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猫可以治愈猫吗(吸猫已经刻在我的基因里了)

最近一位化学老师悄然走红,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吸猫可以治愈猫吗?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吸猫可以治愈猫吗(吸猫已经刻在我的基因里了)

吸猫可以治愈猫吗

最近

一位化学老师悄然走红

因为,他上网课的时候抱了一只猫

源自腾讯视频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不容易,何况是网课呢,有了猫就不一样了——哪里有猫,哪里就有吸猫的“痴汉”。去年的双十一,猫粮击败奶粉,成为最受欢迎的进口商品;现在的微博上,关于猫的话题有22.8亿阅读量,将“人类最好的朋友”远远甩在后面。

相关话题与阅读量

图片来源:微博

我们不光喜欢猫,我们是真的在吸猫——一面觉得它们可爱,生出无穷无尽的保护欲;另一方面,想扑过去,用鼻子蹭、用手指rua……为此,科学家们甚至发明了一个新词,“cute aggression”。

吸猫成瘾,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为什么会吸猫成瘾呢?

2009年,美国学者进行了一项非常有意思的研究。他们找来一堆婴儿的照片,然后开始修图——脸修长一些或者短一些、眼睛调大一些或者小一些。最后,让志愿者们进行选择,哪些面孔看起来最可爱。

实验示意图,图片来源:nih.gov

猜猜怎么着?

志愿者无一例外地选择了那些脑门高、眼睛大、鼻子小、脸蛋短、肉乎乎的面孔。科学家们将这些长相称之为怜幼触发特质(baby schema)。

康拉德·洛伦兹(Konrad Lorenz)

诺贝尔奖获得者、婴儿特质的提出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在让我们想象一下:因为种种原因,你穿越了,到了几百万年前。那个时候的地球可不像今天这样友好,手机是没有的、警察是没有的、超市也是没有的。遇到食物不足,或者出现危险,你还会坚持照顾自己的孩子吗?如果只能选一个孩子去照顾,你会选哪个?

听起来很残酷吧,幸好我们不用真的思考这个问题——基因早就替我们做出了选择。对于成年人来说,怜幼触发特质可以激活奖赏系统,使我们生出愉悦感和保护欲;对于小朋友们而言,其生死只在父母的一念之间,所以怜幼触发特质越多,越有可能得到细致的照顾。

有意思的是,怜幼触发特质不光小孩有,很多动物小时候也有,比如熊猫。

熊猫,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猫,恐怕是最像婴儿的生物了

脑门高、眼睛大

鼻子小、脸蛋短

肉乎乎

……

猫,图片来源于网络

猫有其他动物都不具备的特点

第一,成年猫的体重在三公斤左右,跟婴儿十分接近;第二,猫在进化中学会了模仿婴儿的哭声。

同样是2009年,学者们发现,当猫寻求主人注意的时候,会发出一种独特的呼叫声。这种声音在低频区(490hz)存在一个明显的高峰,而健康婴儿哭闹时所发出的声音(300~600hz)恰恰在此附近。

实验结果,图片来源:sciencedirect.com

换句话说,猫和婴儿一样,可以激活奖赏系统、令我们生出愉悦感和保护欲。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结论。一方面,我们在安抚猫咪们时使用的语言与动作,与抚养婴儿如出一辙;另一方面,几乎每一个猫的人都告诉研究者,养猫是一件异常快乐的事。

吸猫成瘾,图片来源:bjshkx.net

猫的性情更像当代人

除了最像婴儿之外

猫的走红会不会有其他原因呢?

有。心理学中有个理论,叫做“自我服务偏向”。这个词儿听起来非常“高大上”,其实含义非常通俗——我们都觉得自己的东西(孩子、宠物等)比别人的好;东西的特点与我们越像,我们越坚持这一点。

人有人格,动物也有“物格”,比如说,德国牧羊犬比较凶,金毛则是有口皆碑的温柔。相应地,科学家们发现,养金毛的人通常比较温和。

金毛犬,图源pixabay

2013年的一项研究中,学者们找来一群猫当作志愿者,向它们播放准备好的录音。其中三段来自于陌生人,最后一段则属于其主人。结果显示,猫可以识别主人的声音,但是,猫不会像狗那样发出叫声、摇动尾巴作为回应,对于它们来说,动动耳朵已经算很够意思了。

猫的性情像谁呢?

像当代人

有学者认为,随着城市化的车轮滚滚向前,人与人在物理上的距离近了,在心理上的距离却远了。现代人一方面讨厌过去的人情往来,渴望更多的独立、更远的空间;另一方面,很难像父辈们那样依靠同族、同乡迅速建立社会支持,很容易陷入孤独,甚至是抑郁。对于我们来说,狗未免过于热情,而猫高冷的样子,像极了过年过节时对亲戚爱答不理的自己……

吸猫虽然是个小事儿

却蕴含着许多有意思的机制

在这里也提醒大家

能养猫是好的

客观条件不允许就不要勉强

一旦遗弃

不仅伤害了幼小的生灵

而且有可能对周围的生态造成伤害

参考文献

[1]艾比盖尔·塔克. 人类“吸猫”小史[M/OL]. 黄竹沁, 译. 中信出版集团/楚尘文化, 2018[2020–04–25].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7608646/.

[2]GRANDIN T, 约翰逊. 我们为什么不说话[M/OL]. 马百亮,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2020–04–25].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016336/.

[3]王畅. 乌有之猫:“云吸猫” 迷群的认同与幻想[D]. 浙江大学, 2018.

[4]郭环.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 “云吸猫” 文化研究[J]. 传播与版权, 2019(5): 56.

[5]刘伟刘昱彤, LIU WEI L Y. 刷屏的原理:在线内容的病毒式分享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4): 638–649. DOI:10.3724/SP.J.1042.2020.00638.

[6]许孝媛. 作为媒介的猫:人际传播的联结与障碍[J]. 北京社会科学, 2019(10): 89–99.

[7]张茂杨, 彭小凡, 胡朝兵, 等. 宠物与人类的关系:心理学视角的探讨[J]. 心理科学进展, 2015, 23(1): 142–149. DOI:10.3724/SP.J.1042.2015.00142.

[8]GLOCKER M L, LANGLEBEN D D, RUPAREL K, 等. Baby Schema in Infant Faces Induces Cuteness Perception and Motivation for Caretaking in Adults[J]. Ethology : formerly Zeitschrift fur Tierpsychologie, 2009, 115(3): 257–263. DOI:10.1111/j.1439-0310.2008.01603.x.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