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长沙县(民国长沙市志略)

民国长沙市志略

傅角今

民国长沙县(民国长沙市志略)(1)

本文原载《民国文人笔下的长沙》辑录整理 陈先枢 杨里昂 彭国梁

傅角今(1895—1965) ,湖南醴陵人,地理学家。1920年北京师范大学肄业,后留学德国莱布齐大学。回国后在长沙省立一中、长郡中学等学校任教地理。后任湖南省政府秘书处统计室主任。1936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地理研究所进修。1938年回国,任复旦大学教授,国民政府方域司司长,领导中缅边界线勘测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西北师范学院、兰州大学、西北大学地理系教授、系主任。编著有《南海诸岛地理志略》《湖南地理志》《地理学导论》《世界石油地理》等。

民国长沙县(民国长沙市志略)(2)

傅角今

长沙市志略

傅角今

长沙设市,筹备已久。市政府尚未成立。其市区界址,民国十六年经市政筹备处长余籍传派员画定,绘具图说,呈报省府核办。其四界:东抵湖迹渡;西抵对河岳麓山;南抵金盆岭;北抵新河。

水陆洲溁湾市、新河等地,均在本市范围之内。昔之谈长沙新市者,率多主张留城内为行政区;旧城之南,因值欧战时工场林立,拟定为工业区,旧城之东,巨室颇多,拟定为住宅区;旧城之北,滨湘河,临铁道,拟为商业区。目前市区范围较前扩大数倍,旧城之南,昔虽有一二工场,然终未能发展。诚以山地崎岖,运输不便,复距商业区太远,于工商贸易尤难衔接,加之此地适扼湘江上游,工场排泄秽水,随流而下,有碍全市卫生,兹拟将此地改为住宅区,既避喧嚣,复多情趣,丛林高山适可利用为人民游览之地;旧城之东北,即湖迹渡至新码头之间,为浏阳河潆回之地,山不峻而势高,地僻静而便利。如周家嘴大泗湖一带,地稍低洼,更可利用工场灰屑煤渣为徐图填高之计,污秽之水随浏河西下,决无污浊全市之虞,高囱煤烟,因北风较少,亦无弥漫全市之患,拟定为工业区。

长沙市在将来粤汉路贯通之后,必为商业荟萃之区,惜适于商业之优美地位,已为旧市区占领。旧城之北,虽临湘江.地势实嫌稍低,旧城之东虽与平浏大道接壤,又嫌与河道隔离,以人事论,既不能改造旧市区与新市区同时并进,以形势论,复不能舍旧市而独营新市。须一面谋新市之发达,一面促旧市之改良,故不能不纳旧市于新市之内,拟以北至新河,南至妙高峰,东至五里牌,西抵河岸,包括旧市区,均划为商业区。

其行政区域,即就商业区内择定旧四十九标协操坪五十标一带地点,既较适中,可供全市之瞻仰,且将来设施,复可联络新旧市同时进步。至湘江之西,岳麓名山,自古为讲学之所,则天然之文化区与风景区。至湘江东西两岸之交通,拟建设一规模宏巨之铁桥(长约五千余尺)以资连络,而于水陆洲东岸一段设启闭机以通船只。异日粤汉路全部通车,长沙必成全国南北交通枢纽,将来之繁荣,屈指可待也。

人口

据民国十八年二月长沙市户口调查委员会之调查,全市人口 为三十四万五千九百二十六人。又据省会公安局二十年五月份之调查计:(一)普通户口。为三十二万四千七百二十六人;(二) 公共处所户口为五万七千四百二十八人;(三)寺庙僧道户口为一千零四十四人;(四)外人侨居户口二百十六人,合为六万一千四百五十一户;人口三十八万三千四百十四人(五月份因军队调防.故人口增至一万余人)。

城市概况

旧有城壁,始筑于汉长沙王吴芮,元以前筑以土,覆以甓。明洪武时,守御指挥邱广乃垒址以石,东西长五里,南北长十里,周围十四里有奇,略成长方形。旧有城门十三:

