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基本手型与步法(陈氏太极拳图说第六式摟膝拗步)

此势面向正西,有太和元气气象。又合伏羲八卦,乾、坤、坎、离,四方正位。

陈氏太极拳基本手型与步法(陈氏太极拳图说第六式摟膝拗步)(1)

1.顶劲…以中气领起全身

2.眼…看住右手中指

3.右肩…沉下

4.左肩…沉下,勿上架。

5.腰劲握下;尻骨微泛起;小腹自然合住劲

6.右肘…撑开【外方内圆】,侧擂住手,落在胸前。中指以鼻准为的。 用缠丝劲,自肩缠到手。中气行到中指头方为运足。

7.左肘…微扭,作反背。后手束住,腕向上【外方内圆】。用缠丝劲,手落后脊骨上。

8.胸…如鞠躬,向前、微弯,四面包涵住。

9.胸腹宽宏广大,向前合住。中气贯住,上下全神,实有【睟面盎背】气象。久用其功,到是境地,自然知其神情,即至其境。亦但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也!

10.尻骨环跳蹶起来,里边腿根撑开,裆自开。两膝合住,裆自然圆。

11.左膝…撑开,用缠丝劲,自内踝外,往里缠,缠到大腿根,合住劲。

12.右膝…【外撑里合】,缠丝劲缠法与左腿同。

13.左足踏实

14.右足踏实

左手…恐阅者不见沿路所运之形,与所倒转之圈。故亦图在前,令人见。其实左手在背后腰间,不可误在前。

陈氏太极拳基本手型与步法(陈氏太极拳图说第六式摟膝拗步)(2)

『灵枢』…「卫气行篇」曰︰ 「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廿五周,夜行于阴廿五周。

平日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精明』→下『足大阳膀恍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 所谓一日而主外者。如此。

夜则行『足少阴肾经』→注于『手少阴心经』→『手太阴肺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

亦如阳行之廿五度而复合于目。所平旦人气生者,即上行于头,复合于目者。是也!

打拳…每一势,阳气一动一周身;至于静,一静一周身。

即,心之一念动,阳气即一周于身;一念静,阴气即周于一身。无间断时!以全体论…

背后为阳 胸前为阴

胳膊、手背为阳 手弯、肘弯为阴

面为阳 脑后为阴

上半体为阳 下半体为阴

膝为阳 腿肚为阴

左手、左足为阳 右手、右足为阴

足面为阳 足底为阴

气为阳 血为阴

六腑为阳 五脏为阴

此官骸阴阳之辨

以中气之运于内者言之 引劲为阴 出劲为阳

屈为阴 伸为阳

开步为阳 收步为阴

足点指为阴中之阳 足平踏为阳中之阴

又如 胳膊背面本属阳 《揽擦衣》之劲…由右手指引,而至肩

形阳者,劲反为阴

胳膊肚本属阴 其用劲…由心运到指头

形阴者,劲反为阳

且一齐并运,此所谓【阴中藏阳;阳中藏阴】,一而二;二而一。即胳膊之引劲为阴,一转即为阳劲。此所谓:【阳根于阴】 胳膊肚向外运行之劲,忽然收缩。【阴根于阳;阳藏阴中;阴藏阳中】此所谓:【互为其根】又【半引半进】;【带引带进】;【即引即进】;【以引为进】;阴阳一齐并用。此所谓:道并行而不悖!

非【阴阳合德】,不能心机一动,手即到!快莫快于此! 至于【中气归丹田】之说,不必执泥!但使气降于脐下、小腹而已!若细研之,丹田非气之原,何以独言归此?此不过略言大意而已! 若究其原… 週身元气,皆出肾→肾水足,则气自壮。 养于胃→胃得其养,则气亦壮。 藏于肝→肝气一动,逆气横生→气不得其平。 涵泳于心→心无妄念,则心平者→气自和。 肺主声→实鸣之以心,心机何往,不必声出诸口,而心先喻也。 壮于胆→胆则无前,气亦随之。 运于脾→是经〈多气少血〉,闻声则动,动则运化不已。心一动脾即动矣。 佐以大肠→大肠〈多气少血〉,且为〈传道之官〉。 又辅以小肠→小肠在前脐上后附脊,渣秽不存,浊气去而清气来矣! 以上经络,皆有益于拳。故及之!

