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送别诗50首(宋词-元曲各三百首213章)
https://www.toutiao.com/i6672840746271244807/?group_id=6672840746271244807
内容简介: 《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收录了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主要包括范仲淹、柳永、杨万里、马致远等人的作品。
目录:
第1章 王禹偁(一首)
第2章 寇准(一首)
第3章 潘阆(五首)
第4章 钱惟演(一首)
第5章 寇准(二首)
第6章 林逋(一首)
第7章 范仲淹(三首)
第8章 柳永(十四首)(1)
第9章 柳永(十四首)(2)
第10章 张先(五首)
第11章 梅尧臣(一首)
第12章 晏殊(十一首)
第13章 宋祁(二首)
第14章 欧阳修(十六首)
第15章 苏舜钦(一首)
第16章 蔡挺(一首)
第17章 司马光(一首)
第18章 王安石(四首)
第19章 晏几道(九首)
第20章 王观(一首)
第1章 王禹偁(一首)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钜野人(今山东县名)。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做过右拾遗(中书省谏官)、知制诰(草拟皇帝诏令的官吏)和翰林学士。在朝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终于死在贬地黄州齐安(今湖北黄冈县)。他是宋初著名的文学家,诗文风格清丽平易。著作有《小畜集》。词今存仅一首。
点绛唇感兴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简说】
宋初文人词留传到现在的为数不多,这些文人大都遭受贬谪,或浪迹江湖,所作小词秀淡自然,与秾丽的花间词大异其趣。王禹偁的作品以诗文为主,在仅存的这首小词中,他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抒写出游子的客愁,写得委婉细致。词末透露作者的怀才不遇之感,不同于一般的艳词。
第2章 寇准(一首)
寇准(961~1023),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县)人。宋太宗时进士,真宗时官至宰相,封莱国公。后被谗遭贬,迁徙到雷州(今广东海康县)等地。著有《巴东集》。
踏莎行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濛濛,屏山半掩余香袅。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简说】
寇准词留存到今天的四首,都是伤时惜别之作,而且写得情致缠绵。本词即景写闺情,上片是描绘暮春季节,微雨濛濛、寂寥无人的景象。下片写两人别后音问不通,闺中少妇倚楼远望,只见芳草连天,灰云蔽空,心中更觉忧郁愁苦。《四库提要》称寇准的诗作“含思凄惋,绰有晚唐之致。”“含思凄惋”,亦可用来评他的词。
第3章 潘阆(五首)潘阆(?~1009),字逍遥,大名(今河北县名)人。曾在京师卖药。宋太宗时,由于能作诗而被推荐,赐进士。曾几次受到贬谪。真宗时任滁州(今安徽滁县)参军(州府中分科办事的官吏)。
潘阆以诗著名,当时文人如寇准、王禹偁、林逋等都与他有交往。著有《逍遥集》,词以《酒泉子》五首流传最盛。今传有《逍遥词》十首,见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
酒泉子
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万家掩映翠微间。处处水潺潺。异花四季当窗放。出入分明在屏障。别来隋柳几经秋。何日得重游。
【简说】
本词是写别后的怀念。作者笔下的杭州是家家绿树,处处流水,花开四季,峰峦青翠,真是人间天上。末句指出还想旧地重游,也即是说胜地美景,令人恋恋不舍,难以忘怀。
酒泉子
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①正清秋。笛声依约③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注释】
①屿(yǔ雨):指湖上的小土堆。
②依约:隐隐约约。
【简说】
本词是作者回忆中的西湖风光:那是秋天的湖上,凭栏远眺,只见渔船在徜徉,小岛上的树叶正在凋谢黄落。芦苇丛里扬起了笛声,使白鸟都惊飞起来。这样的景色勾起作者退隐湖上的念头。
宋杨湜《古今词话》说:“石曼卿见此词,使画工彩绘之,作小景图。”这是指潘阆歌咏杭州山水之美的词作受到后人的爱赏。
酒泉子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轻棹去还来。芰荷②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
【简说】
这首词先写孤山的位置和姿态,再写山上的僧寺,四面临湖;又从水上荷香连系到佛阁檐下的铃铎清音,用来衬托环境的清幽,同时也道出作者魂牵梦萦、不能忘怀的正是这种静寂的境界。
酒泉子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简说】
怒潮山立的浙江大潮,是历来文人歌咏的题材。李白《横江词》中已有:“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之句。本词描绘江潮涌来时涛声如雷、沧海成空的壮观,还颂扬了手拿红旗,敢于迎着汹涌怒潮而“向涛头立”的弄潮儿。在离开杭州后,这种场面还几次入梦,甚至梦醒后仍使他目眩神迷,胆战心摇。
本词词风与五代柔靡的篇章迥然不同,读后使人感到气魄雄伟,胸襟开阔。
第4章 钱惟演(一首)
钱惟演(962~1034),字希圣,临安(今杭州)人。吴越王钱俶之子,随父降宋,为右屯卫将军。编修《册府元龟》。仁宗时累官至枢密使,后落职,出为崇信军节度使等职。能文辞,尤工诗,为西昆诗派领袖之一。存词两首,格调凄惋。著有《典懿集》,《金坡遗事》等。
玉楼春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简说】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贬谪汉东所作,格调凄惋苍凉。登楼远眺是很惬意的事,且春光无限、莺语啁啾,烟波拍岸,绿杨芳草,这都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景物,而作者却“泪眼愁肠先已断”!这种反常现象令人疑窦顿生,大惑不解。谁看到这里都难免问一句:这到底是为什么?过片揭示原因:身成衰晚,朱颜更换。因此,作者决意拚搏一醉,“芳尊唯恐浅”。全词情感的脉络极为清晰,也有感人的力量。当然,这里多的是个人的忧怨和年华老去的无可奈何的慨叹,调子有些低沉,这是我们阅读时需要注意的。
第5章 寇准(二首)寇准(961~1023),字平仲,华州下邦(今陕西渭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真宗时官至宰相,封莱国公。契丹入侵,力排众议,劝真宗亲征,御于澶州,订立“澶渊之盟”,国事赖以安。后受谗遭谪,贬雷州(今广东海康)等地。谥忠愍。诗学王维,语言晓畅,有韵味。词存四首,皆伤时惜别之作,风格淡雅委婉。著有《巴东集》。
踏莎行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简说】
这首词写闺情,是伤时惜别之作,情致缠绵,耐人咀嚼。上阕写春尽花落,“莺声渐老”,画堂人静,细雨蒙蒙,残香袅袅,此情此景,一般人都会觉得空寂无聊,更何况深闺中的女子!她孤独无聊的郁郁情怀,决难排遣。过片,揭出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密约沉沉,离情杳杳。”因为密约难践,离恨愈深。“女为说(悦)己者容”(司马迁《报任安书》),心上人远在天涯,因此闺中人慵照镜,弃铅华,倚楼远望,只见芳草连天,灰云蔽空。她本想排遣苦闷,却更觉心情郁结,无语销魂。全词虽没有反映更多的社会内容,但也表现了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女性的悲苦,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阳关引
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春朝雨霁轻尘歇。征鞍发。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
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
【注释】
①渭水:黄河支流,经长安北入黄河。
②阳关: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古董滩附近,是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关口。这里的“阳关”指《阳关曲》。彻:完结。
【简说】
唐代诗人王维有一首著名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七绝被称为送别诗的绝唱,流传开来之后,又被谱成乐曲,广为传唱,因此又被称为《阳关曲》或《渭城曲》。为了表达送别的深情厚谊,诗的后两句往往被人们重复几次,因此又有了《阳关三叠》之称。寇准的这首《阳关引》就是把王维这首《阳关曲》自然巧妙地融化运用,来表现惜别之情。词虽然仍以渭水为背景,但送行的地点却不必在渭城(唐宋疆域不同,渭城在北宋差不多成了边城),而是表达一种普遍的送别之情。全词七十八个字,在篇幅上较王诗(二十八个字)多出了近两倍,因此,寇词比王诗多了一些具体的描写。而“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则是直抒胸臆,写出了人生的别离之苦,具有普遍的意义,因此容易打动人,使送行和被送双方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当然,从影响来说,寇词不如王诗,因为它毕竟属于仿作之列。但它仍然有独到的地方。如果我们说,“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启发了苏东坡,使他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佳句,该不是臆断吧!
