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是资治通鉴里面的吗(资治通鉴为何记载)

《资治通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当然里边的故事也比较通俗易懂,也适合后宫的皇后和皇太后给小皇帝和皇子皇孙讲一个睡前小故事啥的,不过那都是副作用,主要作用还是给当时皇帝和高级幕僚的内部参考书。

孙权劝学是资治通鉴里面的吗(资治通鉴为何记载)(1)

孙权劝学这个故事出自《资治通鉴·六十六卷》:“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我小翻译一下啊,孙权和吕蒙说,蒙蒙!你现在是管事的啦,不能不学习啊。吕蒙说,老大!我单位事儿多,忙不过来啊。孙权说,我也不是让你学成大学问家,你就是要看看历史随随便便大致浏览一下就行,知道知道过去发生的事儿就行。你说你事儿多,你还有老大我的工作多吗?我就经常看书,我就觉得自己有提高啊。吕蒙不再找借口。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了。鲁肃路过吕蒙驻地,和吕蒙随便聊几句当下时事,没想到吕蒙很有看法和见解。让鲁肃很意外,行啊,老弟!不是过去的你拉!吕蒙说,分开一段时间就应该换个远光看人了,大哥你发现的有点晚喏。鲁肃马上到吕蒙家里串门拜见吕蒙的老妈和吕蒙交上了朋友。

读者朋友们说了,这个故事挺简单的,也没神马啊?就是介绍了几条成语,开卷有益,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还有一个就是要我们向孙权和吕蒙学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吗?

恩,是这样的,给小朋友们讲故事是这样的。但是给成年人看就不是这样了。

听大叔给你细细的掰扯掰扯。

孙权劝学是资治通鉴里面的吗(资治通鉴为何记载)(2)

第一点:孙权作为单位领导,带领团队求生存,谋发展,每天各种应酬,事务繁忙,后宫那么多美女,都叫着嚷着争着抢着要给他生个猴子啥的,还能挤时间每天读书,提升自己,精神可嘉,行为可取。这可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孙权劝学是资治通鉴里面的吗(资治通鉴为何记载)(3)

第二点:孙权对于团队没有采用杀鸡取卵式的使用,团队不仅仅在于捡现成的使用,也在于培养。今天我们作为一个职场人打工不仅仅为了金钱,也为了以后的生存,所以培养一个员工不仅仅在于他目前的生活,还要有提升空间,还要让他在这个工作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这样企业和个人才能在一个空间里共同进步,员工对于企业更有归属感。

第三点:吕蒙同样作为部门领导,各种事务繁忙,处于职场食物链中段,起承上启下作用。能接受领导建议,开始学习,从实践中和理论相结合,最后得到职场老员工和前辈鲁肃的认可,使得团队的理论和执行能力得到了提升,后来吕蒙白衣渡江击败关羽和战略理论的提升也不无关系,不过这个故事那是后话不在本段叙述中了。

第四点:鲁肃作为职场大咖,是当时孙权集团周瑜的继任者,能力和资历被领导和同事是非常认可的。作为职场资深经理人,能快速的认知到同事的能力变化,迅速的认可同事的进步,并能快速的和同事关系达成融洽。他的态度转变也十分可圈可点,给作为下属的吕蒙在工作能力的进步上给与中肯的鼓励和认可,这样的做法也是十分让然赞赏的。

第五点:领导突然找员工谈心,给员工一些建议,恐怕不是领导没事找事,就为了磨嘴唇子。这是一个信号,有以下三点可能:一、领导对该员工的工作能力不满意,但是还想留用这个员工;二、领导想提升该员工,但是这个员工的目前能力稍有欠缺,还欠缺点火候。三、领导想拉近和该员工的关系。事实证明我们这位吕蒙先生还是猴精猴精的,领导稍微一暗示马上明白了。读书,立刻执行。果不其然,鲁肃一去世,吕蒙立刻成为江东集团的军事头脑,当然这个也是后话了。

好啦!

