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拍摄怎么降低噪点(摄影中画面噪点的控制方法)
在摄影中,我们一直追求更干净的画面,有一样东西,想方设法的去规避它—噪点
数码相机拍摄照片产生的噪点,也称为噪声、噪音,它的产生主要是相机的感光元件(CMOS或CCD)在接受透过镜头的光线转化为信号并输出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图像中随机的粗糙部分,图片看起来布满了黑白或者彩色的细小颗粒斑点。
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光进入感光元件后,先穿过第一层微透镜(使光更聚集),发生折射,后进入拜耳滤镜(它是一个4×4阵列,由8个绿色、4个蓝色和4个红色像素组成),再照射在光电二极管上,发生光电效应,由此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在放大器等各种电子元件的共同协作下,电信号被转换成数字信号传输到影像处理器。
信号在进入处理器之前,经过一系列的集成电路,这些是影响噪点的主要来源。
噪点的产生是常见的现象,但操作合理是可以极大限度的控制它,这样才能留给后期更大的余地,毕竟后期降噪大部分时候是对画质做减法,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控噪上,才能得到高质量的图片。从噪点产生的本质剖析一下,经常会遇到产生噪点的一些原因,以及怎样控噪。
1. 长时间的曝光
感光元件存在热稳定性问题,在长时间曝光时,由于相机传感器散热不畅会导致CMOS升温,机器的感光元件温度升高,噪音信号过强,会在画面上形成杂色的斑点,这些点就是热噪,热噪点有个特性--位置比较固定,一般呈现为亮点状,带一定的色彩。
由于热噪具有固定性,所以后期相比电杂信号噪点的处理容易些。在拍摄时先得到一张长时间曝光的照片,然后盖上镜头盖,拍暗场,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参数,再拍摄一张,后期拖入PS中,暗场照片模式改为差值叠加之前的照片,就可以去掉热噪。或者前期拍摄的时候,想办法给机身降温,冷冻加风扇散热等都可以。
2. 相机的ISO设置
可能有些人听过设置低ISO欠曝后期追回这样的说法,其实是不对的,这样做会让画面中的暗部充满彩噪。
首先ISO不等于噪点,很多情况下,提高ISO还能减少噪点。夜景拍摄或者黑暗条件下的拍摄,在快门和光圈已经固定的情况下,提高iso并没有本质的提高进光量,而是放大了模拟信号,散粒噪声放大的同时光信号也等比放大了,所以信噪比并没有改变,之所以会觉得噪点更多,是整个图片变亮变明显了。
这也是向右曝光理论,向右曝光cmos获得更充足的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曝光充足了,暗部的彩色噪点将大幅减少。
3.感光元件的大小
一般不同的相机CMOS会不一样,按照COMS(感光元件)大小,可以分为:
中画幅:60×90mm
全画幅:36×24 mm
APS-C画幅:24.9x16.6mm
M4/3画幅:17.3×13mm
1英寸画幅:13.2×8.8mm
通常情况下,别的条件不变,画幅(CMOS)越大,对噪点的控制就越好,这是物理性质决定的,光电二极管转换效率和面积成非线性的正比关系,面积越大光电二极管转换效率越高,所以也有底大一级压死人的说法。
总体分辨率不变,coms面积越大,单位像素面积也越大,每个像素接收到的光线就更多,所以光利用率是一个提升,直接的好处就是信噪比指标的提升。更大尺寸的传感器,相互间的光电干扰也会少一些。
画幅也是我们大多数情况下遇到噪点过多的原因,解决办法就是买全画幅是机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