第6章 林逋(一首)
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人。长期隐居在西湖的孤山。死后谥“和靖先生”。他是有名的诗人。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欲黄昏”(《山园小梅》),咏梅得其神态风致。有《和靖集》。
相思令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争忍有离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简说】
这首小词寄离情别意于山容水态之中,颇具民谣风味。先写来时满怀喜悦,两岸青山亦象在相对迎客。那知匆匆相见,好事难谐,潮来船开,只好垂泪道别。
第7章 范仲淹(三首)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真宗时进士。仁宗时曾与韩琦同拒西夏。在参知政事(副宰相)任上提出过改革政治的措施。死后谥文正。他能以边塞风光入词,开宋代豪放词的先河。有《范文正公全集》。
苏幕遮怀旧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简说】
碧云、黄叶、翠烟,是运用色泽来渲染夕阳下的秋景,借以加深印象。乡魂、旅思、愁肠、相思泪,用来映衬出触景生情、夜不能寐的客子离恨。这里秋景的动人适足以反衬出客愁的深长。
有人认为这首诗主要是“丽语”、“柔情”,但也有人提出其中有寄托,如张惠言就说:“此去国之情”。黄蓼园更提出以芳草喻小人的说法,则未免牵强。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简说】
这是作者防守边地的生活经历的概括。先写雁去秋来的边地风光,是长烟落日,边声四起,千山重迭,孤城深闭,笔调极其雄放。接着自恨功业末成,发出怀乡的叹息,并以低沉的调子作结。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一指出,欧阳修称这首词是“穷塞主之词”。还说:“范文正公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
御街行秋日怀旧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简说】
这是一首写秋夜离人相思的词。历来评词者都认为本词能情景两到。上片主要写景,而情也寓其中。下片全部抒情。末三句一往情深,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即从这里脱胎。
第8章 柳永(十四首)(1)
柳永(980~1503),原名三变,后改名为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县名)人。父亲柳宜,从南唐入宋做官。柳永少年时代在汴京,与“狂朋怪侣”过着“暮宴朝欢”的日子。他又“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能改斋漫录》)他在考试落第后曾写了一首《鹤冲天》词,词中坦率地道出由于落第而产生的不满情绪,因此被仁宗斥落,由是失意潦倒。直到景祐元年(1034)才登进士第。此后曾任睦州(今浙江建德县)推官(府属官吏),还做过定海(今浙江县名)晓峰盐场盐官,所作《鬻海歌》一诗,极写滨海盐民生活的困苦,并揭露了官僚地主和奸商对盐民的残酷剥削。他官位终于屯田员外郎(工部屯田司的助理官吏),世称“柳屯田”,死于润州(今江苏镇江市)。
柳永有词集名《乐章集》,收词二百多首。其中十之七八是慢词,这些慢词很多是应教坊乐工之请而作,也即是为了配乐传唱,所配的是“因旧曲,创新声”(《宋史·乐志》)的“新腔”。这些新腔从音乐上看,有抑扬顿挫,曼声多腔的特点;从歌辞来看,能做到构思完密、层次井然而又铺叙委婉,能将叙事、写景、抒情很好地结合起来。这些也就是写作慢词的具体要求。慢词在柳永手里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柳永词的内容大约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抒写自身羁旅行役以及离愁别恨,二是描写祖国山川形胜、都市风光。也还有一些庸俗无聊色情低级的作品。由于他生活在都市里巷之中,又极注意从民间词吸收营养,因此所作词有的与敦煌《云谣集》十分接近,有的还有很多创新的地方。在语言方面注意较多地使用明白自然的通俗语言。
柳永词在当时影响极大,“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这主要是指教坊歌伎到处传唱的情形而言,而学士文人仍对之采取排斥的态度。事实上,由于柳永善于向民间词学习并且获得了很大的成就,因而在文人词的发展道路上,无论是内容、词体扩大和语言运用等方面,柳词都曾对苏轼、秦观、周邦彦直至辛弃疾、吴文英等词人起着很大的影响。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简说】
柳永一生失意仕途,到处飘泊,他自己说:“念荡子,终日驱驰,争觉乡关转迢递。”(《定风波》)汴京是他逗留时间较长的地方,其他如西安、扬州、杭州、苏州等都是他足迹曾到之地。因此他的词作中很多是关于这方面的描叙。
本词上片是写临别时的情景,着力处在“别”字。苍茫暮色、凄切蝉声,用来构成气氛,暗示心情。而饮酒饯别、执手相看,则是将“别”字形象化。下片概括了“秋江伤离”的场面。“今宵”两句,融情入景而又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是历来传诵的名句。最后四句能照应前面词意且又总结了全词。
采莲令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时情苦。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简说】
这首词表现了柳词铺叙展衍、层次分明而又曲折婉转的特色,叙事、写景、抒情三者自然融合。先写月落天晓,作者(即西征客)为离情所苦,再写翠娥开门送他到岔路口,两人默默无言,垂泪而别,使他不忍回顾。下片写船行如飞,想到行前匆匆,尚未真正领略别恨;如今独坐静思,方觉千言万语,无人可诉,深深体会到离别之苦。回头远望,爱人居住的城市已消失不见,唯有江天茫茫,烟树两三,这时作者怀人的心情,也就可以想见了。
凤栖梧(即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简说】
这是一首怀人的词。为了自己所思念的人,即使身体不断消瘦下去也不反悔。贺裳《皱水轩词筌》指出韦庄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思帝乡》)是“作决绝语而妙者。”而本词末二句语意亦是从韦词中来,不过语气较为和婉。王国维《人间词话》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第二境,是说这首词形象地概括了这种锲而不舍的执着态度。
夜半乐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片帆高举。泛画鹢、翩翩过南浦。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沙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语。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叹后约丁宁竟何据。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里长天暮。
【简说】
这是一首一百四十四字的长调。作者使用了大开大阖之笔,充分表现出这一体制的特点。第一片概括地叙述他乘舟南下时的经历。第二片摘取途中一个场面,描绘了秋日傍晚的江南渔村,其中有鸣榔归去的渔夫,也有含羞笑语的浣纱女。第三片写离乡去国(指京师),归期难定,作者萍踪难驻的惆怅心情,也就跃然纸上。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迭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简说】
《望海潮》词调首见于柳永《乐章集》,这个调名应是从钱塘作为繁华都会、观潮胜地而来。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指出:“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柳永自己也在本词末尾说出了要歌咏钱塘好景的写作意图。而宋仁宗时钱塘繁盛的景象,钱江大潮的壮观、西湖秀美的景色,都能在词中形象地描绘出来,这是本词很大的特色。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简说】
本词抒写离人愁绪,调子苍凉激越,共用了八个韵脚,所以名《八声甘州》。
作者善于用“领字”生发句意,上片先用去声“对”字领起开头两句,以烘托暮雨潇潇的江上清秋,接着又以去声“渐”字承上启下,“渐霜风”三句气象阔大,深得苏轼称赏,认为“唐人佳处,不过如此。”(《侯鲭录》卷侯)下片以“望”字兴起思乡之情,又以“叹”字转到自身处境,最后从“想”字生发出对方(佳人)妆楼遥盼的情景,并用来对照自己的乡愁。
少年游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简说】
这首词是作者漫游长安后离开时所作。上片写离开长安时所见,主要从送别折枝的杨柳写起,而景中已寓今昔之感、伤别之情。下片以抒情为主,写离别长安时置身舟中的感受。作者将抽象的情感化为具体的形象,末句以“兰桡独倚”的画面作结,余味不尽。综观全词,作者巧妙地运用与离别相关的典故,如灞陵柳色、阳关乐曲等来渲染情怀,又用“西风残照”的秋光、夕阳作为烘托,表现了周济所谓“森秀幽淡之气在骨”(《介存斋论词杂著》)的特点。与李白的名作《忆秦娥》:“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相比较,有异曲同工之妙。彭孙遹在《金粟词话》中称:“柳七亦自有唐人妙境。今人但从浅俚处求之,遂使金荃、兰畹之音,流入挂枝、黄莺之调,此学柳之过也。”结合对这首词的欣赏,对全面地评析柳词,有很大作用。
第9章 柳永(十四首)(2)少年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简说】
从词的内容和情感来看,本词可能是作者晚期的作品;从词的写作技巧的艺术成就来说,本词可称为是作者小令的代表作。在不满五十字的令词中,表达了作者坎坷一生的复杂心情:当他年华老去之后,既失去了当年眷念冶游的意兴,又增加了功名志向落空、感情失去寄托的悲慨,可说是双重感情。作者通过萧瑟的秋景,以低沉的情调表达出来,起着感人极深的艺术效果。上片从景象写起:长安古道的秋风、夕阳,高柳、乱蝉,抓住这些典型景物,表达了满眼萧瑟、寒士悲秋的特点,而凄楚尽在不言中。下片以“归云”为喻象;语意双关,将希望落空,旧约无期的复杂心理表达极为深刻。一般论柳永词者,往往偏重他对慢词铺叙方面的成就。如周济称柳词“总以平叙见长”,又称“其铺叙委婉,言近意远”。(见《宋四家词选》及《介存斋论词杂著》。)夏敬观则称柳永的慢词“用六朝小品文赋作法,层层铺叙,情景兼融”。但作者这两首令词《少年游》,同样具有“言近意远”、“情景兼融”的特点。与唐五代的小令词相较,无论在意境之开拓、词句之简练、风格之苍劲等方面都无逊色,这是读柳词不可不注意的。冯煦称耆卿词“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也道出了这两首小令的特点。
诉衷情近
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①,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残阳里,脉脉朱栏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竟日空凝睇!
