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甘肃新发展格局(全面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

来源:人民日报

构建甘肃新发展格局(全面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1)

图①:由国家电网甘肃省电力公司运维的超高压电网。

张 力摄

图②:游客在平凉市灵台县钰圣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苹果基地采摘苹果。

贾 芳摄

图③:张掖市甘州区甘浚镇“西遇·宿集”乡村游景点内的木偶戏表演。

王 将摄(人民视觉)

图④: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曲瓦乡城马村全貌。

张宝明摄

党建引领 产业协同发展

本报记者 付 文

青绿的豇豆迎风摇曳,火红的辣椒长势喜人。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汭河川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负责人鱼金丽忙得连汗都顾不上擦:“这茬菜,又是大丰收,少说也能卖40万元!”

好收成,离不开崇信县“红色领航”设施蔬菜产业链党建联盟的帮助。今年初,崇信县推行“一链条一联盟”模式,在蔬菜产业链上设立党委、支部,将13家企业、合作社的28名党员纳入,原本单打独斗的菜农开始抱团发展。

过去,受种植技术、市场行情等因素制约,当地蔬菜产业难以上规模、卖好价。为此,产业链党委组织“红色领航帮办团”成员深入企业“把脉问诊”,并从农业部门抽调9名技术员组成技术服务专班。“技术员手把手指导我们改进蔬菜种植技术,免费开展病虫害防治、咨询。”鱼金丽高兴地说。

“一链条一特色、一支部一品牌”。蔬菜产业链党委加强产业规划,指导企业和合作社分类种植特色蔬菜。为破解蔬菜产业链上下游衔接问题,产业链党委建立了联席会议等工作制度,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构建起协同推动的组织体系。

为了让农户种植效益最大化,产业链党委协调链上企业与西安、北京等地大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不久前,社里蔬菜外销因疫情受阻,通过产业链党建联盟协调,城区大超市采购我们16吨大白菜、黄瓜等鲜菜,解了燃眉之急。”锦屏镇华汭蔬菜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朱来存说。

与此同时,产业链党委还建立了“党建 市场 经纪人 龙头企业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形成了统一的可追溯、高效率线下销售新模式,让农民有“赚头”更有“盼头”。

截至目前,崇信县建成11个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6.9万亩,产值预计达5.54亿元。

优化服务 聚合创新动力

本报记者 赵帅杰

机器轰鸣、车辆穿梭,位于兰州新区绿色化工园区的鑫隆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足生产马力。公司董事长黄建忠介绍,得益于新区提供的“保姆式”服务,项目不足6个月便建成投产,大大降低了时间成本。

为工厂搬迁选址,黄建忠坐着动车辗转奔波数月,最终选择兰州新区。黄建忠坦言,新区“一体化、闭环式”的服务让他安心,“连营业执照都有专人代办”。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兰州新区不断给行政审批“瘦身”。企业投资审批事项由45项精简至8项,审批时限由120个工作日压缩至26个工作日,政务服务365天不打烊……兰州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新区开办企业从“即时即办、一日办结”到“30分钟办结”,开办费用实现“零成本”,市场主体年均增长30%以上。

黄建忠介绍,新区不仅平价配置水电气路等要素资源、税费奖励“不申即享”,还建起完善的“三废”处理系统,排放的废污不出园区便能就地处置,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

如今,兰州新区绿色化工园区精细化工产业正加速集聚。同时,依托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兰州新区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140多个,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60多个、技术研发人才上万名,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

十年来,兰州新区经济总量从开发之初的不足5亿元增长到300亿元。今年上半年,新区GDP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制造业投资增长59%,国家级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越发彰显。

科技赋能 保护文化遗产

本报记者 银 燕

“白色部分是盐分,它不断溶解结晶,砂岩的表层颗粒会脱落。”在我国文化遗产领域首个多场耦合实验室内,敦煌研究院副院长郭青林认真介绍。

这个位于甘肃省敦煌市的实验室占地1.6万平方米,可模拟日照、降雨、降雪等各种环境条件。

“在实验室建立之前,小样品难以真实模拟自然条件下的劣化过程。”郭青林说,比如,真实环境下,雨水渗入遗址墙体内,又在太阳下蒸发,周而复始。微缩样品难以模拟出这一过程。而在真实自然条件下测试,需要“天公作美”,得等时间,无法做到试验条件的重复。相比之下,多场耦合实验室具有时间可控、变量可控、条件可重复、可足尺模型试验等优点。

