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韩丽霞个人专辑(妈妈的秦腔情结)

文稿来源:蝶语兰心

秦腔韩丽霞个人专辑(妈妈的秦腔情结)(1)

妈妈看电视主要是看戏,以秦腔为主,其次是豫剧,过去台少搜索不到时,碰到什么看什么,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都在妈妈的兴趣范围内,其次才是电视连续剧。

我儿子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正是日本动画片《蜡笔小新》和《子龙》热播的时候,蜡笔小新老气的粗嗡嗡的孩童音,和他妈妈故作幼稚的娇滴滴的嗲嗲声,对话在滑稽的气氛中又充满了智慧;还有帅小子子龙那飘逸的长刘海,都让我的儿子神迷。虽然儿子的学习成绩是一塌糊涂,但学习的重要性还是明白的,所以儿子平时只敢趁大人不注意时悄悄换一下台。往往是蜡笔小新母子的对话太搞笑了,儿子会失去警惕性而代之以哈哈大笑,或是太投入太专注,诚服于子龙的帅气而没了声息,最后被大人发现,换了台或关了电视赶去写作业。但星期六或星期天是允许公开看动画片的。

一次周末,我们正在做晚饭,我儿子哭得呼哧呼哧地万分委屈地进厨房大声质问我:“姥姥到底是陕西人还是河南人?咱们回咱家去,不要待在姥姥家。”我们都哈哈大笑起来,妈妈也赶快进到厨房,边换我们出去,边对我儿子说:“去吧,看动画片去吧!”

原来,在动画片播放的同一时间里,星期六是陕西台《秦之声》栏目,有秦腔剧《三滴血》的原班人马在电视台亮相,作为忠实的秦腔戏迷,妈妈是一定要看的。到了星期天,河南台的《梨园春》栏目里,豫剧《朝阳沟》里的栓宝娘,他二婶,以及银环妈的对唱刚结束,古装剧《陈三两爬堂》又开始了,我妈妈就忘了小人儿的动画片,我儿子不敢惹老人,就跑到厨房找我撒气去了。

饭桌上,我揶揄母亲:“你在广州一口气能待近两年的时间,戏瘾是怎么过的?会不会和你小女儿一家也有争电视的事发生?”

妈妈回答说,小妹家一般都不太看电视,但她也很少有秦腔戏可看,主要看越剧和京剧多些。我妈又自嘲说:“京剧《锁麟囊》就看了九遍。”

“那广州的粤剧不看吗?”我纳闷。

妈妈回答:“广州的粤剧看不懂,也不好看。”

“不是有字幕吗?”我再问。

妈妈回答说:“关键是不好看,可能天太热,不好上妆,粤剧演员的脸谱都很平常,好象没化妆一样,还有那腔调,一点都不好听,看不贯,不喜欢。”

秦腔韩丽霞个人专辑(妈妈的秦腔情结)(2)

妈妈粗识文墨,在解放前上过两年小学,结婚后和爸爸又两地分居,是在来往通信中,加上爸爸是大学老师,妈妈的文化水平当然日益得到提高。妈妈写的信,可读性那是非常强的,反倒是爸爸的信拘谨乏味些。

可是,爸爸英年早逝。

妈妈的心路历程都有了那些变化呢?说不清,我只知道晚年妈妈非常爱看戏。秦腔、豫剧、京剧、越剧、评剧、黄梅戏,乃至山西蒲剧,许多种戏曲“通吃”。

如果说妈妈过去有些狭隘短浅,而妈妈晚年则是大度睿智的。除了生活阅历外,与戏曲有没有关系呢?我也说不清。

无独有偶,公公也爱秦腔戏,而且还能唱几段,会拉板胡,会拉提琴。公公是高级工程师,在专业领域响当当,但中国的四大名著一本也没看过。没看过不等于不知道,对于四大名著等等中国的古代文化,公公主要是从戏曲中了解并知道的。公公单位曾有一笑话,说的是刚改期开放初期,许多禁书解禁了,有一天公公在于技术员的办公桌上发现了一本非专业性的闲书,顺口就读了:“水许,说什么的?”于技术员惊骇万分,随即嘲讽道:“好我的高级工程师,你是怎么读的大学,还要让我这个中专生教你?是水浒,不是水许。”哦,公公迅即就明白了。《三打祝家庄》《野猪林》《逼上梁山》等等,从说书到看戏,老生常谈了,公公当然知道水浒! “中国字,念半边嘛,哈哈。”公公自嘲。

可见,戏曲的魅力是多么地无穷。

秦腔韩丽霞个人专辑(妈妈的秦腔情结)(3)

