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店草席手工作品 世界独有的手工艺品
红网时刻新闻4月28日讯(通讯员 陈卫平)在郴州市临武县舜峰镇(原双溪乡)大岭村,盛产龙须草席,有600余年历史,清朝时曾被为贡品,故又称“龙须贡席”。 1954年,在德国莱比锡世界工艺品博览会上,它被誉为“世界独有的手工艺品”。龙须草席的生产工艺十分讲究,分为采草、煮草、晒草等十几道工序。经过晾晒,龙须草变成谷黄色后,还需木锤锤打,刀刮,直至平整光滑才能编织草席。一件1.8米的龙须草席手工制品需要8000根左右龙须草,艺人花半个月以上的时间编织完成。
以龙须草席传承为代表的大岭村民胡晓琴,于1987年11月前往非洲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传授龙须草编技术,长达5年之久。胡晓琴于2016年成立“湘菲编织工艺品有限公司”,先后培训城乡200余名妇女掌握龙须草编一技,使之传承和发扬光大。
胡晓琴(左三)与大岭村民分享带有“龙凤呈祥“图案的临武龙须草席,这张席子需要约8千根龙须草编织而成。
1951年9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宋庆龄给临武县县长熊子烈、副县长傅云飞复信,赞美临武龙须草产品。
50年代初期,大岭村妇女在认真检验龙须草编产品质量。(资料图)
2019年3月26日,圣多美和普林西比,胡晓琴再次踏上非洲的土地,指导当地学员编织日常生活用品。1988年1月,正值桃李年华的胡晓琴,作为援非项目的代表和专家,被国家派往非洲,传授龙须草编技艺。(资料图)
2021年5月27日,临武县西瑶乡桃源坪叉江河,海拔1200余米,胡晓琴与当地村民盘光树爬山涉水,采草回归。
采草后三天之内,必须完成第一道“煮草”工序。
煮草三次,让每根新草匀称在热水中浸泡。
在野草丛中三次凉晒,龙须草由绿色渐渐变成了金黄色。
晒成后的龙须草,捆成一束,两头并齐。
用木质锤子锤草,锤草力度要均匀,让空心干草变成扁平状。
胡晓琴和大岭村93岁的黄桂桂在仔细查验每根草的柔韧度,扁平草经过刀刮后更细致光滑。
编织龙须草席过程中,青石头压在草席上,以挑二压二的编法为主,用直花和横花相交等手法编织。
花塘乡石门村,胡晓琴利用农闲之余开展培训,义务为村民传授草编技艺。
胡晓琴在传统产品上创新,开发了龙须草编篮子、手提包、太阳帽等20多个新品种。
最新编织的家居装饰品《初心》。30余年,胡晓琴用一技之长挖掘、传承和弘扬当地传统文化,守住这份“初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