【简说】
向来批评家都承认柳永善于写别情。如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中说:“柳词音律谐婉,语意妥帖,……尤工于羁旅行役。”作者一生饱尝“游宦成羁旅”的凄凉风味,善于捕捉冷落的秋景来点染离情别意。这方面的例证很多,如本集中选译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卜算子》(江枫渐老)、《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和这首《诉衷情近》都是组织秋景作为抒情衬托的成功作品。本篇的特点是,上片写景,写雨过天晴,秋高气爽,登楼远望,山光、水色,断桥、渔村,都映入眼帘,境界极为开阔,并无萧瑟气氛,这是不同于其他各首词的地方。到下片抒情,才很微妙地将“残阳”、“暮云”、“秋光”等景象来渲染,末了才点冥出“故人千里,竟日空凝睇”的别情。正如郑文焯所说:“莫探其一篇命意之所在,确有层折,如画龙点睛,神观飞越,只在一二笔,便尔破壁飞去也。”(《与人论词遗札》)通篇未用典故,写景抒情都很自然。夏敬观《手评乐章集》称:“耆卿写景无不工,造句不事雕琢”,也道出了这首词的写作特点。
卜算子慢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引疏砧、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简说】
这首词与前首《诉衷情近》主题相同,都是凭高怀远,以“别情”为中心;在表现手法上,都善于捕捉冷落的秋景来点染离情别意,而这首更为突出。甚至在遣词造句方面,也有类似之处:这首写“脉脉人千里”,而前首则有“脉脉朱栏静倚”、“故人千里”之句;这首写“新愁旧恨相继”,前首就有“愁无际”,这些同点不一而足。但文艺家表达的方式是千姿百态的,细读二词又各自有其特点(前首不另赘)。这首上片写景,抓住暮秋特色,写了枫老,蕙凋,败红、衰翠,更加上夕阳下传来的断续寒砧,更触动了“伤怀念远”的“新愁旧恨”,可谓景中有情;下片以抒情为主,而情中有景:以“万重烟水”渲染“千里”之遥;望断巫山,正是“凭高”之意。清周济在《宋四家词选》中评这首词“后阕一气转注,联翩而下,清真最得此妙。”这正道出了抒情畅达的特征。这首词用了典故,上片提到“楚客”,下片则有“翠峰十二”相呼应,足见作者匠心独运。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④?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简说】
从这首词里,可看出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科场的失意使他悲愤填膺,不但对“浅斟低唱”的放荡生活不加收敛,还进一步以“白衣卿相”自居,把功名看成“浮名”,不如自由自在地去“偎红倚翠”,这实在是在宦途失意后的自我解脱,也表现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和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大胆嘲弄。吴曾《能改斋漫录》提到:“(宋)仁宗留意儒雅,务本向道,深斥浮艳虚华之文。初,进士柳三变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及临轩放榜,特落之曰:‘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三变由此自称“奉旨填词’。后改名永,方得磨勘转官。”可见这首词在作者坎坷的道路上起了很大的副作用,然而在文学史上却留下播在人口的名篇佳构。后来董解元以“秦楼楚馆鸳鸯幄,风流稍是有声价”(见《西厢记诸宫调》)自夸,关汉卿自封为“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见散套《不伏老》),都受到作者及其《鹤冲天》的影响。
定风波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终日恹恹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简说】
这首词是作者“俚词”的代表作。词中细腻地描写一位闺中少妇思念远人的矛盾心情。她因春色触动芳心,感到百无聊赖,怨恨客居在外的丈夫太薄情,连家信都没寄一封,因而后悔不该让他远离家园,并渴望能与丈夫整日厮守在一起。不仅对妇女寂寞苦闷的情态刻画入微,而且对情爱的描绘也极形象生动。这种“俚词”由于语言通俗,情感率真,受到宋、元时代平民的厚爱,广为流传。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谓“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徐度在《却扫编·卷五》还提到:“其后欧、苏诸公继出,体制高雅,柳氏之作,殆不复称于文士之口,然流俗好之自若也。”这说明柳词(特别是他的俚词)不合士大夫及文人雅士的口味,却获得人民群众的赏识,从而奠定了不朽的艺术生命。宋张舜民在《画墁录》中还记有一段故事:“柳三变既以词忤仁庙,吏部不放改官。三变不能堪,诣政府。晏公曰:‘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曰:‘殊虽作曲子,不曾道“采线庸拈伴伊坐”。’柳遂退。”从这里可看出柳的俚词与以晏殊为代表的雅词处于严重的对立地位,也影响了柳永的仕宦前程。直到现代,还有些文人及批评家指摘柳永的细节描写(如“暖酥消、腻云”)和趣味白描为“低级庸俗”、“渲染色情”,尚未离道学先生之谱,未免有失公正。
倾杯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离愁万绪,闻岸草、切切蛩吟如织。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楚峡云归,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望京国,空目断、远山凝碧。
【简说】
这首词是作者在秋天离开汴京,乘舟赴任,在途中怀念远人之作。宋代磨勘转官,须至京引对。所以柳永踏上仕途之后,常被迫同所爱之人离别,过着一种飘泊不定的羁旅生活。在转职赴任时,都是孤舟前往,或是单人匹马,旅途十分寂寞,因此他写下许多羁旅行役、离愁别恨的词,这首便是其中之一。陈振孙称柳永“尤工于羁旅行役”(见《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就是指这类的词。上片写行役途中情况,景中有情,而且有声有色。下片由景入情,情中有景,形象鲜明。结句以景写情,余味不尽。谭献对这首词作了分析和评价:“耆卿正锋,以当杜诗。‘何人’二句,扶质立干。‘想绣阁深沉’二句,忠厚悱侧,不愧大家。‘楚峡云归’三句,宽处坦夷,正见家数。”见《谭评词辨》卷一)可供鉴赏参考。
曲玉管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栏久。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简说】
这是作者的慢词,共分三片。第一片先景后情,第二片先情后景,都是眼前事物。第三片“暗想当初”是过片,转换到对过去的回忆。全词写羁旅之愁与离别之恨,将情景打成一片,前后照理,组织严密。用的是铺叙手法,尤见柳词特色。宋翔凤《乐府余论》称“柳词曲折委婉。”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称他“铺叙委婉,言近旨远。”这在词中均有表现。刘熙载对柳词的写作技巧方面,还进一步提到:“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善于叙事,有过前人。”(见《艺概·卷四》)这首词看来是平铺直叙,节奏缓慢,这正是作者的特色,有别人所不及处,他的评论是中肯的。
第10章 张先(五首)
张先(990~1078),字子野,湖州(今浙江湖州市)人。他登进士第较柳永早四年,二人创作活动的时间大致相同。稍后的晁无咎说:“子野与耆卿齐名,而时以子野不及耆卿。然子野韵高,是耆卿所乏处。”(《能改斋漫录》卷十六)前二句是从慢词的角度谈到张先的作品无论在组织结构以及语言运用方面都远远不及柳词,后面二句主要指张先的小令以“韵高”受到文人的赞赏。晚年往来于杭州、吴兴一带,与苏轼等人有交往。
张先年龄虽长于晏殊、欧阳修,但仍然接受他们的影响,尤以晏欧一派的小令擅长。他善于锻炼字句,如《一丛花令》有“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之句,被欧阳修称之为“桃杏嫁东风郎中。”(《过庭录》)宋祁又称他为“‘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渔隐丛话》引《遁斋闲览》)
张先本来以诗为专长,苏轼指出:“子野诗笔老,歌词妙乃其余事。’(《子野词跋》)这与柳永专攻慢词又有不同。有《安陆集》一卷。
丛花令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沈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简说】
这首词写闺怨,写离愁,用桃杏喻人,以无情比有情,设想新颖。《过庭录》说:“子野郎中《一丛花》词云:‘沈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一时盛传。”
在章法结构上,采用倒叙法,上片写别后愁怀,下片是回忆当年。最后三句借羡慕桃杏犹解嫁东风,叹息人不如物,则其内心的别恨之深,也就非常明显了。
天仙子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简说】
这是文人送春之词。上片自伤身世,又惜年光如流,后事难知。下片以沙鸟双栖、花影婆娑,显出环境冷落,暗寓惜别之意,并从飘风落花归结到送春本题。
“云破月来花弄影”,描绘了云散月出,花枝在月光下摇曳弄影的景致,用以衬托作者伤春又兼伤别的寂寞心情。《后山诗话》说:“尚书郎张先善著词,有云:‘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飞絮无影’,世称诵之,谓之‘张三影’。”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张先词的主要风格特色。
渔家傲和程公辟赠别
巴子城头青草暮。巴山重迭相逢处。燕子占巢花脱树。杯且举。瞿塘水阔舟难渡。天外吴门清霅路。君家正在吴门住。赠我柳枝情几许。春满缕。为君将入江南去。
【简说】
