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绕地球飞行一圈需要多长时间(飞行4万公里后落点误差30公里)
某特殊飞行器被认为快速环绕地球一周,飞行距离超过4万公里,用时只有不到120分钟,也就是两个小时整。而且被认为最终落点距离靶标只有30公里。当然也有说法是距离靶标有30英里。30英里换算成公里数也不过50公里上下。不论怎么说,这次飞行的最终落点,应该距离靶标区在30到50公里的范围之内。环球一圈后,起飞点和最后的落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大约在800公里左右。这次飞行受到全球的高度评价,甚至有人说这次飞行简直是突破了人类可以达到的物理极限;甚至直接颠覆了牛顿定律。一次飞行能颠覆牛顿定律的说法实在太惊人了。毕竟到目前为止,人类还从来没有观察到任何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出现颠覆牛顿三大定律的现象。毕竟如果真有这种现象,那么也是只有在其他宇宙的层面才能产生。说一次环球飞行能够突破物理极限或者颠覆牛顿定律,
显然是一种无法用普通语言描述这次飞行特殊表现,在被彻底震惊之后的一种赞美词汇;并不是这次飞行真的颠覆了牛顿三大定律。不过X方世界对这次飞行的描述,却明显有一些问题。第一,就是一个环球飞行物,最终落点距离靶标30到50公里的距离,这根本就谈不上多么精确。毕竟当今最先进的大型洲际导弹,已经可以做到飞行1.5万公里以后,弹头可以达到距离目标或者理论落点100米之内的精度。就算60年前最早装备得比较原始的第一代洲际导弹,已经可以做到在飞行8000公里后,将弹头发射到距离理论落点1000米到1500米的误差范围之内。这个1500米的最大误差可能无法用于打击对方的导弹发射井或者地下指挥中心之类的硬目标,但是用来打击占地面积动辄数百平方公里的超大城市已经足够。毕竟误差在1到2公里之内,用大当量氢弹打击城市效果并不会差太多。
这也是当年的第一代洲际导弹开始战备值班的直接技术原因。而现在直接说这次神秘飞行物的落点距离靶标30到50公里“之遥”,这个误差也实在是太大。如果这类飞行物是超远程的洲际导弹的弹头,岂不是连打击特大城市也会打偏?既然有这么大的理论和实际落点的误差,那么为何还被外界评价的如此之高。甚至评论都拔高到了不符合基本物理规律的程度?难道仅仅是因为环绕地球飞行了一圈,比洲际导弹飞行距离更远的因素?但是可以基本环绕地球大半圈的特殊型号的洲际导弹,在冷战高峰年代就曾经试验过,并不算是多么高端的特殊技术。那么为何单单给这次环球飞行评价这么高呢?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还独家发现了一个过去没有人提到的现象。也就是这种技术高超的环球飞行试验,肯定是在发射前和发射期间对外保密的。最多在发射和全程飞行试验成功之后,
再对外做一些有限的解释说明。比如强调是航天试验,和外太空武器项目完全无关之类的套话。那么既然是半秘密性质的试飞试验,外界又是如何提前知道其最终的理论落点,并且得出一个最终落点距离理论落点在30到50公里之间的结论呢?实际上这类项目,让外界提前知道理论落点是基本不可能的事情。外界即使有世界超一流的天基观瞄系统,也最多可以监控一下这类实物的实际落点,提前知道其理论落点,完全是外界一厢情愿的猜测而已。换句话说,最终得出实际落点和理论落点差距30到50公里的说法,本身就是完全不靠谱的。那么这种落点偏差的描述,又是如何来的?按照常理,数十公里的落点偏差并不具备当武器的价值,为何外界对这次试验的评价还如此之高呢?实际根本原因在于,由于地球有大气层的存在,大气层虽然为人类的动力飞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比如可以利用气球和飞机飞行。但是大气层本身也有很强的阻力效应,让人类想实现单纯的一次性环球飞行非常不容易。大型飞机曾经有过不着陆的环球飞行记录,但是期间必须进行多次空中加油。曾经有特殊碳纤维制造的飞机完成过4万公里的环球不着陆也不加油地飞行,但基本是为了创造记录而做的特殊设计,其环球飞行期间的平均飞行时速还不到300公里,完全没有商业更没有军事利用价值。倒是有一类物体可以实现在90分钟内的快速环绕地球的飞行,这就是近地轨道的卫星、飞船和空间站,但是这些物体就是在160公里以上的稠密大气层之外做环球飞行;而且是多圈昼夜不停的弹道体制,是无法单纯环绕地球一圈就立即落下来的。在人类的环球飞行历史上,其实是有过仅仅环绕地球大致一圈,就立即落下了的记录。
