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英年早逝祭文,写材料防英年早逝

说写材料“累到吐血”,真的不夸张。所以,今天我们介绍的规则,不以提拔重用、出人头地、飞黄腾达为目标。主要以防止“英年早逝”,确保健康安全为出发点,介绍一下多年来的泣血心得。

一、天下材料,唯“抄”不破

严格来讲,“材料”不叫“文章”。

一个文章大家,不一定是一个好的材料写手,写“文章”跟写“材料”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比如,让韩寒去写领导讲话,领导即便不会吐血,也会一脸懵。

写文章需要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虽说“天下文章一大抄”,但也要“看你会抄不会抄”,也就是说,“硬抄”是“抄”不出好文章的。但写材料就必须得“硬抄”,除了起承转合的过渡句、解释说明的阐述句、提炼标题的点睛句、总结工作的四六句有时需要有点文采、有点风骨,其他大多是固定模式。特别是相当级别的领导讲话,定性的话必须要有“出处”,容不得半点发挥。

所谓“出处”,就是**最新方针政策,最新会议、文件精神,省部级以上领导讲过的话等。“材料哥”需要做的,就是根据领导想要强调的重点,把相关资料第一时间扒拉出来,重新组装起来。这就是说,写文章是“自主研发”,写材料是“来件加工”。

四、材料界也有“周五效应”

媒介经济有个所谓的“周五效应”,就是坏消息要在周五公布,因为受众注意力会被周末的大好时光吸引走,消息很难得到发酵;好的消息要在周一公布,因为刚上班缺乏感官刺激,好消息极易得到传播。

同样道理,最佳的交稿时间是周一,最坏的交稿时间是周五。周五交稿,领导粗略看完,给你理个新思路重新开张的可能性几乎为100%,周六周日加班的可能性几乎为100%;周一交稿,因为临近开会,稿子推倒重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正确的做法是:周五下午,材料已经写完,领导来催稿,微笑着告诉领导:“刚刚弄好个初稿,还太粗,周六周日再修改完善一下,周一一上班就呈给您。”领导也会微笑着对你说:“好,周末不要太辛苦啊,要劳逸结合!”

五、“大活儿”才能让你更轻松

所谓“大活儿”,就是任务相对重、时间跨度长、别人不愿接的活儿。比如,**、省*安排的重要调研报告、系统大会领导讲话、大型会议活动方案、一定时期内的行业指导意见等。因为工作重要,所以更需要把工作做好,貌似做起来也相对较难。

有这种认知的人,要么是非专业“材料哥”,要么是刚入行的生手,写材料的老司机听到这话,都会意味深长地看着你,只笑但不说话,脑海飘过三个字:太幼稚。

我以十年材料生涯的老司机身份语重心长告诉你:干材料工作一定要捡“大活儿”!

这里有三个原因。

一是大活儿时间跨度长,你接了大活儿就可以很巧妙地拒绝接其他活儿,而且在交稿时间节点前,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只要在时间节点前完成任务,你想怎么放飞就怎么放飞。

二是大活儿显得分量重,容易引起领导注意,你完成一个大活儿在领导心目中的分量,高过完成其他十个小活儿。

三是大活儿并没想象的那么恐怖,不要怕出不了精品,努力的同时放平心态,到开会头一天,你不想出“精品”都难。但不到开会头一天,量你咋折腾都不可能搞出精品,或者说你搞出来的任何精品都不会被领导认为是精品。

然而,接小活儿就是另一种画风了。小活儿每天都有,每件都要短时间完成,用的脑力不仅不比大活儿少,而且连喘气的机会都没有,累到让你怀疑人生是常有的事。也就是说,无论干大活儿还是干小活儿,干活儿的总是那几个人。一旦被领导定性为“干活儿”的,就不要幻想有不接活儿的档期,所以不如接大活儿。

