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部悬疑烧脑电影被低估了(悬疑软科幻的包装下)

近期上映的四部华语片,从类型上五花八门。相比小鲜肉拼凑的“流量”电影,观众看到华语片反思苗头,特别是今天要提的《记忆大师》。

放映前,导演陈正道说“《记忆大师》剧本不是没有问题”;放映后,也有不少观众吐槽bug太多,但悬疑推理的华语片能保持《记忆大师》这样的完成度,实属不易。

作为一名80后导演,陈正道早期以惊悚题材的长片处女作《宅变》出道,,2014年拍摄《催眠大师》惊艳了一把,但随后他又拍了穿越爱情片《重返二十岁》,直到《记忆大师》才展露出这位年轻导演摸索出“正道”——在商业的背景下创作出受欢迎的类型片,在类型片中表达自己艺术创作的述求。

《催眠大师》口碑和票房的成功,让《记忆大师》有了好的铺垫。本文将对《记忆大师》为何比《催眠大师》更加成熟进行分析。

这5部悬疑烧脑电影被低估了(悬疑软科幻的包装下)(1)

(温馨提示:本文有少量剧透,小心食用)

“心理”名词包裹下的悬疑推理

两部影片,都在片名上很直接了当的说出影片外壳。《催眠大师》套用催眠治疗的外壳,把错位的记忆理清,挖掘潜意识不愿面对的记忆,然后在过程中衔接上悬疑、犯罪、人性挣扎。

这5部悬疑烧脑电影被低估了(悬疑软科幻的包装下)(2)

《记忆大师》上映前有软科幻的噱头,但科幻仅停留在“道具科幻”层面,故事发生的时间设定2025年,地点T国,为了让删除记忆这项技术合理化。通过记忆删除和拿错,一段杀人过程进入到江丰(黄渤饰)的记忆中,然后推理登场了。弱化科幻元素的做法相当讨巧,除了为数不多的具有未来感的科技公司场景,影片完完全全可以当做一部现代戏来看。

在《催眠大师》中,催眠占的成分过重,不少影迷诟病“催眠真的有这么神吗?”。我们常见的催眠方式,多是拿着怀表晃荡几下,近期热门影片《逃出绝命镇》则靠勺和咖啡杯造成的声音波。《催眠大师》中存在很多隐性催眠,比如“眼神催眠”。在莫文蔚进入到徐峥办公处时,在未经过患者允许的情况下,徐峥已经开始对莫文蔚进行“眼神催眠”。但道高一丈的莫文蔚早在见面前,就利用钟表声音让徐峥忘记她是谁。从心理学层面上没有硬伤,但陈正道忽略了观众对催眠这个概念的原先的认知和现实基础。

这5部悬疑烧脑电影被低估了(悬疑软科幻的包装下)(3)

在《记忆大师》中,记忆摘除不是抹除,而是去除记忆中的情感,没有论述心理学中记忆的知识,直接把设定抛给观众。和催眠不同,记忆只是一个把观众引入门的锲子,不是推动剧情发展的主要线索。按照普通犯罪片,江丰就是目击证人,这个目击证人需要说出整个犯罪过程和看清凶手,才能让案件真相大白。这样影片也就不存在“看不懂”或者烧脑的成分。但陈正道更聪明一些,他把案发现场包装成记忆,格局上有所拔高。

人物关系和情感更加丰富

《催眠大师》的人物关系非常简单,几乎就是徐峥和莫文蔚的博弈,加上服务于这条线的三个人物:徐峥助理、徐峥导师、徐峥好友,但这三个人物毫无存在感。

徐峥的线十分简单:酒驾导致朋友和恋人离世,心存愧疚,莫文蔚则是自小被二度抛弃,长大后恋人因徐峥酒驾过失离世。依靠在半现实半梦境中推进,催眠和反催眠,和马丁·斯科塞斯《禁闭岛》中的治疗与反治疗相比简单得多。

这5部悬疑烧脑电影被低估了(悬疑软科幻的包装下)(4)

《记忆大师》的人物关系丰富很多。从江丰上看,他不仅代表自己的身份,同时还有记忆中杀手的经历;警官沈汉强(段奕宏饰)与医生张珊珊是什么关系扑朔迷离,同时来警局要钱的老人与他之间的关系也不简单;张珊珊主动接近张代晨又有何目的;小云为何面对母亲死亡如此镇定?死者和凶手有何不可告人的秘密?...