全球第一个太空人进行的首次太空飞行,居然就是基本环绕地球1圈后就立即落下来。1961年4月12日上午9时07分,前苏联第一位航天员,当然也是第一位真正进入太空的人类,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从拜科努尔发射场起飞。加加林起飞时说了一句:八页合力,本意是:出发!后来成了流行的祝酒词。飞船在最大高度为301公里的轨道上,基本环绕地球一周,历时1小时48分钟,也就是108分钟之后,于上午10时55分安全返回,降落在萨拉托夫州斯梅洛夫卡地区,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环球航天飞行。东方1号飞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载人进入外层空间的航天器,其实起飞点和落点相距接近3000公里之遥远。这次飞行的成功大大刺激了美国。于是仅仅在不到一个月之后,1961年5月5日,美国第一位进行亚轨道飞行的航天员,驾驶水星MR3飞船,进行一次载人亚轨道飞行,期间历时4小时55分钟。
其实美国人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并不算真正的轨道飞行,只是用火箭把载人的装置打到了超过200公里的高度,垂直向上之后,就再垂直落下了掉到了大西洋中,再把人捞起来。落点距离发射点只有数百公里。等于是发射了一个载人的钻天猴马上就再掉头向下。由此可见苏联的第一次载人飞行的技术水平要比美国人的第一次,高出不是一星半点儿。那么如今的试验,仅仅因为是落点误差不超过50公里。对比当年加加林的环球一圈的飞行,落点和起飞点差距高达3000公里,而体现出先进性吗?根本不能这么理解!两者虽然都是环绕了地球一圈,但是基本没有可比性。当年加加林乘坐的东方号飞船,就是一个实打实的弹道飞行体,基本可以看做一个大型的洲际导弹弹头,只不过这个大弹头里面可以载一个人而已。当年只环绕地球一圈就下来,
并不是东方号飞船先进性的体现,而是当时经验不足,不敢飞行多圈再落下来。而某家的第一次载人飞行,就环绕地球近乎24个小时,是飞了十几圈之后才安全落地的。全新的飞行之所以被高度夸赞,根本原因首先在于这个飞行物根本就不是一个纯粹的弹道物体,其具备翅膀,是一架特殊的飞机而不是飞船、卫星或者弹头。而且其在环绕地球一圈期间,是既有入轨飞行,也有脱离轨道后的水漂弹道飞行;更有在高层大气中连续打水漂之后的再次入轨飞行。因此在不到200分钟之内的环绕地球一圈的轨迹,极其复杂。过去任何的导弹、飞船甚至航天飞机,都没有经历过如此复杂和不可思议的轨迹。因此被称赞为近乎脱离牛顿定理。可说做到了在大气层内外自由进出的程度。这种轨迹根本无法跟踪和预测,更是无法进行拦截和防御的。
除了轨迹的不可思议之外,另外这其中涉及极为高深的如何二次甚至三次再入轨的技术;高速黑障期间的对外通讯畅通和全程飞行操作的准确性,都是世界级难题。拿出其中的任何一个分项,都会让世界级大国研究试验几十年都未必突破。而这次飞行却一次性全部成功,由此可知对外界带来的震撼感。实际上外界说最后的落点,并不是飞行物最终像弹头一样击中某个陆地目标,而是在某个有超级长跑道的机场安全降落而已,而这个特殊的机场又距离某些试验区恰恰有30到50公里的直线距离,于是外界就脑补了一个实际落点距离理论落点30到50公里的说法。到这里算是在全球首次解释清楚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