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在大学绽放(在白杨中学绽放)

魏瑞祥

每次回老家,总想去王家峪看看朱总司令亲手栽的白杨树,然后再看看曾经的母校——白杨中学。虽然,昔日郁郁葱葱的白杨树已经枯竭,只剩一颗枯树杆还站在原地坚守,白杨中学也变成了王家峪红星杨小学。然而,在白杨中学三年的求学生涯,早已深深地烙在记忆深处,让我终身难忘。

白杨中学位于朱德总司令亲手植白杨树的东边,创办于1979年8月。为了纪念朱总司令的白杨树,更为了寄托老一辈革命家对红色老区的殷切希望,学校取名白杨中学。

在白杨中学的三年,像一部幻灯片,偶尔想起了,就会一幕幕地在记忆中呈现。这里,有我的年少轻狂;这里,让我的青春绽放;这里有我的恩师,发小,学长;这里,我学会了自立自强;这里,是我人生路上架起的第一座桥梁;这里,每当想起,就会迫不及待拿起手中的笔,去勾勒那过去美好的时光………

让青春在大学绽放(在白杨中学绽放)(1)

白杨中学八三届五年级三班毕业留念

一、离开庙堂进白杨,最喜老师史水常

1982年暑假,我与发小魏拴则等同学收到了白杨中学五年级的录取通知书,当时白杨中学设有一个小学五年级班,专门招收各村小学学习比较好的同学,我们有幸成为白杨中学五年级三班的一名新生,通知书是按住校生标准统一写的,上面写着新生报到时要带多少斤米面,还有铺盖等日用品。人生中第一次收到录取通知书,那个高兴劲啊!现在想起了都觉得高兴自豪。

那年秋季,我们离开下合小学,到了白杨中学五年级学习,真正从庙堂走进学堂。当时我们班有五十多名学生,我们是跑堂生,每天回家吃饭。我们的班主任是史水常老师,他当时代我们语文,一个冯老师代我们数学。我最喜欢听史老师讲作文。每当史老师讲作文课时,我都会把老师讲得好句子歪歪斜斜地记在本子上,记得当时我的一篇作文《我们一家子》史老师还作为例文在课堂上念给全班同学听。

五年级也与其他年级一样,早晚都有自习。冬天早上,天还很黑,星星还在眨眼,母亲就把我送到书房边,然后我下了坡叫上拴则一起去学校,去了还要跟着初中年级的学生跑操,一天来回八趟,都是步行。到了冬天,我们会沿着下合河滑上冰回来(土话叫打光儿),当时虽然通了电,但是经常停电,如果有电,有时在礼拜六晚上还会放一场电影,那是我们最高兴的事。大多数晚自习还是用煤油灯,晚上回了家,鼻子里全是黑。

在五年级的一年里,我学会了咋样独立生活,每天八趟的步行上学不仅增强了体质,还见识了庙外面的世界,更是喜欢上了作文,真是受益匪浅。

二、元旦节目串村庄,边疆泉水美名扬

五年级毕业后,我们就直接上了本校的六年级,也就是初一。代我们语文课的是韩月琴老师,一个当时所有学生都害怕得厉害老师。数学课是魏满全老师,英语课是安爱先老师(安占平家姐)和一个刘(记不清了)老师,物理课是王世安老师,生理课是宋翠萍老师,当时学生中流行的一句话就是“后山老师宋翠萍,生理卫生代打铃”。

韩老师喜欢文艺,还会拉二胡,元旦表演节目在当时是每年都要进行的。1983年元旦临近,为了搞好这次节目,韩老师在12月中旬就把我们班有文艺天才的同学杨芬平,崔建民,梁迎平,安占平等召集起来排练节目。元旦那天上午,我们白杨中学文艺宣传队就开始下乡表演了,我们到下合,西头,王家峪,石疙垤等村表演,每到一处都会受到当地老百姓的表扬,大队或村委还会给一些慰问品,比如香烟,糖之类的物品。我们没有文艺细胞的同学主要是背响器,扛红旗,为演员服务。

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来还是那么记忆犹新,特别是梁迎平同学唱的《边疆的泉水》,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让青春在大学绽放(在白杨中学绽放)(2)

白杨中学的华丽转身——红星杨小学

(申振北摄)

三、古文多次也背不会,最怕韩老师捣脊背

从初一到初二,语文课就是由韩老师代,韩老师的严厉在学校是出了名的,不管男女同学都怕他,更怕他用疙都(拳头)捣脊背,我挨过韩老师两次。

那是初一第一学期的一个下午,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背古文,当时我们见韩老师走了,也就和放了羊一样,有的还背书,有的就趁机出去玩耍了,想着韩老师不在,我与几个同学就去了王家峪村耍去了。哪知下午临放学时,韩老师来了,严厉的脸上看不出丝毫笑容,我们也很害怕,然后韩老师让我们一个一个去他办公室背古文,谁背下来谁回家吃饭。当时我就懵了,临时抱佛脚,赶紧背起来,眼看同学们都走得差不多了,我也硬着头皮走进韩老师的办公室。