若专言肾… 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 是经,〈少血多气〉。藏精于志、精神之舍、性命之根。 肾有两枚,枚各两係,一係于心,一上通于脑。 气之所生,实始于此!归宿;必归到此!

至于『命门』 … 实两肾之间气所出入之门。故日『命门』! 拳之言肾,言其出入之原,故不必再说『命门』

上势《白鹅亮翅》,两手举而在上,待内劲行到十分充足,两手即平分而下。 右脚扭正向西,左足往左开一大步,二尺有馀。足指亦向正西方踏实。 当平分下降时, 右手从右膝搂过去。由下向右,上行转向左;转一大圈落在胸前。 手侧擂住、手腕朝左、手背向右、手指并住、斜而向上,与鼻照。 左手从左膝搂过去,往下由左上行,复转下,向后倒转一圈。是反背劲。 手落在后脊中,与腰平。停住右手,亦是倒转一圈。 右手与左手一齐运行,一齐停止! 虽右手落在胸前,左手落在身后,中间腹背如隔一架山;而右手一呼,左手一应。前后神情自然贯合。

右手在西,“西”︰「坎」之正位。 人之血气流行,如坎水周流无间。 右手在前,顾住前面,上下人不敢侵犯。左手在东,顾住背后,人亦不敢从后突然侵犯。

所以然者,东方属「离」,「离中虚」。 打拳者,左手在后,极虚、极灵。物有挨著即知。即能随机应之。 不惟手,即背面、全身,尽是虚灵!此左手在后,非无著也! 左手在后束住指,恐人捋住指背节折之。故束以防患。

左肘在南,“南”︰「乾」之正位。 乾;健也!如乾刚中,凛然不敢冒犯。 左肘居南,右手在北。“北”︰「坤」之正位。 坤;顺也!顺理、顺势以应万物。 易曰︰「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右肘深得其意矣! 北方虽有劲敌,何惧之有。 至于头耳能听敌来之声; 眼能视敌发之色; 头能前后左右触之; 且左右手又能上行助之。 此不愧「乾」为首、为圆之象。

至于足;左来则左摆,右来则右摆;踢以御前,蹬以御后。足属「震」︰「震为雷」。一举足,如疾雷不及掩耳! 凡敌之侵我下体者,足之为功居多。足之为用大矣哉!

谚所谓,此势「六封四闭」!诚然!「六封」者;上下四旁皆封住,无门可入!「四闭」者;左右前后严以闭之,无缝能击! 任其虚来、实来、偏来(言敌以偏形进)、正来(言敌以正形进),皆无虞也。

上势《白鹅亮翅》纯是开劲,本势《搂膝拗步》纯是合劲。 上势即下势之前半势,下势即上势之后半势。 一开、一合,自成一势。

前之《白鹅亮翅》动也, 后之《搂膝拗步》动也, 其停处…静也!其停处…静也! 是动中之静。 合观皆是一动一静。 前之静,是前半势之末,属宾。后之静,是殿全势之终,故为主。 上著为下著蓄势,纯是开。故为宾。下著即接住上著, 左右绕罢一圈,全体一齐合住。 上著、下著,一气承接,勿令神气间断。 上著;即开中动静 ,暂为宾;气尚在四支多 待下势合住,然后气归丹田。 此所谓:【动则生阳,静则生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本势取乾坤坎离四卦 方位上已言之 ,此势得乾坤正气,以运週身。外柔而内刚,实与乾健、坤顺相合。 心属离、肾属坎;心之虚明,如离之中虚。气之充足,如坎之中满。 乾坤以中气相交;一变而成坎离。心肾交,其气不相害,而相济;盖亦反其本矣。 (乾以中画交坤,得坤之中画成离。坤以中画交乾,得乾之中画成坎。返本仍归乾坤未交本象)

盖自天一生水,地二生火言之。似乎先水后火,然志虽藏于肾,而实发之于心。心机一动,是心中先有是意。而后志帅、命门,之真阳、真阴从之。是志者心之所之,气之帅也。 如此著,阳气该发动,心意一发,志即帅命门之真阳,由肾过『气海』至心,运于四支。 至于【动极静生】时,心一静,志即帅命门之真阴,由肾归『气海』。

是以其用者言之。 故「离」先于「坎」,「离」为主;「坎」为用也! 况乾坤未闢,阴阳又在一堆混著。体用皆具。 其用:宜动则动,宜静则静。不可执滞!

