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如何发展旅游业(湛江大文旅时代渐行渐近)

到遂溪角头沙赶海看日落,前往雷州三元塔和雷祖祠等地领略雷州文化,穿梭于红树林中欣赏滨海胜景,与三两好友在吴川吉兆湾露营烧烤……国庆长假,湛江旅游逐渐复苏,纳入监测范围的35个景区游客总量达96.95万人次。

黄金海岸、热带绿都、天南古邑、魅力港城……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湛江文旅特色鲜明:既拥有中国面积最大的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拥有当地老百姓独创的雷州换鼓、人龙舞等民俗文化,以及得天独厚的滨海旅游资源等。

时光犹如取景框,定格湛江美丽瞬间,创造独特标签: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大避寒旅游名城、中国十大休闲城市、中国海鲜美食之都……越来越多的文旅故事在湛江这片红土地上演。

近五年来,湛江文化事业不断进步,文旅产业发展迅猛。湛江市是全国境内游增长最快的五大城市之一,文旅产业正逐步成为湛江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截至目前,湛江共成功创建3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域旅游发展步伐再提速。

湛江如何发展旅游业(湛江大文旅时代渐行渐近)(1)

“全域旅游、文旅融合”,是湛江近年来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高频词。当前,湛江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快打造区域文化中心和红树林之城,建设世界滨海旅游目的地。

发力生态滨海 擦亮两大国家级品牌

140多个岛屿、2000多公里海岸线,让湛江成为广东海岸线最长、海岛最多的地级市。湛江海鲜美食在全国久负盛名,素有“吃海鲜,到湛江”的美誉,因此湛江被称为“中国海鲜美食之都”。去年,湛江还上榜“十大新兴海岸休闲城市”。

“湛蓝的海、湛蓝的天”是湛江这座生态型海湾型城市的真实写照。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赤坎金沙湾畔人头攒动,小孩子提着玩具桶和小铲子堆沙子,大人们在一旁欢声笑语谈笑风生,生动勾勒出湛江“城里有海、海在城中”的特点。

同时,特呈岛、南三岛、东海岛、硇洲岛、南屏岛如五颗璀璨的明珠把湛江湾拥抱于怀中。湛江湾集军港、商港、渔港、旅游港于一体,构成“五岛一湾”的独特景观。

湛江如何发展旅游业(湛江大文旅时代渐行渐近)(2)

郭龙碧 摄

在蔚蓝海洋与红褐陆地邂逅的潮间带,海岸卫士“红树林”伫立着,如同连绵不断的海上森林,令人赏心悦目。整个湛江拥有9960公顷的红树林,占广东省的78%、全国的33%。这片郁郁葱葱的红树林背后拥有更多红色故事等待后人去探索。

坐拥独特旅游资源的湛江,如何推动文旅融合?今年3月份,湛江市召开推进文化和旅游强市建设大会,提出要围绕国家《“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部署要求,打造红树林之城,建设“全国重点生态旅游目的地”和“国家级北部湾海洋文化旅游区”两大国家级旅游品牌。

围绕打造“红树林生态旅游目的地”目标,湛江各县(市、区)将红树林要素融入大文旅产业链,对红树林景区、红树林资源、红树林资源开发及旅游配套设施等情况开展摸底调研,挖掘红树林资源,制定保护开发方案,建设独具湛江特色的红树林生态旅游经济带。

湛江如何发展旅游业(湛江大文旅时代渐行渐近)(3)

郭龙碧 摄

金秋十月,薄雾褪尽,旭日上升,白鹭翩跹环绕在红树林之上。乘船行驶在湛江麻章红树林中,犹如置身于天然氧吧,迎面扑来清新的空气,水中屹立的一桩桩蚝排诉说当地蚝农的酸甜苦辣,远处连片壮观的红树林绘就一幅绿色画卷。

作为北部湾城市群中心城市,湛江以“景城一体化”为核心,以“五岛一湾”滨海旅游产业园为主体,依托广东滨海旅游公路,串珠成链,各美其美,差异化统筹发展环雷州半岛滨海旅游产业带。

今年国庆假期,拥有16公里黄金海岸线的湛江鼎龙湾国际海洋度假区成为湛江最受欢迎的景区。湛江鼎龙湾国际海洋度假区是省重点项目,通过“文化传承、生态环保、乡村振兴”三重价值体系,强化滨海特色旅游,致力打造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级度假示范基地。

当前,湛江优化全域旅游空间结构,打造市区海湾特色都市旅游发展核和特色滨海旅游产业带,打通纵向旅游走廊和横向旅游走廊,打造吴川旅游增长极、雷州旅游增长极和徐闻旅游增长极,构建“一核、一带、两廊、三极”旅游格局。

