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媳妇本地郎之结婚篇(推出选角综艺我要上外剧)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艾修煜 实习生 张晓芬
图/节目组提供
2020年,广东出品的著名长寿情景喜剧《外来媳妇本地郎》(以下简称《外》剧)将迎来开播20周年的里程碑。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频道携手广视传媒,举办了大型选角综艺《我要上外剧》,为《外》剧选拔新人,增加新鲜血液,首期节目将于7月25日21:40在珠江频道播出。
选新角,为“长寿剧”注入新活力
“二十年,正青春”,是《我要上外剧》节目组提出的口号。
节目监制阮爱华表示,节目初衷就是要为《外》剧注入新的活力:“放眼亚洲,没有第二部情景短剧是持续制作、播出了20年的……很多人都惊讶于《外》剧的生命力,也有不少人认为它需要一些新的突破。在20岁这个关口,我们希望给《外》剧注入新的活力,引入有特点、有人气的新演员以及新的故事线,吸引更多年轻观众来围观、讨论。”
节目组的招募迎来了积极响应。剧组透露,海选报名开启不到一个月,就有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1200余人报名参与,有五岁的孩童,也有花甲老人,有专业演员,也有工程师、网红等业余爱好者。
目前,经过10场线上甄选和两场线下battle,30位选手冲出重围,站上突围赛的舞台。据悉,最终经过抢位赛、决赛胜出的冠军,将获得50集的《外》剧演出合同,其他优秀选手也将根据表现参与《外》剧的演出。
《我要上外剧》的节目评审由《外》剧资深主演轮番担任,虎艳芬(苏妙婵饰演者)、禤智红(唐小姐饰演者)、彭新智(康祈耀饰演者)、宋嘉其(宋赟饰演者)、丁玲(常香兰饰演者)等纷纷现身,他们既要代表剧组把关“选角”,对新人选手的表演进行点评、示范,还要亲自上场助力表演,鼓励和支持追逐演艺梦想的诸位选手。
标准多,有实力和观众缘最重要
什么样的选手能够打动评审获得青睐?各位评审的选角标准又是什么呢?
虎艳芬表示,年轻人最紧要的是要有扎实做事的态度:“演员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风光,不要有一夜爆红的贪念。我不喜欢没有演技光靠流量的人,这对那些用心学戏、花功夫用本事去征服观众的演员很不公平。”
她认为《外》剧这种生活化的情景喜剧,恰好有利于年轻人上手:“《外》剧扎根本土,贴近民生,特别有亲和力,可以给新人土壤——你就先演跟自己贴合的角色,演好自己。”外形上,虎艳芬也不追求俊男美女:“所谓的‘歪瓜裂枣’可能有好味道,相貌不占优势的演员,观众有可能更喜欢。”
禤智红则期望:“《外》剧拍了20年,已经是个非常成熟的剧组,希望新人能够完全融入到这个大家庭,表演方式能符合《外》剧的调性,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带来新鲜感。”
宋嘉其总结两位评审的风格:“虎老师的风格是‘爱之深责之切’,她本人是专业话剧演员出身,对表演看得很认真,包括每一个眼神、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她希望选手们能够有过硬的表演基础。禤智红则是时而狠狠地给你两‘枪’,时而照顾你一下,摸摸你的头。”至于自己,“佛系”的宋嘉其对有即兴能力、临场反应出色的选手格外喜欢:“看他们能不能接得住戏,同时把‘球’扔回给对手演员,让戏流动起来。”
彭新智最看重选手是否有观众缘:“有观众缘,才能让观众记得住,才会有发展空间,否则就算演得再好,也只能局限在故事中,不能发出个人光彩。”
作为以粤语为主要表演语言的情景剧,不懂粤语的外地演员想要加入会不会因语言而受限?彭新智认为“语言确实是个很大问题”,但不至于“受限”:“受限的是人心,剧名叫《外来媳妇本地郎》,说的就是不同文化的交织碰撞,粤语也好,普通话也好,甚至外语,剧里都有出现。”
二十年,热爱是坚持的原动力
2000年4月18日开拍,同年11月8日开播,不知不觉中,《外》剧已经播出近4000集。戏里的康伯康婶年事渐高,戏份渐少;二佬阿宗也已在去年和观众正式告别;广东人“睇住大”的康天庥戏里戏外均步入了婚姻殿堂……
禤智红表示:“一年年就这么顺理成章地过来了,经常有观众跟我们说‘我是看着你们的戏长大的’。我们作为演员,也想对观众说‘我们也是看着你们长大的’。”
“二十年如一日”饰演苏妙婵一角,虎艳芬坦言这是件“幸运又不幸”的事儿:“20年只演一个角色,对一个演员来说是退步,说实话,也很枯燥。毕竟,出演不同类型的角色,才能丰富舞台阅历。之所以能坚持到现在,我自己也觉得很难解释,唯一的原因就是热爱这个剧组、热爱这个家吧。”
尽管角色没变,但虎艳芬表示如今戏里戏外的心态和境地都大不一样:“我刚进剧组的时候,30多岁,戏里的苏妙婵还是小媳妇,一家三口齐齐整整,小打小闹……20年后的现在,苏妙婵的老公去世了,儿子也结婚了,她很孤单。”
眼下,虎艳芬在戏外也承担起一个“大家长”的角色,为《外》剧的发展延续操心劳力:“戏里,苏妙婵要支撑一个小旅馆;戏外,我作为老演员,要去守护《外》剧。因为老二(郭昶)的心愿是希望这个戏长久地走下去,他爱《外》剧这个大家庭,我作为他戏中的妻子,也要去支撑这个剧组、维系这个家。”
彭新智表示,经典离不开坚持和积累:“就算《外》剧哪天停了,也已经是一座丰碑。这些年,最大唏嘘就是有些很优秀的演员走了,比我们年长一辈的演员也八十多岁高龄了,有时候看到他们,就像看到我们未来的影子。但是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还有观众在看这个戏,还有很多年轻人愿意来参演。”
在彭新智看来,《外》剧还有很多开发空间:“它已经不单单是个情景剧,还有很多‘文化标签’,除了《我要上外剧》这类配套综艺,它还可以做更多拓展,衍生物可以有很多……《外》剧是个有积累有沉淀、值得经营和包装的文化大IP。”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