这首离歌摹仿民歌手法,从长江头写到长江尾。先写与程公辟相会在巴山重迭之处,相别在瞿塘水阔之地。再叙自己将回江南,当为家住吴门的程公辟带回巴山春色(指来词所云对方折柳送别)。词意回转如环,情致缠绵动人。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龙头舴艋吴儿竞。筍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饧花过无影。
【简说】
作者写作本词时已是八十五岁高龄,但仍然兴致勃勃地描绘出一幅寒食节的风俗画:先写清明时节,吴儿乘着龙舟竞渡,游女来到郊外踏青,打秋千的、斗百草的,无不兴高采烈,直到傍晚还不想回去,这是动景。再写寒食节之夜,游女已经散尽,歌声已经停止。只见月色清明,杨花纷飞,反映作者在热闹的一天过后恬静的心境。这是静景,一昼一夜,一动一静,把寒食节的,景和作者的情交代得十分清楚。
青门引春思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简说】
这是一首春天怀人之作。从气候的忽冷忽暖,风雨时至,联系到人的思想活动。不说酒意被角声所惊而渐消,却说是被风吹醒。《蓼园词选》说:“角声而曰‘风吹醒’,‘醒’字极尖刻。”又说:“末句那堪送影,真是描神之笔。”这是说入晚月明人静,只见隔墙送来秋千之影,由此而可以想及白天那个打秋千的人儿,从而点明了他醉酒的原因。
第11章 梅尧臣(一首)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故又称梅宛陵、宛陵先生。皇祐二年,官国子博士。召试,赐进士出身。擢国子直讲,历尚书都官员外郎。曾参预修《新唐书》,成,未奏而卒。诗与苏舜钦齐名,世称苏梅;亦能词,但仅有二首传世。有《宛陵集》。
苏幕遮
草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简说】
宋人沈义父云:“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乐府指迷》)梅尧臣、林逋、欧阳修的三首咏草词,都具备这个特点。三首词句句不提“草”字,又句句不离草。梅词的上阕,以辽阔的江天为背景,描绘“乱碧萋萋”的春草,把绿遍天涯的芳草比作“春袍”,又用荷花作映衬,“万绿丛中一点红”,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下阕写草,重在春草有情:它连接送别的长亭,埋怨远人的不归,那么深情地依恋着行旅游子。结句“落尽”三句,表现了作者的惜草、惜春之情,而给人以凄怆苍凉之感,寄寓了作者的无限感慨,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耐人品味。
第12章 晏殊(十一首)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七岁能写文章,十多岁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仁宗时官至宰相。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都出自他的门下。他很早就进入仕途,过着“花团锦簇”的贵人生活,词作内容大都是吟风弄月、离愁别恨,没有什么现实意义。
晏殊词主要为应歌而作,因此很注意字句的音韵节奏。象“重头歌韵响琮,入破舞腰红乱旋。”(《木兰花》)上句形容歌唱的韵律,下句描写舞蹈的姿态。“重头”、“入破”是音乐上的词语,即所谓“管弦家语”(刘攽《贡父诗话》);“琮”双声,表示琴声,“乱旋”迭韵,形容舞姿。
晏殊词有时也能反映出较深的含意,如“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是写西风落叶、众劳芜秽,词人独自登楼望远的心境,意味深长,引人深思。词集名《珠玉词》。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简说】
本词内容只是一般文人的伤春之感,其中“无可奈何”两句,由于经过苦心构思,显得清新流利,对仗工巧,情致缠绵,音调谐婉,因而受人称赏。晏殊自己对这两句也很欣赏,所以在《示张寺丞王校勘》七言律中又将它们用作腹联(第五、六两句)。明代杨慎《词品》认为“‘无可奈何’两语工丽,天然奇偶。”
浣溪沙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①。曲栏杆影入凉波。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园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简说】
这首词景中见情,以花、草、风、雨衬托酒醒人散后的怅惘之情。在艺术上亦有其特色,一是注意色泽,如“红片”、“翠幕”;二是注重声音,如帘、落、栏、凉,花、红、好、回、荷,都是双声字(即声母相同),“落庭莎”,“入凉波”,“得愁多”又都是“仄平平”。
浣溪沙
一向①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简说】
这是宴会上即兴之作。下片首两句虽然仍是念运伤春,但气度较大,从放眼河山到风雨惜别,引出眼前人,并与上片别宴离歌前后呼应。
踏莎行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画阁魂消,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简说】
先写送行时饮别酒唱离歌,再写临别依依,欲行又回头。“居人”两句是对句,从马嘶不行、船转不前,衬托出别情之深。接着写别后登楼,只见斜阳平波,引出无限愁思。王世贞认为“‘斜阳只送平波远’……淡语之有致者也。”(《艺苑卮言》)这是说作者使用的语言虽然平易,而含意却很深远。
踏莎行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翠叶藏莺,朱帘隔燕。垆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简说】
张惠言《词选》指出:“此词亦有所兴。”《蓼园词选》亦认为本词所写的花、叶、高台、杨花、东风等都有所寄托。其实本词主要是通过写景来引出最后两句,亦即暮春傍晚、酒醒梦回,只见斜阳深院而不见伊人的惆怅心情。
山亭柳赠歌者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谩消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简说】
词中抒写都市中年老色衰的歌女的沦落之悲,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上片描绘歌女歌喉嘹亮的盛年,下片叙述了她沦落天涯的暮年,并对她的不幸遭际表示了同情。全篇以叙事为主,与《珠玉词》其他作品有所不同。
破阵子春景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简说】
清明时节,梨花初落飞絮飘,燕子双飞黄鹂啭,采桑少女踏青斗草,巧笑相语,特别是“疑怪”两句,描绘出少女斗草时的心情,十分活泼生动。
清平乐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简说】
这是一首伤离怀远的爱情作品。词的上阕叙事抒情,下阕写景寄情,表现的是女主人公对离她而远行的情人的苦苦思恋之情。“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那密密匝匝的小字,表达了她对情人的千般思念、万种挚情,其珍视程度,不言自明。而书信写成,却无由寄达,则其惆怅程度亦不言自明。书信难寄而欲登楼望见,自是情痴,痴得令人心痛。望的结果自然是“人面不知何处”——这也是不言而自明的。其相思相望之情,人何以堪?那“依旧东流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简说】
这是一首抒写离愁别恨的名作,全词表现了多情女子对远行情人刻骨铭心、朝思暮想的深切怀念。上阕先写菊愁、兰泣,实际上是写女主人公的愁和泣。那么,她愁泣的原因是什么呢?“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两句,含蓄地作了解答:燕子双飞,人却独处,自难免触动离愁。而“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则通宵不眠可知。明月本是无情无知之物,可诗人词人却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赋予它生命和感情。同一明月,李白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张泌说,“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寄人》),而晏殊则说,“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都是使情与景交融起来,以更好地感染读者和表现主题。下阕。“昨夜西风凋碧树”(彻夜不眠,风声自然听得格外清楚),没有了树叶的阻挡,要“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想望见自己的情人。情人自然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的,但其一片痴情自是令人感动,而“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山如此连绵不断,水那样广阔无边,情人究竟在何方?信又如何投送?这一结句含蓄有力地表达了闺中女子在情人走后消息难通的相思之苦,陷入了“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的难言苦痛之中。
王灼《碧鸡漫志》说:“晏元献公长短句,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这一首《蝶恋花》,可说是当之无愧。
木兰花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简说】
这首词述相思之苦,有着强烈感人的艺术魅力,闪烁着哲理的光芒。上阕先点出送别的地点,烘托出“长亭送别”的环境,次句言少年郎阅历不广,轻易离去。而闺中人受尽相思之苦,钟惊残梦,雨浇离愁,令人凄楚不堪。下阕直抒胸臆,却极感人。“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句实际上是反语,突出表现了不堪相思之苦的心境。“天涯”两句概括得好,且充满着爱情的哲理。古人论诗,往往强调“贵在含蓄”,其实也不尽然。这首词的下阕并不怎么含蓄,但谁又能否认它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呢?