不结合历史环境单独谈历史人物也是耍流氓。我们再把这三个人带回历史环境中去。看看故事的背后到底说了什么吧。

孙权劝学是资治通鉴里面的吗(资治通鉴为何记载)(4)

孙权是今天的浙江杭州人,是继承哥哥孙策的基业创立了吴国。三国时候的吴国包括今天的安徽、江西、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区域。孙氏家族原来是袁术手下的打工仔,后来在江东地区开辟分公司,最后业务独立和袁术创立的“仲氏皇帝梦”总公司断绝了从属关系自立门户,兼并了江东本地中小企业成立“江东孙氏集团”。怎么说也是外来户,和本地的各个商业集团也就是门阀家族存在合作与竞争关系。本来门阀家族相互联姻,土霸王做的舒舒坦坦的,你一个外来户,把我们家族产业说兼并就兼并了,本来就是心里不服。

孙策被人刺杀这个案件,是一个当时很轰动的凶杀案。但奇怪的是这个案件后来草草结案,定性为许贡的门客因为许贡谋反被杀而报仇的仇杀案。而且凶手当时就被正法了。连抓捕和审讯也免了。

说是许贡派来的杀手干掉了孙策。人家许贡早就死翘翘了好不好,就算是他派了人杀死孙策,雇主都没有了,杀手拿了安家费应该早就去北上广买房子买地坐等房价升值做包租公了。许贡又不会还魂来追债检查工作,就是有还魂的能力许贡早就自己动手了,还用得着门客费劲儿。就算许贡还有家人,面对江东孙氏集团那么大的势力,跑路还来不及呢,更不要说来雇杀手报仇了。

那杀手还来干掉了孙策?

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幕后指使者还活着。而且活的很精神呢!

杀手干掉孙策也是死,不干掉孙策也是死。

敌人不但就在江东集团内部,而且对于孙策的生活习惯甚至每天的工作生活安排了如指掌。内部有人提前在孙策的行动地点预备好了杀手!

孙权劝学是资治通鉴里面的吗(资治通鉴为何记载)(5)

孙策对这一点其实应该很清楚,内部不太平。自己死后恐怕集团内部会有人造反,只能让集团里最年长的二弟仲谋,担当集团总裁的位置了。其余的弟弟太小。恐怕无法胜任这个位置。

临终前告诉弟弟,內事不决问子布(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张昭是徐州人,有才干且非常忠厚,当初在徐州的时候陶谦曾经想提拔他,被张昭拒绝了,陶谦认为张昭看不起他,就把张昭监禁起来,后来有人讲情,又被放出来。没多久陶谦挂了,张昭没记仇还给写了悼文。

周瑜是孙策的连襟,是孙家的亲戚。当然也不是本地门阀家族。这位鲁肃先生,是周瑜的朋友。虽然也是外来户,但是也是一个豪强出身,也是非常的牛逼的人。

孙权劝学是资治通鉴里面的吗(资治通鉴为何记载)(6)

张昭在曹操来讨伐的时候屁股坐的不正,没把这个公司的壮大当成自己的终生奋斗的产业,反而在公司面临破产危机面前,带着大伙一个劲儿的劝孙权接受曹氏集团的吞并,一副到哪里都是打工的态度,完全把自己当成打工仔,把老板却当成了临时工。

算了,算了,张昭这个人不可靠。

其他的江东门阀家族也是觉得自己的家族在动荡的政治局势面前风雨飘摇,孙郎来了孙郎做领导,当然曹郎来了一样做领导。跟着大企业好混饭,人家曹操“挟天子,令诸侯,”被兼并以后没准儿还能弄一个事业编什么的,你孙氏集团怎说也是一民营企业好不好?

周瑜一打完赤壁之战不久就病死了,张昭不可靠,虽然有管理才华,但是属于墙头草,那边风硬哪边倒。鲁肃是周瑜的朋友。当这个总经理完全是身份地位威望能力都匹配,在危险的时候也能坚定立场还把公司当成自己的产业一样,为孙氏集团考虑,劝孙权拒绝被并购。坐上这个位置也是众望所归,但鲁肃这个人有点像个坦荡的大侠,眼界倒是宽泛但是就是做具体事情的时候一味忠厚待人,脑袋少根筋啊。

那怎么办?

找人填补这个艺术空白啊!

谁能填补这个缺乏局部战术上的空缺呢?

孙权劝学是资治通鉴里面的吗(资治通鉴为何记载)(7)

有了,吕蒙啊,这个人蛮合适的!政治基础过硬,从孙策时代就跟着孙氏集团混。《三国志周瑜鲁肃吕蒙传》记载:“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汝南富陂是今安徽阜南吕家岗,不是江东当地人,论资历是当初跟着哥哥孙策混过的。

那论能力如何呢?

论能力自然也是没问题,上将之选啊!

