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就是身体柔软和心里柔软)

本 期 导 读

路老师按:我们现在对于健康的认识越来越迫切,国家也倡导我们在出现疾病之前,自己能不能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然后对自己的健康进行管理,少生病、不生病、小病自己搞定。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恰恰在这种历史的节点上,有机会去传播中医的科普知识,通过网络来学习关于健康的问题。

健康不外包

昨天我遇到一个朋友,他很骄傲地跟我讲,他一直把经络疏理实践在生活当中,他说家里的孩子要感冒了,他就给处理一下,弟弟家的侄女胃不舒服,他就给揉揉中脘穴,很是得意。这分享对我来讲给了我很大的鼓舞。

大概在四五年前,我给这哥们儿调理过身体,还赠送了当年所写的《通则不痛 痛则不通》给他,也教他按揉经络上的一些容易堵塞的穴位。这个哥们儿不是我们这个专业的,但是没关系,他自己就开始有时间就研究,并付诸实践,管理自己及家人的健康。

我一直就想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的朋友、非专业的朋友掌握这种健康知识。 我之前正在准备一个课程,是给那些高中快毕业、准备出国的孩子们的,就想让他们在海外自己来照顾自己身体,能掌握一些方法,比如远离寒凉,比如能够早点睡觉,在生活行为上来干预自己。

我们总想认为经络是一个组织或者器官,其实这里面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有问题。

其实经络不是组织也不是器官,它是什么呢?它是空间,是什么空间?

它是一个肌肉和肌肉之间的缝隙,肌肉和骨骼之间的缝隙,肌肉和肌腱之间的缝隙,甚至说肌肉和血管之间的缝隙,就这样的空间。所以古人说「伏行分肉之间,深不可见」。

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大家翘个二郎腿,把小腿抬起来,放在膝盖上。小腿我们可以摸一个粗大的骨头。这骨头挺宽,大概有两三厘米那么宽。

我们现在用大拇指和四个手指配合,把大拇指摁在骨头的内侧缝隙里面,从膝关节下方开始,就是骨头和小腿肌肉的结合部,用力地点一下,然后依次地沿着这个缝,依次地往下点,从膝关节下方开始依次点按到踝关节。

很多人在膝关节下方就疼了,那就是著名的阴陵泉。接着往下按的时候,大概阴陵泉穴下面四指宽,就图片上面那个圈(A点),那个位置那也是疼的。

健康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就是身体柔软和心里柔软)(1)

接着往下走,到了踝关节内踝尖上四指宽处,又有一个痛点,那就是三阴交(B点)。

所以这条缝隙是什么?是脾经循行的线路。刚才的动作,大拇指摁着的内侧缝隙是脾经的循行线路,四个手指按着的胫骨的外侧缝隙,是胃经的线路。

如果对中医有一点点的了解的话,你会知道有一个术语叫表里关系,那就是古人把十二脏腑,分成了六对,脾胃就是一对,一个在内,一个在外。我们的身体结构,脾经就在内侧,胃经就在外侧,它是保护脾经的。

我们刚才说,经络应该是畅通的,不应该有这些痛点的,有痛点说明什么?说明经络有堵塞,气血在这运行不太畅通。这就像有的朋友在大城市生活,几乎每天晚上八点才回到家,为啥呢?因为路上总有一些地方堵了一个小时、半个小时。

经络和道路是一样的,它也有这样容易拥堵的地方。至于这些拥堵的点在哪?就是刚才说的各种缝隙。

健康,就是身体柔软和心里柔软

我们再找一个穴位,这个穴位好多朋友都知道,叫合谷穴。上周我上课的时候,有的朋友说找了十年合谷穴,发现之前找的是假的。为什么说他找了十年的合谷穴之前都是假的呢?因为好多朋友直接揉到那块肉上去了。

我们刚才说经络是在肌肉和骨骼之间的缝隙,合谷穴也是这样,它是大肠经的一个重要穴位,怎么找呢?

它的官方定位是第二掌骨的中点处。第二掌骨什么概念?就是我们手掌有五块骨头组成的,大拇指后面那个叫第一掌骨,食指后面那个叫第二掌骨。

健康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就是身体柔软和心里柔软)(2)

请看此图

我们现在可以做一个什么呢?虎口向上的姿态。在食指的掌指关节(手掌和手指相连的关节),图片偏右边的黑点处为A点,偏左边的为B点(大拇指向后延长线和食指向后延长线之间的交点),A点和B点中间,骨头和肌肉的结合部就是合谷穴,我们平常按揉就是按这里,不要揉那块肉,一定要注意。

用手指或者按摩器摁在合谷穴以后别动,用最小的半径,顺时针、逆时针都行,旋转打圈。什么叫最小的半径?就是一点一点的,距离很短的,然后逐渐加力向下旋转,这样按着不久,很多朋友就开始疼了。这个是真正的合谷穴。

如果揉的是那块肉,那么天天揉八个小时都没有用,为什么?因为和身体没有建立起连接。

身体的疼痛点我们要把它揉开,坚持点揉大概三五天以后,这个痛点就消失了,每次点揉两三分钟就行了。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身体里所有的缝隙——骨骼和肌肉之间的缝隙、肌肉和肌肉之间的缝隙、肌肉和肌腱之间的缝隙,都是畅通的,都保持一个松弛的状态,气血运行是畅通的情况下,那我们的身体还会差吗?

这里面其实有一个健康的标准。其实一个人的健康,从肌肉的形态上就可以看得出来,他的肌肉应该是柔软、有弹性、不松弛、不紧绷。我们现在看到好多朋友身体的肌肉是僵硬的,比如您去掐几把身体的这些缝隙,抠一抠、揉一揉都很疼。

所以我们现在提出了一个健康的观点,就是身体柔软和心里柔软。

至于我们如何来找到这些缝隙,如何让我们的身体保持柔软?为何说某一个局部和我们的脏腑有什么关联?未来我们会大概用24次的分享,来讲解12条经络的循行线路。

我也建议大家可以把黄帝内经第五章《阴阳应象大论》阅读理解一下,这一章作为中医的启蒙学习特别价值,可以帮助您建立一种象思维——中医是一种透过现象来认识本质的一门学问。

当然了,更有意思的是,我们掌握这种象思维之后,会系统地看待我们的身体,改变只关注局部痛苦的错误习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