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一定要知道习俗(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忌讳)

二月二龙抬头也被称为春龙节,这一天家家户户准备好了各种祭品用来祭祀龙王,祭祀土体爷,用来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那么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有哪些忌讳和风俗习惯?

一、二月二龙抬头的忌讳

二月二龙抬头一定要知道习俗(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忌讳)(1)

二月二期间有不少忌讳,有些地方忌洗衣,怕伤了龙皮。武城一带忌太阳没升起前出屋门,否则会“踢囤尖”,砸了一年丰收的希望。

最普遍的是妇女不准动剪刀针线,怕戳了龙眼,穿到龙头;又忌刀切,怕砍了龙头。动刀动剪动针线,否则会伤到“龙目”,戳到“龙眼”。

早晨担水时,禁忌水桶碰到井帮,山西、河北不少地方忌早晨担水,俗信早晨起来担水会把龙子担回家,而在陕西绥德,则俗信早展担水会触到龙头。不吉利。

二月二龙抬头一定要知道习俗(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忌讳)(2)

河北新河、山东滕县都忌当日磨面,怕压了龙头。山东东明一带在二月初一下午就要把磨房打扫干净。因为当地人认为石磨是龙头,因此龙头节就要把龙头抬起来。

二月二这天不吃面条,因为面条细长,像龙须。北京、河南等地在二月二忌讳吃面条,说是吃面条就是吃龙须,惹了龙王,当年会闹涝灾。

还忌讳吃稀饭喝疙瘩汤。以免糊住龙眼,天将降冰雹。不能喝粥、吃米饭,人们认为粥是龙血,米饭是龙子。不能纺花,因为“二月二纺花,胭了龙毛龙抓”。

二、民间传统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一定要知道习俗(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忌讳)(3)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

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这一天,其它习俗也很多,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

1.撒灰

二月二龙抬头一定要知道习俗(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忌讳)(4)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这一节俗,由来已久,直到今天,许多乡村地区仍然流行。

撒灰所用之灰,一般是柴灰,也有用石灰或用糠的。将灰撒在院中,作大小不等的圆圈,并象征性地放置一些五谷杂粮,称做“围仓”或“打灰囤”,以祝丰年。

将灰撒在井边,呼曰“引龙回”,以求风调雨顺。撒法各地不尽相同,一般是从井边开始,一路逶迤撒来,步入宅厨,环绕水缸,灰线蜿蜒不断,甚为有趣。

2.下雨传说

二月二龙抬头一定要知道习俗(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忌讳)(5)

据记载:传说古时候关中地区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东海小龙前去播雨。小龙贪玩,一头钻进河里不再出来。有个小伙子,到悬崖上采来了“降龙水”,搅浑河水。

小龙从河中露出头来与小伙子较量,小龙被击败,只好播雨。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3.接“姑娘”

二月二龙抬头一定要知道习俗(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忌讳)(6)

二月二还有一项重要的习俗就是接“姑娘”,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带姑娘”之说。苏北人的礼数多,其中正月里“姑娘”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须当天赶回婆家。

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

在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聊天儿,轻松而愉快。而城里人“带姑娘”则是姑娘、女婿一起带回来吃一顿丰盛的中饭。此习俗在我国北京及北方大多地区也很流行,不少地区一直传承至今。

4.炒蝎豆

二月二龙抬头一定要知道习俗(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忌讳)(7)

这天比较盛行的风俗是炒蝎豆,也称作“报捷”,谐音爆蜇,据说吃了炒蝎豆,一年不被蝎子蜇。郓城等地称作“炒蝎子爪”,孩子们边吃边唱道:“吃了蝎子爪,蝎子不用打。”

蝎豆一般用黄豆炒制,有的蝎豆还粘上糖面,还有的把面和蝎豆一块炒,花样甚多。吃蝎豆不仅可以辟邪,还有人说谁要是吃了七家的蝎子爪,谁就能长命百岁。

除胶东部分地区外,其他各地的二月二都流行此俗,不过,在蝎豆之外又加上了瓜子、爆米花等,这是炒蝎豆风俗的一个新发展。

农历二月初二还是“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因此,盛行于我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

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分享、点赞、评论、收藏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