北:兴汉门、湘春门(即北门);

西:通泰门、草潮门、福星门、大西门、太平门、小西门;

南:学宫门、南门(黄道门);

东:经武门、小吴门、浏阳门(东兴门)。

迄今城壁拆毁殆尽,修筑环城马路,仅东南隅天心阁之一部尚存,已辟为天心阁公园,供市民游览。城内繁盛之地,在八角亭、司门口、红牌楼一带。其位置适居旧城之中央而偏南,长约半里许,如衣料、食料、器具一切售品皆萃于此。建筑多仿西式,行人杂沓,景象殷阗。

民国长沙县(民国长沙市志略)(3)

中山马路

中山马路横亘城中,十九年建筑完工,东通环城马路及长潭长平汽车道,西达江滨,平广整洁,有沪汉风,为本市之新式街道。北门正街,长约里许,为城内北部之中心市场。坡子街,当小西门外民船及轮船码头之冲衢,往来频繁,银钱杂货药材广货等商店云集于此。大、小西门间之河街,接近江岸,洋商甚多。此外若南正街、司门口,洋货杂货商店最多;走马楼、青石街、青石桥,鞋店最多;南阳街、府正街、玉泉街,书店笔庄最多;药王街,照相铺最多。全市商务,以矿业、五金、机器、绸缎、洋货、烟酒、绣业、药材、粮食等为盛。英、日、法、德、美各国洋商,约七十余家,散于北门外及小西门外灵官渡街各处。曩昔城内房屋,多属旧式,街道亦狭隘,近年从事整理,逐渐让宽,满铺麻石,景象一新。

民国长沙县(民国长沙市志略)(4)

中山马路旁花园

民国长沙县(民国长沙市志略)(5)

中山纪念堂

新市区马路干线计划

最近市政筹备处拟具之市区内交通要道, 计分东西干线与南北干线。

南北干线在湘江东岸者有三道:(l)由南湖港沿河岸直出新河口,为第一道,定名为沿河东大马路;(2)由金盆岭沿长潭路之一段,接天心阁,沿环城路,抵经武门,出喜鹊桥直达新码头口,为第二道,定名为中央大马路;(3)由雨花亭经曾家冲、二里牌,抵阎家湖,出湖迹渡,为第三道,定名为东大马路。在湘江西岸者一道,即由潆湾市沿河,经溁湾市纺纱厂出施家港,与湘江东岸之沿河路对峙,定名为沿河西大马路。其与西大马路并行者,首由李公庙尾防溢湖又划一道,定名为西大马路。

东西干线在湘江东岸者计分五道;(1)由南湖港向东经沙湖桥冲、黄土岭至魏家冲,为第一道,定名为东南大马路;(2)由西湖桥向东循下环城南段路之一段,经天心阁,麻石巷,打靶场通阿弥岭,为第二道,定名为南大马路;(3)由中山路向东延长至陈家垅,沿长平公路路线,通平江,为第三道,定名为中山大马路;(4) 由旧城北之大马路,向东延长至湖迹渡为第四道,定名为北大马路;(5)由毛家桥河岸,向东经开福寺、潘家坪、桂花园、太极坡,至朱家花园,为第五道,定名为东北大马路。

至在工业区内有四斜线相交于一点者,东北为岳阳路,东南为衡阳路,西北为宝庆路,西南为常德路。在商业区内有二斜线同交于中央大马路者,东北为沅陵路,东南为星沙路,在中央大马路之西通沿河东大马路者,名洞庭路。在中央大马路之东,通东大马路者,名衡阳路,则皆支线也。其在湘江西岸者,则因山地太多,势殊险峻,发达恐较迟,暂未详为计划。