用活本土资源 打造区域文化中心

“老鼠抓猫抛过窗,鸡抓鹰婆半天翔……”老中青五代雷剧演员携手表演的大型革命历史题材雷剧《血焰》,迎来阵阵喝彩。雷剧是广东四大剧种之一,在2010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有很多像雷剧这样的文化瑰宝在雷州半岛上熠熠生辉。文化底蕴深厚的湛江,拥有鲜为人知的古遗址、古建筑、古庙宇等文化资源,诞生了远近闻名的人龙舞、醒狮、飘色等民俗表演。据介绍,目前湛江拥有国家级非遗9个、省级非遗48个。

十年来,湛江一直走在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路上,试图唤醒“湛江记忆”,保护好城市遗产中的“活化石”。

湛江加大雷州古城、吴阳古镇保护力度,加快创建雷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招牌;挖掘徐闻作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文化内涵,加快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加强对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雷祖祠、三元塔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与恢复……

兼具保护和传承的原则,湛江着力推动“非遗 旅游”的发展,建成了湛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雷州石狗博物馆、湛江傩舞陈列馆、遂溪龙湾醒狮文化馆等阵地,并加强非遗传承人才的保护和培养,探索建立“湛江非遗学院”,让非遗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今年国庆长假,雷州茂德公鼓城度假区为游客们呈上“醉美雷韵”城市微度假旅游节系列活动,吴川鼎龙湾国际海洋度假区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演艺节目。景区添上“文化味”,为广大游客奉献一场假日盛宴。

在保护利用历史文化街区方面,湛江延续城市特色风貌,加快推进赤坎古商埠、霞山法式风情街、雷州市方城十字街、曲街、二桥街等历史文化街区等重要节点更新改造,推动历史建筑保护性修复,创新探索历史建筑再利用,焕发古街区的时代活力。曾经的商贸繁盛地——湛江赤坎老街闯进大众视野,成为热门“打卡地”。

近年来,当地加快推动古商埠片区活化改造,重点推进“一群历史建筑、一系列展馆、一串古井、两条古码头”保育活化,以点促面带动古商埠历史文化街区微改造。

文博游正成为文化旅游新趋势。雷祖祠、贵生书院等历史文化景点成为新宠;汤显祖、苏轼、李纲等历史名人遗迹吸引众多游人探访……广州湾历史文化游径、雷州古驿道历史文化游径、遂溪醒狮之乡历史文化游径三条历史文化游径线路已被列为广东省第一批历史文化游径;粤西海上丝绸之路也被列为第二批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每年参观游客达50万人。

《隐秘的角落》《阳光下的泪痕》等影视剧曾在湛江古街古巷拍摄取景,用最直白的方式传播“湛江声音”,为本土文化插上活化之翼,不断增强湛江的文化软实力。

湛江如何发展旅游业(湛江大文旅时代渐行渐近)(4)

郭龙碧摄

如今,湛江公共文化服务更上层楼,推出众多文旅融合新产品。据介绍,近年来,湛江涌现文旅融合“粤书吧”、24小时自助图书室、城市书房等新型阅读空间和文化空间20多家,121个基层文化站100%通过省二级站实地评估。

加强设施建设 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

曾经蒙尘的旅游资源在众多双发现美的眼睛挖掘下,已成为备受偏爱的旅游新鲜地,跃进大众视野。对此,湛江立足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精准招商引资,引入和储备一批强基础、管长远、利大局的高品质国家级滨海度假旅游项目。

一个个新文旅地标即将拔地而起,助推湛江文旅高质量发展。湛江华侨城欢乐海湾文旅综合体项目进展顺利,湛江国防教育基地第一批退役装备已接收完毕,奥体中心正进行运动氛围改造,招商邮轮停靠港旧码头加固维修已完工,经开区硇洲岛全域旅游项目、东海岛国际海洋度假区项目先后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湛江不断强化项目支撑,壮大文旅市场经济,以龙头项目企业带动全域旅游发展。

持续补齐文旅基础设施短板,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旅游服务体系,是实现全要素统筹衔接的重要手段。近五年来,湛江投入资金近700万元建设旅游交通标识牌共216块,实现从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等主要公路到达全市A级旅游景区(点)和乡村旅游点交通标识牌全覆盖。

在赤坎,游客不仅能看到完整的游览路线图、打卡景点指示牌、景点标识等旅游标识系统,还能使用被誉为赤坎旅游“神器”的赤坎一机游智慧小程序,享受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实时信息推送等一站式个性化服务。赤坎还建成全域旅游集散中心,设有旅游厕所20座。

厕所是城市文明旅游的窗口。为让游客拥有良好的旅游体验,近五年来,湛江深入推进“旅游厕所革命”新建改建旅游厕所273座,2016年湛江市被评为全国“旅游厕所革命”先进市。同时,建成湛江全域文化旅游体育数据中心,建成市级旅游服务驿站4家。