郭青林介绍,足尺是实验室一个很大的优点,即能将模拟真实长城城墙的试验墙体推进实验舱,在不同的舱内模拟四季的环境变化:-30℃到60℃的温度、5%至95%的相对湿度变化,测试保护加固材料的有效性和耐久性,研究加固材料作用于文物后在风、雨、雪、光照等自然因素作用下的可靠性,为文物的精细化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实验室正在承担甘肃省重大专项《砂岩石窟寺防风化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课题研究任务。以该实验室为依托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多场耦合下土遗址劣化过程及保护技术研究》,在详细掌握75处遗址遗存现状的基础上,正在进行土遗址劣化过程的模拟和科学表征,并将为不同土质和环境的遗址防风化提供解决方案。

郭青林信心十足地说:“我们将以科学理念、科学手段全力把莫高窟保护好,努力把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

移风易俗 弘扬文明新风

本报记者 赵帅杰

王海龙是定西市岷县麻子川镇吴纳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十年来,吴纳村建起了白墙灰瓦的新房,平坦的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崭新的教学楼宽敞亮堂。

日子越来越好,彩礼也“水涨船高”。“眼瞅着礼金一路飙涨,有些人甚至跑去贷款。”王海龙决心刹一刹这股歪风。

2017年,王海龙的女儿出嫁,他没要一分钱,“零彩礼”的做法一下子成为十里八乡的热议话题。面对质疑,王海龙没有理会,还资助女儿女婿进修职业技能。有样学样,吴纳村风气变好了,整个麻子川镇都积极倡导文明节俭的婚嫁新风。

近年来,岷县相关部门及时出台政策,将抵制高价彩礼、反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指导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推动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成为社会共识。

茶埠镇哈扎村的包东奎,今年初刚刚结婚成家。“虽然媳妇是家中长女,但彩礼仅‘意思’了一下,1万元就打住了。”包东奎说,省下的彩礼钱,流转土地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今年收入能翻番”。

如今,低彩礼乃至“零彩礼”在岷县正蔚然成风,原先讲排场、大操大办的“面子开支”“人情开支”显著减少,旅游结婚、集体婚礼等“轻量化婚礼”渐渐流行。自2020年以来,岷县共有6700余户家庭简办喜事,“一碗烩菜办丧事”也成为新风俗。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我们将持续治理高价彩礼、推进移风易俗,减轻群众‘甜蜜的负担’,让文明新风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精神动力。”岷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郭凯说。

接续奋斗 治沙致富双赢

本报记者 银 燕

清晨5点,天刚麻麻亮,郭玺就开着水车出发,和乡亲们一起前往八步沙林场浇树。

“一夜北风沙骑墙,早上起来驴上房。”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腾格里沙漠南缘,这里风大沙厚,沙漠追着人跑。1981年,当地着手治理荒漠,6人主动挺进沙海,组建八步沙集体林场,后来被称为“六老汉”,2019年他们荣获“时代楷模”称号。如今的八步沙林场,已从昔日寸草不生的荒漠,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六老汉”当年约定,无论多苦多累,每家都得有一个孩子接着干下去。传到郭玺,已经是第三代。郭玺是个80后,曾经在外打工闯荡。耐不住第二代治沙人、伯伯郭万刚的“软硬兼施”,他回到八步沙。

“小时候,我也跟着爷爷、伯伯来过八步沙。”郭玺说,直到自己接手,才明白老一辈人是用命在种树。“栽下了树,还要一遍遍浇,可浇了也不一定全成活,造林不见林,让人心灰意冷。”

“只要有活的,就说明这个沙能治!当年,你的爷爷辈也都是这么过来的,不也造下了20多万亩林地!”郭万刚逢空就劝,终于让郭玺“耐住性子”压沙种草、平田整地。

近年来,郭玺不断琢磨压沙造林的新方法,尝试采用“打草方格、细水滴灌、地膜覆盖”等新技术,提高了植树种草成活率。郭玺还盘算着向沙漠要效益——在梭梭树下嫁接肉苁蓉、直播销售林场养殖的溜达鸡,他正谋划开发八步沙文旅资源,实现治沙与致富双赢。

41年来,经过三代人的努力,八步沙林场完成治沙造林25.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43万亩,守护着周边10万亩农田,让全县风沙线后退了20多公里。“我会继续坚守八步沙,让更多的沙漠变为绿洲。”郭玺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