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识别(健康知识普及行动)
抑郁障碍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2020年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青少年抑郁障碍的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障碍检出率为17.2%,重度抑郁障碍为7.4%;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15至19岁的青少年群体中,自杀已经成为第二大死亡原因。
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是怎么回事?
答: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包括重性抑郁障碍、心境恶劣障碍和,破坏性情绪失调障碍。重性抑郁障碍即是百姓们耳熟能详的抑郁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部分人群会出现明显的焦虑,自杀和自伤行为。
儿童青少年与成人相比,有哪些不同?
答:症状表现上,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如情绪低落、兴趣下降、精力减退、躯体症状、自责自罪、失眠等与成人类似,受发育的影响有些与成人不同。
(1)儿童难以识别和描述自己的抑郁心境和体验,常主诉烦躁,而很少主诉抑郁;
(2)躯体化症状较成人多,如头痛、腹痛、肢体疼痛等,年龄越小,躯体主诉越多;
(3)焦虑症状较成人多,如恐惧、分离焦虑等;
(4)常伴有行为问题:如多动、不听话、发脾气、离家出走、打架、逃学、伙伴关系不良等。
如何初步判断自身是否患有抑郁症?
孩子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不顺心的 事,为此感到心情不好、烦躁,短期内还可能影响到食欲、睡眠和学习,这种情况通常只是出现了抑郁情绪而已,是在不良事件影响下出现的一种正常反应,大部分情况下对我们产生的负面影响会随着时间而减轻,会随着自我积极调整而缓解,逐渐恢复常态。而抑郁症是一种精神心理疾病,会持续受到抑郁症状的困扰,并出现明显的功能损害。大家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初步判断:
1.抑郁情绪是在相关情境下出现,抑郁症的低落情绪是持续、广泛存在的。正常状态下,我们出现负面情绪,常常事出有因,例如,有些孩子因为上周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感到沮丧、消极,但这周通过努力成绩提高了,心情就好了,也不心烦了,可以和同学们出去娱乐了,那这就不叫抑郁症。当已经发展为抑郁症时,即使现实中没有挫折和不顺心,甚至明明发生了一些好事,仍然会感觉高兴不起来,体会不到该有的快乐,这些负性体验会不分场合地持续存在,并影响到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
2.抑郁情绪不会严重影响社会生活功能,而抑郁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往往明显受到影响。例如因学习压力大导致心不在焉、夜不能寐、食之无味,但当班主任突然交给你一个重要任务,你仍然可能调整自身状态,来完成任务。而抑郁症也会影响到基本的食欲、睡眠,进而影响我们进行社交、学习的能力,这种变化是难以通过自我调整来消除的,对自身的状态会感到无力、无助。
总之,如果是由客观因素带来的不良情绪,没有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且经过积极的调解或随着客观因素的消除,抑郁情绪回复正常,大可不必过于担忧;如果仍然难以判断,或感觉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负性情绪,那可以安排正规的精神科门诊就诊,借助医生的专业知识和客观的检查来判断。在精神科门诊经过医生的问诊和客观检查,有些人发现情况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严重,心里负担也能消除;如果经过筛查确实需要进行治疗,也可以尽快得到科学、合理的治疗建议。
抑郁症必须药物治疗吗?
对于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特别是轻、中度抑郁症,首选的治疗并不是药物治疗而是心理治疗。而对于重度抑郁的患者,药物治疗是国内外指南推荐的主要治疗方法。很多人错误地认为“精神病院的药物可以把人吃傻了” 、“精神科药物有成瘾性”等,不愿服药。临床实践证明,药物治疗抑郁症是安全、有效、方便快捷的,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系统服务,不会出现上述情况。
心理治疗的方法有哪些?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人际心理治疗、正念治疗等等。通过系统的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减轻抑郁症状,矫正歪曲的认知,改善行为的应对能力,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日常生活、学习中如何调试情绪?
运动疗法:大量实践证明,运动对人类的情绪调节是非常必要且有效的。在运动过程中,大脑会分泌一种叫做内啡肽的物质,可以产生令人轻松愉快的感受。另外,中等强度的运动也可以缓解焦虑情绪产生的身体肌肉紧张症状。推荐的运动包括跑步、游泳、骑行、瑜伽、爬山、太极拳等。
饮食调节:一些常见的食物能够给抑郁情绪带来帮助。香蕉被称为“快乐食物”,可以缓解紧张和抑郁情绪。香蕉富含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种让大脑产生快乐的物质,可以帮助大脑减少忧郁情绪。经常吃番茄也可以缓解抑郁情绪。一项新研究发现,每周吃几次番茄可以使罹患抑郁症的危险降低一半。研究人员表示,番茄红素与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关系密切,因为它有保护大脑细胞的作用。还可以多吃点鱼肉。研究发现,多吃鱼肉有助于缓解心情抑郁。鱼肉中富含的ω-3脂肪酸有助于改善心情忧郁的状况。
来源: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
审核:王秀珍
校对:孙丹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