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釉里红瓷器该怎么鉴别(元明清釉里红瓷器的发展与鉴定要点)

釉里红是陶瓷装饰历史上重要发明之一。不少资深的收藏界人士都认为,釉里红的价值是可以与青花的价值相媲美的。

釉里红瓷器是釉下彩,属于高温铜红釉。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坯胎上直接绘制各种图案纹饰,然后在表面施一层透明釉,再在1300℃左右的高温下一次烧成,因为铜离子在高温还原焰中呈现出红色,所以名叫“釉里红”。

元釉里红瓷器该怎么鉴别(元明清釉里红瓷器的发展与鉴定要点)(1)

明洪武 釉里红缠枝花卉玉壶春

釉里红瓷创烧于元代,但数量极少,可谓凤毛麟角。原因是釉里红的烧制难度大,成品率极低!

釉里红瓷器烧造时需要一种环境,专业术语叫“气氛”,瓷器都是在某种气氛中烧成的。一般来说气氛就是两种:一种是氧化,一种是还原。简单来说,就是炉子开着火门,有充分的氧气进去,就叫氧化气氛。而关着窑门,闷着火,就称为还原气氛。釉里红是以铜为呈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简单说它是闷着火烧成的。温度稍高点,或者稍低一点,它立刻就会失败,温度如果一低,颜色就会变黑,非常不好看。温度如果一高,颜色就飞了,没了。温度高低之间允许的差额大概在十度。

当时烧柴窑这一点温差是非常难控制的,只有凭把桩师父的经验与取出火照对比,无法大规模生产。而且元人尚白,汉人尚红,民族认同感也有别,所以釉里红产量一直很小。

元釉里红瓷器该怎么鉴别(元明清釉里红瓷器的发展与鉴定要点)(2)

明洪武 釉里红开光式「寿鞠图」棱口折沿大盘

釉里红的装饰主要取法青花,唯因釉里红特殊的理化性能,绘画方法稍有差异。

主要是白地红花和红地白花,也就是釉里红线绘和釉里红拔白两种。元早期采用涂抹方法,或在胎上刻画纹饰后再做填红,形成红底白花;或在刻画的纹饰上填红,形成白底红花。纹饰题材丰富,有植物、动物和人物故事等。元后期作品多为线描纹饰釉里红,技法单一,勾勒加简单点染。

1)釉里红线绘:以釉里红彩料在瓷胎上用线条描绘各种纹样图案,是洪武釉里红最主要的装饰手法,但是烧造过程中容易飞红,也就是造成红彩晕散。在笔法上,线绘一般有单笔勾勒和双钩回填,前者呈色多为较纯正浓艳的红色,后者因填色的浓淡变化常呈灰暗红。

2)釉里红拔白:这种装饰技法,是在瓷胎上以釉里红彩料涂地,仅留出纹饰内容的白地,纹饰的颜色也就是胎和透明釉本身的颜色,烧成后形成红地白花的艺术效果。

元釉里红瓷器该怎么鉴别(元明清釉里红瓷器的发展与鉴定要点)(3)

明洪武 釉里红花卉纹棱口杯托

元朝初期的釉里红烧制工艺并不成熟。呈色多种,鲜亮艳丽的红色略少,而大多数趋灰。有较明显的晕散,也有温度失去控制而铜红料“烧飞”的变白现象。这是因为釉里红瓷器对烧制的温度和窑洞中的气氛严格要求,因此有大多数元朝釉里红瓷偏黑灰,红艳欲滴的反而很少。一般呈灰黑色的瓷器是以碗、罐偏多。它的纹饰简单,牡丹花、缠枝莲、草木纹。而制作手法除了采用铜红彩在胎体上绘画纹饰以外,还有的用铜红单线勾画,涂抹色地和斑块等等其他的方法,而且常常与青花、刻花、印花等等。因为它的装饰比较简单,一般都用的是刻划涂抹的方法,而这些特性也表现了元朝釉里红的最开始的样子。

元釉里红瓷器该怎么鉴别(元明清釉里红瓷器的发展与鉴定要点)(4)

元 釉里红开光式荷塘花鸟图玉壶春瓶

釉里红的大力发展是在明初洪武年间,从原料萃取、制作成型、绘画装饰到烧制工艺都有了突破。釉里红工艺的进步是由官窑来推动完成的。被明初皇室选为宫廷用瓷,并限制民间使用,使其退出流通领域,成为非商品性质的官窑器。

洪武早期釉里红烧造技术仍在探索之中,成品的发色多呈黑红,有偏黑灰的现象,不够鲜艳,甚至有些烧成了“釉里黑”也未被打碎埋掉。即便如此,此类品种贯穿洪武朝始终,坚持不懈。器型以大件为主,多见大盘、大罐、玉壶春瓶、梅瓶等。其纹饰的时代特征基本同青花,两者可相互参照断代,这点从景德镇多次考古发掘中都有印证。从实物遗存量上比较,甚至比青花还多。

元釉里红瓷器该怎么鉴别(元明清釉里红瓷器的发展与鉴定要点)(5)

明洪武 釉里红如意云形缠枝牡丹菊纹大碗

至永乐宣德时期,釉里红烧制技术完全成熟,色泽纯正,加之白瓷胎釉的质量有很大改善,使得釉里红的质量得以迅速提高,釉色甚至达到了鲜艳的红色。

特别是在宣德时期,釉里红摆脱了元末明初那种黑红、粉红的晦暗色,当时的官窑能够更好的控制窑温烧出了色泽鲜艳的宝石红,又能在瓷坯上潇洒自如描绘出各种图案。据明代谷应泰《博物要览》载“宣德年造红鱼把杯,以西洋红宝石为末,鱼形自骨内烧出,凸起宝光。”即指釉里红瓷器。清唐英编著的《陶冶图编次》称这种方法为“宝烧”。故宫收藏的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即为当时釉里红典型的代表。