《三国志》记载:吕蒙“瑜使甘宁前据夷陵,曹仁分众围宁,宁困急,使使请救。诸将以兵少不足分,蒙谓瑜、普曰:‘留凌公绩,蒙与君行,解围释急,势亦不久,蒙保公绩能十日守也。’又说瑜分遣三百人柴断险道,贼走可得其马。瑜从之。军到夷陵,即日交战,所杀过半。敌夜遁去,行遇柴道,骑皆舍马步走。兵追蹙击,获马三百匹,方船载还。于是将士形势自倍,乃渡江立屯,与相攻击,曹仁退走。遂据南郡,抚定荆州。还,拜偏将军,领寻阳令。”

孙权劝学是资治通鉴里面的吗(资治通鉴为何记载)(8)

简单翻译一下,就是甘宁曾经在夷陵被曹仁围困,大家都说兵太少了,不够用啊,这甘宁啊我们没法救啊。吕蒙这时候站出来说,让凌统在这守着,我跟你们一起去救甘宁,我确保凌统能在这里守十天没事。又建议周瑜先派三百人切断夷陵敌军骑兵后路,在险要的位置上堆置柴草,马匹不能通过。到了夷陵立刻发动攻击,果然夷陵的敌人逃跑,但是马匹不能通过,只能放弃马匹,东吴得到三百匹战马。东吴部队立刻渡江,在江边建立营地乘胜击退曹仁,不仅仅解决了甘宁在夷陵被围,还得到了南郡,使得荆州的压力得到了缓解。

这个故事里吕蒙不仅仅力排众议营救甘宁,对于这场战斗的人事安排也很妥当。甘宁曾经给刘表手下的黄祖打过工,孙策和黄祖发生战斗的时候甘宁杀死了凌统的父亲凌超,后来才归顺的孙策,所以必须安排凌统守卫,不能参与营救活动,否则救人就变成了杀人,凌统从情感上接受不了营救甘宁,非报仇不可;整个的战斗安排也非常巧妙,不但解围还获得了重要的战略物资并占领了其他区域。妥妥的一个东吴版的李云龙。

从这个故事中看吕蒙属于战斗性人才,攻城略地没问题,勇敢不缺乏,就是文化水平稍微差点,要培养培养劝它多读书提升他的战略格局。而且还要拉拢关照一下,作为自己的心腹培养。

孙权劝学是资治通鉴里面的吗(资治通鉴为何记载)(9)

鲁肃是战略型人才,但是具体的执行上是有问题的。这和鲁肃本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鲁肃这个人呢喜欢当面把实情说清楚,不喜欢搞小动作,比起作为一个司令员他更像坦荡的一个侠客。他提出孙刘联合之后,就一心一意的执行这个计划,对于刘备集团完全没有防备。这一点从下边这段话就能看出:“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这段话出自《三国志·周瑜鲁肃吕蒙传》,从一个侧面记录了鲁肃拜访吕蒙,对他刮目相看的过程。意思是鲁肃和吕蒙喝酒,喝的正嗨的时候,吕蒙突然问鲁肃:大哥啊,你的防区挨着关羽,你有啥好招防备这小子没?这时的陈寿的描写就很传神了,用了“造次”这个词。我们常看武侠小说和武侠电影里长辈呵斥晚辈,不可造次!这个“造次”是匆忙、仓促、鲁莽、狡辩、轻率、随便等不同的意思,我觉得当时的鲁肃应该是很仓促的回答,被吕蒙问个冷不防。因为平时根本就没有制定怎么去应对江东和刘备的荆州军事集团之间的摩擦的计划,鲁肃一心想的是要军事联盟,和刘备一起打怪升级,一起对付曹魏,从来没想过要怎么提防刘备集团有什么小动作。

孙权劝学是资治通鉴里面的吗(资治通鉴为何记载)(10)

这个时候吕蒙的提问给了鲁肃一个措手不及,鲁肃也只能仓促的回答,随机应变呗。相当于说,啊,这个啊,我没核计啊。吕蒙这时候说,关羽这小子就像熊瞎子老虎一样的,一天天的老卟卟愣楞的挺不好整,你和这样的人做邻居怎么提前防备点哪,这样的吧,我给你支几招,把大象放到冰箱里拢共分五步。鲁肃一听,“哎呀,大兄弟你心眼咋恁多呢,我以前咋不知道呢。”这个故事说明《三国演义》里对鲁肃是个忠厚人的描写没错。鲁肃不但没想和关羽起军事摩擦,甚至连防备计划都没有。而吕蒙则做好了各种打算。

由此可见孙权对于吕蒙的运用完全正确,用鲁肃来执行“连刘抗曹”大战略,用吕蒙弥补鲁肃的大战略的小空缺,人才排布完全正确。这个故事从侧面反应了孙权在人事安排应用上的艺术。

纵观东吴集团前期重要的军事人才都比较短命,即便如此也没有出现断档现象,相反衔接的倒是很紧密,可见孙权对自己的部下十分知人善任。孙策对自己弟弟的评价:“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十分的正确啊!”

个人随笔,谢绝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