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最著名的十个人物(两位作曲家给红楼梦作曲)

提起《红楼梦》,大众首先想到的是87版《红楼梦》电视连续剧,提起林黛玉,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陈晓旭的面庞,提起《红楼梦》歌曲,我们耳边回响着《枉凝眉》《葬花吟》《分骨肉》《聪明累》等一首首87版《红楼梦》插曲……

87版《红楼梦》在中国电视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导演王扶林,摄像李耀宗,服装设计师史延芹,化妆师杨树云,作曲家王立平,用他们的聪慧,专业,敬业,共同完成了这部经典作品。

剧中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曲子,都出自王立平之手。这些歌曲,三十年过去了,这些歌曲更是成为经典。

红楼梦最著名的十个人物(两位作曲家给红楼梦作曲)(1)

可又有谁知道,三十年前,有一位和王立平同样是音乐界大师的作曲家,也曾为《红楼梦》作曲,当时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位作曲家,就是王酩,89影版《红楼梦》的作曲家。

现在看来,王立平是成功了,王酩却沉寂了,不是因为才气,不是因为技巧,也不是因为经验,更不是因为心态。

王酩和王立平,一样的才华横溢,王酩、施光南、王立平曾被誉为新时期青年作曲家“三驾马车”。王立平曾说:“王酩是这一代里优秀的、有代表性的一个。”

王酩的作曲,之所以没能成为经典,和思路有关。

红楼梦最著名的十个人物(两位作曲家给红楼梦作曲)(2)

王酩苦思冥想,在《红楼梦》中寻找古典的时代感,眼前一亮,靠上了昆曲。

王立平辗转反侧,找“无朝代年纪可考,无地域邦国可考”的时代感,眼前一亮,靠上了“十三不靠”。

我们先来看,89影版《红楼梦》作曲家,王酩。

王酩是一级作曲家,他的代表作品有《难忘今宵》《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妹妹找哥泪花流》《青春啊青春》《海霞》《小花》等,1980年获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电影音乐奖。

在给89影版《红楼梦》作曲的时候,王酩跟随剧组走南闯北,体验生活,希望在其中找到感觉。王酩希望自己能做到在电影中音乐的突破,古典音乐的突破,他认为要写出红楼梦时代的音乐特点。

于是,王酩靠上了昆曲,这是他认为最好的红楼音乐特点。王酩要用民族独特的音乐语汇,来写《红楼梦》,写出新意,写出他独特的理解,达到风格化和形象化的特点。

在这样的思路下,王酩采用南方江浙一带的音乐语汇,乐器以民族乐器为主,加入西洋乐器中的管弦乐队,就如从浔阳江头穿越而来的那一曲《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有几分古韵、梦幻,飘逸之美,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淡淡的悲剧气息,淡淡的纯洁感情。

红楼梦最著名的十个人物(两位作曲家给红楼梦作曲)(3)

有人这样形容89影版《红楼梦》的主题曲:

全片音乐纲领,作曲者要在呼吸之间,透露全书的气质,立即把观众带入那个钟鸣鼎食之家,体味到那温柔乡中的一场沧桑。几声编磬钟鼓声敲开了历史的大门,缓缓走进红楼的梦境。一声悠扬的竽声(疑是)响起,在古筝滑音之中,大小提琴回旋应和,华美而荡气回肠。然后是古筝在高音区独自摇拨,有些落寞,最后笛、萧、埙、提琴齐齐奏响了末世的尾音。而代表警世之音的钟铃之声一直没有停歇,直到旋律的终点。

也许,是因为89影版《红楼梦》没能成为爆款,也许是因为音乐本身没能很好的流传,也许因为音乐和《红楼梦》不是那样相符,王酩的作曲,沉寂了,没能流芳百世,是一种遗憾。

词作家乔羽说:“王酩把他的一切都给了音乐。”1984年他们合作的《难忘今宵》,成为一曲经典,春节晚会的最后时分依旧还会响起,只是,王酩已经不在了。

87版《红楼梦》作曲家,王立平。

为87版《红楼梦》作曲之前,王立平已经是很有名气的作曲家,他写作速度曾是乐坛佳话。他曾在三天之内写出脍炙人口的《太阳岛上》、《牧羊曲》,深受广大观众的喜欢。

王立平从小就喜欢《红楼梦》对他来说,能与曹雪芹结缘,能为《红楼梦》作曲,是他人生中一大幸事。可如何把曹雪芹的伟大作品,很好的展现出来,让大众接受并喜欢,这是王立平创作过程中接受的长久拷问、折磨和逼迫。

红楼梦最著名的十个人物(两位作曲家给红楼梦作曲)(4)

《红楼梦》音乐就应该是“红楼梦本身”。于是,王立平苦思冥想,青灯黄卷,找到了“十三不靠”的感觉,也就是不靠戏曲,不靠民歌,不靠流行歌,也不靠艺术歌曲,他创造出一套专门属于《红楼梦》的音乐“方言”,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王立平认为,《红楼梦》音乐不能是昆曲,“有昆曲,就有时代可考”,这是他和王酩最大的不同。同样,也不能是各种地方戏和民歌,“这就有了地域限制”。

为了寻找这种感觉,王立平沉浸其中,如痴如醉,不能自拔。很多年后,他再看总谱上写的字,都不知道当时自己要表达什么意思。

创作的过程中,王立平用心写,含泪吟,倾注了全部的心血,《枉凝眉》写了一年零两个月,而《葬花词》写了一年零九个月,两年多的时间,王立平呕心沥血,完成了13首歌曲。写完《分骨肉》一曲后,王立平也不知道为什么,趴在钢琴上痛哭不止。 全剧音乐旋律优美,凄婉深沉,可谓登峰造极,美妙绝伦。

红楼梦最著名的十个人物(两位作曲家给红楼梦作曲)(5)

谈起那段岁月,王立平说:

“创作《红楼梦》,我受到的磨难是空前的。四年多,我没有一天好日子过,每天都是在极大的压力下反复地推敲,也从来没有哪段乐曲是靠灵感而写,都是从《红楼梦》的字里行间挖出来的”。

王立平作品情真意切、典雅流畅、荡气回肠。87版《红楼梦》编剧周岭,将87版《红楼梦》音乐比做“仿佛是闲手拈来的天籁之音、天来之笔”,说王立平写的曲子,和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本意吻合。

对王立平来说,没写一个作品,都投入了自己的真是感情,只有倾注了感情,才是创作的基础。热爱,是创作的源泉,虚情假意是根本无法打动人的,只有作曲家热爱到一定程度,才能通过作品去感染大众。

红楼梦最著名的十个人物(两位作曲家给红楼梦作曲)(6)

王酩和王立平,都是音乐界的大师,才华横溢,作品家喻户晓,耳熟能详,都为音乐界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两位都是顶级的作曲大师。两人的创作风格和方向,是完全不同的,从89影版《红楼梦》和87版《红楼梦》可见一斑。

在《红楼梦》音乐的创作上,王立平胜了一筹。当年,两人都非常敬重曹雪芹,非常热爱《红楼梦》,都非常认真地读书,非常虔诚地学习,都唯恐错行了一步,“惴惴有临履之忧”。只因为思路不同,创作出来的作品不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