,我的孩子要走进高考的考场。考试科目也不用你操心,考试地点呢?你哪个省孩子就回哪个省高考。
但如果你给孩子选择了一个民办国际化学校或者公立国际班;比如说这个孩子目标是去美国读大学了。那么申请美国本科阶段入学的标准化考试-托福考试每年有40次,SAT考试有6次,ACT考试5次,AP考试最少,每年还都有一次。那你连孩子什么时间去参加什么考试都要琢磨和研究;北京包括我工作的世青在内,有几所民办学校,学生可以在自己教室里考SAT的。但是每年有三万年轻人要飞到海外去,只为了参加一个考试。你连孩子在哪里考试都确定不了,怎么会认为这条路更轻松呢?
现在走留学这条路的人数在飞速增长,2017年光美国一个国家本科以上的中国留学生就超过了35万。想进入一所还不错的海外院校的入学竞争丝毫不逊色于高考。您必须要明白,选择这条道路,只意味着您的家庭将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时间、乃至金钱……
很多家长说,为了海外留学我必须得来读国际学校。我说您是不是看过大数据,读国际化学校的孩子根本不是海外留学的主力军。
我之前比较信任一个数据是上海一家双语学校校长的独立统计,他在2016年提供的数据显示,从小宝宝到高中生读国际学校的人数一共14.5万。这几年国际化学校增长迅猛,我看到的数据是23到25万,在校生包括所有公立学校国际班和民办国际教育学校。那么每年的高中毕业生也就几万人而已,美国读高中的有五万多人,每年有一万多毕业生。但2017年留学人数超过60万了。
这些申请人哪来的?真正申请海外本科的主力军是高考序列的同学,根本不是读国际学校的孩子。所以说我说如果您就是想读国外本科,根本不用读什么国际学校,最后您刷一个托福,照样被世界顶尖大学录取。
哪怕简单粗暴的来考虑国际学校的价值,也并不是能帮助你进入更好的大学。而是在进入大学以后才看得到。
今年,我的学校录取了两个7年级的女孩子。很有意思,这两个女孩子家族里的哥哥都正在国外读大学;一位老爸说我们家哥哥强烈建议赶快把妹妹送到国际学校来,别让妹妹跟我一样,进了大学那么大压力,他家哥哥正在读第五年加州伯克利大学。另外一个女孩是独生女,同样是家族里的哥哥强烈要求来读国际学校的。家长说我们家表哥、堂哥都在读加州伯克利大学。
表哥很幸运5年毕业了,堂哥在读第6年本科。所以这两个女孩子共性是家里的哥哥已经经历过一遍了,明白了早入门适应国际化学习方式的价值了。加州系的十所大学是中国留学生最喜欢的院校,您可以在网上搜到这个数据,加州系十所大学亚裔国际学生,4年本科毕业率为42%。
包括我看到很多媒体都在引用一个数据,就是进常青藤的中国学生淘汰率25%,我曾经质疑过,八所大学每年录取的一百多名常青藤本科生是我们最出色的年轻人,不可能能失败率这么高。我检索到的出处是哥伦比亚大学KIM教授和他的研究生一起研究,数据出现在他们的学术论文里。并不是专门针对中国留学生,包括很多国家常青藤学子的失败率。我们抛开这个数据是不是权威,但是相信会有很多的孩子没有成功。
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对海外留学的艰巨性有充分地认识,我把孩子送到一个国外学校很简单,不是一个很难的事。我们习惯把给孩子送到国外作为终极目标,我孩子出去了,办学校的、做家长、乃至我们的社会都完成任务了。
我们所有关注点都在孩子进到大学之前。那么这些年轻人进到海外大学以后怎么样了?是不是按时毕业了?他们是不是快乐?功课怎么样,是不是还那么优秀?有没有交到好朋友?没有人关注了,大家都完成任务了。
是不是没有人关注,这种事情就不存在了?当然不是,有这么多大数据告诉您,我们有太多的孩子是无法顺利完成海外学业。实际上美国并不是最难毕业的国家,德国比美国还难很多。所以,您必须理解,把孩子送到国外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真正吃劲的是进入大学以后。出得去不是我们的目的,学得成才是我们的需求。
读国际高中真正的价值不是入学,你可能申请的时候没有高考班同学进的大学排名好。但是我很多有很多高中毕业生学生三年就本科毕业了,尤其IB项目的学生,很多凭借单科成绩,享受到了免修大一待遇。
