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注式阅读的标识(批注式阅读就是圈圈画画)

文 | 凝妈

这几天孩子有一项作业是读书做批注,平时并没有关注孩子做批注的问题,只是知道他读了,至于读的效果如何,并不了解。一直以为孩子都这么大了,读书读了十多年,还能不会读书吗?

但是交作业的时候才发现,孩子的批注实在是太简单了,最多的批注就是生字的注音、画出好词好句,对语言描写的感叹、写作手法的注解都少得可怜,更别说是自己的共鸣、思考、收获和感悟了。

批注式阅读的标识(批注式阅读就是圈圈画画)(1)

问他,读过的文章讲了什么内容,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很明显,阅读不够用心、不够深入。读了一遍认识了上面的文字、简单的圈圈画画就算完成任务了,并没有达到阅读的效果。

不会读书,读再多书也没有用

从不到一岁就开始读书,到了小学已经读了1000本书的大有人在。从小学起,阅读的书目不再是简单的绘本,逐渐转变为文字较多的章节书,孩子的阅读速度会慢下来。现在学校也非常重视阅读,每一周或者两周就会推荐一本书阅读。按2周读一本书计算,一年读24本书,6年也能读144本书。

但是很多孩子在读完书之后,并没有很深刻的印象,或许能记住书的名字,但是里面大概讲了什么内容,几乎想不起来,如果再提问故事情节,孩子更是抓瞎。但是故事情节其实很重要的,我记得孩子小学的时候考阅读,经常要考故事情节,人物是在哪本书出现,哪个人物在哪个地方做了一件什么事情等等。

还有很多孩子害怕写作文,写作文的时候很空洞,不知道如何组织语言,不知道如何运用一些优美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想法。若是问他,这类素材在你读过的书中都有啊,拿过来用上不就好了,孩子感觉很茫然“我读过这本书吗?”曾经读过那么多书,却一点也不能用到写作上。

不认真读书,不注意积累,读再多书只是浪费时间而已。消磨了人生最好的时光,表面看上去读了很多书,成就感满满,其实对自己没有任何帮助。

批注式阅读的标识(批注式阅读就是圈圈画画)(2)

批注式阅读让孩子深入阅读

现在的教学理念已经更新为启发孩子思考,杜绝填鸭式灌输教学,留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在阅读问题上,更是要让孩子学会自主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以前的学习,就是背一背老师划的重点,作者的朝代、生平、作品、名言等等,只要记忆好就能学好。当然以前的考试就考这些知识点,所以出成绩相对简单。现在不同了,考的是语文素养,是孩子的阅读广度和深度,既要博览群书又要能深入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才能应对新形势变化。

在这样的前提下,教育专家推出了批注式阅读的方法,让孩子阅读的时候能深入进去,把自己的一些感想、经验和知识融入到阅读过程中,能做到较深地领会书中的内容,而不会演变为完成任务式的敷衍阅读。同时能引导孩子学会品味文字,形成批判性思维能力。

所谓批注式阅读,《读写相长》中这样定义:运用简洁精炼的书面语言或符号在读物的空白处作注释、写评语、留标记,记录自己在阅读时产生的联想、感悟,对文本内容、形式作评价与赏析,突出重点,启发思维,以帮助理解和评论读物的读书方法。

批注式阅读,准备的工具很简单,就是一支笔,或者不同颜色的几支笔,建议不要太花哨,分散注意力,一黑一红两支笔就够了。黑笔用来划线,红笔用来写字。

划线的方式也不要太复杂,《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认为划线太多,重读的时候影响心情。如果一本书全是重点,跟没有重点也没啥区别。就用直线划出重要的内容、用曲线划出非常重要的内容、用圆圈划出一些关键词就可以了,简洁明了,重点分明。

批注式阅读的标识(批注式阅读就是圈圈画画)(3)

批注式阅读可不是简单的圈圈画画,这些层次达不到,很难深入阅读

孩子在开始做批注阅读的时候,技巧还不是很娴熟,划线很容易学会,也知道把生字的拼音查找出来,还知道划出好词好句,但这是最最基础的阅读。批注式阅读的最终目标可不是简单的圈圈画画,要达到这些层次,阅读深入就没问题了。