第13章 宋祁(二首)
宋祁(998~1061),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县)人,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仁宗天圣二年(1024),与兄庠同举进士,时号大小宋。历任知制诰、工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首席学士)等官,死后谥景文。赵万里辑其词共六首。
玉楼春春景
东城渐觉春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简说】
宋祁由于“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被称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王国维认为这句“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人间词话》)也即指出春色的生动景象是由一“闹”字表达出来的。至于说浮生欢乐少而要以千金买得一笑,则是作为贵官的宋祁那种消极颓废思想的反映。
锦缠道
春游
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睹园林万花如绣。海棠经雨胭脂透。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醉醺醺尚寻芳酒。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
【简说】
宋祁生活的真宗、仁宗时期,经济繁荣,天下较为太平,宴游享乐之风甚盛。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收灯(时正月十九日收灯)毕,都人争先出城探春……大抵都城左近,皆是园圃,百里之内并无地。次第春容满野,暖律暄晴,万花争出,粉墙细柳,斜笼绮陌,香轮暖辗,芳草如茵,骏骑骄嘶,杏花如绣,莺啼芳树,燕舞晴空,红妆按乐于宝榭层楼,白面行歌近画桥流水,举目则秋千巧笑,触处则蹴踘疏狂,寻芳选胜,花絮时坠,金尊折翠簪红,蜂蝶暗随归骑,于是相继清明节矣。”这首《锦缠道》就是用词的形式描写都人出城游春的盛况。上阕写大好春光。下阕突出人的活动,“恣歌携手,醉醺醺尚寻芳酒”的描写,栩栩如生。我们可以把这首词当作宋朝都人春日郊游民俗图来欣赏。
第14章 欧阳修(十六首)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晚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他幼年丧父,由寡母教养成人。开始做谏官,有一定的政治见地。后来做参知政事。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年),他做主考官时,能推行他的诗文革新的主张,并能识拔人才,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都出其门下。晚年反对王安石变法,思想趋向保守。
欧阳修在诗文创作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至于词,在他是“吟咏之余,溢为词章”。(罗泌《欧阳修近体乐府跋》)他的词内容包括的方面较广,除写景、抒情,还有直接向民间词学习的鼓子词,也还有专写艳情、为歌伎传唱而作的慢词。
欧词受冯延巳影响较大,刘熙载《艺概》:“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修得其深。”这话是不错的。如《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就亦见于冯延巳集中。从具体词作来看,是晏、欧齐名,并都以小令见长,词风又都接近南唐,特别是接受李煜的明白如话与宛转天成的特色。但在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上,欧词却较晏殊为胜,如他的述怀、咏史之作,已经不是花间、南唐的词风所能牢笼,而是在开辟新的疆土。所谓“疏隽开子瞻”(冯煦《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也即指此而言。所作除全集外,有《六一词》。
采桑子
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间。水阔风高飏管弦。
【简说】
《采桑子》十三首,是作者晚年退居颍州时所作。前面有作为序言的《西湖念语》,其中以“闲人”自居,指出“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从而引起他的游兴,“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作者在流连山水、兴尽归来后,还能“因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留下了这十三首曲子词。其中十首专咏西湖,未了三首抒写自身感慨。这里选了第二、三、四、六、八共五首。
本词写暮春晴日的西湖风光。雨后放晴,湖边繁花争妍斗胜,蜂蝶喧闹飞舞;湖上兰舟徜徉,悠悠远去;风过处,水面上传来阵阵乐曲的清音。这里所谓的“神仙”,就是作者自己的写照。
采桑子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简说】
上片描绘载酒游湖时船中丝竹齐奏、酒杯频传的热闹气氛。下片写出酒后醉眠船上,俯视湖中,但见行云在船下浮动,使人疑惑湖中别有一番天地。这里形容湖水的清澈,是颇为形象的。
采桑子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简说】
这里画出一幅残春景象。西湖上花时已过,游人稀少;柳絮漫天,细雨霏霏。而翩翩双燕,软语呢喃,则反衬出作者“始觉春空”的寂寞之感。
采桑子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简说】
这是清明节游湖的盛况。特别着重描绘日暮回城时喧哗熙攘的情景。不说游人摘花归去,而只说从堤岸到城头“总是花”。这样更突出了清明游春的主题。
采桑子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简说】
上片是西湖静景,天光云影、鸥鹭安眠,这是何等闲适。但“应惯寻常听管弦”句,却点出这里原是丝竹之声不断的游乐胜地。下面是西湖之夜。月白风清,平波万顷,泛舟其上,真有飘飘欲仙之感。
诉衷情眉意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简说】
小题目是眉意,内容写离恨。有离恨才把双眉画成远山那样长,这样也就点明了题目的含意。
踏莎行
候馆①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②摇征辔③。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愁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④尽处是春山,行人⑤更在春山外。
【注释】
①候馆:都市中接待宾客的馆舍。《周礼·地官·遗人》:“市有候馆。”郑注:“候馆,楼可以观望者也。”
②薰(xūn勋):香气。一作“芳”。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熏。”
③征辔(pèi配):辔本义为缰绳,这里代表坐骑。征辔即行人的坐骑。
④平芜:平坦的草地。
⑤行人:即闺中思妇的爱人。
【简说】
这首词表现出欧词深婉的一面,这是欧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
上片写行人。由写景到抒情(离愁),又从抒情到写景。“迢迢不断如春水”是在写景的同时,以流不断的春水隐喻诉不完的离愁。李煜的“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是以春草喻离愁,但欧词则显得更为婉转。
下片写闺人。是由近及远,从思妇楼头到山外行人。杨慎《词品》指出石曼卿的“水尽天不尽,人在天尽头”,与本词末二句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抒写远望天边,不见行人的别恨。
生杳子
去年元夜①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领先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注释】
①“元夜”即上元节之夜(阴历正月十王日),也叫“元宵”。唐代以来元夜有观灯的风俗,所以又叫“灯节”。
【简说】上片回忆去年灯节,用灯好、月明、人团圆反映出自己欣悦的心情。“月到”两句,用圆月象征两人的爱情,一向传诵人口。
下片描写今年灯节、月依旧,只是人事已非,因此触目伤怀,不胜悲痛。
《词品》卷二将本词误作朱淑真词。后人也往往沿误。
南歌子
凤髻泥金带①,龙纹玉掌梳②。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③。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④。等闲⑤妨了绣功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⑥。
【注释】
①凤髻:梳成凤凰式的发髻。泥金带:用金色颜料描过的带子,束在凤髻上。
②龙纹玉掌梳;手掌形的玉梳,上面雕着龙纹。
③唐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入时,合于时式。无,同“么”,疑问语气词。
④试手初:初次试试自己(描花)的手段。
⑤等闲:轻易,随便。
⑥怎生:怎样,如何。书:书写。
【简说】
这首词不仅刻绘出女子的头饰,还描写了她活泼的姿态、神情和语言。通过她的问话,又细腻地表现出这位新嫁娘的心理活动。
浣溪沙
湖上朱桥响画轮①。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②滑净无尘。当路游丝萦醉客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注释】
①这句是说作者乘坐的车子经过湖上的朱桥(指装有红色栏干的桥)。
②碧琉璃;指湖面绿净光滑如碧色琉璃。韩愈《合江亭》诗有“绿净不可唾”,亦是形容水色清碧滑净。
③萦(yíng迎):缠绕,引申为牵绊。这句是说路上当空垂下的游丝绕住醉客(作者)。
【简说】
上片以作者自我为主,写他在车中俯视湖水,只见浮云荡漾于碧净的溶溶春水之中,令人心旷神怡。