今年我有一个女生从纽约大学研究生毕业,从大一到研究生毕业五年。她说原来麦迪逊的本科同学,来自北京最顶尖一家公立学校的学霸现在已经读了五年半本科了。所以进入到这样的学校,是保证她将来进入大学以后能更轻松的胜任大学学业,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曾经写过一个10万 的文章,叫《留学的弯路和沉默的大多数》。谈的是小留学生,现在美国有5万多中国孩子在读中学,加拿大有将近2万人。里面不少孩子在国外遇到问题又回流了,但是大多数家庭选择了沉默,所以我们叫沉默的大多数。
国际学校的招生老师都接触很多这类型孩子,美国读过三年的,英国读过两年的,澳洲读过一年的,我自己学校就都有。你会发现很多回流的小留学生他的英文成绩在班级里依旧垫底。
学好英语的诀窍只有三个字“下功夫”。跟你读不读国际学校、是不是低龄就留学没有一毛钱关系。很多家长说孩子英文不好,我把他送美国读高中去,待几年自然就好了。您觉得靠谱吗?
我指导过一个女孩子,正在读美国最顶尖的私立高中。她来自安徽真正的一个18线城市,她说老师我第一次见外国人是在你的学校,来北京之前从来没见过外国人。
但是你会发现她的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丝毫不逊色于在北京读国际学校的同龄人。我说你报了多少培训班?他说老师我们是一个小县城,任何培训机构都没有。我说那你怎么学的英文?她说我就用互联网上的免费资源,学英语一分钱没花过。
所以说,学好语言除了真正的喜欢之外就一条“下功夫”,跟你读什么类型的学校没太大关系。
很多家长对国际学校过于理想主义了,说不喜欢现在传统教育,觉得太压抑个性了。传统教育和差异化教育真的有优劣之分吗?
我几年前带过一个游学团,带12个中国的高中生去美国,9个北京小孩,3个山东小孩。是一个很酷的徒步旅行,叫横穿美国。从洛杉矶落地,坐一个旅游车一直到纽约,横穿美国十几个州,不住酒店住帐篷,不下馆子自己做饭。
团队里还有很多其他国家的孩子,有芬兰的、挪威的、瑞典的、波兰的…每天把车开到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前面,比如说停到一个著名的教堂门口,解散了。下午4点半再集合。开始时候,解散以后我去哪儿12个学生跟着我去哪儿。我说你们都这么大了,是不是咱们分几个组,他们说不行,我们胆儿小,你去哪我们去哪儿。但在路上,我们经常看到团里欧洲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绝大多数都是一个人在走,看见一波兰小伙子,我说过来咱们一块儿走,他说谢谢,我习惯一个人走。
随后的几天我发现跟着我的小孩每天在减少,在美国待了20多天,最后一天在纽约,跟着我的学生就剩一个了,全跑了。我说后来生气了,说纽约这个地儿不能随便乱跑,就把他们都召集回来。我说你们什么意思?刚来美国的时候,让你们分组都不分组,现在不让你们单独行动都不听。学生说:老师,我们发现一个人有好处了,一个人能走的更快,比如我们俩是死党,但他要去苹果店,我要去逛耐克,也得互相等着,我一个人走效率很高。我说那我们十几个人大家一起走就不好吗?他们说当然好了,我们这么多人一起更安全。这实际上就像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
传统教育学生管理办法以班级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核心,这象征我们十几个人一起走,我们有强大的集体。而国际化的教育以尊重个体为前提,就像一个人在走。教育价值观不一样,并不代表谁更优越。
所以您选择了传统教育,您就是跟团游的旅客。那我们传统学校的教师、我们的班主任他们是什么人?是导游,您只要跟着导游的小旗儿走,保证你一个景点都不落下,我们传统教育所谓的扎实,就是知识点一个都不落下。
但是您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国际化的教育,那你就不是跟团游了,您是自助游的游客。国际学校老师是不是也是导游?我说他们不是导游,他们是那些热情的当地人,只有在您遇到困难的时候,这些人才会出来帮助你,这就是国际学校的老师。
我说很多家长的期待过高,鱼合熊掌我都要,传统教育的扎实和差异化教育的个性化都想得到。我自己学校家长不少是公立老师,经常说:你们老师怎么不教东西呀?我说对,他们不是导游,他们是引导者不是灌输者。
所以您看国际学校课堂跟传统的差异很大,师生互动很多,经常老师不说话,学生在轮流演讲和讨论,这就是最表象的国际化教育。我们该如何去培养孩子,每个家长您必须有自己的答案,没有人能给您标准答案...