此著,合上著论,则为合。 合则合其四支之神,不但既成之形也。 既成之形,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左足与右足相去几尺。似乎不专谓之合? 然合者,其形与神不合者,其四支之位置。不如此则下势之收,无来龙矣。 且名之为收,不放则何以收? 此谓【合中有开】,合为开中之合也!

故下著承接势,得此著。若为下著设势,而实非为下著预先设势也。实自《白鹅亮翅》后,两手平分;或宜前、或宜后,足之宜开则开,步之宜宽则宽; 其变化形势,手足位置若似应该如此,实天机自然之作用,非人力所能为! 人特顺其自然之机,致以行耳!

至合之时,气必归于丹田,亦动极自然该静,太极循环之理!不能强为更变。如人到气力用完,该歇则歇,势之所至,不得不然。 此所谓一开一合,莫非自然。

以下形势莫非顺其自然之机,一开一合。但开合之形势,各有不同耳。 虽然打拳不可先考此势如何打人!不知拳中每势四面八方皆能打人,但未至其时不能耳。吾素所谓「拳者;权也!」所以权物。而知某轻重也! 至耍成时,吾之一身皆是拳; 权其所来之轻重,酌量应之;不拘方面、不拘力之大小,人所来者,没有不是的。 但问我之素具,备与不备;功夫成与不成耳。

打拳原是备身法,身法… 有正 有斜 有直 有曲 有顺 有逆 有偏前 有偏后 有偏左 有偏右 有偏上 有偏下 有在地上坐 有在空中飞 有束住 有散开 种种身法,不可枚举。 而要以中气行之。 虽极倒身法、极歪身法,皆有中气以贯之。此临时以意会之自知。 《搂膝拗步》正身法也。上一势即偏右身法,

但可即现在身法以求其理,则得矣!

至于手足运动,不外一圈!绝无直来直去。 圈 有正、有斜;有顺、有倒, 种种转法亦各不同,当因其势之自然者转之! 如上势 《白鹅亮翅》是顺转;《搂膝拗步》是倒转。 举一反三,以示津梁!

长短句俚语 拳势本无方,不必大开大合。与下势《斜行拗步》一样桩。 右手在西北、左手在东南;左足在西南,右足在东北。中间大开,裆肱伸展。拗一步,方纔停当。 我也曾仔细折量,两手平分齐搂膝,右手侧棂落胸堂;左手背后藏,两足整齐向西方。 旗飘整整、阵列堂堂;即此势,亦见自他有耀,放祥光。 何必泥古式、遵令式,纔能称疆。 曾听说,舞剑妙术数孙娘(谓公孙大娘)。 玄妙岂有常。惟善是从,皆无妨。 此所谓︰变化无方,得中行,是为津梁! 又 出肾入肾是真诀, 缠丝劲要得身桩放正,不可摇曳。 足踏稳,当开圆; 硬气柔下,一样不缺; 元气不脱,若合符节。

七言俚语

两手平分两足开, (平分者:两手自人中平分而下。) (两足开者:左足开步,右足踵一扭便正。) 右前左后护胸怀; 中间只要身法正, (身法正者,身桩端正。无所偏倚,虚灵内合。) 何怕週围一齐摧。 (故不惧他人推倒。此言有备无患。)

其 二

太和元气运周身,普护两膝前后心。

眼神看住中指甲,四面八方任人侵。

其 三

自从白鹅展翅开,打合週身护官骸; 只有一点真命脉,无妨出入任君裁。 (命脉者:肾也!中气之所由来也!动则出、静则入;有定而无定。言不时变易势。故阴阳二气变易亦无定) 其 四 一 气旋转自无停,乾坤正气运鸿濛; 学到有形归无迹,方知玄妙在天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