一进门,韩老师就严厉地说“下午耍好了?背吧”。一听这话,就知道韩老师知道我们去玩了,腿战战兢兢,额头上也出了冷汗,本来能背下来也忘了,当时让我们背的是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心……乐之……”紧张加不熟练,心乐之后再也背不下来了,低着头,就在这时,韩老师发火了,一手抓住我的脖子,另一只手握成拳头状朝我脊背捣来。“小狗日,再去跑,再不好好背,心乐之,之到哪儿了?嗯?”连捣几下后,让我重新回去熟练。

还有一次,是早上与拴则迟到了,没有赶上跑操,我们就偷偷从西围墙的水渠口钻进去(这个地方南边跑堂的学生迟到了都是从这里钻进去),刚钻进去露出个头来,没想到韩老师就在水渠口里面等,出来又是一顿捣脊背。

这两件事情过后,我懂得了学习与纪律的重要性,从此严格要求自己,再也没有偷懒过,当然韩老师也就没有再捣过我脊背。现在想想,当时如果没有韩老师的严要求,也许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严师出高徒,我们班大多数同学都挨过韩老师的捣脊背,但是后来都有所成就,韩老师的严要求让我们懂得了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改变命运。当时虽然疼了一阵,现在却改变了一生。

四、考试搬桌到操场,背书跑到红星杨

到了初二,我们已经是大年级学生了,因为班里人多,为了防止考试互相偷抄,期中期末考试我们年级就要把桌子搬到操场上,横竖都是一米远,在操场上露天考试。一到考试,满操场都是学生,老师在中间走来走去,甚是壮观。

临近考试的那几天,老师就让自由复习,有的同学在教室里复习,有的同学就跑到朱德树那里,在纪念碑的亭子里学习,刚开始都还各自背书,一会就开始玩开了,要不就跑到红星杨底下捡树枝,一捡一大把,然后掰开看看有没有红五星,当然,考试成绩也不一定好到哪。

让青春在大学绽放(在白杨中学绽放)(3)

曾经郁郁葱葱的红星扬

五、偶尔喜欢灶上饭,拿上烧饼宅房换

在白杨中学的上灶生,大多吃不惯学校的饭,其实现在想想伙食也真的很单调,没有家里饭好吃。一到礼拜天就回家带干粮作为补贴。当年给我们做饭的是崔三庆和树峰两个大师傅,早上一般是小米饭山药菜或白菜,中午是抿圪斗,晚饭更简单,就是把中午剩下的抿圪斗,倒在米汤锅里,再放点盐,就是每天的晚餐。

我没有上过灶,每天在家吃饭,总觉得家里的饭没有学校灶上好吃,所以中午上学走时,就带上娘给我烧的饼则,下午放学就不回来了,就与上灶的同学换,一个饼则换半盆和则饭,好多上灶生找我换。

晚自习放学后,我们一群下合同学边往回走边打闹。我,拴则,国红,爱民,德红(他爸在我村供销社),还有白爱文(在我村租家住,一直想奶奶,奶奶在给他做饭),一路追赶着小山能从学校跑到下合,有时还一边走一边在路灯下打扑克。当然,晚自习回家后总是饥肠辘辘,还要喝一碗娘给我拌的鸡蛋疙瘩汤,才能安然入睡。

六、开学跳蚤真是多,天线竖到仰天坡

当时学校条件很艰苦,住校生睡的是土炕,土炕能占宿舍一半地方,另一半放几张桌子,让放饭盒牙缸等日用品,一个炕上睡十几个同学。每天早上一开门,特别是男生宿舍,那个不好的气味就会先串出来,得通半天风,气味才能正常。

土炕容易生跳蚤,每年9月开学,清理跳蚤成了首要任务。住校生来了学校,把行李一放,首先要把裤腿挺起来,让跳蚤蹦到腿上,容易看清楚,然后逐渐消灭掉。记得当时武永红个子高腿又长,他消灭得最多。现在的学生宿舍成了楼房,有了床,卫生条件比以前好多了,跳蚤是绝对不会再有了。想想我们那个年代上学,真的很艰苦,但是很快乐。

学校有一台黑白电视机,到了礼拜六可以看电视。记得当时正热播《霍元甲》,为了看好电视,下午就要把台调好,当时电视天线按在通往西头村的仰天坡顶上,距学校直线距离最少有100多米,然后山顶上站两个人,半坡站两个人,电视机旁站一群人,上面人转天线杆,半坡人往下传话,下面人指挥调台。“再转转,转多了,往回返返,好了好了,固定好不敢动了……”直到雪花点几乎没有了,电视剧也演了一半了。就那样,我们也要挤到一起,连广告都要看完。