要塞

长沙要塞,肇自民国十九年,盖近年匪患频仍,长沙城市因无险可守,曾于是年七月二十七日一度失陷,公私损失极巨,政府及市民为巩固永久治安计,乃于湘江东西两岸建筑防御工程,东岸自猴子石起,经新开铺、石马铺、阿弥岭、杨家山、五里牌、湖迹渡等处,至捞刀嘴止;西岸自廖家垸子起,经小望城坡、石岭坳、竹山口、黄花塘、双塘坳等处,至银盆岭止,全部长约六十里,所有散兵壕、交通壕、地下道、观测所、监测所、电网等粗备,并修筑汽车道以资连络。

交通及工商业

粤汉铁路,自武昌南走入省境(长沙至武昌360公里),经岳州汨罗而抵本市,绕市东以达株洲,再由株萍线,以至萍乡安源(计九十公里),每日车开武昌者二次,由武来长者亦二次。汽车路,南通湘潭、宝庆、衡州;长常汽车路,已展筑至桃源;此外长平、长浏(长沙至永安市已通车)之线,正在积极建筑,屈指可望告成。

火车站及汽车站,均在小吴门外,西由中山马路以达河干,亦极便利。湘水航路,汽轮下达武汉,上溯湘潭;水盛时,可抵衡州,更可溯至零陵;此湘江干路也。若支流可通航者,沿湘而下,至靖港,出靖港可转入资水流域之益阳,及沅水流域之沅江、汉寿、常德、南县等地;再渡洞庭,可入澧水流域以达津市。航空事业,尚在萌芽,北门外新河飞机场,广数百亩,现湖南航空第一队驻此,为粤汉航线必经之站,故本市可称全省水陆空交通之中枢。惜水上航权,多为日英所攫夺,殊可慨也。

著名工厂

有湖南第一纺纱厂在对河银盆岭,资本约百万元,工徒二千余人,日出纱可百包,成绩颇佳,现又增建织布厂。民生工厂,在兴汉门外,系前兵工厂所改,近年出品甚多。黑铅炼厂,在南门外河滨,专炼水口山铅锌等矿,成绩亦优。麓山玻璃厂,在南门外,官商合办,资本十万元,出品以灯类为大宗。岳华皮革厂,在灵官渡街,专制黑黄纹皮。电灯公司,在六铺街,全城电气仰给于此(光华电灯公司,因被炸毁,现已归并)。华新羽绒公司,在怡长街,专以机器提制鸭绒被服等物,其所用之机器及缝法,皆衡阳丁鹏翥氏所发明,农商部许以专利。此外尚存和丰火柴公司、宝华宝湘二玻璃工厂、岳嵩巩作两制革厂、湖南面粉公司、湖南造冰厂、残废工人习艺厂等。

官署机关学校举要(略)

古迹名胜

(1)天心阁公园。位本市之东南隅,北起天心阁,南迄妙高峰,范围顿大,延长四五里。两地间,筑有马路以资连络。天心阁城垣,巍然犹存。阁右有午炮台,现已拆毁,改建国耻纪念亭。

民国长沙县(民国长沙市志略)(6)

天心阁公园国耻纪念亭

再西有五三纪念亭及动物园等。阁旁城垣,成二巨窟.左右各一,昔时守城藏兵之处也。其有蛰穴,可通城中之皇仓街,亦战事危急时避险之暗迳,今已湮塞。登其最高处,纵目四颐,全城在望,苍霭之岳麓,黄漪之湘流,橘洲负翠,帆影烟波,毕收眼底,别饶风趣。妙高峰与岳麓隔江相对,为本市附近之最高峰。其顶有平地,方可二丈许,青草平铺,宛如绿褥,夏间近晚之际,坐憩其地,清风徐来,胸襟顿爽。残阳自麓山返映天际,云霞与江面烟波互相照耀,上下风帆,悠扬掩映,诚可观也,今建亭于南峰,以供游人休憩。