下片以客观景物为主,写游丝萦客、啼鸟唤人都极其生动。末句道出自己对湖上春光的留恋,也即无可奈何的惜别之情。
阮郎归
南园春早踏青时。风和闻马嘶①。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花露重,草烟低②。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③解罗衣。域堂双燕栖。
【注释】
①这句说日丽风和,游人车马很多,因此听到马叫声。
②这句说草地上低低地蒙上一层薄雾。
③秋千慵困:指打罢秋千感到倦困。
【简说】
这是写女子踏青时所闻所见,以及打罢秋千之后四周静寂的环境。这首词颇能表现欧词和婉的风格。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①。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②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③。雨横风狂④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⑤飞过秋千去。
【注释】
①这句连用三迭字,为李清照所赞许:“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临江仙》也。”(《临江仙》并序)几许:多少。
②玉勒:玉制的马衔。雕鞍:精雕的马鞍。玉勒雕鞍:泛指华美的马车。
③章台路:汉长安章台下有章台街。《汉书·张敞传》说张敞无威仪,罢朝以后,常走马过章台街。唐许尧佐有《章台柳传》,记妓女柳氏事。后来因以章台为歌伎聚居之地。
④雨横(hèng)风狂:雨势头猛,风刮得凶。
⑤乱红:指落花。
【简说】
这首词的着眼点,并不是单纯的景色描绘和外貌的刻画,而是借暮春黄昏、雨骤风狂,透露出楼头思妇的内心苦闷。语言十分流利,语意逐步深入。毛先舒对此有所分析:“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古今词论》引)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善于以形象的语言抒写感情上的各种变化,虽然不出闺情范围,但情韵已较花间词为胜。
朝中措
平山堂①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②。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③?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取年少,尊前看取衰翁④。
【注释】
①词题又作《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维扬,即扬州。原甫是刘敞的字。仲,兄弟排行第二。刘敞是欧阳修的朋友,于嘉祐元年(1056)出守扬州,欧阳修作此词相送。平山堂,据《扬州府志》记载:“平山堂在郡城西北五里大明寺侧,宋庆历八年,郡守欧阳修建。临堂遥眺,江南诸山皆拱揖槛前,山与堂平,故名。”宋叶梦得《避暑录话》:“欧阳文忠公在扬州作平山堂,壮丽为淮南第一,上据蜀冈,下临江南数百里,真、润、金陵三州,隐隐若可见。公每暑时,辄凌晨携客往游。”
②王维《汉江临眺》:“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③宋张邦基《墨庄漫录》:“扬州蜀冈上大明寺平山堂前,欧阳文忠公手植柳一株,谓之‘欧公柳’,公词所谓‘手种堂前杨柳,别来几度春风’者。薛嗣昌作守,相对亦种一株,自榜曰‘薛公柳’,人莫不嗤之。嗣昌既去,为人伐之。不度德有如此者。”
④衰翁:欧阳修自称。《采桑子》:“白首相逢,莫话/衰翁,但斗尊前语笑同。”
【简说】
这首送别词与一矮送别之作不同,它没有客套的送别语言,而是如同和朋友叙谈家常,追忆自己在扬州做太守时的生活,塑造了一个热爱山水、热爱百姓,风流儒雅、豪放豁达的“文章太守”的形象,从而表现了作者同刘原甫亲密无间的友谊。上阕前二句紧扣题目,先从平山堂写起,“山色有无中”虽是取自王维诗中,但是用在这里浑然天成,突出了晴空下的远山岚气缭绕、若隐若现、朦朦胧胧的特点。“手种”二句表现了对扬州的深切怀念。下阕“文章”三句所说的文思敏捷的太守,既是对刘原甫的赞颂,也是作者的自况。结尾二句,虽不无及时行乐的思想,但更多的是一种豁达乐观,“衰翁”不让年少的豪情。这首词中“衰翁”的形象同《醉翁亭记》中“醉翁”的形象,有异曲同工之妙,一词一记,相映成趣,如果对比阅读,饶有风趣。
玉楼春
尊前拟把归期说①,未语春容先惨咽②。人生自是有情。痴③,此恨不关风与月④。离歌且莫翻新阕⑤,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⑥,始共春风容易别。
【注释】
①尊前:筵席上。尊:酒杯。
②春容:青春的容貌。
③有情痴:因情感丰富而作出俗人以为是发痴的行为。《世说新语·纰漏》:“任育长……尝行从棺邸下度,流涕悲哀。王丞相问之,曰:‘此是有情痴。’”
④风月:这里是风晨月夜或风花雪月的意思。
⑤翻新阕:另谱新曲。
⑥直须:应当。
【简说】
这首词是作者在离开洛阳的筵席上,面对和他深情相爱的女子抒发的一种对人生的感情的看法,在委婉的抒情中表达了人生的哲理。这一次的分别,也许是永别,可为了安慰对方,要虚拟一个归期,但那女子惨咽的春容,已使他欲说不能了。因此,作者无限感慨地说:“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人生有悲欢离合,“有情痴”往往为此而忘情,作出一些看上去不合情理的“傻事”,这正是人有丰富的感情所致,和自然界的风花雪月是没有关系的。花香鸟语,该是足以使人赏心悦目的吧,但杜甫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作者在这里朦胧地意识到,从本质上说,人的思想感情并不受外界景物的左右,人生的种种不如意以及社会的缺欠,才是感情痛苦的根源。王国维《人间词话》说:“永叔‘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于豪放之中,有沉著之致,所以尤高。”王国维所说的“沉著之致”,也是指它的哲理性而言的。
采桑子①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②,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③,惊起沙禽掠岸飞④。
【注释】
①《采桑子》共13首,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今安徽阜阳)时所作。词前有作为序言的《西湖念语》,其中说:“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因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这一组词,前十首专咏西湖,后三首抒写自身感慨。这里所选的是组词的第一首。西湖,指颍州西湖,在颍州西北郊,是颍河(淮河最大支流)会合诸水汇流之处,宋时是著名的风景区,和杭州西湖同样有名。
②逶迤:曲折,绵延不断。
③涟漪:波纹。
④沙禽:沙滩上的水鸟。掠:擦过。
【简说】
这首词写泛舟颍州西湖,描写细致入微,典雅幽美,是山水词的精品,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乐趣。上阕写荡舟西湖的见闻,逶迤的绿水,铺满长堤的芳草,还有那处处相随的隐隐笙歌,无不洋溢着春的气息,作者的欣喜之情,也溢于言表。下阕刻意抒写泛舟的感受。水面像琉璃一样平滑,作者因贪看西湖美景而“不觉船移”,但“微动涟漪”,船毕竟是移了,并且“惊起沙禽掠岸飞”,更突出了湖面的幽静,又表现了“沙鸥翔集”的勃勃生机。古往今来,写泛舟的诗词数不胜数,而像这样细致入微地写出了泛舟感受的却极为罕见,因而弥足珍贵。
第15章 苏舜钦(一首)
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其先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后迁开封。景祐元年进士。历官大理评事、集贤校理、监进奏院。屡次上书朝庭,议论时政得失。为保守派诬谄入狱,革职为民,退居苏州,买水石,筑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后起为湖州长史,未赴任而卒。其诗风格豪迈,笔力雄健。亦能词,但仅存一首。著有《苏学士文集》。
水调歌头
沧浪亭①
潇洒太湖岸,淡泞洞庭山①。鱼龙隐处②,烟雾深锁渺间④。方念陶朱张翰⑤,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⑥。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⑦。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注释】
①据《宋史·苏舜钦传》,苏舜钦因为动用了官府卖故纸的钱召妓乐、会宾客,被政敌借机弹劾,“坐自盗除名。舜钦既放废,寓于吴中,在苏州买水石作沧浪亭,益读书,时发愤懑于歌诗,其体豪放,往往惊人”。此词即为苏舜钦谪居苏州时所作。
②淡泞:清新明净之意。洞庭山:太湖中的岛屿。
③鱼龙:用张衡《西京赋》“鱼鳞变而为龙”的典故,比喻自己能化成鱼,又能变成龙,有所作为。
④渺:浩渺弥漫。
⑤陶朱:即范蠡。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功成后,为逃避勾践迫害,“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在陶经商,大富。(见《史记·货殖列传》)张翰:《世说新语·识鉴》:“张季鹰(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阳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⑥汀:水边平地。
⑦宋人魏泰《东轩笔录》:“苏子美谪居吴中,欲游丹阳,潘师旦深不欲其来,宣言于人,欲拒之。子美作《水调歌头》有‘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之句,盖谓是也。”依这种说法,此词为潘师旦拒绝其游丹阳而作。但细玩词意,未必如此局限。
【简说】