六、提纲让领导拍板

这个世界上最傻的人,是把领导的活儿都干完的人;这个世界最聪明的人,是能给领导“派活儿”的人。能给领导“派活儿”,不仅能让领导频刷存在感,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写材料让领导定提纲,就是给领导“派活儿”。领导不愿意“写”提纲,但“定”提纲这个活儿领导是愿意干的。你把提纲列好,拿到领导那儿,对他说:领导,我列了个提纲,不知道这个思路对不对,您站得高、看得远,前沿理论掌握得深,全局把控能力强,请您审定一下,我们按照改后的提纲尽快着手起草。

这时候,领导都会欣然欢快地接受,熟练麻利地改完给你。毕竟,改提纲并不累,也并不占用什么时间,还能大幅度满足领导的驾驭感和成就感。

按照领导审定过的提纲去写,最多折腾两次;提纲不给领导审定,折腾十次八次都属正常。

再强调一次,领导也是人,你请他定提纲,当然是对他领导能力的依赖,对他业务能力的崇拜,没有领导不喜欢被依赖和崇拜。最重要的是,领导不会轻易颠覆自己的思想,领导定过的提纲如非特殊情况不可能再改,大大减少了推倒重来“惨案”的发生。

七、打造属于自己的“圈子”

别误会,我绝不是倡导“帮圈文化”。这里所说的“圈子”,是写材料的“圈子”,严格来讲,是畅通协作联动、信息共享的渠道。

初涉材料界的公务员们之所以写不好材料,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工作积累少,二是上手写的少,三是共享资源少。前两个不需我多啰嗦,至于共享资源这块要多说几句。

很多任务下达以后,其实都是可以从其他部门同类工作的材料中找到“借鉴”的,说白了就是能找到东西可“抄”,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毕竟,同类工作中,很多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套话。

前段时间,**组织对我们系统进行全国督导,河南作为第一批被督导对象。督导组下来开的第一批会就是与省*省政府的见面会、动员会和汇报会。三个会同一天接茬开,**督导组和省*书记、省*常*都参加,规格比较高。我与一位同志一起,接到四个领导讲话起草任务,要求时限是两天。

当时我俩就懵了,两天四个讲话稿,平均一人一天得写一个,而且都是省部级领导的讲话,并且是面对**督导组,政治站位要求之高前所未有、工作凝练程度之高前所未有、语言准确标准之高前所未有,之前也没接待过这样的督导组,没有现成的参考资料。

我俩算了算,从搜集资料到吃透资料到拉提纲到正式写到修改完善,即便48小时不吃不喝也怼不出来。后来我一想,这次督导不是跟今年前两次的治理和攻坚督导程序差不多嘛,遂拿起电话打给某某办和某某厅的两个资深公务员,让他们火速将当时三个会的一系列讲话稿发过来。

拿到稿子后一看,现成的模式不用再编,现成的套话不用再改,只需要把涉及本系统的业务加进去,再略微揉一揉、搓一搓,四个讲话稿便浑然天成了,前后只用了一天时间。最后领导对稿子很满意。如果没有那两个部门同志发来的稿子,没有这个“圈子”,那次任务铁定砸锅。

对于刚入材料行没几年的“小哥”来讲,正确的做法还是要踏踏实实、本本分分,一个任务一个任务去完成,一个字一个字去写,正能量、基本功永远是你在机关安身立命之本。

我是专栏《解析经典范文,透析写作技巧》的作者【第一任职】,该专栏专注于解析公文写作套路与技巧,坚持“理论 实战”,化繁为简, 化虚为实,确保一看就能懂、一学就能会。 如果您正为“害怕写、不会写、写不好”而发愁,欢迎点击上方链接或下方“了解更多”购买,购买成功后,请阅读专栏第二篇文章,文未有具体入群方式,您可以加入我们写作大家庭,与众多”笔杆子“一起学习进步!

写英年早逝祭文,写材料防英年早逝(1)

来源:决策杂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