隐约记得我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一次放学回家,没在厨房找见我妈,就径直到了她的缝纫机旁,只见她一边手脚并用地在缝纫机上忙活,一边嘴里哼着戏,当然是秦腔戏。这个画面后来一直不时映上我的脑海。瞧她自在的。

爸爸病倒的前一年,妈妈在一张报纸的角落,看到西安易俗社招收学员的广告,就请了一天假领着我小妹、我表妹以及厂里的另一职工子弟乘火车去了西安。秦腔名角全巧民亲自主考,所以妈妈领的这三个学员,都唱了全巧民的成名曲《虎口缘》作为考试题目。她们三个没有一个被录取。全巧民摸着我小妹的头说:“娃长的亲太,可你唱的一尺还差九寸呢。”全巧民说我表妹:“你和我自始至终都说的是河南话,秦腔的对白你咋办呀?”……妈妈向我们学得惟妙惟肖,逗得我们哈哈大笑。直到以后几十年的时间里,妈妈和我们还不时提起这个话题,嘻笑一番。

爸爸去世后,妈妈一个人独居在家属楼里,作为本厂子弟和职工,我们多数时间是就近回妈妈家吃饭,一方面陪她,一方面也好相互照顾。妈妈变得更加酷爱看戏,但再也没听见她哼唱过。寂寞孤独,失落或者自卑什么的,她很少到楼下聊天,除了在家忙缝纫,就是守着电视看戏。

现实生活太多的不如意,戏里太多的悲欢离合与大起大落,我妈在品味戏曲带给她的生活享受中,也许能得到心灵上的片刻安宁和思考。

将近八十岁那年,根据145号文件,像妈妈这样的曾经的劳司大集体人员,也可以享受退休工资了,我没和她商量就给她办了,我认为我还是懂她的。妈妈亲自写的要求执行145号文件申请书,斗大的中国繁体字洋洋洒洒,被我的同事们争相传阅,说这根本不止小学文化。妈妈用她第一个月的一千多块钱工资,全部买了十多部老人专用收音播唱机,并央求人下载好秦腔豫剧等戏曲,走亲唤友,并专门回了趟农村老家,将十几部戏曲播唱机全部分送给和她相好的昔日乡党亲朋,一次不够,还又买了两次。用妈妈的话:“给人留个作念。”我当时,极尽语言之能事,讽刺挖苦妈妈:“过自己的日子,作念留给不相干的人,不是笑话嘛。”这点上,我还是不懂妈妈,没有她的大度与睿智。今天,我懂了,可是妈妈已不在了。

渭南有一元剧场的时候,我懂得应该领妈妈去看一次现场演出的秦腔戏,我懂得,但却一直没有行动,如今妈妈不在了,我唯有空悲切。住在同一城市里,忠实的秦腔戏迷,居然没亲临过一元剧场,这是儿女的失职啊。妈妈老了的时候,听从了我外公外婆曾经的动员和劝导,从《圣经》里获得了很多安慰与解脱,我懂她,领她去了次教堂,这是我唯一还感欣慰的事。

在母亲这个位置上,举足轻重,落地生根,其影响是源远流长的,没有谁可以代替。我除了传承了妈妈的裁缝爱好,还有就是看戏。其实,妈妈还倒真没教过我学裁缝,只是让我代她缝个衣边,拆根线啊的琐事,可是,今天我不知怎么就会做衣服了。这就是潜移默化的力量。一旦坐上了母亲这个位置,其影响就镶上金边了,力量就变得无穷了。

秦腔韩丽霞个人专辑(妈妈的秦腔情结)(4)

当年妈妈爱看秦腔戏,我们要看电视剧,就有争电视的事儿,是少数服从多数,还是尊老看秦腔,不一而终。如今妈妈不在了,我常会逢着秦腔剧楞半天神,然后看进去,情绪安静,又随着唱腔剧情起伏,没了尘俗杂念。我体会到,安静下来看场戏是份很享受的事,也是份很高贵的事。也曾有负了约躲在家里看《锁麟囊》的事,这都是受我妈的影响啊。

刘世龙老师对我说:“秦腔是民间艺术,秦腔是大雅之音,秦腔是老百姓的大悲大乐,秦腔只有饱经风霜的人才能听懂……”这是真的。还有豫剧、京剧、蒲剧等等,何尝不是。

人常说,戏上就是世上,人生如戏,戏如人生。高台教化,胜似读书。

谨以此篇纪念我的母亲。

2019-5-12

作者简介

秦腔韩丽霞个人专辑(妈妈的秦腔情结)(5)

韩宝玲 ,女, 陕西省供销纺织厂退休职工,渭南市作协会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