(2)猴子石。在市南十里之地,沿粤汉铁路可达。有石高约二丈,酷似猴形,蹲于湘江之滨,可登眺,江水萦回其下,成小石潭,深澈无比。其对河为靳江河,一名剑江河。有小街,楚佞臣靳尚之墓在焉。

(3)雨花台。在市东南七里黄土岭之东,今就其地建真人庙,四山环抱,清雅宜人,古木参天,池塘可鉴。庙旁有小旅店,取资甚廉,品茗其间,亦乐事也。

(4)金盆岭。在市南六里,峦岗环绕,成盆形,长沙之南险也。其上有大兵房一所,可容千余人。两旁战壕环抱,为历代战争之要地。

(5)水陆洲。洲上多橘,故又名橘洲,在市西湘江中,长七八里,两端与城市齐。洲上杨柳疏植,绿橘成丛,红楼白阁之间.间有竹篱茅舍。垂杨绿荫之下,恒系渔艇闲舟,景物风光,可称佳绝。朱张渡,在其南部,宋朱子讲学岳麓,张南轩讲学城南时,往来过渡之处也。义渡亭,在其中部,长沙西路之孔道也。江神庙在义渡亭之北,其地旧有拱极楼,最擅名胜,潇湘八景之一,所谓“江天暮雪”者,即其地也,惜楼已废。英国领事署,在其北部,洋楼高矗,雅丽可观。

民国长沙县(民国长沙市志略)(7)

水陆洲滨江风景

(6)朱家花园。在经武门外六里许,一名余园,清时长沙臣绅朱彝尊先生所建,以休养余年者也。其中布置甚幽雅,兰堂、宜春亭、云寮亭、一笠亭、延眺台、众绿轩等,亭台楼阁,回环错列,池塘萦绕,假石嶙峋,异木奇花,争妍斗彩,间有乔木高参,绿竹阴影,长沙著名之花园,怡神旷兴之佳所也。各亭台中之联匾,均近代名人左宗棠、郑板桥、王文治、黄自元、曾熙,谭延闿等之手笔。此园虽系私园,然完全开放,任人自由游览,园丁备有茶水,茶资听给,有小贩贩卖糖点,取买亦便,近年因常驻军队,房屋多被毁坏。

(7)谷山。在本市西北二十五里,由第一纺纱厂后,山径达可。高约二三千尺上下,为长沙附郭第一高山。岩谷幽邃,林菁茂密。其下有古寺,名谷山寺,亦名宝宁禅寺,建自唐时。寺中有佛教小学,游人自长沙游谷山者,多午餐于寺内。山半有龙王宫,西人多避暑于此。龙王宫后,山岩陡立,峻峭异常,名刀背脊。最高处名谷王峰,登其处,远望洞庭之烟波,南岳诸峰之秀叠,若隐若现,所谓一目千里、万象罗列者,此其似之。附近有一峰,巍然锐出者,名尖山,亦名山也。

(8)白沙井。在蔡公坟南半里许铁道东侧。有井四口,每口长约二丈,宽深均约一尺许。泉水自沙石中渍出,清冽甘美无比,名曰沙水。全城中恃以为饮者,不下数万家,城中以挑沙水营生者约在千数以上。每担价目,自十余枚至三四十枚不等,以距井之远近估计之。坐候于井旁之挑水夫,恒有数十至百余人之多,以到井所之先后为序,挨次汲取,每次每井口,可容二人,以木瓢舀之,昼夜频舀,而泉不竭,经久不舀,亦不溢,市民目为仙景。

(9)老龙潭。亦名锡山潭,在白沙井南一里许,方可数亩。东西两岸,冈峦夹峙,株长路纵贯其中,隔为东西二部。水恒清不浊,涨时自南口溢出,通于湘江,数十丈内,犹与湘江判分清浊。水落时,则潭平浪静,清澈如镜。其中多小鱼,两岸山坡之凹处,黄童白叟之垂钓其间者,居恒不绝,幽雅凄清,娱情遣兴之佳所也,闻将辟为公园之水族馆云。