让青春在大学绽放(在白杨中学绽放)(4)

彭总夫人浦安修参观白杨中学(赵太生摄)

七、彭总夫人来白杨,夹道欢迎站两行

1985年的春天,我们已经进入初二第二学期了。4月份,听校长说有大领导要来我校参观,到底是谁我们也不知道,只是让我们抽空排练队形,就是站成两行,领导来了,我们要喊“欢迎,欢迎,热烈欢迎”。5月中旬的一天上午,上级通知,彭总的夫人浦安修前辈要来我校参观,让我们做好欢迎准备。

那天上午,我们早早地站在校门外等领导来,半上午,从车里下来一群人,中间一个年长的老太太由穿军服的女战士扶着向我们走来,后面有县里领导陪同,我们第一次见这么大的官,心里很激动,使劲喊“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浦老向我们挥手致意。

这次参观,浦老把《彭德怀自述》的一半稿费捐给我校。之后,浦老还于1988年9月第二次又到我校参观赠书。只是在1985年秋季,我就转学到了长北铁中上初三了,就离开了白杨中学,离开了我的老师同学,这是后来我听其他同学说的。

让青春在大学绽放(在白杨中学绽放)(5)

八十年代末初三班毕业留念照

八、二十年后首相逢,白杨树下话旧情

2007年正月,我们初九班原班长魏国红同学打电话告我,我们班想组织毕业20周年同学聚会,我听后高兴万分,一别二十年了,我们都到了而立年华。在离开白杨中学后,有的同学还有联系,有的同学就一直没有见过面,老班长这次组织聚会,勾起我对昔日同学的怀念,心里又多了许多牵挂。

白杨中学已于2006年9月改制为韩北乡规模最大的寄宿制小学,更名为王家峪红星杨小学,完成了她28年的初中身份,又以崭新的面貌继续为国家培养人才。我们的聚会地点就定在红星杨小学。

2007年的五一,我们聚会的日子,想着几十年不见的老同学就要站在自己面前时,心中是多么期待又是多么怯场。当一个个同学来到红星杨小学,许多陌生的同学都是这样说,记得我吗?知道我叫什么吗?猜不出来中午罚酒。

那天我们在红星杨小学后面的二楼相聚,组委会的同学还去韩北村把韩老师请来,去下合村把魏老师请来,二十多年后再见到韩老师时,韩老师已经下肢截肢,坐在轮椅上。韩老师以这个模样出现,同学们心情都很沉重,都没想到,韩老师会病成这样。

当我们互相介绍完自己后,韩老师魏老师也在联谊会上讲了话,特别是韩老师,滔滔不绝地讲了许多,从以前骂我们,捣我们脊背,到后来想念我们,并且期望我们都过得好,韩老师讲了好长时间,我们听的很受感动, 许多同学眼泪都流出来了。更没想到的是,这次与韩老师的见面成了最后的诀别。

九、三十年后再相会,两鬓霜白上年岁

2016年正月,刘小英,梁迎平,李国新,王帅,魏拴则,毕晓文,李红兵,李玉维,我等几个同学又想筹备30年聚会,有上一次的聚会基础,这次就简单多了,有了同学们的电话,更是有了同学微信群,我们在群里一公布方案,一下就得到大多数同学们的支持。为了方便,我们把这次聚会定在清明的前一天,这样尽量不耽误大家工作,又是法定节假日,大多数同学都要回来老家祭祖。

4月2号下午,我们再一次相聚母校,之后我们到红星杨纪念碑前合影留念,晚上外地同学都住到武乡叙旧,这次安排在县城开座谈交流会。4月3号上午,我们在武乡相聚,之后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照相留念。十年后再见到同学们,大多数都已快奔五了,曾经的青葱少年,已经两鬓霜白,回首往事,感慨时光催人老啊!

一晃离开白杨中学快40年了,我们的孩子有的都已成家立业,许多同学已经当了姥姥奶奶爷爷辈。可是,每当回忆起在白杨中学的往事,我们还会心花怒放。白杨中学,是我们青春初次绽放的地方,是我们年少轻狂的起点。多年以后,当我们再回忆起这段往事,这段岁月,我们也可以自豪地对我们下一辈说,孩子们,我们也有过青葱岁月,我们,也年轻过!

让青春在大学绽放(在白杨中学绽放)(6)

初九班毕业二十年联谊会

让青春在大学绽放(在白杨中学绽放)(7)

作者简介:魏瑞祥,山西省武乡县韩北乡下合村人,现在长治市潞城区工作。自幼爱好文学,工作之余喜欢读读写写,归乡小憩。在故乡山水中修身养性,在唐诗宋词中追寻快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