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瓦特科技(亟需国产替代的蒸汽能源系统设备市场)
每经记者:唐如钰 每经编辑:肖芮冬,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艾瓦特科技?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艾瓦特科技
每经记者:唐如钰 每经编辑:肖芮冬
我国是制造大国,也是能源消费大国。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49.8亿吨标准煤,比2019年增长2.2%。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制造业能源供给有30%来自于工业锅炉和蒸汽系统,在中国则有三分之二的能源消费通过蒸汽能源实现,其被广泛用于石油、化工、电力、机械、纺织、冶金、食品、制药等制造业各细分领域。换言之,蒸汽供给在我国工业中扮演着能源“弹药”的角色。
不过,“弹药”的应用却存在着一定缺陷——例如,能源使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高性能设备系统价格高企、人工检测效率较低且缺乏智能化的在线检测。此外,该领域长期被进口品牌所主导,本土企业陷入低价、低质竞争的泥潭。如此,亟待国产品牌迅速崛起,实现技术与质量的双突破。
艾肯工业即是一家致力于向制造业提供蒸汽能源系统设备和智能化能源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企业,成立于2007年,发展轨迹为早期从事蒸汽系统设备进口产品代理、生产代工,后逐渐衍变为如今拥有自主品牌、主导研发生产的服务商;其也是国内少数具备蒸汽能源系统、设备产业链全覆盖能力并可提供在线监测及云服务的企业。
该公司创始人、总经理陈震翔向记者介绍道,“蒸汽应用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它涉及到温度、压力、流量调节,蒸汽和水的混合,以及不同品质蒸汽相互的混合等诸多环节与流程,最终实现利用蒸汽进行能量传递的目的,我们的工作是从蒸汽系统硬件设备和系统智能化管理两方面发力,让客户更加高效、安全、环保地使用能源。”
艾肯工业背后投资人——北极光创投合伙人黄河则表示,蒸汽能源系统设备是能源使用与高端设备制造的交互领域;以其中需要的高端泵阀为例,其进口依赖程度极高,也是半导体之外亟需实现自主可控的高端制造行业之一;然而,在化工、重工业中高端泵阀此前却是被人长期忽略的环节,垄断现象明显;但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行业技术自主可控已逐渐成为共识,下游客户对国产品牌的需求和包容度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此外,蒸汽系统设备在轻重工业中应用广泛、体量足够大,并且在中高端领域国内竞争者寥寥无几,市场尚属一片蓝海,因此也是北极光这类硬科技VC的布局方向,“也因为这个方向的公司投入大、技术门槛高,所以长期缺乏突破,可选标的少,北极光一直到近两年才作出这个方向的投资”。
提效率、降价格,直击市场痛点
有数据显示,保守估计到2025年,我国蒸汽能源系统设备将会是千亿级的应用市场。而这个千亿级市场,却因本土产品差强人意的表现此前被进口品牌所主导。据陈震翔介绍,大部分国产品牌的“低质”体现在两大方面:热能利用效率低——设备因“跑冒滴漏”能耗较大;使用寿命不长、技术迭代缓慢。如此,客户在预算允许的情况下往往会优先考虑进口产品。
事实上,我国蒸汽能源利用效率较低,浪费现象明显。当下我国蒸汽热能利用率约为30%,低于欧美国家60%的平均水平;若热能利用率提升至60%的水平,每年将有望节约1.66亿吨标准煤,约合人民币1000亿元。
在陈震翔看来,经过多年的发展,艾肯工业已具备了与进口品牌同台竞技的水平。他表示,竞争的底气来自于多年来团队在行业里的技术积累与研发投入,“我们率先代理进口品牌、做代工,有10余年的技术积累,对蒸汽系统的各个细分领域都有较全面的理解和丰富的经验”。据悉,其推出的蒸汽系统设备及一揽子配套解决方案已在石化、电力、钢铁、轻工等工业领域得到了初步应用,客户来自化工能源、国家电力、纺织化纤、化工等行业,预计2021年其营业额有望突破2亿元人民币。
据介绍,艾肯工业的生产研发瞄准了市场的几大痛点——产品性能不足、力不从心的集成系统、低下的人工检测效率,以及不便的售后服务。具体而言,基于蒸汽系统流程工艺开发,艾肯为客户提供智能化的蒸汽温度、压力、热损耗监控管理系统,从而提高蒸汽设备的运行效率,并且该系统可在线监测分析数据协同行业专家“会诊”。
此外,他表示接下来公司还将在保障产品安全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设备性能和拉开价格优势,“做到与进口品牌相比100%的性能、60%的价格”。
千亿级市场,亟需自主可控
谈及当下蒸汽能源应用市场的国产替代情况,陈震翔表示,虽然进口品牌能较好覆盖行业痛点,但“拿来主义”的能源设备消费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在他看来,一方面,蒸汽应用为事关国家能源使用的大事,实现较大程度的自主可控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长远来看,本土企业亦不可能满足于徘徊在低端、低价领域,突破技术屏障、提高产品能效才可能活下去,也是本土企业与海外企业竞争、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前提。当然,技术突破与能效提高绝非易事。事实上,当下我国蒸汽系统行业的现状是小而分散,企业规模小、研发投入少,因此产品技术迭代更新较慢,尚未出现综合能力强的行业头部公司。此外,由于行业整体积弱的研发能力也导致大部分国内厂商长期模仿、追赶进口品牌;未能真正从产品机理、制造工艺、设计机理等基础环节发力突破。
因此他强调,突破技术的关键更在于企业对研发的坚定投入与前瞻性的规划管理,以及同资本的有效对接,“企业要做强做大,其根本还在于核心的研发能力,只有技术达到国际水平才可能谈竞争。再者,资本的助力也能推动研发,加快新技术产业化落地,这样我们才能尽快将技术转化成市场,进入良性循环”。
黄河则分析称,一方面从技术端来看,高端蒸汽能源消费属于跨学科的应用,客户无论是对系统的稳定性,还是产品的使用寿命、可靠程度以及维护便捷性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由于是跨学科的专业应用,所涉及的材料学、流体力学、热处理、加工工艺等各个方面的技术门槛均较为明显,国产品牌要想突破技术门槛则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和时间;另一方面,由于蒸汽系统在整个工业能源使用中的重要性,出于稳定性与产品性能等诸多方面的考虑,本土客户宁愿支付更高昂的价格购买高端进口产品,也不轻易尝试国产品牌,如此也让本土企业的产品缺乏批量使用数据和客户反馈的机会,难以实现持续的有效迭代,进入发展的恶性循环。如此,对于初创企业而言,除了要在技术研发上持续投入外,也要在攻克头部客户上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树立品牌行业形象并获得客户的反馈,实现产品的持续迭代;此外,还要从单一产品向系统产品配套能力发展,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这样才可能从进口品牌处撬开缺口,获得一定市场份额。
陈震翔则乐观地向记者表示,预计在未来5~10年里中国蒸汽应用产业将实现质的飞跃,超越进口品牌的企业也会随之脱颖而出。
长按识别二维码,前往“场景汇”APP
免责声明:每经路演·场景汇旨在为创业者与投资人搭建互动交流、精准对接平台,我们将定期深度报道优秀创业公司和创业项目,所选用的素材均来自于公开资料和采访,请各位投资人谨慎判断、预防风险。
每日经济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