湛江如何发展旅游业(湛江大文旅时代渐行渐近)(5)

郭龙碧摄

随着旅游设施和交通的便利,越来越多的湛江人吃上“旅游饭”。徐闻角尾乡南极村村民利用得到的珊瑚石,建起特色民宿——“会呼吸”的珊瑚房,当地逐渐形成民宿产业链,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湛江如何发展旅游业(湛江大文旅时代渐行渐近)(6)

郭龙碧摄

湛江整合红色旅游资源,推出了50多个红色党史学习教育点,整合下洋村、平山岗村、中塘村等一批红色特色项目,形成了多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让广大游客走进湛江市博物馆参观“粤桂边区革命斗争专题展”。

“旅游 红色文化”碰撞出更多的火花。走进遂溪乐民镇,可参观黄学增红色教育基地;走进徐闻县,可参观解放海南岛渡海作战陈列室;走进廉江鹤地水库红色教育基地,可了解湛江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故事……

当前,湛江正加快力推动粤桂边区革命纪念馆、解放海南岛展览馆等红色文化工程建设,打造解放海南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粤桂边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雷州青年运河红色教育基地。同时,湛江大力发展“旅游 美食”“旅游 农业”“旅游 康养”“旅游 购物”“旅游 体育”等,不断催生文旅融合新业态。

数说发展

●2021年,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1438.42万人次,同比增长35.9%;实现旅游总收入149.99亿元,同比增长1.6%。

●湛江全市现有开放的景区景点60多处,拥有17家A级旅游景区。

●湛江拥有国家级非遗9个、省级非遗48个,建立了10个省级非遗传承基地,已公布不可移动文物共计1538处,其中,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76处。

●湛江现有市级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各1个;县级图书馆10个、文化馆10个、博物馆11个,121个乡镇(街道)均建有文化站;1943个行政村多功能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

●近年来,湛江深入推进“旅游厕所革命”新建改建旅游厕所273座,2016年湛江市被评为全国“旅游厕所革命”先进市。同时,建成湛江全域文化旅游体育数据中心,建成市级旅游服务驿站4家。

一线案例

湛江成功创建3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市县同创绘就

全域旅游大版图

日前,湛江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梅开二度,霞山区和麻章区成功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至此,湛江已成功创建3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域旅游“湛江矩阵”影响力不断扩大。

作为湛江首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赤坎区全力打造特色滨海旅游线路,推动古商埠片区活化改造,盘活老街文化,创建“古埠赤坎”旅游、“食在赤坎”旅游等全域旅游大品牌,以文旅兴城,促进旅游产业建设提档升级。走在赤坎的街道上,游客既能触摸历史的遗迹,又能逛吃现代商圈,景在城中,城在景中。

游览路线图、打卡景点指示牌等旅游标识系统持续优化、赤坎一机游智慧小程序等智慧文旅平台的逐步开发、全域旅游集散中心民生配套设施不断完善……这几年,赤坎的全域旅游战略带动社会治理升级,旅游产业转型赋能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霞山区的全域旅游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1个4A级风景区、3条风景绿道、4个城市公园、6大特色街区……霞山区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人文底蕴,编织生态网络,实现城海共栖的美好图景。

特呈岛的栈道蔓延至海里,两边风景如画,红树林层层叠叠,白鹭翱翔空中。这幅美好的世外桃源之景与霞山区着力打造景区特色标签的努力密不可分。据悉,霞山区利用生态环保专项资金升级特呈岛红树林湿地公园栈道,栈道条件提升之后,前来参观的旅客成倍增长。

目前,霞山区奋力拓展旅游消费市场,发展8大乡村旅游生态,从独具风情的特呈岛农耕文化体验基地,到赏玩皆宜的广东三岭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观光园,无一不受欢迎;拥有9大特色旅游商品,包括特呈岛鱼干、大鹏贝壳画、食神牌水晶凤爪等湛江特色产品;举办各式文旅活动,比如广州湾民俗文化节、粤曲市集等,以点促面,加快构建霞山区旅游发展体系。

另一边,以“红、蓝、绿、金、墨”五彩线路为脉络的麻章区旅游业发展奏响序曲。利用红色文化、海洋文化、生态文化、工业文化、民俗文化等文旅资源,麻章区打造红色经典、蓝色滨海、绿色生态、金色工业和墨色文化旅游线路。

今年,麻章区策划推出的麻章“海湖山色·涤荡心灵”之旅和麻章“志满古道·探秘寻味”之旅上榜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麻章区麻章镇城家外村上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湛江提出,到2023年,推进4个以上县(市、区)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到2025年,推进7个以上县(市、区)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争取1个县(市、区)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在这基础上,湛江市市一级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争取列入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从而促进湛江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释放文化和旅游业经济贡献力和产业带动力。

【撰文】傅晓冰 姚瑶

【通讯员 】林洪强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