这是一首颇类《离骚》的政治抒情词。苏舜钦是直言敢谏的忠贞之士,因为屡屡上书议论时弊,而遭保守派忌恨,被弹劾罢官,无可奈何地退居苏州,这对于“大丈夫,当景盛,耻疏闲”,正是年富力强的作者来说,愤懑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这种心情,都在这首词中表达了出来。上阕写“鱼龙”是表明自己空有凌云之志而被“深锁”,写对范蠡、张翰的怀念,是表明自己远祸避害的心情。下阕“丈夫志”至“华发改朱颜”是写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而年华老去,基调与东坡“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颇为相似,但此词较东坡词为早。结尾二句,是超脱,也是一种无言的抗争,表现了作者的一种不服输的倔强精神。
第16章 蔡挺(一首)蔡挺,字子政。宋神宗熙宁间,以枢密直学士帅平凉(在今甘肃省东部)。偶作《喜迁莺》一词,传至内宫,闻于神宗。不久,以“治军有方”、“功垂边关”,拜枢密副使。
喜迁莺
霜天秋晓,正紫塞故垒①,黄云衰草。汉马嘶风,边鸿叫月,陇上铁衣寒早。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须报!塞垣乐,尽橐鞬②,锦带山西年少。谈笑刁斗③,尽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④。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寇尚宽天讨。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
【注释】
①故垒:边塞的旧营垒。
②橐鞬:橐,袋子;犍,马上盛弓的器具。这里引申为收藏。
③刁斗:军中用具。铜质,有柄。白天用来烧饭,夜间击以巡更。
④平安耗:耗,消息、音信。平安耗,报平安的消息。
【简说】
伴随这首词的是一个很偶然的敌事。据说作者蔡挺以枢密直学士在边关做帅。寒秋清晨,颇有所感,写下此词,交给儿子品评。儿子将其置于袖内时时赏味,不慎失落,被一老卒拾到,交给笔吏辨认。笔吏爱其词,交给一名妓演唱,不久便辗转传入宫中。神宗感其“谁念玉关人老”句,擢拜枢密副史,喜获升迁。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词的上片泛写“霜天秋晓”,边塞的秋景苍凉,边塞的守军们战歌悲壮,“尽道君恩须报”。尽管有“黄云衰草”、“嘶风”、“叫月”这些令人感伤的景物,但“曲悲壮”“塞垣乐”却将边塞渲染得苍凉慷慨。下片抒情议论,“平定耗”、“威怀遐远”“太平也”等句,恰是一简向朝廷请功的奏章。所以说,在偶然之中又蕴含着必然。这“必然”便是全词中屡屡出现的歌功颂德之话。
第17章 司马光(一首)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二年进士。累官资政殿学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编撰《资治通鉴》。政治上趋于保守,反对王安石新法。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亦能诗词,存词仅三首,语言流畅清丽。
西江月
佳人
宝髻松松挽就①,铅华淡淡妆成②。青烟翠雾罩轻盈③,飞絮游丝无定④。相见争如不见⑤,多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明人静。
【注释】
①宝髻:古代妇女发髻的一种。
②铅华:搽脸之粉。唐张祜《集灵台》(其二):“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诗写虢国夫人“铅华淡淡妆成”朝见唐玄宗。
③轻盈:指佳人。
④游丝:飘动着的蛛丝。
⑤争如:怎如。
【简说】
这首词其实是用不着“今译”的,因为它明白如话。这首词塑造了一个美丽多情的佳人形象,道出了在爱情问题上“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这很富哲理性的警句,给人以启迪。它表现了这个以撰修《资治通鉴》和反对新法而著名的史学家、政治家感情极为丰富的一面。
上阕首二句,写佳人宝髻松挽、铅华淡妆,不用盛妆浓抹而风韵天成。“青烟”二句,仍是写佳人,表现了一种隔雾看花的朦胧之美。换头,“相见”二句,意深旨远,堪称名言警句,使人受益。这个佳人大约是和一个年轻美貌的男子邂逅相遇了,双方虽则一见钟情,或互诉爱慕对方的衷肠,或只是脉脉传情,未得机会交谈,而终于无可奈何地分别了,从此天各一方,消息难通,于是发出了“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的慨叹——还不如当初不相见,或者虽是见了面而彼此冷漠无情。从这二句我们可以想象出双方的相思之苦。结尾二句写酒后初醒,月明人静,环境之幽寂,则夜受相思煎熬,不言而自明。
古往今来,写美女佳人的诗词甚多,但司马光的这首诃不落俗套。它内容健康,意境优美,语言流畅清丽,无疑当属上乘之作。
第18章 王安石(四首)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宋神宗时任宰相并实行变法。晚年退居金陵。在文学方面,王安石主张内容应为政治服务,因此反对宋初一味追求诗歌形式的“西昆体”的作品,并写下不少反映现实的诗歌。他并不以词著名,但《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则历来评价甚高。词集名《临川先生歌曲》。
桂枝香
登临送目①。正故国②晚秋,天气初肃③。千里澄江似练④,翠峰如簇⑤。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洒旗斜矗⑥。彩舟云淡,星河⑦鹭起,画图难足⑧。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⑨。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⑩。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
①登临送目:登山临水,眺望远近景物。
②故国:指金陵(今江苏南京市),即六朝旧都建业。
③肃:肃杀。这句是说气候开始高爽肃杀。
④澄江似练: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练,白绸。这句说千里长江好象一条白色的绸带。
⑤簇(cù促):聚集,引申为簇聚之物(如山峰)。
⑥斜矗(chù触):斜竖着。
⑦星河:银河。这里借指长江。两句(一首)写作者登高眺望长江,只见远处的彩舟如被轻云缭绕,江上的白鹭飞向青天。
⑧这句是说金陵的晚秋景色是难以用图画充分表现出来。
⑨门外楼头:唐杜牧《台城曲》诗:“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台城在今南京)是说隋将韩擒虎已攻到宫门外,而陈后主(叔宝)还和妃子张丽华等在楼头作乐。这两句是写六朝国破家亡,悲恨不断。
⑩谩嗟荣辱:徒然感叹历朝的盛(荣)衰(辱)。
六朝旧事:窦巩有《南游感兴》诗:“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此两句用其意。
商女:酒楼茶坊的歌女。后庭遗曲:指陈后主所作的艳曲《玉树后庭花》。《隋书·五行志》:“祯明初,后主作新歌,词甚哀怨,令后宫美人习而歌之。其辞曰:‘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后人把此曲看成亡国之音。杜牧《泊秦淮》诗就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三句用杜牧诗意表达出作者的兴亡之感。“唱”,原作“歌”。
【简说】
本词先写金陵晚秋,用“画图难足”四字概括出澄江翠峰、归帆去棹等等景物,把“登临送目”的内容发挥无遗。下片写旧朝往事,则主要是不满与谴责,较之一般的怀古诗词,立意较高较新。
据说当时寄调《桂枝香》作金陵怀古词的有三十多家,而以王安石这首为“绝唱”。苏轼对本词亦颇为赞赏,并叹道:“此老乃野狐精也。”(杨湜《古今词话》)
南乡子
自古帝王州①。郁郁葱葱佳气浮②。四百年③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④。绕水恣行游⑤。上尽层城更上楼⑥。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⑦。
【注释】
①帝王州:三国时吴国孙权、东晋司马睿、南朝宋、齐、梁、陈都曾在金陵建都,所以称为“帝王州”。
②这句是形容金陵一带山水环绕、树木森蔚,一片葱茏繁茂的景象。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之五:“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③四百年:金陵,作为六朝帝都共三百二十二年,又五代南唐在此建都三十八年;总共三百六十年。这里是指约数而言。
④这句说东晋的士大夫都成为一堆黄土,意思是说当年王朝的著名人物都已成为历史陈迹。本句出自李白《凤凰台》诗。
⑤恣行游:尽情地绕着江边闲行游赏。
⑥本句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之意相近。
⑦本句与上面“往事悠悠”相呼应,有世事如流水之意。出自王勃《滕王阁序》。
【简说】
王安石晚年罢居金陵时,由于政治上受到压抑,从而“遣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淡之中”。(吴之振《宋诗钞》)在他的那些看似“闲淡”的诗词中,实际上还蕴蓄着郁勃难排之情。
在本词中,作者把六朝的兴废看成“一梦”,而对自身所经历的“往事”又觉得不值一问,这种人生如梦、世事如流水的思想看来似乎很消极,实际上,在这种思想后面包含着较为复杂的心情,作者是以闲游排遣退居后的孤寂之感,借咏史抒发出对现实的不满。
浪淘沙令
伊吕两衰翁①。历遍穷通②。一为钓叟一耕佣③。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④。兴王只在笑谈中⑤。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⑥。
【注释】
①伊吕:伊,即伊尹。传说他本是奴隶,后为有莘氏女的陪嫁奴仆,汤任用他攻灭夏桀,成为商朝的开国功臣。吕,即吕尚,或称大公望,姜姓,通称姜太公。《史记·齐世家》说他:“盖尝穷困,年老矣,以鱼钓奸(干求)周西伯(文王)。”后因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
②穷:指处境困窘。通:指处境顺利。全句说两人经历了种种失意潦倒和得意发达的不同遭逢。
③钓叟:钓鱼老翁,即吕望。耕佣:指曾为奴隶的伊尹。
④汤:即成汤,商朝的建立者。武,即周武王姬发,周朝的建立者。风虎云龙:《易·乾·文言》说:“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意是说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后来用以比喻君主得到贤臣,臣子遇到明君。两句是说汤、武这样的明君得与伊、吕这样的贤臣相遇合,正如龙起生云、虎啸生风。
