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旷达的人生态度 坚毅旷达的生活家

苏轼旷达的人生态度 坚毅旷达的生活家(1)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成就最为全面的文化伟人,同时也是个风节凛然的政治家。然而他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依然保持着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嫣然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生活家”,他的许多积极地人生态度值得后人称颂和学习。

苏轼性格耿直,看到不合理的情况总是忍不住发言,在政治上他刚正,敢于直言。也正是由于他的直言,并不受朝廷重用,大部分为官生涯是在全国各地做地方官,曾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做官,长达十三年半。

但是,苏轼并没有因为担任地方官而消沉,他为官的政绩非常卓著,他的政绩为当时的百姓和后人称道。在徐州,他曾带领全城人民抗洪;在杭州,整治被葑草和淤泥淤塞了三分之一的西湖。即使当苏轼被贬谪以后,他还是尽力参加一些地方上的公务活动,仁政爱民这样一种儒家精神,已渗透到苏轼的整个生命中间。

由于直言反对新政,苏轼在政治上屡受打击,其中最为严重的一次即:“乌台诗案”。这是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的语句和此前所作的诗句,以诽谤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结果苏轼被抓进乌台,关押了四个月之久。在被关期间,他甚至受到了死刑的威胁,狱中他曾写诗作为遗嘱:“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虽然苏轼在生活中面对这般不幸,但是面对生活的苦难他依然保持着一种“淑世情怀”,旷达仅仅是他的外表,坚毅才是他的内在精神本质;面对生活他随遇而安,奉行着抽身一步天地宽的人生观,常以审美愉悦的生活态度去拥抱生活,他热爱美食,擅长服装剪裁,他设计的一种帽子曾风行汴京。正因为此,他的综合成就之高可谓中国文化史上第一人。

他的诗词中,更是体现了他旷达、坚毅、乐观的生活态度。苏轼诗词两体都很擅长,都达到了一流水平。他主张“以诗为词”,是历史上最主张诗画一律的人。苏轼把平凡常见的生活内容都写到诗里面,通过他的生花妙笔,即使是酒茶饮食一类的平凡生活也能得到升华。有趣的是,他曾把“牛粪”写进诗里,“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之一》)这首诗写的是黎族老乡的口语,充满着田园的泥土气息。正如俄罗斯的一位文艺家别林斯基曾说过,“对于真正的艺术家,哪儿有生活,哪儿就有诗。”

苏轼为诗歌注入了浓厚的趣味,他认为诗歌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奇趣,“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在这首诗中他道出了一种真正的美,这种美不管采取什么形式它总是美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晚景》)透露出只有深入某一事物,非常熟悉它,你才能及时地体会到它的细微变化。苏轼在诗中间,把生活中的道理说得特别生动、真切。这些道理也就随着我们读诗时的审美愉悦感而沁入人心。

苏轼词的文学意义更大于苏诗,在苏词中他展现了它的忠厚、仁爱、洒脱和旷达。“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蝶恋花》)这首诗中不仅仅展现诗人偶然遇见的那个青春少女的形象,更重要的是突出一个天涯的漂泊者,他看到春光已残,柳絮都吹尽了,感到了人在天涯的一种漂泊感。虽然这是一首婉约词,但在苏轼的笔下已变成了一首文风清新的抒情诗了。

苏轼虽然在生活中有诸多不顺,但是他依然对生活满怀憧憬和热爱,他的很多作品体现出奔放豪迈、轻荡磊落如天风海雨般的风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他举杯对月,抒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豪放性情和浪漫情怀。

苏诗加上苏词,全方位地展现了他传奇般的人生经历,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他一生的喜怒哀乐,他以巨大的才力,把各种艺术手段运用得恰到好处,从而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衷心喜爱。苏轼的诗词也包括他那些富有诗意的抒情散文,是后代读者获得心灵滋润和审美熏陶的不竭源泉,也是我们汲取精神力量,来铸造一种健全人格的无穷宝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