前年我家族有一个男孩子高考,是名校的男生第一名,参加过我组织的SAT辅导,虽然他不出国,只是当英文补习班来听的。但英语能力丝毫不逊色于这些准留学生。但报志愿的时候,他妈妈来跟我讨论,你说给我儿子报什么专业?你问他:你想学什么专业?这孩子说别烦我就成,你们看着办吧。
我姐姐说那我给儿子报会计或者金融,我说为什么?好找工作呀。我说那你想法还停留在上一个时代。我说你随便一搜一下热门的帖子,四大会计事务所德勤和安永有了自己的财务机器人,3个小时干人类8个小时的工作,没有误差不要工资。去年1月份全世界最大的投资公司裁员的40名高管都是基金经理,他们的工作被AI替代了,靠算法和经验怎么和机器PK。等你大学毕业就发现没有你工作了,都是AI了。她说那我们就别学这个了,选日语算了。我说为什么?因为我们老去日本旅游呀。
和我们这代人一样,多数人的大学和专业包括工作都不是他们自己选的,是爹妈选的,是老师选的。那么这些年轻人会不会去真正热爱这些别人给选的专业呢?
我学校有一个女孩子,演讲能力特别棒的孩子,之前很多次跟着我一起分享留学主题,您可能听过她谈国际学校学习心得,现在已经去读加拿大排名第一的大学了。我们是一家IB项目学校,IB追求全才,相对来说选择的东西并不多,但是还是可以选。
比如实验科学这个版块,同样有很多课程可以自选,也可以自己决定修高程度还是低程度。这个女孩坚持选化学,而且是高程度化学。但是她爹妈坚决地反对,妈妈说我们两口子都是学化学的,这个专业不适合女孩子,而且能力也不够。
然后我问学校的化学老师,我说她有戏吗?老师说最好别学,勉强不一定有好结果。但这个女孩子一直很坚持,我说你爹妈也反对,老师也反对,你图什么呢?这个女孩子说我的职业理想是做个医生,要到北美去读医学院。但您知道,北美医学院没有本科,都是研究生以上。她说我花了很长时间去调研,发现北美的医学院最喜欢的本科生是化学系的。这个我还跟很多做医生的家长求证过。
有在国外学过医的家长告诉我,现在这个女孩子判断是OK的,因为很多药品还是化学制剂,未来多是生物制药,但是现阶段没毛病。所以这女孩子的逻辑是高中要修IB高程度化学,是以后做医生的必备条件。
大家看,这两个年轻人都非常优秀,但他们最大的差异在思维上。
个人更欣赏国际学校的这个孩子,她可以很清晰的表达自己所追求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我的职业理想是什么。所以最后我想跟各位说,你应该去思考所谓择校价值就是我希望我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你希望我的孩子变成传统的精英,可以按照爹妈的规划按部就班的去生活。
如果你希望他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明确自己要去追求的东西
那学姐推荐你本周六来这里
来源│世青国际教育研究中心
新版置顶方法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