元釉里红瓷器该怎么鉴别(元明清釉里红瓷器的发展与鉴定要点)(6)

明宣德 釉里红三鱼纹高足杯

明中期自成化起即走下坡,其制作工艺大多因袭宣德。由于含铜元素的矿物质原料告罄,烧制数量大大减少,烧造技术渐趋下降一度失传,甚至以矾红釉来代替釉里红。据成书于万历十九年黄一正所著《事物绀珠》载:“嘉靖窑回青盛作,鲜红土断绝,烧法亦不如以前,惟可烧矾红色。”难怪明代隆庆、万历及其以后,传世品中已不见纯洁的高温铜红釉瓷器。

直到清康熙时期方才恢复烧制。釉里红的制作技术进一步发展,将高温铜红釉工艺继承和发扬开来。

清朝釉里红与明朝相比,釉彩选料与磨制上更为精细。康熙时期釉里红色调浓艳鲜亮,与青花一样有浓淡层次。与其他装饰技法相结合,发展出了青花釉里红等多种彩瓷品种,极大丰富了我国古代陶瓷的内涵。

元釉里红瓷器该怎么鉴别(元明清釉里红瓷器的发展与鉴定要点)(7)

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团花纹摇铃尊

雍正时期则达到了又一个历史高峰。工匠掌握了高温下对铜红釉的控制,成品率最高。所制釉里红品种较康熙时期少,大多仿明宣德器件。如您有藏品需出手,请联系,壹三四,壹零七零,零壹仈壹,釉里红发色最为出众鲜艳,特别是结合了青花即青花釉里红的成熟烧制,在色彩、设计的表达上均有新意,青花色调浓淡不但很鲜亮,且时有晕散;釉里红均以淡描手法表现,画面轻盈洒脱。雍正制瓷又以胎质坚致洁白为长,釉层又肥厚而有桔皮纹,这些都使雍正青花釉里红器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青叶红花,两种色泽都烧得十分鲜艳,后世很难仿制。

元釉里红瓷器该怎么鉴别(元明清釉里红瓷器的发展与鉴定要点)(8)

清雍正 釉里红三多碗

乾隆时期,釉里红器件呈色鲜丽并有浓淡不同的色阶,红色中还常有绿色显现,纹饰线条清晰,偏向于写实,图案也趋向程式化。

元釉里红瓷器该怎么鉴别(元明清釉里红瓷器的发展与鉴定要点)(9)

清乾隆 釉里红“穿枝螭龙”图葫芦瓶

乾隆以后,随着盛世的结束,釉里红也就结束了。可以说,釉里红的烧造,都是伴随着盛世出现的。

综上,足以可见釉里红瓷器的珍贵罕见!因为近十数年仿品出现较多,但是破绽较比元青花仿品更易查验,釉里红鉴定中的问题,下面一白分享几点自身常用的一些鉴定技巧!

一:釉色

元代釉里红为两种,一为淡青白色或灰白色,釉面平整,釉色莹润光洁,有玻璃质感,成色鲜艳,纹饰清晰。二为成色不稳,显现浅红、深红夹杂灰色,花纹晕散飞红。这是当时对铜彩料的烧成气温不能有效控制所致。

元釉里红瓷器该怎么鉴别(元明清釉里红瓷器的发展与鉴定要点)(10)

二:胎体

元釉里红和元青花相同,瓷质坚实厚重、细密,大件作品呈灰白色,小件胎白度高,接胎痕明显,修胎不太规整,胎体略显粗糙,多见一些或大或小的黑褐色砂粒,足底基地部位有小乳钉状钮,为器物平添了几分古意。

元釉里红瓷器该怎么鉴别(元明清釉里红瓷器的发展与鉴定要点)(11)

三:呈色

元代釉里红以氧化铜为呈色剂,绘画在瓷的胚胎上,盖一层透明石灰质青白釉,高温烧制而成,烧成中要求强还原气氛和适当的温度控制。根据有关资料和个人试验,呈色剂氧化铜的比率含量比铜红釉高,且配方简单,主要依托的是石灰质釉,含有高岭土的瓷胎,高超的烧炼技术。元釉里红发色呈现红紫、黑灰、荤散等变化,主要是因为还原气氛强弱,烧成温度的高低。

元釉里红瓷器该怎么鉴别(元明清釉里红瓷器的发展与鉴定要点)(12)

四:胎底

元釉里红的胎质以二元配方为主,因高岭土含铁量不同,有白.灰两种倾向胎质,胎质细中见粗有火石红者居多,当时烧造釉里红窑温偏低,瓷胎常有生烧现象。由于使用含有铁质泥渣饼垫烧,器型底足多般有粘黑棕色砂。

元釉里红瓷器该怎么鉴别(元明清釉里红瓷器的发展与鉴定要点)(13)

现当前仿制品除在材料、工艺、等方面进行仿制外,并在包浆作旧方面大做文章。有的作旧水平高明者甚至把收藏人士带入已长满青草的所谓窑址进行“现场挖掘”。流传器作旧主要以化工原料为主,首先用把器物釉面火光退去,使器物釉面柔润没有耀眼的光泽,露胎处更为苍老陈旧,再用高锰酸钾调制灰尘涂抹整个器物内外,三天后洗净,一件“流传”器物遂显现在你眼前。像这类作旧器物的包浆,粘附力强,用一般清洗剂是无法除掉的。如用84消毒液浸泡三天拔尽作旧的附着物后,仿品就会原形毕露。没有经验的作旧者用强酸作旧釉面,器物釉面则成亚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