⑤这句是说君臣谈笑自如(指双方推心置腹),兴起一方,成帝王之业。
⑥两句是说两人辅佐君主,建功立业,直到现在没有人对他们的功劳表示怀疑。
【简说】
在《诉衷情》(练巾藜杖白云间)中,王安石曾说自己“达如周召,穷似丘轲”,以周公、召公、孔丘、孟轲自比。在本词中,又颂赞伊尹、吕望的遭遇明君,得成兴邦大业。这里他一方面强调“英雄遭遇及时”,另外也着重明君能识拔贤才。与此同时,作者也流露出自己在政治革新遭到失败后的寂寞之感。
菩萨蛮
数家茅屋闲临水,轻衫短帽垂杨里①。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②。梢梢新月偃③,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一两声。
【注释】
①轻衫短帽:便服。这里借代为人。
②这句是“一夜风吹开”的倒装句式。
③指蛾眉月高挂树梢。
【简说】
据《能改斋漫录》载:“王荆公筑草堂于半山,引入功德水作小港,其上叠石作桥,为集句填《菩萨蛮》云(词略)。”半山,在金陵郊外,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筑舍半山下,因号“半山老人”。这首词当是此时所作。与《桂枝香》和《南乡子》不同,王安石在这首词中表现了一种看上去完全超脱的潇洒豁达。你看他,住的是临水的茅屋,经常“轻衫短帽”在“垂杨里”漫步,喝醉了酒,一睡就睡到月上树梢,他看到的是“花是去年红”,最“关情”的是“黄鹂一两声”,看来是绝对与世无争了。但这不过是末路英雄一种无可奈何的豁达,是他欲解脱抑郁心情而作的一种徒然的努力。“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透出了他这种解脱并不成功的消息——“举杯销愁愁更愁”而已。由主持变法、日理万机的宰相而成为终日无所事事、闲得发慌的“半山老人”,这是王安石的悲剧,是封建社会力图有所作为而终遭种种挫折打击的知识分子的悲剧,也是北宋王朝的悲剧。理解了这一点,才算是读懂读透了这首词。
第19章 晏几道(九首)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晏殊幼子。他生长富贵之家,自己官职很小(曾监颍昌许田镇)。徽宗崇宁四年(1105)间,为开封府推官。由于生平遭遇变故较大,因此在作品中经常流露出颓伤没落的感喟。陈振孙说:“叔原词在诸名胜中独可追步花间,高处或过之。”(《直斋书录解题》)其实他的词接受南唐白描影响而又兼花间之长,这与晏、欧是有所不同的。
周济论小晏词说:“晏氏父子,仍步温韦,小晏精力尤胜。”(《介存斋论词杂著》)温庭筠词精雕细琢、用色浓艳的特点,在小晏手里有所继承,如“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鹧鸪天》)两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字面浓丽,声音响亮,可说是小令当行。他的词集名《小山词》。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①。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②。记得小苹③初见,两重心字罗衣④。琵琶弦上说相思⑤。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⑥。
【简说】
这首词是晏几道的代表之作。
起首两句,写梦后酒醒,但见楼锁帘垂,暗示去年此时楼台大开、帘幕高卷的热闹情景,为下面“春恨”作好伏笔。“去年”句承上启下,写人去楼空,怅恨不已,因而引出往事的追忆。落花微雨是“春”,人独立而见燕双飞,是托出“恨”字。
下片追想初见小萍,留下很深印象。琵琶惯弹别曲,明月曾照彩云,这是见物恩人,反衬出目前月在人不见的孤寂之感、相思之情。金词表现了曲折深婉的风格。
蝶恋花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①,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②。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③。
【简说】
用拟人化的写法,从红烛无法留人、为惜别而流泪,反映出自己别后的凄凉心情,设想是比较新颖的。
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锺①。当年拚却②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③。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照④,犹恐相逢是梦中。
【简说】
本词写别后重逢。上片描绘在酒宴上重逢。“舞低”两句,造句炼字,工致华美,先是形容舞姿的曼妙,后是说明歌喉的嘹亮;点出自己当年甘心“醉颜红”,就是由于这位歌女伎艺的高超,则目前自己的心情,也就不言而喻。
下片先写别后回忆初逢,几次梦中相见,疑以为真;再写今宵重逢,转疑是梦,笔法回环宛转。“剩把”、“犹恐”,是故作曲折,疑真为梦,而由银灯证明这次并非梦境,由此充分反映出两人又惊又喜的心情。
玉楼春
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此时金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
【简说】
通篇写落花。上片开头先怨东风无情,“又”字表示怨深愁极。次叙残花吹落满地。再写隔帘可见花谢花飞,这是以落花为“春愁”的化身。接着回想去年今日的情景。“还似”从首句“又”字引出。
下片承“去年”而来,不说春去须惜,反以惜春为“错管”,以登临下泪为多费。朱两句表面上说要及时行乐,趁花未落尽之前,饮酒赏花,恣情消遣,由此表达作者深蕴心底的沉痛之情。
本词宛转沈著,词风与李煜接近。
阮郎归
旧香残粉似当初。人情恨不如。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①。衾凤冷,枕鸳孤②。愁肠待酒舒③。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
【注释】
①疏:稀少。
②两句写房中绣被鸳枕形同虚设。实际上是指自己寂寞凄凉之感。
③这句说愁肠百结,只等用酒来排解。
【简说】
先恨人情不及过去;从春到秋,书信逐渐减少。再怨入夜愁怀难解;梦魂本是虚无之物,那堪连梦也不做一个。前后照应,层层深入,这也就是他胜过父亲晏殊的地方。
阮郎归
天边金掌露成霜①。云随雁字③长。绿杯红袖称③重阳。人情④似故乡。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⑤。欲将沈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简说】
这是自抒怀抱之作,由重阳佳节引出身世感喟。
上片首二句写秋景。“天边金掌露成霜”,除“露”字外,六字都是阳声,发音嘹亮。“绿杯”句由景物转到人事,说自己本来并不留情于绿杯红袖,因此地人情近似故乡,为应付佳节而寻欢作乐。
换头(即下片的开头,又叫“过片”)以一阴两阳声对一阳两阴声。“殷勤”句,五字有三层意思:“殷勤”一层,“理”一层,“狂”一层。曲曲道出内心深衷。“欲将”句,说明佳节作乐,意在摆脱孤寂,结果是不可能,因此狂态又发作了,这是上句的注脚。末句写听歌肠断,“莫”字是自作劝解之语,不尽之意,在于言外。
思远人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奇书得①。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②研墨。浙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简说】
本词写闺怨。开头即景起兴,因秋深而怀念远方的爱人。遥望长空,云去雁归,不见来信,虽欲寄书而不知其处。下片是写临窗写信,因无处寄信而弹泪,泪滴入砚而就砚研墨,接着在红笺上写信,写到别后情深处,墨中纸上,情和泪混和一起;这里不说红笺因泪而淡,反以红笺为无色来形容情意之深,这也是透过一层的写法。
生查子
关山魂梦长①,鱼雁音尘少②。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③: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简说】
这首词纯用白描手法,仅用短短四十个字,就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涉世未深而又多情恋家、傻乎乎而又颇可爱的形象。他离家外出,不想着家中惦念他,而老觉得家中给他的信少。照镜子,明明还是两鬓青青,却仿佛觉得因为相思而变老。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果然他作梦回家,便忙不迭地对爱妻说:“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这傻里傻气的大实话,还真富于人生的哲理,令人拍案叫绝。这首词朴实无华,明白如话,表现了小晏词的另一种风格。
浣溪沙
日日双眉斗画长①,行云飞絮共轻狂②,不将心嫁冶游郎③。溅酒滴残歌扇字,弄花熏得舞衣香④,一春弹泪说凄凉。
【简说】
这首词表现的是歌妓生活。上阕,起首二句是描写她们争妍斗艳、飘浮轻狂的生活,但第三句陡然一转,刻画了这些身处社会下层歌妓的内心世界。她们清醒地知道,自己不过是纨袴子弟的玩物,因此,她们虽身不由己,心却紧闭,“不将心嫁冶游郎”,这是她们用自己的血泪换来的教训。过片,“溅酒”两句又写歌妓们的日常生活,饮酒、赏花,何等惬意。但第三句又是一转:“一春弹泪话凄凉”,力透纸背,写出她们内心的凄凉苦闷,在整整一个春天“弹泪话凄凉”,则可知她们心中有倒不完的苦水。小晏在这首词中表现了自己对歌妓的理解和同情,与轻薄文人描写歌妓生活的作品迥然不同。
第20章 王观(一首)王观,字通叟,如皋(今江苏县名)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曾著《扬州赋》、《芍药谱》。有《冠柳集》,不传,今有赵万里辑本。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简说】
上片以眼波和眉峰来形容水和山,显得十分灵动。这里是以眉眼盈盈之处来显示渐东山水的清秀,下片写这里正当暮春,送客又兼送春,末两句祝愿友人与春同住,构思十分新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