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农民田间实训方案(薪火双桥运河水乡)
浙江新闻客户端
喜迎二十大,青春著华章。6月29日至7月1日,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的9名同学组建起了“潺潺生息”实践拍摄团队,他们前往杭州市临平区双桥村进行实地调研,探索其乡村产业振兴和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经验,延续红色血脉。
双桥村曾以甲鱼养殖作为支柱产业,近年来传承“长征大队”的红色传统,秉持着创新发展的理念,大力推动“农文旅结合”的经营模式,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升级,让村民们走上了致富之路。团队希望通过解码双桥村的致富经验,用调研报告、纪录片、新闻稿几种方式呈现调研成果,为全省提供临平样本,从而赋能浙江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6月18日上午8点,团队部分成员初次前往双桥村进行勘景和调研,初步与村内负责人交流了拍摄构想。他们还前往了沈见娣导游家中,通过与沈导游的深入交流,确立其为微观家庭视角的纪录片主人公,同时构思好了纪录片脚本的总体框架。
初次勘景和调研
6月29日上午8点,“潺潺生息”团队前往双桥村村委会,由负责宣传工作的村党委委员戴秋娣接待。在戴委员的带领下,团队参观了“长征大队”壁画,聆听了红色故事。成员们切身体会到先辈的坚韧与自强,更深入地理解了“薪火双桥”的精神内涵。
“长征大队”壁画前合照
当天中午,团队来到千亩稻田处。在对戴委员的采访中,团队获悉了双桥村近年来的产业调整方式和村貌变化。在戴委员的身上,成员们感受到了一位基层干部对振兴产业、提升村民幸福感的执著与奋斗。从她口中,成员们还了解到另一位为双桥村发展变化贡献不可磨灭的力量的巾帼——农村职业经理人郑巧飞。从“薪火双桥”到“农文旅融合”,再到“爷爷的水稻田”引入建设,几乎都离不开郑经理的智慧规划。
戴委员与团队合照
戴委员与采访组成员在千亩稻田
下午,团队分头前往双桥村各处,感受大自然的洗礼和馈赠。千亩荷塘的摇曳生姿,霞落水田的明媚澄澈,乔木丛间的薄暮空寂……他们用镜头定格乡村的瑰丽景色,又悉心收录了淅雨鸣蝉的声音。雷鸣时响,骤雨未歇。成员们顶着风雨,用自己的方式编织雨中双桥的锦绣画卷。
录音组成员收录林间风声
团队冒雨拍摄千亩荷塘
6月30日,团队全天跟访了沈见娣导游,记录其一天的生活,希望能从她寻常的一天中窥见“不寻常”,在细微处窥视最真实的双桥。清晨,沈导游一家人在装修温馨而现代化的房屋中起居,全家共享早餐时光。团队被惬意闲然的当代乡村生活深深感染,切身体会到了双桥村民当下生活的幸福舒适。随后,她踏上工作岗位,带领游客去各处参观。在甲鱼馆增长见闻,于龙虾塘乐享垂钓乐趣,步千亩稻田体验插秧农忙……团队成员们也接连跟随,感慨双桥村对原有农业资源创新型开发的智慧。晚间,沈导游回到家中,家人精心烹饪了特色甲鱼,在饭后闲谈中,老人们聊起过往,眼中闪着泪花,却仍畅达笑谈。在说到当下时,又感慨时代发展之迅猛,既满足,亦有所期冀……在轻松的氛围里,每位家庭成员都敞开心扉,聊起自己的故事和梦想。双桥村既能扬得起势头,新建产业、兴旺农田,也盛得下平凡个体的朴素梦想。
团队成员与沈见娣导游合照
采访沈见娣导游片段
在跟拍之余,团队还抽空进行了三次专访。6月30日上午9时,团队与沈导游对话,通过她的成长经历和职业规划路途,窥见了双桥村近年来在村民生活、就业形势等方面的变迁。中午12时,团队采访到了甲鱼馆的经营人沈祥林。他热情地讲述起“龙虾垂钓”产业的生命历程,从最开始不被看好、免费开放,到现如今吸引万千游客主动购票体验,为村庄经济带来巨大增收。他感慨道,这里面既有经营者的汗水挥洒,更离不开经理人郑巧飞的智慧规划。
沈祥林向团队介绍“龙虾垂钓”产业
沈祥林与采访组成员在千亩荷塘
于是,6月30日下午4时,团队联系到这位不断被提起的郑巧飞经理,与之进行了一次深入对话。在这次交流中,一位高校毕业生扎根乡村的坚定身影逐渐明晰。同为文学专业出身的几位成员,更是从她身上获得了榜样的力量。郑经理曾在全国各地进行过乡村工作,但她说,双桥村这个坐落于浙江省的运河水乡,给她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从“生态宜居”到“产业兴旺”,浙江省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奋斗中牢牢把握乡村的关键一环,深入基层,为大大小小的的乡村注入活力,切实为每位村民们谋取福音。
郑巧飞经理与团队合照
团队采访郑巧飞经理
最后,团队成员们于7月1日上午在双桥村四处奔寻,将淳朴的笑脸系成群像。跟着负责回访工作的小沈委员到村民家里闲聊家常,在热衷花草的阿姨家里学学栽培经验,同长征饭店的老板娘聊聊鱼肉炊火……晚间的稻田步道,还会被阿姨们的舞蹈和笑声点亮。风撩起成员们的发丝,也在稻苗间翻起绿浪,还载起了大家的欢声笑语。就是在这样轻柔凉爽的风里,双桥的村民们传承着同一空间的历史精神,过着日日有盼头、年年填新意的生活,一同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团队采访长征饭店老板娘
团队探访村民家前院
实地实践告一段落,成员们仍难忘怀双桥村的人、景、情,在不舍的同时他们也明白自己有着更重要的任务。团队成员将分别进行着后期的整理工作,剪辑纪录片、发布新闻稿、撰写调研报告……让我们一同期待他们的更多成果,也一同期待接下来的奋斗征程中,乡村的更多新面貌。
撰稿丨金玉桐 陈东龙
拍摄丨龚宇杰 郭创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