01、查阅资料、扩充知识

最基础的做法,也是思考比较少的做法就是查阅资料,这样可以更新自己的知识,帮助理解。

做好词语注释:在阅读过程中肯定要遇到生词,这就是积累的好机会。不明白词语的意思是很正常的,这就需要去查字典,了解词语的意思,做好注释。比如“心凝形释”这个词,意思是“不再想任何的事情,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了解写作背景:了解写作背景对理解全文内容意义重大,有些文章是和历史背景有关系的,了解了历史背景,才能体会作者的心情,把自己代入到文章中,而不会感觉不符合逻辑。比如《小石潭记》,是因为柳宗元贬官之后,内心愤懑,常常不辞辛苦探山访水,排解心情,具体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所以有一种凄清的感觉。

了解作者: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作品,可以产生联想记忆,丰富自己的知识,对进一步理解文章很有帮助。比如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写有600多篇诗文,但是官场上不是很得志。他写景物,不是单纯游山玩水式写景,而是寄托自己的感情,要注意体会。

批注式阅读的标识(批注式阅读就是圈圈画画)(4)

02、体会写作手法

体会写作手法可以为自己的写作助力,以后在写作上加以灵活运用。常见的写作手法有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对比、衬托、借景抒情、借物喻人、以小见大等等。判断出写作手法以后,还要结合具体的上下文内容分析表达效果,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等等。

比如这句“今弃是州也,农夫渔夫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有孩子联系上下文是这么批注的“对比突出柳宗元对小丘的喜爱和赞美”。写作手法和作者的感情都体会到了,如果能做到这一点说明走进了作者的文字中,以后写作的时候,他也会使用这种写作手法表达自己的感情。

03、领悟语言

要学会领悟语言的精妙之处,不仅要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能够分析出描写方法和好处,还要进行启发性的思考。在《读写相长》这本书中,看到一个案例,作者用了这样的方法启发孩子思考。

分析下面这个句子: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孩子们写出了列数字、做比较、打比方的写法,之后又写出了对自己的启发,有的说“把小艇的样子写具体了”,有的说“把小艇的样子写活了”,有的说“以后要尝试运用这种写法。”孩子们能体会到遣词造句的精妙,并且有了应用的意识。

批注式阅读的标识(批注式阅读就是圈圈画画)(5)

04、欣赏内容

做批注最终极的做法就是,通过欣赏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悟,这个感悟没有标准答案,怎么想就怎么写。可以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经历、经验和知识,进行发散性思考。赞成的、质疑的都是可以的,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孩子们往往感觉无从下笔,写什么好呢?想不出来呀!不妨学习下列4种批注方法,这样思考,总会有话可说。

联想批注:要学会联想,如果读到一篇似曾相识的文章,可以联想到以前的同类文章,把几篇文章进行对比分析,可以锻炼归纳整理、触类旁通的能力。比如看到写春天的诗句,就联想到一系列关于春天的诗,这就是很好的批注。

看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联想到同样是写二月春天的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鉴赏批注:要学会品味语言、感受深意、把握蕴味。能做到这一点,必须要用心思考,从细节入手分析作者意图。比如根据一句话中的一个关键词,体会出当时所处的环境和作者的心情、心态等等。

在柳宗元的文章中看到“心凝形释”这个词,有孩子这样批注:忘记自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柳宗元赞美大自然的同时,也将身心投入其中。

批注式阅读的标识(批注式阅读就是圈圈画画)(6)

比较批注:可以比较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也可以比较不同作者的相似文章,还可以是一篇文章中相同的内容使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或者是更换一个新词会有什么效果,不同文章的不同人物也是可以拿来比较的。

有孩子读完柳宗元的几篇《永州八记》以后,总结到:他的文章看上去是写景,但是满满都是情感,虽然不像苏轼那么乐观,但是却让人沉迷,沉在字中、沉在景中,沉在他洋溢的心情里。

质疑批注:要敢于对文章进行质疑,学会和作者对话,不管正确与否,在寻求真理的路上都会更近一步。鼓励孩子的质疑精神,会有更多孩子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8岁的福州男孩小冯对《羿射九日》提出质疑,“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他蹚过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东海边”,羿是怎么蹚的?人教社承认“蹚”字用得不恰当,下个版本的教材会解决这个问题。

批注式阅读的标识(批注式阅读就是圈圈画画)(7)

结语

批注式阅读,可以让孩子通过读书、思考、写批注(笔记)这个过程深入阅读一本书,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还能让孩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不仅对孩子应付现在的考试有很大帮助,也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二胎宝妈,高级育婴师,个性化训练指导师,多平台原创作者。爱孩子、爱生活,愿与万千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关注我,获取更多育儿知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