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观后感50字(咬定青山不放松)

咬定青山不放松

——电视剧《青山不墨》观后感

青山不老观后感50字(咬定青山不放松)(1)

34集电视剧《青山不墨》在央视落幕了,至今余音缭绕,因为这是一部反映家乡黑龙江伊春林业工人的剧,导演李文岐是土生土长的黑龙江人,也是我喜欢的导演。同时,我在油田有幸从事过的绿化和生态资源管理工作,并且我的行业主管领导王东旭局长出现在总协调成员之中,因此倍感亲切、激动不已!

“青山不墨”出自林则徐的一首诗。青山是电视剧的主角,人物围绕青山而工作,剧情围绕青山而展开,矛盾冲突围绕青山而发生。咬定青山不放松,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青山不墨、绿水静泽。

这是一部回答时代之问的好剧。确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是时代课题。这部剧时间跨度70年,主要讲述了自新中国成立至今,三代伊春林业人历经生产建设、改革开放、绿色转型不同历史阶段,用热血和生命开发保护祖国山川,将茫茫林海建成我国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区的“人间奇迹”感人故事。该剧和《觉醒年代》一样,可以称谓觉醒剧,《觉醒年代》倡导的是人的思想与精神的觉醒,《青山不墨》传播的是人对自然敬畏的观念觉醒。两者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尤其在自然遭到严重破坏、自然又以各种灾难向人类报复的今天,《青山不墨》呼吁的“绿色觉醒”就显得更为及时和紧要。

青山不老观后感50字(咬定青山不放松)(2)

这是一部歌颂林业工人生活的爱国年代剧。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风采,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坚辛,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可歌可颂的业绩。建国初期,林业工人为支持国家建设是怎么披荆斩棘的,改革开放后,是如何接受洗礼和碰撞的,新时期,是如何走出困境,走上恢复青山、持久生态之路的。这是大家需要了解的,也是这部剧要集中反映的。故事在雄壮的歌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拉开序幕,瞬间把人们的记忆拉回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激昂岁月。该剧的可贵之处就是再现了新中国成立至今林业工人扎根林区艰苦创业的感人故事,呈现了林业工人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精神,诠释了林业工人历经开发建设、二次创业、转型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用热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段段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华美篇章。

青山不老观后感50字(咬定青山不放松)(3)

青山不老观后感50字(咬定青山不放松)(4)

这是一部造就英雄和造就英雄精神的剧。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奋斗史。时势造英雄,剧中形象地刻画了以马永祥、郑毅、魏建中、华青为代表的林区工人、干部、知识分子和家属等一批英雄人物。通过演员质朴的演绎,让我们感觉到几代林业人的拼搏与奉献精神。马永祥是以马永顺为原型塑造的,他的身上有一股韧劲和执着的精神,在国家百废待兴的年代、在国家一穷二白的岁月,马永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国家建设,深入到原始森林中,与天斗、与地斗、与熊瞎子斗、与大豺狼斗,将一棵棵木料在“顺山倒”的震天呼喊中运送到了全国各地,用自己坚实的肩膀为新生的共和国撑起了一片蓝天。在长达数十年的奋斗中,他扎根大山,奔走峡谷,穿越林海,踏遍雪原,先后发明了四季锉锯法、安全伐木法、大肚子锯、弯把子锯以及"元宝楂"、"月牙楂"、"对口楂"等10多种放树方法,在那个吃穿住行都成问题的年月创造了可歌可泣、可圈可点的不朽业绩。而当思想和意识开始对护山爱山、植树造林有所醒悟时,以马永祥为代表的老一辈林业人又主动地挑起的封山育林的重任,在曾经挥锯伐木的地方,毅然决然地放下了斧头和刀锯,从容不迫地拿起了锄头、铁锹,上山植树、护林护山。即便退休了,也还要自觉自愿地组成了护林队上山巡逻、拉着自己的家人植树造林,马永祥说:“我算了一下,这一辈子,我一共砍了36500多棵树,今后我要上山栽树,还上这笔账。”在暴风骤雨中、在山洪威胁下,他冒着山体滑坡的危险,独自一人在山中寻找被洪水冲走的树苗,一棵一棵地捡起来,又一棵一棵地重新栽进了大山中。在整个植树过程中,马永祥率领家人马不停蹄、奋力植树,他既当指挥员、战斗员,又当质量验收员,历经9个春秋,植树近6万棵,创造了新中国历史上的“马家军”传奇。

青山不老观后感50字(咬定青山不放松)(5)

女大学生华青虽不是弄潮的主打人物,但她是生态文明的精神象征,客观上起到启发援助马永祥的支柱作用。她深知小兴安岭是适合红松生长的绝佳环境,必须爱山护山才有前途。她一直为生态平衡而战,尽管力量很微弱却很坚持。正如她所说,我要把绿色的种子种在每个人心里。马永祥从北京开全国群英会回来第一个奔向她,中央领导说青山常在永续利用,他问华青,接下来应该怎么办。华青称赞他是绿色觉醒,是绿色醒悟。“我又多了个知音,太好了”。

青山不老观后感50字(咬定青山不放松)(6)

剧中林海市林管局局长郑毅的原型人物张子良是一个挚爱大山、深爱人民的领导干部。党为加强对东北林业工作的领导,派张子良到林业战线工作。自此,他深耕林海,白首不离。他在带领林业工人千方百计完成木材采伐任务支援国家建设的同时,致力于森林更新、森林保护,致力于保护青山、增加职工福祉。在无章可循、无典可仿的情况下,他深入到采伐一线,在实践中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呕心沥血探索增效减伐模式,主持制定了森工、制材、木材综合利用等一系列操作规程、管理条例, 提出了“加速人工培育森林乃是客观形势的要求”的林业企业经营发展方针,为保护青山、保护森林资源做出了杰出贡献。