出场人物繁杂,而每个人都背负有不为人知的故事。看电影时我们把全部精力放在找出真凶,往往顾不上人物关系,为影片在推理难度上推进了一步。

这5部悬疑烧脑电影被低估了(悬疑软科幻的包装下)(5)

情感方面,《催眠大师》在进入徐峥回忆酒驾那段,才开始出现真正的情感。前半部分更多的被莫文蔚诉说“鬼故事”吸引,观众和徐峥一样严肃地想找出她话中的破绽,在莫文蔚的眼神中,观众甚至差点以为剧情是不是要往徐峥公寓闹鬼发展。

《记忆大师》在情感上就稍微让人信服。江丰和张代晨是从校园走到婚姻的夫妻,因为事业和生育问题开始有了矛盾;沈汉强是自小在家暴家庭下从成长,性格扭曲为他长大后的所作所为做铺垫;神秘女子(许玮甯饰)为了女儿忍气吞声,甚至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不愿离开丈夫也情有可原。

美术和摄影给悬疑加分

《催眠大师》和《记忆大师》也都借用了一些惊悚片的经典手法。出现了“怪异女性”,前者是莫文蔚,她的外表和眼神,让观众信服她在认真讲述鬼故事;后者的开头,受害者的女儿冷漠的倒数声加上半掩着门漏出凶煞的眼神,让开片就有惊悚感。

这5部悬疑烧脑电影被低估了(悬疑软科幻的包装下)(6)

《催眠大师》剧照

在氛围营造上,陈正道对美术造型和视听塑造表现出非一般的执着。《催眠大师》的场景不多,主要集中在那间复古阴郁的心理诊疗室中。而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容纳了超过1000多个道具及细节的设计。

电影中的催眠世界是用一砖一瓦的细节构建起来的,美术和道具上做得很细致。神秘诡谲的催眠房间,盘绕上升的楼梯,黑白相间的地砖都令人印象深刻。

这5部悬疑烧脑电影被低估了(悬疑软科幻的包装下)(7)

《催眠大师》剧照

而《记忆大师》更进一步,蒸汽朋克的海报、形状怪异、全透明的牢房,荒草丛生、雕像陈列的花房、科幻感极强的记忆大师诊所、布满精密复杂的发条和齿轮的记忆提取设备……

摘除记忆手术的现场,更是借鉴美剧《尼克病院》(2014年)的创意,在江丰在警局中,有一幕放映《科学怪人》,对映了沈汉强对江丰的忠告“不能为了抓住一个怪物,制造另一个怪物”。

这5部悬疑烧脑电影被低估了(悬疑软科幻的包装下)(8)

如此下功夫,只为了让故事无硬伤,这也体现了陈正道在电影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平衡。摄影上《催眠大师》用了高反差的光影,以消色调画面展现过去。

这5部悬疑烧脑电影被低估了(悬疑软科幻的包装下)(9)

《催眠大师》剧照

《记忆大师》同样如此,消色调加上黑白摄影用来展现记忆里的故事。同时《记忆大师》善用镜像反光,江丰多次试图从镜子中看凶手是谁,但每次都看到了自己。

这5部悬疑烧脑电影被低估了(悬疑软科幻的包装下)(10)

类型片的探索和坚持

陈正道拍了几部不着调的爱情片后,真正找到自己擅长的电影类型——悬疑推理。到底什么是类型片?通俗说就是有迹可循,有套路并且遵循套路。

比如,我们知道悬疑片中,多数时候正义会战胜邪恶、人类力量会战胜科技灾难...陈正道在《记忆大师》中没有给开放式结局,罪犯被扣上手铐,观众揪着的心在正义的出现得以平息。

这5部悬疑烧脑电影被低估了(悬疑软科幻的包装下)(11)

从《催眠大师》到《记忆大师》,陈正道愈加自信。在《催眠大师》中,有长达20几分钟用来解释先前观众所见的,导演自己给自己的影片解码,生怕观众看不懂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不自信大大降低了观众自己解密的乐趣。

《记忆大师》就显得自信很多,面对复杂的人物关系,在结尾处干脆利落不作过多的解释,让观众自己的细节中拼凑出真相。导演对类型片上有追求,演员也是。去年黄渤自己的电影计划中就提出扶持十部优质商业类型片,段奕宏则是出名了的“戏妖”,近年他出演的《烈日灼心》、《非凡任务》都是典型类型片。

影片的双反转有观众吐槽过于生硬,bug确实存在。但导演把家暴、同性等元素进行杂糅,影片流畅性和完成度还算较高。《记忆大师》继承了《催眠大师》的套路,总体上这是近期值得一看的华语片,也更加期待陈正道导演的下一部作品。

时光网出品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时光网

点击

阅读原文查看精彩推荐内容

《星际特工》曝多张中文角色海报

戴涵涵卡抽日日领衔亮相 法国最贵电影今夏登陆大银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