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不能随便采摘吗(挖野菜攻略在网上流行)
现代快报讯春天到了,除了赏春踏青,也有人拿着小铲子去公园、路边等地挖野菜,尝尝春鲜。最近记者发现,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上流行起了“挖野菜攻略”,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教大家怎样辨别野菜、如何烹饪等。然而,每年都有市民因为误食野菜导致就医的案例。专家提醒,路边、公园的野菜存在被污染的风险,而且部分有毒植物和野菜外形相似,容易误食引发中毒。
社交平台流传挖野菜攻略,还教烹饪方法
一到春天,踏青赏春成为不少人的首选,不过也有人喜欢一项春日限定活动,那就是拿着小铲子去挖野菜,体验一把春天专属的快乐。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有网友专门整理了一份挖野菜攻略发到社交平台,教大家怎样分辨野菜,还附带着烹饪方法。
△ 网络截图
“今天南京天气特别好,带着女儿上山挖野葱。”“来这里摘野菜,野芹菜、野蒜啥都有。”“召集小伙伴一起挖野菜啦,推荐几个挖野菜宝地。”在某种草平台,输入关键词“野菜攻略”进行搜索,随即跳出了不少笔记。这些笔记大多记录着博主挖野菜的经历,有人会把生长野菜较多的地点、野菜的种类梳理好,一同发在笔记里,引发网友的关注。这些野菜包括荠菜、马兰头、蒲公英、苜蓿菜等等。
记者查阅多个社交平台发现,这些攻略里除了给出野菜图鉴外,有的连挖野菜的装备也列出了清单,比如布袋、铲子、手套等。一名显示所在地为南京的博主就分享了挖野菜的经历,博主在栖霞区羊山公园里挖了一大把野葱,还上传了野葱炒蛋的图片。评论区不乏一些询问地点和挖菜方法的网友,还有人说自己也经常去公园挖野菜,挖来的荠菜可以包饺子,也可以用来煮鸡蛋等。
年轻人中也有喜欢挖野菜的,自带“挖菜基因”。就在3月25日,安徽阜阳几个大学生就因为在学校挖野菜登上了网络热搜,不过由于辨认不清,他们只挖了一些开了花的荠菜,以免挖错野菜。
勿轻信网上没有依据的野菜识别方法,避免中毒
拿着攻略在路边、公园绿地寻觅野菜的同时,因为误食野菜引发中毒的案例并不少见。2021年4月,丹东一男子专门开车上山挖野菜,没想到采了“毒菜”把自己吃中毒了,呕吐、昏迷,中毒时都站不起来了,到医院后医生采取洗胃等急救措施,该男子的中毒症状才得以缓解。2020年4月12日下午,连云港市民赵女士也因为误食野菜惹了麻烦。她前一天外出游玩,在途中一处农田边发现不少野菜,就挖了包括荠菜在内的野菜带回家中,吃完野菜后,出现头晕、呕吐等不适状况。送医后经初步检查,赵女士有轻度食物中毒症状。
除了误食有毒野菜,路边的野菜也暗藏另一种风险。记者查询到,在2020年,一项关于北京野菜重金属含量的调查显示,公园、山林、居住区、道路两侧的野菜重金属含量普遍超标,不仅超过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也超过食品中污染物的限量。
据了解,南京本地的常见可食用野菜有108种之多。在南京,春天吃野菜也成为了一种传统,菜场商户会把南京人酷爱的“七头一脑”摆放在摊位显眼位置,而它们的价格也体现出春季野菜的“金贵”。
南京市蔬菜研究所推广研究员柏广利提醒,一些长在路边的野菜受到汽车尾气的影响,会造成重金属超标;在公园草地上,园方有可能会喷洒农药,造成农药残留,在这些地方挖野菜有一定风险。易过敏人群在吃野菜时也要格外当心,蒲公英、马齿苋、野葱等都有可能造成过敏反应。另外,也有市民会因为分辨不清野菜种类从而导致误食。柏广利举例说,比如有人会错把毛茛当成水芹菜,这两种植物外形类似,也都生长在水边。而毛茛有毒,和水芹菜相比,气味较刺激,对这种植物不是很熟悉的市民容易认错。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为防范野菜中毒事件发生,有监管部门会在春季进行提醒。3月23日,洛阳市政府食安办、市场监管局发布食品安全消费提示,提醒市民对于不熟悉的野菜不要采摘,不要轻信民间流传或网络上没有科学依据的野菜识别方法,避免中毒。如需购买野菜,应到正规超市或菜市场等地选购新鲜野菜。不要随意采食、出售、购买不熟悉或难以识别、来源不明、异味很重的野菜,不要在路边摊贩或流动摊位购买野菜。 现代快报 记者 马壮壮/文 谢喜卓/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