青山不老观后感50字(咬定青山不放松)(7)

这些英雄人物不怕困难,探索前进;公而忘私,义无反顾;坚持真理,锲而不舍;敢于斗争,刚正不阿;对党忠诚,赤心如火。他们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神曲”,培育和锤炼出来了马永祥精神、红松精神。他们用自身的作为展现了美,那是一种赤诚的静美,那是一种担当的壮美,那是一种互助的柔美,那是一种合作的至美。

这是一部充满浓郁地域特色和文化的剧。电视剧开端就把观众带入浓郁的地域特色之中,那漫天的大雪,呼啸的北风,林子里皑皑的白雪,大雪覆盖着树林,房檐上悬挂着冰溜子,小兴安岭的冬天是严峻的,白色主导着一切,冰冷冻住了一切,可工人的心是火热的。剧中塑造出了东北林业工人豪横的性格,这豪横和他们的出身有相关联,这些林业工人有的是从小鬼子的死人堆儿里边爬出来的,都是见过阎王爷的选手;有的是当年的胡子,必须要靠着豪横劲头儿才能过活;有的则是抗美援朝的老兵,已经在战场上有过生死历练。这豪横和工作环境相关联,冰天雪地当中,林业工人的骨头比冰雪天还硬,这样才能有硬朗的精神和劲头。这豪横是真豪横,不是地痞流氓耍无赖,而是把干劲儿用到具体的工作当中去,用自己的肉体与精神,战胜工作当中的困难,并且为国家、为民族创造价值。这部剧的语言很有特色,有浓厚的东北语言的特色,尤其是一些东北方言、俚语、歇后语的运用,可谓是手到擒来。使语言很接地气,并富有幽默感。其实,熟悉东北生活的观众都清楚,剧中的这些“大碴子话”,就是纯然的东北生活,语言硬朗,就是实际生活状态的硬朗。

青山不老观后感50字(咬定青山不放松)(8)

这是一部呈现唯美映像的生态剧。

该剧一首纯净明快的童声片头曲以简约之式撩开了剧幕,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那脉青山扑面而来,宛如一泓清泉从光阴深处流出,闪着似曾相识的波光漫入视野、浸抵心渊。观众在一幕幕至情佳境之中领略着故事内外伊春风物的唯美映象。首入眼帘的是伊春的漫漫苍山,远观之可谓层云山间绕、翠峰雾海浮,近看之可见鸟在松上跃、花在石间开,群峰拢翠、青松含烟。光流山峦顶,暖入苔草间。这故事,历尽悲欢、只此青绿。一代代林业人,历经艰辛、千回百转终达执念,植树还绿、护卫青山,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故事,阅过浮华、臻于唯美。林业人以其淳朴炽热的赤子之情衷爱着森林里的家、守护着林业人的心灵家园,演绎着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温情与大爱。这一份唯美,臻于至纯至诚,一如片头曲所唱:“咱的林子咱的山,咱的头顶蓝蓝的天,小河流水大河满,花开花落又一年。”伊春唯美与真情在荧屏内外传递。时光一直向前,青山从未忘记。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苦、那些乐,在这一片不墨青山中,在这一个唯美故事里。

青山不老观后感50字(咬定青山不放松)(9)

这部剧除主题突出外,手法运用也很独到。它的一大特质是异常的安静与平稳。和这部剧的内敛气质一样,观看这部剧的观众,很多人也喜欢在安静平稳中,被马永祥、郑毅、华青、马保峰这些林业工作人员的奉献精神感动!好的东西,往往是质朴无华,《青山不墨》没有同时期电视剧的喧嚣和炒作,它如小兴安岭的溪流一样,在纯粹的白雪覆盖下,汩汩温暖的涌出,滋润着观众的心田。另一大特质是追求场景真实和质感。所有艺术手段的运用其前提都是突出现场感,强调照相机般的真实。使电视剧具有一种“穿越气质”,带领观众亲身体验了极寒天气冰封山林的伐木大会战。随着画面不断闪过,不管是锈迹斑斑的火车,冰天雪地的恶劣天气以及房屋陈设、服饰等还原度都非常高,演员冻得通红的脸、睫毛上的冰霜以及他们说话冒气等,一个个特定时空,带入感极强,如爬冰卧雪寒风刺骨感同身受。还采取了歌曲时常唱起,号子不断响亮等手法,营造了记忆深刻的时代感和历史感。除此之外,这部剧矛盾冲突此起彼伏,内容真实;时代突出,形象鲜明;细节出彩,熠熠生辉。

青山不老观后感50字(咬定青山不放松)(10)

当然了,这部剧也有不足,由于和电视剧《人世间》前后播出,又都是乡土剧、年代剧,所以自然引起观众好奇,观众不自觉拿《人世间》做对比,总的是厚重感要差一些,因为《人世间》先有作品,后有剧本,作品是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剧本是著名编剧写的剧本,这方面《青山不墨》相见逊色。由于和时代课题联系紧密,观众还把这部剧和《山海情》相对比,但故事的完整性、演员的出色演技和细节出彩等相比之下还是差了一些。通观这部剧,感觉导演李文岐的总体驾驭能力略显不足,主要是前紧后松、高开低走,演员选的不够准确,人物化妆不贴实际等问题。还有就是剧评、热议多局限在本土,其它地区要差些。

对于这部剧,笔者给予了很大的热情和期待,也许有些吹毛求疵了!瑕不掩瑜,这部剧总体是一部上乘的剧,期待黑龙江、期待导演李文岐能拍出更多更好的好剧,弘扬龙江文化,打造龙江品牌。

图片|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