(10)福王墓。在妙高峰之右侧。按,福王即宋右丞相赵汝愚也,被韩侘胄所谮.安置永州,道卒,旅殡于此,今墓系前清时修复者,其下有享祠。

(11)蔡公坟。在天心阁南之醴陵坡下。明季长沙司理蔡忠烈公江门先生之墓也。蔡公任长沙司理时,适流寇张献忠犯长沙,一时名藩重臣,大帅劲卒皆遁去,公约守将尹先民誓死固守。先民阳许诺而阴通贼,公被执而骂贼死,其幕卒凌国俊,将从公死,请于贼,以衣裹公尸葬于此,后人为建墓筑祠,表其忠烈。

(12)定王台。在浏阳门右侧,汉长沙定王发,曾运土长安,筑台于此,以望其母唐姬之墓。年久台废,前清时湘人就其地建大楼房一所,以存故迹。台左有门,额曰蓼园,取定王故宫有蓼园之意,栋宇辉煌,庭园古雅,咏觞吊古之佳所也。现设湖南图书编辑处,其内存古书颇多,一部已列置中山图书馆,以供人阅览。

(13)平地一声雷。在定王台后,一井庞然而空,相传此井一日忽爆震,井壁突易此状,泉源遂绝,探首视之,绿草如茵,四壁凹凸,有奇趣,投之以石,其声瀚然,亦遗迹之一也。

(14)贾太傅故宅。在上太平街四十号。贾谊为长沙王太傅时之故居,即今贾太傅祠地。《长沙县志》引《水经注》云“内有一井,是谊所凿,极小而深,上敛下大,其状似壶.旁有一足石床,才容一人坐,流俗相传,为谊所坐床.又有大柑树一,亦云谊所种也”。今则其井尚存,入门之左侧围以石栏者是也。水极清洁,附近居民,咸取汲于此。石床已移置祠后佩秋亭内。柑树已不可考,惟正殿后有枯树一株,高出屋顶,或疑即是。

又云祠前有古石碑二,左右各一,高可丈许,字迹已剥蚀不可辨识,中堂悬匾曰治安堂。祠右为清湘别墅,曲槛回栏,颇饶佳趣.清季所植之二柑树在焉。其内有佩秋亭,后人修葺之,一足石床,移置于此。祠之下面有废井一,今人亦疑贾谊故井为此,而非祠前之所指者。亭两旁壁上,刻古今名人诗词祠记甚伙。祠之正中壁上,刻有屈灵均之像,盖屈、贾遭遇相似,湘人合祀屈、贾于祠内。其前有楼曰大观,可供登览。

(15)开福寺。在北门外三里。五代时楚王马殷创建,其子马希范于其地建会春园,为避暑之地,费资巨万,后园废,寺则屡经修治,故仍存在。近年寺僧复大加修建,殿阁玲珑,僧房幽静,长沙之名寺也。古祓禊亭,相传在寺右佛教慈儿院内。寺后旧有碧浪湖,紫微山,风景绝佳,今则湖山已渺,工厂环峙,未免大煞风光。寺前田畴,一派碧水翻纹,犹不乏田野风味,近寺僧拟将其地,辟为公园。

(16)曾公祠。在小吴门正街,清曾文正公国藩之享祠也,民国纪元,曾改建烈士祠,近复其旧。祠前为一广场,祠后有园,花卉亭树俱备,回廊曲径,假石嶙峋,丛荫之下,水艇双双,游览胜地也。现后部为艺芳女校校址,前部为长沙市公安局局址。

(17)韩公墓。在南城三府坪长郡公学校内,墓宽约丈余,长可三丈,巍然尚存,墓前有碑,镌曰“汉太守韩玄之墓”,墓之东南,有韩公祠,今已颓废。

原载傅角今编著《湖南地理志》,1933年长沙湘益印刷公司刊印。

文中图片系原书所载,图片说明亦系原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