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石器遗址在哪里(井陉孙庄600年历史的)

井陉石器遗址在哪里(井陉孙庄600年历史的)(1)

井陉石器遗址在哪里(井陉孙庄600年历史的)(2)

井陉石器遗址在哪里(井陉孙庄600年历史的)(3)

井陉石器遗址在哪里(井陉孙庄600年历史的)(4)

井陉石器遗址在哪里(井陉孙庄600年历史的)(5)

井陉孙庄的浇凌山,元宵节观者如流,赞不绝口。是艺人在夜间野地里制作,喷水逐步结冰,形成钟乳石状态倒挂,连成一片,即为“凌山”。在水中加入颜色,可与哈尔滨冰灯比美。是有600年历史的民俗珍品,井陉独此一家,实属民间艺术宝库中的金娃娃。

“浇凌山”井陉独此一家

我与井陉孙庄籍的高二平漫谈民俗,他说:“井陉孙庄有元宵节“浇凌山”的习俗,正月元宵节在村中大庙前空地上,立木架,将树枝倒挂在木架上,在晚上先用沸水从上至下慢慢浇下,是为消毒。由于夜间天冷温度低,水在往下滴的过程中,逐步降温结冰,气温越低,结冻越快,形成如同钟乳石状态倒挂的冰柱,当地俗称“凌锥”。冰柱连成一片,即为“凌山”。如在水中加入少量红绿颜色,五光十色,更加鲜艳,可与哈尔滨冰灯比美。元宵节观者如流,赞不绝口,是独具特色的地方民俗。”我被孙庄“浇凌山”珍品深深吸引。

媒体两次报道“浇凌山”

2011年2月,《河北农民频道》《三农最前线》美女记者石小岚打来电话:“过年了,你手里有典型好玩的的民俗吗?”我把“浇凌山”描述给她,她听后高兴的笑着,“快帮我联系,我去采访浇凌山。”几天后,2月18日,《三农最前线》播出了《井陉“浇凌山”浇出好心愿》,把浇凌山展出盛况呈现给全省观众。

2012年2月,《河北青年报》摄影记者崔靖,是个拼命三郎,要拍摄典型的民俗,我推荐浇凌山,揭开浇凌山神秘的面纱。我提示他,是寒夜在野外拍摄,很受罪的,他说,只要素材好,不怕受罪。下午5点,他穿着军大衣,背着摄影器材,蹲在孙庄等待夜幕降临。次日,我与他通电话,他头一句话就是,“井陉夜晚真冷啊!”2 月7日,《河北青年报》整版刊出《不眠不休15小时浇筑“凌山”》,把浇凌山制作过程,图文并茂的展现给了全省读者。

高二平是井陉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做事雷励风行,是个热心肠。媒体两次采访都是由他亲自联系安排。事后我说感谢,他嘿嘿一笑说,“为扩大家乡知名度,这是应该的。”我突然明白,孙庄浇凌山很美,孙庄的人更美。2015年11月,我得到消息。“浇凌山”被列入石家庄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真是件大好事啊。

揭开“浇凌山”制作的面纱

在井陉孙庄村边的野地里。16时,高春月点燃了一堆火,将两根直径七八厘米的树枝放在火里烤软弯成弓形,和另外四根直树枝捆在一起搭成架子。两名村民将几根小树枝拴在木架上,再将其倒挂在一旁搭好的架子上。约30分钟后,他们熟练的操作下,5个“奇形怪状”的“模型”被顺序倒挂起来。18时30分,天黑了,高黑蛋用一根“水枪”向“模型”喷水。他小心翼翼,确保每根树枝上都着水均匀。冬夜温度很低,树枝上的水很快被冻成了冰凌。大概每隔两三分钟,高黑蛋就要喷水一次。19时30分,“模型”外已包了一层薄冰,树枝末端出现了一两毫米长的冰柱。

次日3时,气温降到零下,“模型”完全被冰包裹,冰顺着树枝结下来,像珊瑚般堆在一起,有的已有七八厘米长。7时30分,经过15个小时制作,5个“模型”都挂满了细长晶莹的冰柱,最长的一根近五十厘米。村民小心翼翼地将其中一个“模型”翻转过来,瞬间一座拱桥展现在面前。其他几个“模型”也陆续显示出五角亭、冰树的模样,高黑蛋露出满意的笑容:“这个就叫‘凌山”。

观赏“浇凌山”要注意几点

井陉孙庄浇凌山,据传有600年历史。但是,你要看到他的真容也是不容易的。因为“浇凌山”是由水分和冷冻制成,因此,制作和保存都受温度的制约。

据介绍,一,不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元宵节都能观赏。原因:遇到天暖的异常年份,正月气温过高,无法制作,无法冷冻,当然也就无法观赏了。好在这样的年份并不多。

二,井陉孙庄是个大村庄,分东排,中排和西排,三大自然居住区,正月十五,十六,十七,三天庙会都能观赏到“凌山”展出。

三,清晨七点半艺人们抬着“凌山”进村。村民们洗把脸不吃饭,先跑去看凌山。八点以前是真实完整的“凌山”艺术品,八点以后,随着阳光照射,环境温度的升高,凌山在慢慢融化。观赏完美的凌山,越早越好。你来晚了,只能看到骨架和一片水渍了。你记住这几点提示,就能观赏到完美的凌山民俗艺术珍品了。

(杜建文 文侯福顺 图王会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