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最后一页背后的故事(父与子从作者布劳恩的经历看父与子背后的故事)
父与子图书封面
一:苦孩子的美术路
作为德国漫画的标志人物,享誉全球的幽默漫画大师,卜劳恩却生在了一个贫寒的家庭。他家世代做磨坊生意,父亲在海关工作,家庭经济十分拮据。早年的他,非但没显示出丁点过人的天分,相反还患有严重的听觉障碍。那个年代,正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时代,出名讲究出身的年头。如此身世条件,做画家好似痴人说梦!但命运对卜劳恩的一件恩赐,却叫他的美术之路,早早不是梦:父母。
卜劳恩的母亲是个勤快的主妇,不但把孩子们的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更自幼教给卜劳恩良好的修养。父亲性格温和,虽说当过兵,却毫无暴脾气,哪怕小时候的卜劳恩再淘气,总是耐心给他讲道理。而且哪怕再忙,只要有时间,都会带着卜劳恩去乡间田野游玩,给他讲美丽的故事。多年以后,当《父与子》火热畅销时,卜劳恩在序言里也特意写明:这部漫画里所有快乐的创意灵感,都来自于父母的陪伴,还有陪伴中让他懂得的人生道理!
卜劳恩的美术梦,也正是在这样的成长中萌芽,和父亲在乡间玩耍时,就喜欢试着摹画山花小草,后来读了书,年年成绩都是优秀,美术成绩尤其好。他对绘画的兴趣,也越发狂热起来,有时在学校听到外面的新闻,一兴奋就信手画下来。每次给父母展示自己的“作品”,听他们哈哈笑声,都十分有成就感!追求艺术之路,就这样梦一般开始!可梦再美满,现实却无情:小学毕业时,卜劳恩家拮据的经济,已经难以负担中学高昂的学费。他只能辍学了,而后他在家乡找了一份钳工工作,三年学徒期满,他在当地小有名气,还有老板上门抢着雇佣他。可是他却做了个令乡亲们大跌眼镜的选择:收拾好简单行李,微笑着和朋友们告别,去莱比锡皇家绘画与出版学院报道!
莱比锡皇家绘画出版学院,是当时德国的知名美术殿堂,不但门槛高,学费更是昂贵,在那里求学的学子,更是富家子弟云集!但卜劳恩却决心闯一闯,他顺利通过了考试,临走前把三年学徒赚来的钱,都留在了家里,谢绝了父母所有的资助,他说,自己已经成年了,要靠自己的能力赚取学费,闯一片天地!
二:苦尽甘来的幸福时光 品尝努力后的甘甜
从此之后的两年里,卜劳恩的艰难求学生涯开始了,白天在学院里听课,下课后就去做工,最苦的时候,一个人每天要打三四份工作,所得的钱除了缴纳学费,大多用来购买画画所需,吃住都特别艰苦。但这段艰辛生活里,老师同学们对他的最深印象,却只有一件事:微笑!不管过的多苦,就像在家乡时一样,卜劳恩乐观开朗的性格从未改变,同一期的同学里,他生活最穷,性子却最开朗,以好些同学年迈时的深情回忆说,在卜劳恩的脸上,从来没有任何可以难倒的时候,甚至当有的同学被繁重课程折磨到心灰意冷,想着要放弃时,卜劳恩一番热情鼓舞,总能把劲鼓起来。他就像一块坚硬的烙铁,烧热身边所有人。
这些点滴艰辛的付出,终于在卜劳恩十九岁那年,华丽开花结果。在1922年的一次画展上,卜劳恩的作品一举蹿红,独特幽默画风,立刻引来了四方目光。各路报刊杂志的约稿纷至沓来,他自己也开心的给朋友说:哈,这样不用打工也可以交学费,我有更多的时间画画了!五年深造生涯结束后,年轻的卜劳恩,更迅速成为德国美术界一颗亮眼的新星,历尽底层生活的艰辛的他,几乎每一幅作品,都精准针砭德国社会丑陋的现象,笑声中充满了生活的感慨,到了二十世纪末,卜劳恩的名字,几乎成了热销的代名词,每一期有他作品的刊物,都会在第一时间脱销。他成功了。
父与子图书中的精彩画面
三:永不消逝的《父与子》
一直不忘初心的卜劳恩,创造风格也从未改变,一直在为社会底层呼喊,用画笔给平民阶层带来更多快乐。因为针砭时弊,特别是常年嘲讽法西斯,也时常得罪人,没少受过权贵的威胁,却从未妥协过。但到了1933年,随着德国法西斯上台执政,灾难终于朝着卜劳恩袭来!希特勒上台后,卜劳恩立刻遭到了清算,先被剥夺了发表作品的资格,一度只能在家陪伴妻子儿子,而后经过一直欣赏卜劳恩才华的《柏林画报》的愤怒交涉,纳粹当局这才做出苛刻决定:卜劳恩只能在《柏林画报》上,发表没有政治倾向的漫画!
就在这样苛刻的决定下,卜劳恩再度拿起了画笔,忍着当局各种刁难监视,无休止的盘查,但只要进入绘画的世界,笔下立刻才思泉涌。在这个极度高压的年代里,他把对于家庭与生活的所有热爱,全部倾注在这个仅剩的创作园地里!纳粹当局自己也没想到,这么苛刻的规矩下,卜劳恩的创作生涯,竟然实现了完美的爆发:这个一周一期的漫画,当时就红遍了德国,画上只讲了一对父子简单的故事,没有唠叨的语言,没有神乎其神的情节,全是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浓浓的亲情化在其中,变成笑到捧腹的段落。战云密布的欧洲,法西斯统治到严酷的德国,每周一期的画页,就这样春风拂面!鼓舞当时的人民,给大家带去了一丝欢乐与温情。但是就是这样温情的画面纳粹还是没有放过布劳恩。1944年,就在纳粹德国覆灭的前夜,他被投入了监狱,在1944年4月5日,在出庭受审以前,以决绝的自尽,作为他对于纳粹政府最后的回答。而他临终前留给妻子的最后一封信,更写尽了他对于人生的所有感怀:我为德国而画画,还希望把儿子抚养成人,带着幸福的微笑,我去了。这个悲情结局,还有这一封遗书,很多卜劳恩的读者读过,都不停的唏嘘:在那个苦难的年代里,哪怕如卜劳恩这般的艺术家,哪里有幸福微笑呢?但是一部至今感动无数人的《父与子》证明:艺术家也许柔弱,但真正的艺术家,哪怕似老树一般倒下,也会像播撒种子般,把不朽的精神留在人间。就似茫茫荒漠,留下一抹生机勃勃的绿。卜劳恩留下的,就是这样的家园:无论怎样的生活遭遇,珍惜亲情与爱,就一定有幸福的微笑!
布劳恩和儿子
布劳恩和妻子
这本漫画集《父与子》,就是卜劳恩一生里,最伟大且影响力感人至深的成长精品:《父与子》,就是在人生的低谷间,严酷的监视下,满怀温情的心,一笔一画,每一笔都在告诉读者,除了狂热躁动,除了你争我抢,生活原本应该有爱!就这样满怀着爱,《父与子》一篇篇继续了下去,在德国获得热烈的回应,而在十多年后,那场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时,它更走出了德国,在全球各国火热流传。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入中国,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出生的中国孩子,好多人难以磨灭的成长记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年代,一样的温暖陪伴。
彬彬为您阅读----希望你持续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